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1.电力系统同步相量测量传输信息格式
A.1.1.传输的信息
PMU能够和其他系统进行信息交换.PMU可以和主站交换4种类型的信息:数据帧、配置帧、头帧和命令帧。前三种帧由PMU发出,后一种帧支持PMU与主站之间进行双向的通讯。数据帧是PMU的测量结果;配置帧描述PMU发出的数据以及数据的单位,是可以被计算机读取的文件。头文件由使用者提供,仅供人工读取。命令帧是计算机读取的信息,它包括PMU的控制、配置信息。
所有的帧都以2个字节的SYNC字开始,其后紧随2字节的FRAMESIZE字和4字节的SOC时标。这个次序提供了帧类型的辨识和同步的信息。SYNC字的4-6位定义了帧的类型,细节如表1所示。所有帧以CRC16 的校验字结束,而数据帧可以用校验和来结束。CRC16 用X16+X12+X5+1多项式计算,其初始值为0(0000H).所有帧的传输都没有分界符。图1描述帧传输的次序,SYNC字首先传送,校验字最后传送。多字节字最高位首先传送,所有的帧都使用同样的次序和格式。
该标准仅定义数据帧、配置帧、头帧和命令帧,以后可以扩充其他的帧。
图D-1 帧传输的次序
表D-1 不同帧的通用字段定义
| 字段 | 字节数 | 说明 |
| SYNC | 2 | 帧同步字 第一字节: AAH 第二字节: 帧类型和版本号 Bit 7: 保留未来定义 Bits 6-4: 000: 数据帧 001: 头帧 010: 配置帧 1 011: 配置帧2 100: 命令帧(PMU接收的信息) Bits 3-0: 版本号,二进制表示(1-15) |
| FRAMESIZE | 2 | 帧字节数 16 位无符号整数. (0- 65535) |
| SOC | 4 | 世纪秒(UNIX时间),以32位无符号整数表示的自1970年1月1日起始的秒计数;最大范围136年,到2106年完成一次循环;计数中不包括闰秒,因此除了闰年,每年都有相同的秒计数(800秒)。 |
| CHK | 2 | CRC16校验;(数据帧可以使用校验和) |
数据帧包含测量信息,数据帧的具体格式见表D-2和表D-3的定义。
表D-2 数据帧的结构
| 编号 | 字段 | 长度 (字节) | 说明 |
| 1 | SYNC | 2 | 帧同步字 |
| 2 | FRAMESIZE | 2 | 帧中的字节数 |
| 3 | SOC | 4 | 世纪秒,起始时间从1970年1月1日0时0分开始 |
| 4 | FRACSEC | 4 | 秒等分 |
| 5 | STAT | 2 | 按位对应标志的状态字 |
| 6 | PHASORS | 4×P_num | 四个字节的定点相量数据,P_num为相量数量 |
| 7 | FREQ | 2 | 用定点数表示的频率值 |
| 8 | DFREQ | 2 | 用定点数表示的频率变化率 |
| 9 | ANALOG | 2×A_num | 模拟量,A_num为模拟量数量 |
| 10 | DIGITAL | 2×D_num | 开关量,D_num为开关量数量 |
| 重复 5 – 10字段 | 根据配置帧中NUM_PMU 字段定义的相量测量装置个数对字段5-10的内容进行重复传送 | ||
| 11 | 检查字节 | 2 | CRC16校验 |
| 字段 | 长度(字节) | 说明 |
| FRACSEC | 4 | 秒等分数,相量数据中的时标 Bit 31:闰秒,1表示闰秒,0则正常。 Bit 30:闰秒预告,1表示下一秒为闰秒,0则正常。 Bits 29 – 24:保留待用。 Bits 23 – 00:整数,秒等分数,单位时间由配置帧中的MEAS_RATE字段指定。 |
| STAT | 2 | 按位对应的标志 Bit 15: 数据可用标志,0表示可用,1表示异常。 Bit 14: 相量测量装置异常,0表示没有异常。 Bit 13: 相量测量装置的同步状态,0表示处于同步状态。 Bit 12: 数据排序,0表示按照时间排序,1表示按照接收顺序排序。 Bit 11: 相量测量装置触发标志,0表示没有触发。 Bits 10–08: 保留待用。 Bits 07-06: 时标质量: 00 = 同步精度5 s,或者对应0.1 的角度误差。 01 = 同步精度50 s,或者对应1 的角度误差。 10 = 同步精度500 s,或者对应10 的角度误差。 11 = 同步精度500 s,或者对应大于10 的角度误差。 Bits 05-04: 时标异常: 00 = 同步锁信,最好效果。 01 = 持续10秒锁信失败。 10 = 持续100秒锁信失败。 11 = 持续1000秒以上锁信失败。 Bits 03-00: 触发原因。 1111-1000: 保留待用 0111:开关量 0110: 线性组合 0101:频率变化率越限 0100: 频率越限 0011:相角差 0010: 幅值越上限 0001:幅值越下限 0000: 手动 |
