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时珍(1518—1593),字东璧,晚年自号濒湖山人,湖北蕲州(今湖北省黄冈市蕲春县蕲州镇)人,汉族,生于明武宗正德十三年(公元1518年),卒于神宗万历二十二年(公元1593年)。
《本草纲目》,药学著作,五十二卷,明·李时珍撰,刊于1590年。全书共190多万字,载有药物12种,收集医方11096个,绘制精美插图1160幅,分为16部、60类。是作者在继承和总结以前本草学成就的基础上,结合作者长期学习、采访所积累的大量药学知识,经过实践和钻研,历时数十年而编成的一部巨著。书中不仅考正了过去本草学中的若干错误,综合了大量科学资料,提出了较科学的药物分类方法,溶入先进的生物进化思想,并反映了丰富的临床实践。李时珍历时二十七年编成《本草纲目》一书,是我国明朝时代药物学的总结性巨著。在国内外均有很高的评价,已有几种文字的译本或节译本,李时珍另著有《濒湖脉学》。】
其论述主治,曰:“心腹内崩,劳极洒洒如疟状,腰腹痛,四肢酸痛,女子下血,安胎。久服,轻身益气。(本经)丈夫小腹痛,虚劳羸瘦,阴气不足,脚酸不能久立,养血。(别录)坚筋骨,益气止痢。药性(颂曰)止泄痢,得黄连、蜡尤佳。疗吐血衄血,血淋尿血,肠风下痢。女人血痛血枯,经水不调,无子,崩中带下,胎前产后诸疾。男女一切风病,骨节疼痛,水气浮肿,虚劳咳嗽喘急,肺痿唾脓血,及痈疽肿毒。和血滋阴,除风润肺,利小便,调大肠,圣药也。”李时珍和他的《本草纲目》,影响至今。
明缪希雍《神农本草经疏》(公元1625年,明天启5年):“阿胶,主女子下血,心腹内崩,劳极洒洒如疟状,腰腹痛,四肢酸痛,胎不安及丈夫小腹痛,虚劳赢瘦,阴气不足,脚酸不能久立等证,皆由精血虚,肝肾不足,法当补肝益血。《经》曰:精不足者,补之以味。味者阴也,此药具补阴之味,俾入二经而得所养,故能疗如上诸证也。血虚则肝无以养,益阴补血,故能养肝气。入肺肾,补不足,故又能益气,以肺主气,肾纳气也。今世以疗吐血、衄血、血淋、尿血、肠风下血、血痢、女子血气痛、血枯、崩中、带下、胎前产后诸疾,及虚劳咳嗽、肺痈脓血杂出等证者,皆取其入肺、入肾,益阴滋水、补血清之功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