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考命题展望]
本课时的考试要点有:
1.掌握世界地理空间定位的方法,能进行世界重要区域及主要国家的空间定位。
2.掌握世界13个分区的位置、范围,主要国家及主要城市,主要区域特征。
3.掌握世界主要国家(日本、印度、埃及、德国、俄罗斯、美国、巴西和澳大利亚)的地理特征。
一、世界地理空间定位
1.熟悉知识要求:
(1)在世界政区图上熟悉16条重要的经纬线:Oº、30ºE、60ºE、90ºE、120ºE、180ºE、120ºW、60ºW以及赤道、南、北回归线、30ºN、40ºN、南北极圈,掌握他们之间的位置关系,并形成经纬网。
(2)熟悉大洲、大洋、各大洲主要分区、主要气候区、大的地形区、世界主要海区、工业区、农业区、重要国家、城市、港口、交通线、矿业基地、旅游点与这“16条线”的关系。如喜玛拉雅山在30ºN附近,北回归线穿过撒哈拉沙漠,阿拉伯半岛、印度半岛、东南亚北部地区等。
(3)关注热点地区的经纬度范围:如西亚、里海(大高加索山、乌拉尔山、伏尔加河)、地中海周围地区、东南亚、朝鲜半岛等。
(4)以某一地理事物为参照物,熟悉它与周围地理事物的关系:方位、距离等。
(5二、世界重要地区
2.各大洲地理特征
| 范围 | 主要地形 | 气候类型 | 河湖 | 居民 | 主要物产 | 重要国家 | |
| 亚洲 | 介于北冰洋、太平洋、印度洋、欧洲和非洲之间 | 喜马拉雅山、昆仑山、天山;青藏高原、帕米尔高原、伊朗高原;西西伯利亚平原、中国三大平原、恒河平原、美索布达米亚平原等 | 有热带、亚热带、温带季风气候、温带性气候、热带雨林气候、高山气候、极地气候、热带沙漠气候、地中海气候等 | 勒拿河、叶尼塞河、鄂毕河注入北冰洋,长江、黄河、珠江注入太平洋,恒河、印度河、西亚的两河注入印度洋。湖泊有里海、贝加尔湖等 | 亚洲以黄色人种为主,西亚分布着阿拉伯人,属白色人种。宗教有佛教、教和教 | 东亚、东南亚、南亚的水稻、小麦、茶叶,东南亚的热带经济作物(天然橡胶、油棕、椰子等)、锡矿、西亚的石油,中亚和中国的棉花等 | 中国、日本、印度等 |
| 非洲 | 介于大西洋、印度洋、南极洲和欧洲之间 | 高原。主要地形区由东非高原、南非高原、撒哈拉沙漠、刚果盆地、东非大裂谷、阿特拉斯山、乞力马扎罗山、肯尼亚山等 | 以赤道为轴南北对称分布。主要有:热带雨林气候、热带草原气候、热带沙漠气候和地中海气候等 | 有世界最长的尼罗河、水能最丰富的扎伊尔河、还有赞比西河、尼日尔河等。湖泊有维多利亚湖、坦噶尼喀湖等 | 撒哈拉沙漠以南为黑色人种,以北为阿拉伯人 | 热带经济作物有可可、天然橡胶、油棕、丁香、剑麻等。矿产有北非和尼日利亚的石油、南非的黄金、刚果民主共和国的金刚石、赞比亚和刚果民主共和国的铜、摩洛哥的磷酸盐等 | 埃及、南非、尼日利亚等 |
| 欧洲 | 介于大西洋、北冰洋,亚洲和非洲之间 | 地形以平原为主,是海拔最低的一洲,平原有东欧平原、中欧平原和西欧平原。山地有阿尔卑斯山系和斯堪的纳维亚山脉 | 温带海洋性气候和地中海气候最典型,另外还有温带性气候、极地气候等 | 河流有多瑙河、莱茵河、伏尔加河,湖泊有日内瓦湖等 | 白色人种,多信仰教。语言有英语、法语、拉丁语、斯拉夫语 | 俄罗斯的石油,德国的美,法国和俄罗斯的铁,法国的葡萄酒等 | 俄罗斯、德国、法国、英国、意大利 |
| 北美洲 | 介于太平洋、大西洋、北冰洋和巴拿马运河之间 | 南北纵列的三大地形区:西部是科迪勒拉山系,中部是大平原,东部是拉布拉多高原和阿巴拉契亚山 | 温带性气候,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性气候、热带草原气候、地中海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极地气候、高山气候等 | 河流有密西西比河和圣劳伦斯河。湖泊有苏必利尔湖等北美五大湖 | 多白色人种,信奉教。美国东南部和西印度群岛有黑人分布,土著居民是印第安人和因纽特人 | 美国、加拿大的煤、铁、石油和有色金属矿及小麦;墨西哥的石油、白银和玉米;中美诸国的香蕉;古巴的甘蔗等 | 美国、加拿大、墨西哥、古巴 |
