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5年湖南公务员面试免费备考资料请点击
面试
1.面试时间及相关规定另行公告。
2.面试地点分别设在省直和市州。
3.面试由省公务员主管部门组织,省直、市州分级实施。
4.面试对象为资格审查和体能测评合格人员。
招考职位面试对象达不到招录计划1∶2比例的,核减招录计划。核减计划后面试对象仍达不到招录计划1∶2比例的,按实际人数确定面试对象。
招考职位实际参加面试人数达不到有效竞争的,报考人员面试成绩必须不低于当场(同一场次、同一个面试考官组、同一套面试题本)形成有效竞争职位入围体检人员的最低面试分数。
成绩合成和排名
(一)成绩合成
一般职位笔试成绩=(行政职业能力测验+申论)×50%
审判业务、检察业务职位笔试成绩=(行政职业能力测验+申论)×30%+法律业务知识×40%
综合成绩=笔试成绩×60%+面试成绩×40%
笔试成绩、面试成绩、综合成绩均按四舍五入保留到小数点后两位数字。
(二)成绩排名
综合成绩相同的,按笔试成绩进行排名;笔试成绩相同的,按行政职业能力测验成绩进行排名。
2015湖南公务员面试热点:撤县设市不是城市化妙药
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日前报道,如今,打开很多县的官方网站,都可以看到一个关键词:撤县改市。今年年初,民政部一次批复吉林扶余和云南弥勒两个县改市。公开资料显示,目前全国酝酿“撤县设市”的县已达上百个,有媒体最新统计的数字是:至少138个。
在现行的行政级别框架下,县与县级市仍属同一级别,但二者在实际运行中则各有侧重。县更强调发展“三农”,而县级市则更注重工业化、城市化,在财政转移支付、专项扶持资金、建设用地指标等诸多方面,均有相应的利好。特别是,设市以后,同一个行政区域内,市可以在财税分成、城建资金等方面占有更多的份额,而不必总是给上级市“作贡献”。凡此种种,均会驱使很多县,包括有着清晰传承脉络的“千年古县”,竞相加入新一轮的改市暗战。甚至不少学者也为之推波助澜,以现有城市太少为由,认为“必须立即重启撤县改市,这个改革重启的重要性和紧迫程度一点儿都不亚于放开二胎”。不过,纷纷扰扰中,仍应警惕时下这股风潮,不要沦为新的城镇化“大跃进”。
县改市应该设定基本的制约性条件,并分类实施、区别对待。在地区差异依然存在的情形下,显然不能单纯以人口规模、经济指标、基础设施等要件评判。除此之外,还应该着重考虑社会发展指标与生态环境指标,以及在区域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影响力,等等。应该通盘考虑,有序推进,而不是一哄而上,来一个“人为造新城”的行动。现实中,不排除一些县份以城镇化之名,行圈地盖楼、土地财政之实的做法。一旦放开,必然会迎来一个建设用地扩张的高峰期。事实上,之所以1997年叫停“撤县设市”,就与城市盲目扩张造成的占用耕地密切相关。
城市化首先应该是“人的城市化”,而非人为造城。一个城市的聚集与成型,固然不排除人为推动的因素,但主要还是自然发育、生长的过程。城市管理者过于心急,匆匆忙忙地大规模建市,无异于揠苗助长。如果一个县的发展足够好,改不改市,意义也并不大;如果发展无方,只是寄希望于改市这支“强心剂”,除了浪费巨额的行政成本,不可能有更好的发展。
当然,这一事件也表明,以往的行政对于县一级管理过于细密,收权过多,客观上也造成县的财税分成、城建费用严重不足,导致自身积累不够、造血不足。应全面深化县级行政改革,扩大财政赋权,强化性扶持,以释放地方经济的活力,真正为城市化打下坚实的基础。
“撤县设市”不是城市化的灵丹妙药,更不是解决时下经济下行问题的应急之策。无论是县还是市,都要走出片面注重追求城市规模扩大、空间扩张的误区,不再以牺牲农业和粮食、生态和环境为代价,真正着眼于提升公共服务、满足民众权益,推动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和公共服务均等化,实现“人的城市化”。(胡印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