| PHASORS | 4 | 16位的整数。 极坐标表示方式:幅值和相角 - 先传幅值,用0到65535的无符号整数表示。 - 再传角度,用16位的有符号整数表示,表示为(弧度x 104),取值范围- 到 + 。 |
| FREQ | 2 | 频率偏移量,同额定频率的差值,表示为(Hz X 103)。 取值范围,–32.767 to +32.767 Hz。 用16位有符号整数表示。 |
| DFREQ | 2 | 频率的变化率,表示为 (Hz/sec X 102) 取值范围,–327.67 to +327.67 Hz/sec。 使用16位有符号的整数表示。 |
| ANALOG | 2 | 模拟量信息。使用16位有符号的整数表示。模拟量可以是采样量,例如控制信号或者变换器的值,数值的取值范围由用户自定义。 |
| DIGITAL | 2 | 开关量状态值。按位对应的状态值,保留给用户自定义使用。 |
该帧应是ASCII码文件,包含了相量测量装置、数据源、数量级、变换器、算法、模拟滤波器等的相关信息。该类帧同样具有SYNC、FRAMESIZE、SOC时标、CRC16,但头文件数据没有固定的格式。头帧结构如表D-4所示。
表D-4 头帧的结构
| 编号 | 字段 | 长度(字节) | 说明 |
| 1 | SYNC | 2 | 帧同步字 |
| 2 | FRAMESIZE | 2 | 帧中的字节数。使用无符号的整数表示。表示范围为(0到65535) |
| 3 | SOC | 4 | 世纪秒 |
| 4 | DATA 1 | 1 | ASCII 字符串, 第一个字节 |
| N-1 | DATA k | 1 | ASCII 字符串, 最后一个字节 |
| N | CHK | 2 | CRC16 校验 |
配置帧为PMU和实时数据提供信息及参数的配置信息,为机器可读的二进制文件。该帧可以通过表10.5的SYNC的4-6位辨识;可以定义2个配置文件:SYNC的第4位置0为CFG-1文件, 第4位置1则为CFG-2文件。CFG-1为系统配置文件,包括PMU可以容纳的所有可能输入量,CFG-2为数据配置文件,应该指出数据帧的目前配置状况,所有的字段都应有固定的长度,而且不使用分界符,帧的内容如表D-5,表D-6所示。
表D-5 配置帧结构
| 序号 | 字段 | 长度(字节) | 说明 |
| 1 | SYNC | 2 | 同步字 |
| 2 | FRAMESIZE | 2 | 帧字节数 |
| 3 | SOC | 4 | 时标 |
| 4 | D_FRAME | 2 | 数据帧格式 |
| 5 | MEAS_RATE | 4 | 秒等分数,宜采用毫秒表示 |
| 6 | NUM_PMU | 2 | 数据帧包括的PMU的数量 |
| 7 | STN | 16 | 站名 – 16 字节ASCII码 |
| 8 | IDCODE | 8 | 8 字节 PMU 硬件标识符 |
| 9 | FORMAT | 2 | 数据帧的数据格式 |
| 10 | PHNMR | 2 | 相量数量 - 2 字节整数 (0 to 32767) |
| 11 | ANNMR | 2 | 模拟量数量 - 2字节整数 |
| 12 | DGNMR | 2 | 开关量数量 – 2字节整数 |
| 13 | CHNAM | 16 x (PHNMR + ANNMR + DGNMR) | 相量和通道的名称-每个相量、模拟量、开关量用16字节ASCII码,每次传送的次序相同。 |
| 14 | PHUNIT | 4 x PHNMR | 相量通道的转换因子 |
| 15 | ANUNIT | 4 x ANNMR | 模拟通道的转换因子 |
| 16 | DIGUNIT | 2 x DGNMR | 开关量的转换因子 |
| 17 | FNOM | 2 | 额定频率和标志 |
