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时间: 2010年02月09日 来源:互联网 作者: 佚名 浏览次数: 415
领学网导读:...
一、 基础知识
选择题:(每题2分共32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相同的一组是(A)
A、曲解 龋齿 趣味 是非曲直 、恰当 档案 荡漾 安步当车
C、舍弃 摄取 赦免 退避三舍 、便宜 骈文 蹁跹 便宜行事
2、下列词语没有错别字的是( )
A、百无聊赖 陨身不恤 莫明其妙 、化险为夷 前扑后继 遐思迩想
C、言简意赅 栩栩如生 游刃有余 、立竿见影 斩钉绝铁 鞭长莫及
3、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B)
A、我愤然离开了那家商店,刚才与服务员争执的情景至今记忆犹新。
B、《红楼梦》中的妙玉着墨虽少,但经过作者精心选择材料,人物栩栩如生。
C、孩提时代走过的土路,如今早已被柏油马路所代替,路旁高楼林立,家乡真是变得面目全非了。
4、下列句子中,语意明确,没有语病的一句是(C)
A、在学习中,我们应该注意培养自己观察问题,解决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B、上星期,我们参观学习了兄弟学校开展课外活动的先进经验。
C、这位语言大师笔下的人物个个栩栩如生,仿佛活的一般。
D、如何防止青少年,尤其是中小学生在学校周边免遭抢劫是一件大事。
5、下列有关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C)
A、古代帝王、诸侯所祭土神叫“社”,谷神叫“稷”,后来的“社稷”代表国家。
B、古文中一句话叫“句”,句中稍稍停顿的地方叫“读”。
C、散曲包括套曲和杂剧,是盛行于元代的一种曲子形式。
D、古人作文起稿,写到自己的名字,往往只用“某”,或在“某”上冠姓,以后誊写时才把姓名写出。
6.下面这段文字的横线上应依次填入的关联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A )
这种想法是不对的。 细节的出入对于全部论证不发生直接影响, 会使人对于材料的全部可靠性发生怀疑, 伤害了论证的说服力量。有时看来是无关大体的细节的马虎, 会造成关键问题上的错误,那当然更是要警惕的。
A 即使 也 以至 却
B 即使 就 因为 却
C 如果 就 因为 则
D 如果 也 以至 则
7.下列句中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C )
A 李自成不是刚愎自用的人,他对明室的待遇宽宏大度,决不斤斤计较。
B 每当夜幕降临,饭店里灯红酒绿,热闹非常。
C古代男女不平等,女人想读书不大可能。聪明勇敢的祝英台想入非非,女伴男装进入学堂。
D 王府井大街人来人往,川流不息。
8、下列句子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恰当的是( B )
A、 我很欣幸他的得释,就赶紧付给稿费,使他可以买一件夹衫,但一面又很为我的那两本书痛惜:落在捕房的手里,真是明珠投暗了。(比喻好东西落到坏人手里)
B、 只有烟和烟灯,虽然形式和印度、波斯、阿拉伯的烟具都不同,确可以算是一种国粹。(指国家文化中的精华)
C、 这里的“风景”也就值得留恋,人类的高贵精神的辐射,填补了自然界的贫乏,增添了景色,形式的和内容的。(这里指人的精神生活给予环境的影响)
9、引号用法与其他三句不同的是( )
A、下命令似的高叫“芦柴棒”去烧火。 、她们的正式的名称却是“包身工”。
C、那还不能称为“戈壁”。 、“慈祥”的老板到菜场去收集菜叶。
10、下面句子句序打乱,排列正确的是( D )
①从植物学的观点看,它不是果肉,而是种子外面的一层膜发育而成的,应称做假种皮。②荔枝的肉大多数白色透明,说它“莹白如冰雪”,完全正确。③真正的果肉倒是前面说的连同果壳扔掉的那一层膜。④有的则微带黄色。⑤荔枝肉的细胞壁特别薄,所以入口一般都不留渣滓。
A、①③②④⑤ 、③①②④⑤ C、⑤②①③④ D、②④①③⑤
11、下列句子是单句的是( )
A、 不是我们消灭敌人,就是我们被敌人消灭。
B、 至于这一回在弹雨中互相救助,虽陨身不恤的事实,则更足为中国女子的勇毅,虽遭阴谋诡计,抑至数千年,而终于没有消亡的明证了。
C、 他一边嘟哝,一边迅速穿上衣服。
D、 柏油路晒化了,甚至于铺户门前的铜牌子好像也要晒化了。
12、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是( C )
A、生物学家给大家讲了有关许多人类起源的知识。B、天空中飞扬的尘沙污染了行人的衣服C、他这个人有不少值得表扬。D、我把成功的经验,向他做了介绍。
1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鲁迅的《阿Q正传》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反封建白话小说,《呐喊》是鲁迅第一部小说集。
B、 新诗是1919年“五四”时期始创和发展起来的一种新体诗,它打破了旧体诗格律的束缚,是现代诗歌的主流。
C、 我国文学史上向来“风骚”并称,“风”指《国风》,代表《诗经》,“骚”指《离骚》,代表《九章》。
指出下列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B)
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避也(厌恶)
所欲有甚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暂时)
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这)
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通“德”,感恩)
.孔子、庄子分别是什么学派的代表人物(C )
.儒家 法家 。道家 儒家
.儒家 道家 。法家 道家
.在《鱼我所欲也》中最后一句“此之谓失其本心”对此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 )
.丧失了(人的)固有本性
.丢失了(人的)本来面目
.降低了(人的)原来要求
.泯灭了(人的)本来希望
二. 填空(每题 1分共14分)
1.元曲小令《天净沙·秋思》被誉为“ ”
2.合同具有 、 、 、特点。合同的主要条款中, 是首要条款。违约责任的主要表现形式 和 。
3.《纳谏与止谤》一文,是作者重读《邹忌讽齐王纳谏》之后,在评价该文思想意义的基础上展开议论的一篇 。
4. ,小桥流水人家,
5.“他是郡首,手握一把长插,站在滔滔的江边,完成了一个“守”字的原始造型。那把长插,千年来始终与金杖玉玺、铁戟钢锤反复辩论。他失败了,终究又胜利了。”这段文字主要用了 和 表达方式。
6、知彼知已, 。
7、 ,相逢何必曾相识。
8、勿以恶小而为之, 。
9、人无远虑, 。
10、多情自古伤离别,
11.孔子,名—丘,字,仲尼,鲁国人。春秋末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孔子思想的核心是“ ”。《论语》是一部 (体裁)散文著作。
12.孟子,名轲。战国时—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在《鱼我所欲也》中,孟子阐述了“义”比生命更宝贵,必要时,人应当“ ”的观点。
13微风过处,送
下一页
本文共 3 页,第 [1] [2] [3] 页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于互联网,本站刊登这些内容旨在帮助用户更好地学习或了解相关内容,并非表示本站赞同其观点,作品版权归其著作权人或其他法定权益人所有,如有侵权请告知本站,本站查证后将在24小时内删除。
作者或权益人请将申明发送到以下邮件:yn0xue@126.com
0
顶一下 回首
信息来源:领学网
原文链接:http://www.0xue.com/Html/xuelikaoshi/shitizhuanqu_2058_1883.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