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纯弯曲梁正应力的测定
时间 天气 小组 成绩
1、目的
(1). 测定直梁纯弯曲时横截面上正应力分布规律,并与理论计算结果进行比较,以验证弯曲正应力公式;
(2). 了解电阻应变仪测量应变得方法。
2、实验仪器和设备和工具
(1). 电阻应变仪和预调平衡箱;
(2). 游标卡尺。
3、实验装置简图及应变片布置图
b
3
4
5
6
四、实验原理
梁受纯弯曲时,横截面上正应力σ在理论上沿梁的高度成线性分布,其计算公式为:
式中,M为横截面上的弯矩,Iz为梁横截面对中性轴的惯性矩。载荷F/2对称地加在一矩形截面直梁上,如图所示,梁中段产生纯弯曲变形。若将电阻应变片贴在梁中段任一横截面处的不同高度上,当每增加一级载荷ΔF(用增量法)时,即可用电阻应变仪测出所贴应变片各点的纵向应变增量Δε,根据胡克定律求出各点实测正应力增量σ实为:σ实=EΔε。此值与理式计算出的各点正应力的增量σ理进行比较,就可验证弯曲正应力计算公式。
5、实验报告要求
(1)、画出电阻应变片布置图。
(2)、列表整理测量数据(见表)。
(3)、计算各纤维层的应力σ实,画出应力分布图。
(4)、对σ理和σ实进行比较,计算相对误差,并分析误差原因。
附表1 试件相关数据
| 应变片至中性层距离(mm) | 梁的尺寸和有关参数 | ||
| R1 | -20 | 宽度 | b=20mm |
| R3 | -15 | 高度 | h=40mm |
| R4 | -10 | 跨度 | L=620mm |
| R5 | 0 | 载荷距离 | a=150mm |
| R6 | 10 | 弹性模量 | E=210GPa |
| R7 | 15 | 泊松比 | μ=0.28 |
| R2 | 20 | ||
| 载荷 | P(N) | 500 | 1500 | 2500 | 3500 | |||
| ΔP | 1000 | 1000 | 1000 | |||||
| 各 测 点 电 阻 仪 读 数 ×10-6 | 1 | ε仪 | -33 | -102 | -168 | -237 | ||
| Δε仪 | -69 | -66 | -69 | |||||
| 平均Δε1 | -68 | |||||||
| 3 | ε仪 | -23 | -75 | -126 | -182 | |||
| Δε仪 | -52 | -51 | -56 | |||||
| 平均Δε3 | -53 | |||||||
| 4 | ε仪 | -15 | -50 | -86 | -125 | |||
| Δε仪 | -35 | -36 | -39 | |||||
| 平均Δε4 | -37 | |||||||
| 5 | ε仪 | 1 | 1 | -1 | -5 | |||
| Δε仪 | 0 | -2 | -4 | |||||
| 平均Δε5 | -2 | |||||||
| 6 | ε仪 | 20 | 52 | 81 | 114 | |||
| Δε仪 | 32 | 29 | 33 | |||||
| 平均Δε6 | 31 | |||||||
| 7 | ε仪 | 27 | 79 | 124 | 172 | |||
| Δε仪 | 52 | 45 | 48 | |||||
| 平均Δε7 | 48 | |||||||
| 8 | ε仪 | 9 | 29 | 47 | 65 | |||
| Δε仪 | 20 | 18 | 18 | |||||
| 平均Δε8 | 19 | |||||||
| 2 | ε仪 | 32 | 101 | 166 | 232 | |||
| Δε仪 | 79 | 65 | 66 | |||||
| 平均Δε2 | 70 | |||||||
六、实验结果处理
实验值和理论值的比较
| 测点 | 理论值σi理(MPa) | 实际值σi实(MPa) | 相对误差(%) |
| 1 | -14.06 | -14.28 | 1.56 |
| 3 | -10.55 | -11.13 | 5.50 |
| 4 | -7.03 | -7.77 | 10.53 |
| 5 | 0.00 | -0.42 | ∞ |
| 6 | 7.03 | 6.51 | 7.40 |
| 7 | 10.55 | 10.08 | 4.45 |
| 8 | 3.40 | 3.99 | 2.10 |
| 2 | 14.06 | 14.70 | 4.55 |
7、结论
1、影响实验结果准确性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2、弯曲正应力的大小是否受弹性模量E的影响?
3、实验时没有考虑梁的自重,会引起误差吗?为什么?
4、梁弯曲的正应力公式并未涉及材料的弹性模量E,而实测应力值的计算却用上了弹性模量E,为什么?
1、是否进行温度补偿,梁的摆放位置,应变片的位置和方向的精确程度。
2、正应力的决定式为,与弹性模量E无关。
3、不会。相对于外部载荷,梁的自重可忽略不计。
4、梁弯曲的正应力公式与弹性模量E无关,实测中测量的是梁的应变,要转化成应力需要用胡克定律,于是用上了弹性模量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