| 重复7–16字段 | 根据配置帧中NUM_PMU 字段定义的相量测量装置个数对字段7-16的内容进行重复传送 | ||
| 18 | PERIOD | 2 | 相量传送的周期 |
| 19 | CHK | 2 | CRC16 |
| 字段 | 长度(字节) | 说明 |
| D_FRAME | 2 | 数据帧的数据格式,16位的标志, Bits 15 - 1: 未用 Bit 0: 数据帧的校验方式, 0 = CRC16, 1 = 校验和 |
| MEAS_RATE | 4 | 数据帧对应的秒等分数。FRACSEC的高字节置零表示去掉该标志字。 数据帧对应的等分秒数=FRACSEC / MEAS_RATE 如果MEAS_RATE = 1,000,000, FRACSEC单位为微秒; 如果MEAS_RATE为采样率(如720,2880,5760等),数据帧的FRACSEC为采样点对应的点计数。 |
| NUM_PMU | 2 | 数据帧中包括的PMU的数量,每帧最大的数量为65535。 |
| STN | 16 | 站名-16位ASCII码 |
| IDCODE | 8 | 8字节,PMU的硬件标识,通常存储在ROM中。 |
| FORMAT | 2 | 数据帧的数据格式,16位标志。 Bits 15 - 4: 未用 Bit 3: 0 =数据窗最后一点进行时间同步, 1 = 数据窗第一个采样点进行时间同步 Bit 2: 0 = 固定的相量, 1 = 旋转的相量 Bit 1: 0 = 16位整数, 1 =浮点数 Bit 0: 0 = 实部/虚部(直角坐标), 1 = 幅度/角度(极坐标) |
| PHNMR | 2 | 相量数量 - 2 字节整数 |
| ANNMR | 2 | 模拟量数量 - 2字节整数 |
| DGNMR | 2 | 开关量数量 - 2字节整数 |
| CHNAM | 16 | 相量和通道的名称-每个相量、模拟量、开关量用16字节ASCII码,每次传送的次序相同。 |
| PHUNIT | 4 | 相量的转换因子。每个相量4个字节; 最高位:0=电压;1=电流; 最低位:24位无符号字,单位为10-5V/A,(如果用浮点数表示,该字可以忽略) |
| ANUNIT | 2 | 模拟通道的转换因子 |
| DIGUNIT | 2 | 开关量的转换因子,每个开关量用2个字节表示。 Bit 4: 数字表示的正常状态 (0 or 1). Bit 0: 节点的正常状态 (0 = 常开, 1 = 常闭). |
| FNOM | 2 | 额定频率 (16 位无符号整数) Bits 15 – 10: 保留 Bit 9: 1 –数据帧忽略DFREQ Bit 8: 1 –数据帧忽略FREQ Bits 7 – 1: 保留 Bit 0: 1 – 基波 = 50 Hz 0 – 基波 = 60 Hz |
| PERIOD | 2 | 相量数据的传送周期-用2字节整型字(0-32767),两次连续的数据传送之间的时间间隔,大小为基波周期倍数×100,200即表示每2个基波周期发送一个数据帧。 |
表D-7 IDCODE的格式说明
| IDCODE字节 | 定义 | 备注 |
| 第0字节 | FFH | |
| 第1-2字节 | 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标识的数字编码 | |
| 第3-4字节 | 相量测量装置安装的厂站编号待定义 | |
| 第5字节 | 相量测量装置的生产厂家编号 | |
| 第6-7字节 | 相量测量装置的产品编号 |
| bit4 | bit0 | 说明 |
| 1 | 1 | 常闭节点;正常状态用1表示 |
| 1 | 0 | 常开节点;正常状态用1表示 |
| 0 | 1 | 常闭节点;正常状态用0表示 |
| 0 | 0 | 常开节点;正常状态用0表示 |
A.1.5.命令帧格式
子站和主站可以获得对方发来的指令,并且根据指令进行相应的操作。命令帧格式如图D-2所示。通过帧中8个字节的IDCODE同产品中预先存储的身份码校验,确定是否为该产品所需要接收并执行的指令。CMD是2字节的命令,其格式定义如表D-9所示。
图D-2 命令消息帧格式
表D-9 接收的命令(CMD)定义
| 命令字 Bit | 定义 |
| Bits 15-4 | 为用户使用保留 |
| Bits 3-2-1-0 | 0001 关闭实时数据 0010 打开实时数据 0011 发送头文件 0100 发送CFG-1文件 0101 发送CFG-2文件 1000 以数据帧格式接收参考相量 |
