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卷为闭卷考试卷,考试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
(请把选择题的答案填到后面的答题卡内,否则无效)
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小题2分,共50分)
1、我国将每年的“禁毒宣传日”定为6月3日,这与下列哪一历史事件相关 ( )
A.鸦片战争 B.虎门销烟
C.火烧圆明园 D.被割占
2、在西方列强的坚船利炮之下,中国近代百年的大幕徐徐拉开,这一开端的标志是( )
A、五四运动 B、鸦片战争
C、第二次鸦片战争 D、辛亥[来源:学科网ZXXK]
3、中国曾经拥有过堪称人类奇迹的一处皇家园林,但是我们现在只能看到如右图般的断壁残垣,造成这种结果的罪魁祸首是( )
A、英美联军
B、英法联军
C、英俄联军
D、美俄联军
4、全国十届二次会议期间,总理在答记者问时,引用了清末诗人丘逢甲的《春愁》:
“愁难遣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潸。四百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这首诗写于( )
A 、鸦片战争后 B、第二次鸦片战争后
C、甲午中日战争后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
5、下列条款不属于《辛丑条约》的是 ( )
A、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 B、拆毁大沽炮台
C、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 D、赔款2亿两白银
6、《南京条约》、《马关条约》、和《辛丑条约》三个不平等条约都强迫清 ( )
A.割地 B、赔款
C、开放通商口岸 D、开设工厂
7、张华同学在假期里观看了以下五部影视剧,按照所反映事件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虎门销烟》 ②《鸦片战争》 ③《末代皇帝》 ④《火烧圆明园》 ⑤《甲午风云》
A.①②③④⑤ B.①③②⑤④
C.①②④⑤③ D.③④⑤①②
8、历史上的14年、18年、1901、1911年分别是旧历的什么年? ( )[来源:学科网]
A、甲午、戊戌、辛丑 、辛亥 B、甲午、辛亥、戊戌、辛丑
C、戊戌、辛丑、辛亥 、甲午 D、甲午、戊戌、辛亥、辛丑
9、“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西人之上,独火器万不能及。……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想一想,这是哪个派别的主张 ( )
A.顽固派 B.洋务派 C.资产阶级维新派 D.资产阶级派[来源:学_科_网Z_X_X_K]
10、黄叶同学收集下列人物图片参展,如果要取一个栏目名称,比较合适的是( )
A.推动维新变法的志士 B.资产阶级民主战士
C.新文化运动的战士 D.中国党的缔造者
11、揭开维新变法运动序幕的历史事件是 ( )
A、公车上书 B、京师同文馆的创立
C、《万国公报》的创办 D、强学会的成立
12、1912年元旦,中华成立后开始采用纪年,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利益的南京国民成立于16年,按公元纪年应是 ( )
A.1926年 B.1927年
C.1928年 D.1929年
13、“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建立,平均地权”是哪一政党的纲领? ( )
A、兴中会 B、同盟会 C、光复会 D、华兴会
14、下列关于新文化运动的表述,正确的是 ( )
A、《民报》的创办标志着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B、进步的知识分子高举“民主”、“科学”两面大旗,掀起新文化运动
C、新文化运动以《中外纪闻》杂志为主要陈地
D、新文化运动中的代表人物有康有为、梁启超、鲁迅、胡适等。[来源:学|科|网]
15、国民军北伐的主要对象是军阀 ( )
①张作霖 ②袁世凯 ③孙传芳 ④吴佩孚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16、领导建立的中国第一个根据地是 ( )
A、根据地 B、井冈山根据地
C、湘赣根据地 D、海陆丰根据地
17、和“八一”建军节的来历有紧密关系的历史事件是 ( )
A、南昌 B、秋收
C、广州 D、上海工人武装
18、某学校创办时门口贴着这样的对联:上联是“升官发财请往他处”,下联是“贪生怕死勿入斯门”,横批是“者来”。请你判断当时该学校的校长是 ( )
A、孙中山 B、周恩来 C、蒋介石 D、汪精卫
19、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开端的历史事件是 ( )
A、辛亥 B、新文化运动 C、五四运动 D、北伐战争
20、下图是小明在上海参观一处遗址时拍摄的照片,如果让你选择一个与这幅照片直接相关的历史事件的主题词,下列哪项最准确?( )
A、圣地 延安精神
B、生死攸关 历史转折
C、开天辟地 党的诞生
D、抗战胜利 举国欢庆