| 南美洲 | 介于太平洋、大西洋、南极洲和巴拿马运河之间 | 西部为安第斯山脉,东部高原与平原南北相间分布:亚马孙平原、潘帕斯草原等 | 热带雨林气候最典型,另外还有热带草原气候、温带性气候、热带沙漠气候、地中海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高山气候 | 有世界上流量最大、流域面积最广的亚马孙河 | 以混血人种为主,语言有西班牙语和葡萄牙语 | 巴西的铁矿、咖啡、甘蔗、大豆、阿根廷的小麦和牛肉,智利的铜和硝石,委内瑞拉的石油 | 巴西、阿根廷、智利等 |
| 大洋洲 | 包括澳大利亚、塔斯马尼亚岛、新西兰南北二岛、新几内亚岛和太平洋三大群岛 | 澳大利亚地形南北纵列分布:东部山地为大分水岭,中部平原和大自流盆地,西部为低缓的高原 | 气候半环状分布,有热带沙漠气候、热带草原气候、地中海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热带雨林气候等 | 墨累河和艾尔湖 | 以白色人种为主,为欧洲移民,信奉教 | 澳大利亚煤、铁丰富,养羊业发达,盛产小麦,被誉为“坐在矿车里”和“骑在羊背上”的国家 | 澳大利亚、新西兰 |
| 南极洲 | 位置最南,介于太平洋、大西洋和印度洋之间 | 冰雪高原,平均海拔最高 | 极地气候,主要特征为酷寒、干燥、烈风 | 无人定居,多考察站,如中国的中山站和长城站 | 矿产有煤、铁、锰、镍、海洋生物有企鹅、鲸、磷虾、海狮、海豹、海豚等 |
1.学习国家地理宜采用综合比较法,将不同国家的特点结合起来全面比较,了解各个国家间的异同,掌握地理要素之间的联系,获得不同国家较为完整的概念。
| 日本 | 德国 | 俄罗斯 | 美国 | 澳大利亚 | ||
| 地理位置 | 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的岛国,位于北温带 | 欧洲中部,北临波罗的海和北海,位于北温带 | 地跨欧亚两洲,北临北冰洋,西临波罗的海(大西洋),东临太平洋跨北温带和北寒带 | 地跨北美和大洋洲,本土东临大西洋,西临太平洋,南临墨西哥湾(大西洋) | 位于南半球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跨热带和南温带 | |
| 地形 | 以山地丘陵为主,多火山、地震 | 地势南高北低呈阶梯状,地形以高原、平原为主 | 地形平坦,以平原、高原为主 | 地形南北纵列,西部高山,中部平原,东部低矮山地 | 地形分三部分,东部大分水岭,中部平原,西部低矮高原 | |
| 气候 | 以温带和亚热带季风气候为主,具有明显的海洋性 | 西北部为温带海洋性气候,东南部为温带性气候 | 以温带性气候为主,各地差异显著 | 以温带性气候为主,类型复杂多样,受地形影响大 | 以热带沙漠气候为主,呈半环状分布 | |
| 主要自然带 |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和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 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 亚寒带针叶林带温带草原带 | 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 热带荒漠带、热带草原带 | |
| 资源 | 除森林、水力资源外其他都很贫乏 | 煤、钾盐丰富 | 森林、煤、铁、石油、水能丰富 | 资源丰富,种类与储量大 | 煤、铁等资源丰富 | |