表D-10 命令帧扩展定义
| 命令字 Bit | 主站发送定义 | 子站发送定义 |
| Bits 15-13 | 命令类型 101 启动暂态记录 111 确认命令 | 命令类型 111 确认命令 |
| Bits 12-10 | 辅助控制 确认命令:被确认的命令类型 其它:000 | |
| Bits 9-4 | 保留 | |
| Bits 3-2-1-0 | 0001 关闭实时数据 0010 打开实时数据 0011 发送头文件 0100 发送CFG-1文件 0101 发送CFG-2文件 1000 以数据帧格式接收参考相量 |
| SYNC | FRAMESIZE | SOC | IDCODE | CMD | CRC16 | |
| 第1帧 | AA 4X | XX XX | 发令时刻 | 目标方IDCODE | 111,XXX, 000,000,0000 | XXXX |
| SYNC | FRAMESIZE | SOC | IDCODE | CMD | CRC16 | |
| 第1帧 | AA 4X | XX XX | 发令时刻 | 目标方IDCODE | 101,000, 000,000,0000 | XXXX |
A.2.子站主站通信流程
定义:
1) 数据流管道:子站和主站之间,或者相量测量装置和数据集中器之间实时同步数据的传输通道。其数据传输方向是单向的,为子站到主站,或者相量测量装置到数据集中器;
2) 管理管道:子站和主站之间,或者相量测量装置和数据集中器之间管理命令、记录数据和配置信息等的传输通道。其数据传输方向是双向的。
A.2.1.系统启动或重建(数据流管道和管理管道均未建立)
子站启动过程
建立数据流管道:
1) 向主站提出建立数据流管道的申请,得到主站确认后建立数据流管道;
2) 等待主站发送“开启实时数据”命令后开始实时数据传输。
建立管理管道:
1) 等待主站建立管理管道的申请;
2) 接收并确认主站建立管理管道的申请后,建立与主站之间的管理管道;
3) 通过管理管道,接收和发送管理命令等,根据主站下发的命令分别处理;
4) 子站禁止接收网络上其它地址建立管理管道的申请。
主站启动过程
建立数据流管道:
1) 等待子站建立数据流管道的申请;
2) 接收并确认子站建立数据流管道的申请后,建立与子站之间的数据流管道;
3) 通过数据流管道接收子站的数据流。
建立管理管道:
1) 建立了数据流管道后,主站向子站提出建立管理管道的申请;
2) 得到子站确认后,建立与子站之间的管理管道;
3) 通过管理管道与子站传输控制命令、记录文件和配置信息等。
A.2.2.数据流管道重建(数据流管道故障断开,管理管道正常)
子站:
1) 等待主站发送“开启实时数据”命令。
2) 主站提出建立数据流管道的申请,得到主站确认后建立数据流管道。
3) 通过数据流管道,向主站发送实时数据。
主站:
1) 通过管理管道向子站发送“开启实时数据”命令。
2) 等待子站建立数据流管道的申请;
3) 接收并确认子站建立数据流管道的申请后,建立与子站之间的数据流管道。
4) 通过数据流管道接收子站的数据流。
5) 如果长期没有收到子站建立数据流管道的申请,或长期未收到子站的实时数据,则主站通过管理管道再次向子站发送“开启实时数据”命令。
A.2.3.管理管道重建(管理管道故障断开,数据流管道正常)
子站:
1) 等待主站建立管理管道的申请;
2) 接收并确认主站建立管理管道的申请后,建立与主站之间的管理管道;
3) 通过管理管道,接收和发送管理命令等,根据主站下发的命令分别处理;
4) 子站禁止接收网络上其它地址建立管理管道的申请。
主站:
1) 主站向子站提出建立管理管道的申请;
2) 得到子站确认后,建立与子站之间的管理管道;
3) 通过管理管道与子站传输控制命令、记录文件和配置信息等。
A.2.4.正常通信传输(管理管道和数据流管道均正常)
1) 实时数据流传输;
2) 通过数据流管道,子站按设定频率向主站发送实时同步数据,主站不发送任何命令;
3) 通过数据流管道,主站接收子站上送的实时同步数据,校验错误后丢弃该数据帧,并可以通过管理管道,向子站发送“上传实时记录数据”的命令。
A.2.5.管理命令和记录文件传输
通过管理通道,子站和主站交换命令。
图D-3 通信流程示意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