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考试须知:
1、请首先按要求在本卷的指定位置填写您的姓名、班级等信息。
2、请仔细阅读各种题目的回答要求,在指定区域内答题,否则不予评分。
一、选择题
1 . 破釜沉舟的成语来源于
| A.巨鹿之战 |
| B.桂陵之战 |
| C.长平之战 |
| D.马陵之战 |
| A.长平之战 | B.秦始皇建立秦朝 | C.汉武帝泰山封禅 | D.班超出使西域 |
①禹建立夏朝 ②西周灭亡 ③商汤建国 ④盘庚迁殷
| A.①③④② | B.②③④① | C.③④②① | D.④③②① |
①春秋时期的争霸战争 ②战国时期的变法运动
③秦朝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 ④秦始皇焚书坑儒
| A.①④ | B.①②③ | C.②③④ | D.①②③④ |
| A.图一是分封制,目的是巩固西周奴隶制统治 |
| B.图二是秦朝主义集权制度,最早建立县制 |
| C.图三是元朝行省制,有利于对辽阔疆域的巩固 |
| D.图四是明朝君主集权强化,六部指吏、户、礼、兵、刑、工 |
| A.大量的打制石器 |
| B.刻猪纹的黑陶钵 |
| C.兽骨制作的箭头 |
| D.人工种植的稻谷 |
| A.形声 | B.指事 | C.会意 | D.象形 |
| A.推行县制 | B.禁止私斗 | C.奖励耕织 | D.奖励军功 |
| A.注重道德教育 | B.温故而知新 |
| C.有教无类 | D.因材施教 |
①东周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
②东周与西周并存,一个在东,一个在西
③齐国是春秋时期东方的大国
④争霸战争给社会带来了深重的灾难,但从客观上看,有利于统一
| A.①②③ |
| B.①②④ |
| C.①③④ |
| D.②③④ |
| A.甲段文字是研究历史的重要史料 | B.乙段文字完全符合历史事实 |
| C.甲段文字错误地呈现了历史信息 | D.两段文字均为作者胡编乱造 |
| A.八王之乱 | B.五族内迁 | C.匈奴攻晋 | D.晋武王封王 |
| A.都江堰 | B.灵渠 | C.长城 | D.大运河 |
| A.繁重的赋税 | B.秦始皇统一度量衡 |
| C.沉重的徭役和兵役 | D.严酷的刑法 |
| A.王莽改制 | B.光武中兴 | C.外戚宦官交替专权 | D.佛教的传播 |
①秦②西汉③东汉④北魏⑤东晋⑥西晋
| A.①②③⑥ | B.①②④⑤ | C.①②④⑥ | D.①②③④ |
| A.四羊方尊 | B.西周毛公鼎 | C.司母戊鼎 | D.利簋 |
| A.盘庚迁都 |
| B.明成祖迁都 |
| C.周平王迁都 |
| D.孝文帝迁都 |
| A.汉高祖刘邦死后,继任统治者继续实行休养生息 |
| B.战国时期,诸侯不再打着尊王攘夷旗号 |
| C.秦的统一,结束了长期混战局面 |
| D.李冰修建都江堰,使秦成为七个诸侯国中实力最强的国家 |
| A.一些封建贵族信奉佛教 | B.对我国文化的发展有深远影响 |
| C.虔诚地信佛来世就可以得到幸福 | D.有利于统治人民 |
| A.世袭制 |
| B.禅让制 |
| C.郡县制 |
| D.分封制 |
| A.③①④② | B.①③②④ |
| C.①③④② | D.③①②④ |
| A.统治者“改制”失败 |
| B.外戚、宦官交替专权,政治黑暗 |
| C.尖锐 |
| D.灾荒连年 |
| A.①丞相 ②御史大夫 | B.①诸侯 ②卿大夫 |
| C.①诸侯 ②丞相 | D.①丞相 ②卿大夫 |
①元谋人 ②北京人 ③半坡居民
| A.①③② | B.①②③ | C.②③① | D.③②① |
| A.官渡之战 |
| B.长平之战 |
| C.淝水之战 |
| D.巨鹿之战 |
| A.制定了有利于巩固统一的制度和 |
| B.开辟了沟通南北经济交流的水上运输通道 |
| C.修筑了大规模的军事防御工程 |
| D.都从思想文化上加强了集权 |
| A.体现了高超的雕塑和绘画艺术成就 |
| B.反映了当时盛行佛教 |
| C.为丝绸之路增添新的光彩 |
| D.体现了中外艺术的完美结合 |
| A.实行分封制 |
| B.推行郡县制 |
| C.颁布“推恩令” |
| D.推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
30 . 中华文明具有很强的包容性,中外文化以及内部不同域文化间的交往、交流对中华文明的发展起到重要作用。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上图反映了历史上哪一重大事件?这一事件是在哪位皇帝的支持下进行的?
材料二: “丝绸和香料从原料产地向西,运输到中亚、伊朗、阿拉伯和罗马帝国的消费者手里,罗马帝国生产的玻璃器皿、葡萄酒等也在丝绸之路上大量流动。佛教、印度教和教徒都通过丝绸之路吸引了远方的信教者”。
——摘编自杰里 · 本特利等著《新全球史》
(2)材料一与材料二之间有何关系?椐材料二概括丝绸之路的作用。
材料三:
(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宋书》中描述了什么时期的江南景象?上述两侧材料之间有何内在联系?
31 . 识读下列图片,回答问题。
(1)历史文物是后人了解历史的第一手资料,图一文物的名称是什么?
(2)商朝时铸造一个大型的青铜器有时需要几百人,面对这样大的工程,人们却把它做得很好,这体现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什么样的精神?
(3)图二中所体现的文字叫什么?这种文字一般的刻写材料是什么?
(4)记载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有什么意义?
32 . 观察下边《三国鼎立形势图》,请将下列地点的英文字母代号填入答题卡图中对应的方框内。
A.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决定性战役发生地点:赤壁
B.吴国派卫温率船队到达的地方:夷洲
参
一、选择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二、综合题
1、
2、
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