(考试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 2014.10
一、 选择题(每题3分,共36分)
1. 《禹鼎》铭文记载:“噩侯反叛伐周,厉王命禹出征,生获其君。”这反映了
分封制趋向衰落,尚能维护王权 B. 宗法制度开始瓦解
C. 封国实力削弱,周王权力加强 D. 周王铸鼎显示权威
2. “先王之法,立天子不使诸侯疑焉,立诸侯不使大夫疑焉,立嫡子不使庶孽疑焉。疑生争,争生乱,是故诸侯失位则天下乱,大夫无等则朝廷乱。”这表明西周实行嫡长子继承制的目的是
确立嫡长子的最高地位 B. 保证贵族血统的纯正
C. 防止内部纷争,强化集权制度
D. 解决权位和财产的继承与分配,稳定统治秩序
3. 《全球通史》中有这样一段描述:“新皇帝……废除了所有的封建国家和王国,将广阔的国土划分为若干行政区,每一行政区都配备一批由任命,并向负责的。”这是指
周天子实行分封制 B. 秦始皇推行郡县制
C. 汉高祖实行郡国并行制 D. 汉武帝设立刺史制
4. 秦朝时期的军国大事一般先由丞相、御史大夫和诸卿朝议,最后由皇帝裁决。这一做法使
强化了对地方的控制 B. 君主造成的失误有所减少
C. 君权在事实上遭到了弱化 D. 民主观念开始渗透到政治
5. 《汉书》载:“偃说上曰:‘愿陛下令诸侯得推恩分子弟,以地侯之。彼人人喜得所愿,上以德施,实分其国,不削而稍弱矣。’于是上从其计。”这一记载反映出汉初统治者
推行郡国并行制 B. 强化君主
C. 加强集权 D. 解决土地兼并
6. 唐朝元和年间,中书省丞相皇甫镈奏请减少内外官俸钱,门下省崔祐认为此法不妥,封还诏书,皇帝采纳了崔祐的意见,皇甫镈的建议作罢。由此可见
唐朝时期的丞相权力大于皇权
B. 唐朝三省制有互相制衡和分散相权作用
C. 唐朝门下省权限高于中书省
D. 唐朝的中枢机构具备君主立宪制特征
7.有学者在评论中国某一制度时说,它“导致……获取官职的机会对任何人开放,只要他们能证明自己有足够的学养”,并可以“培植全国人民对政治之兴味”。这一制度是指
郡县制 B. 科举制 C. 察举制 D. 行省制
8. 汉朝实行的察举制度,有各种名目,有的叫孝廉,有的叫茂才异等(才学出众),有的叫贤良方正,有的叫孝悌力田(孝父母,爱兄弟,勤恳种田)。由此可见,察举制度选官的主要标准是
品行、才学 B. 家庭背景 C. 个人声望 D. 考试成绩
9. 钱穆曾说:“内阁只是皇帝的私人,不是正式的政事堂,内阁学士也只是皇帝的内厅秘书,不是外朝正式宰相之职,于是皇帝在法理上变成在里的真正领袖。”钱穆认为皇帝成为“的真正领袖”是因为
唐朝设政事堂 B. 元朝设中书省 C. 明朝废除宰相制 D. 清朝设军机处
10. “愿以一人治天下,岂为天下奉一人。”这是雍正皇帝镌刻在故宫养心殿的一对漆红圆柱上的一副楹联,它反映了
皇权的“乾纲独断” B. 集权空前加强
C. 统治者执政为民的理念 D. 相权对皇权的牵制作用
11. 一篇介绍雅典民主的文章写道:“投票结束后,公民大会的工作人员在公民公开监督下,做统计工作。如果某个人的票数超过了6 000票,他就要被判放逐10年,期满后才能回到雅典,恢复他的公民权。”这一场景出现在下列哪一人物主政时期的雅典
柏拉图 B. 克利斯提尼 C. 梭伦 D. 査士丁尼
12. 公元前431年,伯利克里宣称:“一个公民只要有任何长处,他就会受到提拔,担任公职;这是作为对他优点的奖赏,跟是两码事。贫穷也不再是障碍物,任何人都可以有益于国家,不管他的境况有多黯淡。”在此,伯利克里宣扬了
民主政体为公民参政提供了保证 B. 应该逐步废除财产等级制的思想
C. 雅典民主政体并不排斥有限的 D. 雅典人都有报效国家和升迁的机会
13.《十二铜表法》规定:“利息不得超过一分,超过的,处高利贷者四倍于超过额的罚金”“对于自己承认或经判决的债务,有三十日的法定宽限期”。此规定最能说明该法律
保护贵族的既得利益 B. 是罗马成文法诞生的标志
C. 不允许高利贷的存在 D. 一定程度上保护平民利益