| 工业 | 部门 | 钢铁、机械、电子、纺织等 | 钢铁、采煤、机械、纺织、电子等 | 煤炭、钢铁、石油、机械、化工等 | 钢铁、汽车、电子、石油等 | 钢铁、机械、纺织等 |
| 分布 | 太平洋沿岸濑户内海沿岸 | 鲁尔区、萨尔区、慕尼黑 | 莫斯科工业区、圣彼得堡工业区、乌拉尔工业区、新西伯利亚工业区 | 东北部地区、南部地区、西部地区 | 东南沿海地区 | |
| 农业 | 农作物 | 水稻 | 麦类、马铃薯 | 春小麦、冬小麦、向日葵 | 小麦、棉花、玉米等 | 小麦 |
| 分布 | 沿海平原 | 北德平原 | 东欧平原南部 | 大平原 | 东南部、西南部 | |
| 城市 | 东京、大阪、神户、横滨、名古屋、北九州 | 柏林、韩宝、法兰克福、波恩 | 莫斯科、圣彼得堡、摩尔曼斯克、海参崴、伊尔库茨克 | 华盛顿、纽约、芝加哥、休斯敦、洛杉矶、旧金山 | 堪培拉、悉尼、墨尔本 | |
[热点题型归纳]
题型1:世界地理概况
【典例1】(2010江苏卷)图4为世界1月平均气温10~22℃范围示意图,图5为某地年内各月气温变化曲线与降水量柱状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图4 图5
(1)世界1月平均气温10~22℃范围在南半球西岸海域明显变宽.主要原因是( )
A.受寒、暖流共同影响 B.受暖流影响 C.受寒流影响 D.受陆地影响
(2)甲、乙、丙、丁四地中,气温和降水特征与图5所示信息相符的是( )
A.甲地 B.乙地 C.丙地 D.丁地
【解析】该题主要考查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以及区域气候类型的分布。
(1)从图中可以看出世界1月平均气温10—22℃所覆盖的区域都在中低纬度,而西岸比较宽,则主要因为22℃等温线向低纬度弯曲。暖流增温,等温线向高纬度弯曲,寒流降温,等温线向低纬度弯曲。
(2)根据气温曲线和降水柱状图可以判断出气候类型应为热带雨林气候,而甲地属于热带沙漠气候,乙地属于热带草原气候,丙地位于南亚,属于热带季风气候,丁地是热带雨林气候。这里需要具体区别的热带草原气候和热带季风气候,见下表
| 热带季风气候 | 热带草原气候 | |
| 降水总量 | 较多(1500-2000mm左右) | 较少(750-1000mm左右) |
| 雨季长短 | 短(6-9四个月) | 长(5-10六个月,北半球) |
| 降水集中程度 | 热带季风气候相比热带草原气候降水更为集中于夏季,季节变化大 | |
| 降水增减速度 | 陡增陡减 | 缓增缓减 |
| 分布地区 | 仅分布在亚洲的南亚、东南亚 | 南北半球均有 |
| 形成原因 |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气压带、风带位置的季节移动 | 气压带、风带位置的季节移动 |
| 最少月降水量 | 没有为零的月份 | 可能出现为零的月份 |
题型2:世界地理空间定位
【典例2】(2010四川卷)读以下两幅区域图,完成下列要求。
(1)图10中①河流与图11中②河流补给的差异是:①河流
②河流 。与①河流域相比,②河流域农业气候资源条件的明显优势是 。
(2)图10为某月等温线分布图,简述130°经线以东地区气温空间分布的显著特点,并运用大气运动的相关知识,解释甲地等温线沿虚线方向弯曲的原因。
(3)分析图10中乙地的湿地形成原因,并指出湿地改善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作用。
(4)七月,当你乘坐热气球在图11中的丙地上空遨游时,请把可以俯瞰到的主要自然景观描述出来。
(5)请在图12模式图中选择两条竖线,画上箭头并注明水循环环节名称,以正确表示图11中丙地区大气与地面之间的水分交换。
【解析】(1)考查读图判断分析能力和区域自然地理特征。根据两图中的经纬度可以判断,左图为我国东北地区,右图为中亚地区。①河流为松花江,②河流为锡尔河。①河流以雨水补给为主②河流以冰川融水补给为主。由于②河地处内陆降水少,光照充足,气温日差较大,利于农作物糖分的积累。
