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江苏商论2006.1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金融体系发生了重大变化,以市场竞争为导向的金融改革使得商业银行越来越面对真正的自由市场竞争。加入WTO全面开放金融市场使外国商业银行进入中国市场的门槛变得更低。不仅如此,我国的金融环境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未来行业环境的变化也难以准确预测,这为国内银行业的长远发展造成了一定的困难。我国商业银行应重新评估自身商业模式,建立明确的竞争发展战略并增强内部业务能力,以期在未来激烈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
一、我国商业银行竞争战略的制定与实施竞争战略是指事物个体或群体间为了获得利益而设计出的计谋。当今社会一提到竞争战略多是指企业竞争战略。所谓企业竞争战略,主要是指企业产品和服务参与市场竞争的方向、目标、方针及其策略。本文主要对商业银行的竞争战略展开讨论。
竞争战略要求企业在一个产业内部寻求有利的地位,目的在于针对决定竞争产生的各种影响力而建立的各种有利可图和持久的竞争地位。商业银行制定竞争战略的意义在于:在特定期限内规划一个发展方向,指明银行在该期限内应当完成的工作、建立的优势与达到的目标。合理的战略规划与实施会不断提高银行的竞争能力。因此,商业银行必须立足于企业自身的现实情况来制定完善、灵活的发展战略。根据我国银行业的现状,我国的商业银行可以根据以下流程制定自己的战略规划。
战略规划的制定首先要了解目前银行所处的行业状况。对于所有的银行来说,有三个挑战需要银行面对:相关、监管放松引起的不确定性,地域经济发展不平衡导致的市场严重分割以及低效率运营造成的原始数据缺失———这些都严重影响了银行战略规划的确定。除此之外,的特殊性导致了中国国内的银行另外还需面对三方面的挑战:银行不明晰的未来发展目标与低效率的管理能力,商业化趋势与从业经验的缺乏以及较弱的战略制定与执行能力。这些挑战都是每个国内商业银行接受竞争前在短时间内必须解决的问题,否则该银行将成为竞争中的战败者而面临被淘汰的命运。
战略规划完成之后就是战略的实施,其执行的好坏将很大程度地影响银行在激烈竞争中的实力,而中国的银行也在战略执行方面将面对更多的问
图1我国商业银行战略规划制定流程图
我国商业银行竞争战略的选择及其实施
●徐
枫1,汪
洋2
(1.华南理工大学金融工程研究中心;2.华南理工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广东广州510640)
[关键词]商业银行;竞争战略;再造[摘
要]本文分析了我国银行面临的未来竞争态势,提出了我国商业银行应
对国际竞争应当采取的措施,更进一步制定了我国商业银行的竞争战略规划并提出了实施方案,指出其关键在于对现有组织机构和管理方式进行再造。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061(2006)01-0149-02
[基金项目]本文获得华南理工大学人文社科基金(编号:N7306272)的资助。
[作者简介]徐枫(1973—),男,河南南阳人,华南理工大学金融工程研究中心讲师,经济学博士,主要从事国际金融市场领
域的研究。汪洋(1956—),男,汉族,湖北武汉人,华南理工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副教授、理学学士、经济学硕士、高级经济师,主要从事证券投资、国际金融市场的研究。
149
江苏商论2006.1
题,包括:1、管理者安于现状和为求稳妥的心态抵制着战略执行;2、注重于短期利益的股东似乎不愿意为银行的长远着想;3、过多地注重形象工程对银行管理层的影响;4、应对变革时创新能力和适应能力存在缺陷;5、难以掌握所有有关竞争的信息,反应滞后。