21、“列强,列强!除军阀,除军阀!国民成功,国民成功!齐欢唱,齐欢唱!”这首军歌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 )
A.北伐战争 B.辛亥 C.戊戌变法 D.南昌
22、 “军叫工农,旗号镰刀斧头。匡庐(泛指江西)一带不停留,要向潇湘(泛指湖南)直进。”这首词所描述的历史事件是: ( )
A.南昌 B.井冈山会师
C.秋收 D.广州
23、80多年前,中国党发动了南昌、秋收,开始了( )
A、武装反抗清反动统治的斗争 B、武装反抗北洋军阀统治的斗争
C、武装反抗反动统治的斗争 D、武装反抗日本帝国主义的斗争
24、发生在长征途中,成为中国党历史上生死攸关转折点的是 ( )
A、遵义会议 B、四渡赤水
C、强渡大渡河 D、飞夺泸定桥
25、江西在中国的新民主主义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下列史实与江西有关的是 ( )
①南昌 ②秋收 ③第一块农村根据地 ④红军长征
A、①②③④ B、①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二、选择搭配题(把下列每题中的数字序号填入相应的括号中),共8分
26、将下列人物和与之相符的内容搭配在一起。
① 林则徐 ( )资产阶级维新派的代表人物
② 洪秀全 ( )马克思主义者
③ 康有为 ( )农民领袖
④ 孙中山 ( )地主阶级改革代表人物
⑤ 李大钊 ( )资产阶级派领袖
27、将下列条约的名称与内容搭配在一起。
①《瑷珲条约》 ( )割让辽东半岛、、澎湖列岛
②《南京条约》 ( )割让外兴安岭以南、黑龙江以北的中国领土 [来源:学#科#网]
③《马关条约》 ( )割让岛
三、综合题(本小题共4小题,第28小题17分,第29小题8分,第30小题7分,第31小题10分,共42分)
28、中国近代史,是一部屈辱的历史,也是一部抗争与探索的历史。为加深同学对这段历史的了解和认识,历史教师布置全班同学就“屈辱”、“抗争”、“探索”这三个学习主题展开搜索、整理、分析和探究活动。请你一起来参加。
【屈辱的历史】
从1840年开始,在西方列强的坚船利炮之下,中国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1)、下面是同学们搜索、归纳出的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程,其中有三处错误,请你指出并更正过来(在错误的内容下用 “—”线划出,并把正确内容写在横线下)。3分
A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被迫与英国签订《南京条约》,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B、甲午中日战争后,清被迫与日本签订《瑷珲条约》,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
C、八国联军侵华后,清被迫与列强签订《北京条约》,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来源:学科网]
【抗争的历史】
面对西方列强的入侵,中华民族同仇敌忾,顽强抗争,涌出一批杰出的英雄人物。
(2)以下是同学们搜集到的英雄人物与他们的英雄事迹,不正确的应是( )2分
A、左宗棠-----收复 B、邓世昌------黄海海战中壮烈殉国
C、林则徐-----虎门销烟 D、关天培--- --威海卫战役中壮烈殉国
【探索的历史】
19世纪下半期到20世纪初,先进中国人不断寻找救国道路,进行艰难曲折的近代化探索。
(3)史学界普遍认为,在1919年以前,中国近代化历程由学习西方的军事器物,到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再到学习西方的思想文化,经历了三个阶段,在经济、政治、文化领域全面启动,
逐步深入展开。请根据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完成下表:(6分)
| 中国近代化历程 | 主要特点 | 相关重大事件 | 相应的图片 | 
| 第一阶段 | 学习西方的军事器物 | ||
| 第二阶段 | 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 | ||
| 第三阶段 | 学习西方的思想文化 | 
[来源:Zxxk.Com]
图 ① 图 ② 图 ③ 图 ④
(5)同学们搜集了一些资料,其中属于“近代化探索”这一学习主题的有( )2分
①虎门销烟 ②江南制造总局 ③公车上书 ④《民报》
⑤黄埔军校 ⑥《新青年》 ⑦北伐战争
A、②③④⑥ B、①②④⑥ C、②④⑤⑥ D、③④⑥⑦
(6)、通过对资料的分析探究,同学们绘制了四次运动的思想主张变化的示意图,请你帮助他们完成未填部分的内容。2分
三民主义
师夷长技
[来源:Zxxk.Com]
(7)、从这些运动思想主张的变化,我们可以看出中国近代化的探索具有什么特点?2分
2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李鸿章(伤感):“我办了一辈子的事,练兵也,海军也,都是纸糊的老虎,何尝能实在放手办理,不过勉强涂饰,虚有其表……”
材料二 谭嗣同(慷慨):“各国变法,无不从流血而成!中国未闻有因变法而流血者,此国之所以不昌也。有之,请自嗣同始!”
