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课 题 | 第三节 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 | 授课班级 | 初二(15)班 | ||
| 教学方法 | 观察、讨论、归纳 | 类型 | 新授课 | 教师 | 张立云 | 
| 课时安排 | 共2课时(第1课时) | 时间 | 2013年3月21日 | ||
1、知识与技能
(1)、掌握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的地理位置、范围、气候和地形特征及农牧业生产特点。
(2)、学会结合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的自然地理特征分析农牧发展的条件。
(3)、结合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说明生态建设的重要意义。
2、过程与方法
通过自主预习、读图分析、板图板演等活动,培养学生读图、析图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对一个地区地理位置特点的分析和评价能力。
【教学重点】
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各具特色的位置、范围、地形和气候特征等自然地理特征、成因及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教学难点】
1.地面植被由东向西变化的规律
2.地势高对自然景观的影响
3.区域内各自然地理要素的关系、区域人地关系。
一、回顾旧知、导入新课
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人文差异
1、农耕制度(1)、土地利用类型(2)熟制 2、传统的运输方式
3、传统的民居 4、主要的食物
5、传统的运动项目 6、文化差异(1)、剧种(2)、乐器(3)、园林
二、讲授新课
(一)干旱的西北地区(地理位置、范围、地形、气候、人口、面积、河湖)
活动一、(观看多媒体课件开展)
1、西北地区的位置、范围(读图总结)
位置: 昆仑山、阿尔金山、祁连山、 长城以北;大兴安岭以西。
范围: 内蒙古..宁夏和甘肃大部
2、地形:高原、盆地(塔里木盆地、塔克拉玛干沙漠)、山地为主
3、气候:干旱、半干旱的温带性气候(自然特征:干旱,降水量少)
4、人口、面积:人口占全国比例4%、面积占全国比例30%(地广人稀)
5、河流:河流很少,多为内流河 塔里木河(我国最长的内流河)
活动二、(课后练习)
1、根据你的理解,把下列内容按照因果关系组合起来,以分析西北地区干旱的原因(P12页)
2、西北地区气候干旱,但其干旱的程度在不同的地方会有差异。结合图5.15,分析图5.16中的三种景观从东向西应如何排列(P12页)
(二)高寒的青藏地区(地理位置、范围、地形、气候、人口、面积、河湖)
活动三、(观看多媒体课件开展)
1、青藏地区的位置、范围(读图总结)
位置:喜马拉雅山脉以北; 昆仑山.阿尔金山.祁连山以南; 横断山脉以西
范围:整个青藏高原,包括.青海 和四川西部。
2、地形:整个青藏高原
3、气候:高原山地气候(自然特征:海拔高,气候寒冷。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雪峰连绵、冰川广布。)
4、人口、面积:人口占全国总人口1%、面积占全国总面积25%(地广人稀)
5、河流:多河流和咸水湖(长江.黄河.澜沧江.怒江.雅鲁藏布江发源于此)
活动四、(课后练习)
1、拉萨和成都大致在同一个纬度上。读图5.18和5.19,比较两地的气温差异,分析形成差异的主要原因。(P14页)
(1)、比较两地的年平均气温(2)、归纳两地的气温差异,并分析原因
2、从高寒的区域自然特征方面,解释青藏高原下列地理现象。(P14页)
(1)、丰富的太阳能资源;(2)、大江大河的发源地
三、课后小结:(详见PPT)
| 干旱的西北地区 | 高寒的青藏地区 | |
| 地理位置 | 昆仑山、阿尔金山、祁连山、 长城以北;大兴安岭以西。 | 喜马拉雅山脉以北; 昆仑山.阿尔金山.祁连山以南; 横断山脉以西。 | 
| 范围 | 内蒙古..宁夏和甘肃大部 | 整个青藏高原,包括.青海 和四川西部。 | 
| 地形 | 高原、盆地、山地为主。 | 整个青藏高原。 | 
| 气候 | 温带性气候 | 高原和高山气候 | 
| 人口 | 人口占全国比例4% | 人口占全国总人口1% | 
| 面积 | 面积占全国比例30% | 面积占全国总面积25% | 
| 河流 | 河流很少,多为内流河 塔里木河(我国最长的内流河)  | 多河流和咸水湖 (长江.黄河.澜沧江.怒江. 雅鲁藏布江发源于此)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