我国商业银行的高层管理者已经认识到银行所面临的挑战。为迎接即将到来的新的更为全面、激烈的行业竞争,必须制定切实可行的竞争战略实施方案。我们认为,成功实施竞争战略方案需要:首先,建立战略实施所要明确达到的期望(企业目标);其次,组建愿意迎接挑战的银行领导机构;第三,应用精确的项目管理技术处理各种高风险业务;第四,积极争取主要股东的大力支持;第五,补充风险意识的空白;第六,构造高度有效的基层组织以更好地完成战略任务。如果我国商业银行能够在上述方面进行本质的改进,那么将成功地优化组织结构,明确发展方向并形成良好的风险控制意识,将会使银行有能力应对来自任何方面的竞争压力。
二、我国商业银行实施竞争战略的措施与手段首先,银行应当对其组织构架与管理机构进行再造。合理应对风险,需要稳固、团结的企业管理层与明确的企业发展目标,而任何战略的实施都要求一个灵活的、有激情的以市场为导向进行决策的组织机构。国有银行与股份制银行至今或多或少都要服从部门的调配。然而,商业化进程没有留给银行足够时间慢慢增强实力来应对国内外银行的竞争。我们需要马上从世界级企业治理实例及有效的人力资源和能力管理实践中获得竞争必需的可以借鉴的经验并加以应用。也就是说,在公司治理方面应当实施董事会的管理监督并加强机构领导层的行政能力;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确定明确的人力资源需求,增加人才来源并对相关组织构架合理安排,实施工作绩效管理制度以及使用先进的雇员培训机制等,这些措施将决定企业长远的竞争能力。
其次,银行需要开发针对特定的客户需要来创新相应业务服务的能力。经济的快速发展带动了人们消费水平的逐步提高,他们已经不愿再用储蓄来浪费货币的时间价值,而积极寻求其他更富吸引力的投资方式。银行必须深刻意识到这一点,并时刻以满意客户需求为指导来加强客户关系管理能力,更要研究发展新的金融产品以满足那些可以创造银行大部分利润的高端客户的投资需求。当掌握了客户的需求之后,银行应当通过业务创新或者金融产品
的捆绑销售,以保护客户投资价值为底线对产品进行合理的定价。然后使用有效的销售渠道向客户推销该产品,银行需要利用优化客户服务渠道来减少成本,并通过提供混业产品或第三方业务创造收益机会。一旦客户日渐增长的需求得到满足,银行势必将拥有足够的客户基础作为竞争优势。
第三,建立健全的风险管理机制及培养银行员工良好的风险意识,这就要求商业银行至少要遵照以下的方法对风险管理机制与企业文化进行再造:其一,利用行之有效的方法对银行的不良贷款进行处理,诸如轧平呆帐、不良贷款外包销售、重组资产负债表等,建立一个“健康”的银行;其二,创建一个综合风险管理系统,通过对市场风险、信用风险、管理风险的合理评估,做出正确的决策以减小造成银行投资损失的几率;其三,形成一种以
“风险-收益”观念为核心的企业文化,即时刻以“风险最小化、收益最大化”为目标的良好风险投资意识。
第四,利用与其他金融机构的合作关系建立竞争优势。中国的银行在国内金融市场开放之后,面临的将不再是传统的分业金融监管下的竞争,而是国内外银行之间综合业务能力的比拼。所以,我国商业银行必须具备一种能够通过与其他非银行金融机构合作以扩大业务领域与收入规模的能力。通过仔细的挑选并努力完善这种伙伴关系,适时地建立更多类似的互助式伙伴关系,则国内银行就可以避开对混业经营的严格管制,在短期内建立多样化经营的竞争优势。
三、结
论
在金融业全面开放之际,我国的商业银行所要做的不仅仅是盲目升级基层组织而忽视由此带来的风险,更要着眼于企业长远的战略发展。在应对风险与挑战时,银行管理者必须更加仔细地衡量未来的竞争态势,尽力创造和获得在竞争中能够胜出的相关资源和能力。这需要商业银行在根本上对自己的组织机构和管理方式进行再造,并制定正确的竞争战略,为即将来临的商业银行之间的激烈竞争提前做战略准备。
[参考文献]
[1]齐慧超.构建创新机制是中小商业银行发展的必由之路[J].
北京:财经大学学报,2003,(8).
[2]王与君.中国经济国际竞争力[M].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2000.
[3]成晓毅.论国有商业银行面对入世的对策[J].金融与保险,2001,(9).
[责任编辑:冷眉]
15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