14. 从罗马法的产生发展过程,可以清晰看到人类社会法律产生和演变的发展过程。罗马法发展的过程中,合乎逻辑的演变是
习惯——习惯法——法——法律总结
B. 法律理论——习惯——法——习惯法
C. 法——习惯——法律总结——习惯法
D. 习惯法——习惯总结——习惯法
15. (2012·扬州期初调研)2011年7月,因《世界新闻报》窃听丑闻,英国部分政要和民众分别联名,要求首相卡梅伦下台。卡梅伦最终是否下台,关键是要看
卡梅伦所在执政党工党的支持率 英国国王的态度
议会对卡梅伦的信任程度 在野党保守党的态度
16. 下列关于1832年英国议会改革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 改革的根本原因是工业 ② 工业资产阶级经济实力强大,强烈要求参与政权管理 ③ 工业资产阶级在国会取得了优势
①② B. ②③ C. ①②③ D. ①③
17. “英国的实际上是议会的变革,前是国王的议会,后是议会的国王。”这说明
前后国王地位没变,议会发生了变化
B. 后议会和国王共同掌权
C. 前后议会和国王互换位置发生质变
D. 只改变形式未改变本质
18. “美国总统威尔逊本是国联的发起人和积极的鼓吹者,但是参议院拒不批准《凡尔赛和约》,结果美国没有加入国联。”这体现了美国民主政治的基本原则是
A. 分权制衡原则 B. 民主原则 C. 联邦制原则 D. 集权原则
19. 梁启超曾从一个中国人的角度来考察美国的宪政制度,他在《新游记》中写道:“彼美国者有两重之,而其人民有两重之爱国心者也。质而言之,则美国者以四十四之共和国而为一共和国也。”这里主要是指美国实行
共和制 B. 联邦制 C. 代议制 D. 三权分立
20. 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说:“德意志帝国与其说是建立在铁和血上,不如说是建立在煤和铁上。”这句话强调了
容克地主控制了煤铁等矿产资源 B. 工业化是德国统一的物质基础
C. 从法国夺取了阿尔萨斯和洛林 D. 普鲁士凭借王朝战争实现统一
21. 下图是德意志帝国的国徽和德意志帝国士兵的帽子,由此可知德国统一后的历史特点是
国家统一,民主法治 B. 主义、军国主义色彩浓厚
C. 三权分立,民主共和 D. 君主统而不治,议会至尊
22. (2012·无锡期中调研)“帝国元首是德意志皇帝。皇帝有权任命帝国首相和帝国,有权召集和解散联邦议会和帝国议会,有权签署和公布帝国法律并监督法律的实施,帝国由皇帝统率,军官由皇帝任命。”上述材料反映出德意志帝国具有
军国主义色彩 B. 主义色彩
民族主义色彩 D. 民主主义色彩
23、钱乘旦说:大后法国“社会持续动荡……工业化进程缓慢。直到1870年后,法国模式突然发生转折,由对抗转为妥协。此后没再发生大规模的,法国人开始用协商手段逐步建立起民主制度”。这说明作者
A、否定法国大的作用 B、强调兴民权的重要性
C、强调政治协商的重要 D、反对大规模的社会变革
二、 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31分。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24.集权制是国家政体的一种形式,它规定了与地方之间的特殊关系。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秦)遂废诸侯改为郡县,以一威权,以专天下,其意主以自为,非意为民……故秦得擅其海内之势,无所拘忌,肆淫奢行,暴虐天下。
——荀悦《前汉纪·孝惠皇帝纪》
材料二 汉兴之初,海内新定……惩戒亡秦孤立之败,于是剖裂疆土,立二等子爵……然诸侯……小者淫荒越法,大者睽孤横逆,以害身丧国。
——班固《汉书·诸侯王表第二》
材料三 行省有政令则布于天下,郡县有请则达于省。有边陲军旅之事,则兼都元帅府,其次则止为元帅府。其在远服,又有招讨、安抚、宣抚等使。
——宋濂《元史·百官志》
请回答:
(1) 材料一认为秦朝“暴虐天下”的制度原因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秦朝实行这一制度的背景。(4分)
(2)根据材料二,指出汉初为“惩戒亡秦孤立之败”在地方制度上的创新之处。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诸侯容易“害身丧国”的根源。(4分)
(3)根据材料三,概括元朝行省的主要职权;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元朝行省制产生的影响。(5分)
(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行政”建设的认识。(2分)
25. 代议制又称议会制,是指由选举产生的代表的机关来行使国家主权的制度,这种代表的机关就是议会。代议制最早在英国产生,以后就被欧洲和世界上许多国家效法。下列材料分别摘自17世纪末和19世纪后期欧美四大国的历史文献,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国会可用2/3的多数推翻总统对国会法案等的否决,可通过法律规定的组织与权限。众议院有权对犯有“背叛、行贿、受贿或犯有其他重大罪行和恶行”的总统、副总统等提出……
材料二 “凡未经议会同意,以国王权威停止法律或停止法律实施之僭越权力,为非法权力。”“凡未经议会准许,借口国王,为国王而征收,或供国王使用而征收金钱,超过议会准许之时限或方式者,皆为非法。”“议会之选举应是自由的。”
材料三 第15条:“由皇帝任命帝国宰相。”第1:(皇帝)“有创制法律之权。”第12条:“皇帝有权召集、召开联邦议会和帝国议会,以及使议会延期或结束。”
请回答:
(1) 上述三段材料分别出自欧美国家的什么政治文献?以上材料反映资本主义国家的代议制分哪几种类型?(5分)
(2) 从君主和议会的关系方面谈一谈材料二、三反映的政治有何异同点?联系两国实际分析原因是什么?(7分)
(3)根据上述材料归纳,就大多数国家而言,资产阶级代议制有哪些特征?(4分)
高一历史限时训练(一)答题纸
24. (1)(4分)
(2)(4分)
(3)(5分)
(4)(2分)
25. (1)(5分)
(2)(7分)
(3)(4分)
座位号 |
高一历史限时训练(一)参
一、 选择题(每题3分,共36分)
1——5 A D B B C 6——10 B B A C A
11——15 B A D A C 16——20 C C A B B
21——23 B B C
二、 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31分。
24. (1) 推行郡县制。(2分)秦的统一。(2分)
(2) 郡国并行制。(2分)诸侯世袭。(2分)
(3) 颁布政令;掌管军事;招讨安抚。(3分)加强了集权,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是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变革,是中国省制的开端。(2分)
(4) 坚持集权与地方分权的有机统一(或防止集权过度、地方分权有余的倾向)。(2分)
25. (1) 材料一:美国1787年;材料二:英国16年《权利法案》;材料三:德国1871年《德意志帝国》。(3分)类型:君主立宪制和民主共和制。(2分)
(2) 异:英国国王是虚君,权受到议会;德国皇帝权力至高无上,议会受到皇帝控制。(2分)同:都实行君主立宪制。(1分)原因:英国资产阶级结束了封建统治;德国自上而下王朝战争完成统一,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4分)
(3) 选举制、议会立法、三权分立或权力的制约平衡、政党政治。(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