材料三 孙中山(遗训):“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
请回答:
(1)李鸿章所办“练兵也,海军也”等这些事打着什么口号?其根本目的又是什么?2分
(2)戊戌变法的失败,给了我们什么教训?2分
(3)孙中山领导的辛亥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制度,为什么他还说“尚未成功”? 2分
(4)从谭嗣同到孙中山,从戊戌变法到辛亥,我们可以看到先进中国人身上体现出的怎样的时代精神?1分
30、材料一:“外争主权,内除”、取消“二十一条”、“拒绝在和约上签字”。
材料二:“中国的土地可以征服而不可以断送!中国的人民可以杀戮而不可以低头!”
(1)上述材料出自什么时间发生的什么事件?2分
(2)这场运动的性质是什么?材料一中最能体现这场运动性质的口号是什么?(2分)
(3)材料二中“中国的土地可以征服而不可以断送”是指什么?说出源于这次运动的一个著名节日的名称。2分
[来源:学§科§网Z§X§X§K]
(4)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应该学习该运动中青年学生的什么精神? 2分
31、张力同学计划在暑假期间追寻前辈的足迹,重走长征路。下图为张力同学根据红一方面军长征所画的示意草图(A为出发地):10分
(1)说出图中字母标注的长征途中四个地点。4分
A. ;
B. ;
C. ;
D. 。
(2)在重走长征路的途中,他们找到了记录长征经过的四幅图片。请你告诉他们,这四幅图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应该是 ( )(2分)
①乌蒙磅礴走泥丸 ②大渡桥横铁索寒 ③更喜岷山千里雪 ④四渡赤水出奇兵
A 、④②①③ B 、④②③① C、 ②④①③ D 、②④③①
(3)根据上题中四幅图片,分析红军长征过程中克服了哪些方面的困难?(2分)
(5)在追寻前辈足迹的活动中,我们可以得到哪些宝贵的精神财富?2分[来源:学|科|网]
2008-2009学年度(上)八年级历史期中测试卷参
一、单选题:1~5 BBBCD 6~10BCABC 11~15ABBBD 16~20 BACCC 20~25 ACCAA
二、连线搭配题:26、③⑤②①④ 27、③①②
三、综合题 :28、(1)A、“第二次”改为“第一次”或去掉“第二次”B、《瑷珲条约》改为〈马关条约〉C、〈北京条约〉改为〈辛丑条约〉
(2)D、(3)洋务运动④ 、戊戌变法、辛亥①②、新文化运动③
(5)A、(6)维新变法或变法图强 民主和科学 (7)特点: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层层推进的过程。
(或由学习西方的技术到学习政治制度再到学习思想文化的过程)
29、(1)“自强”、维护清朝统治(2)如果没有(从根本上)政治制度,和几千年人们思想上的根深蒂固的认识,变法图强是不可能取得成功的。(或者说,在半殖民半封建社会的中国,资产阶级改良运动走不通。
(3)因为辛亥的胜利果实被袁世凯窃取,袁世凯建立起北洋军阀统治,没有从根本上改变中国半殖民半封建社会性质。
(4)为改变中国的命运,不怕牺牲、不断探索的奋斗精神。
30、(1)1919、5、4 五四运动
(2)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外争主权,内除”
(3)巴黎和会上把德国在山东的权利让给日本(或者说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失败),五四青年节。
(4)为国家利益敢于斗争,不怕牺牲的爱国主义精神,(或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精神)
31、(1)A、瑞金B、遵义C、吴起镇D、会宁
(2)B、(3)恶劣的自然环境、敌人的围追堵截 、物资严重缺乏(4)不怕艰苦、牺牲有坚定信念的乐观主义精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