(2)根据图中等温线数值的变化,可以看出气温由东南向西北递减;根据等温线的疏密,可以看出单位距离气温差沿海大于内陆;根据闭合等温线的位置,可以看出,低温中心位于图示区域的东北角。等温线之所以发生弯曲是因为甲地位于大兴安岭东侧,冬季风越过大兴安岭,下沉增温,使得甲地气温高于同纬度两侧,致使等温线向北(高纬)弯曲。(3)乙地为三江平原,有我国最大的沼泽区。由于该地纬度高,气温低,地表水蒸发弱;加之地势低平,排水不畅;冻土阻隔,水分下渗少。致使地表长期有
积水。湿地是“地球之肾”具有调节气候,保护水源,保护生物多样性等生态作用。
(4)丙地地处亚欧内部,由于纬度较高,多沼泽,且地势平坦,分布有广大的亚寒带针叶林。
(5)丙地的河流属于外河流,因此参与了海陆间大循环,包括海洋水的蒸发、大气的水汽输送、降水、径流等环节。
【答案】(1)①夏季以雨水补给为主,②夏季以冰川融水补给为主。优势:光照充足,气温日差较大。
(2)气温分布特点:气温由东南向西北递减,单位距离气温差沿海大于内陆,低温中心位于图示区域的东北角。
等温线弯曲原因:甲地位于大兴安岭东侧,冬季风越过大兴安岭,下沉增温。甲地气温高于同纬度两侧,致使等温线向北弯曲。
(3)形成原因:气温低,地表水蒸发弱;地势低平,排水不畅;冻土阻隔,水分下渗少。故地面长期潮湿、积水。作用:调节气候、保护生物多样性。
(4)平原广阔;地形坦荡;河流纵横,沼泽广布;亚寒带针叶林绵延不断。
(5)见右图的箭头
知识链接: 考查世界地理空间定位是高考中的重要内容,关注中国周边热点地区(如西南、西北、东北亚邻近地区),认真审题获取信息和解读信息,提高组织文字表达的能力,尽量规范用语。
[强化预测]下图为30ºN附近四条河流的河口位置图,回答1~3题。
1.按流程的长短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A.甲丁乙丙 B.丁丙乙甲 C.乙丙丁甲 D.甲丁丙乙
2.下列对四条河流河口地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甲处是世界著名的黄麻产区 B.乙处是世界著名的石油产区
C.丙处是所在国最大的工业区 D.丁处是所在国最大的林业区
3.有关四条河流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甲乙两河流经地区均为热带沙漠气候 B.丙丁流量都很大,容易出现洪灾
C.乙丙都为季节性河流 D.丁是所在国流量最大,汛期最长的河流
题型三 世界重要地区和主要国家
【典例3】(2008上海卷)俄罗斯地处中高纬度地区,东西跨11个时区,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国家。
(1)在“俄罗斯地形剖面示意图”上,字母A、B代表的地形区名称分别是__________;字母C、D代表的地形区名称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据此判断,俄罗斯地形的东西分界线是__________河。
(2)以乌拉尔山脉为界,俄罗斯西部地区气候类型以__________气候为主,东部地区则以__________气候为主。
影响俄罗斯农业发展的自然因素主要是__________资源不足,粮食作物以__________为主。
(3)俄罗斯东部自然资源十分丰富。储量居世界前列的资源,除了水资源、森林资源外,还有多种能源资源,它们是____________等。最大的__________油田也位于该地区。
(4)俄罗斯国内交通运输以铁路为主,河运不占主要地位,分析其原因。
【解析】(1)考查俄罗斯地形及河流的基础知识。回忆所学内容,结合图示不难作答。(2)考查俄罗斯气候和农业的基础知识。俄罗斯乌拉尔山以西为温带性气候,以东为亚寒带针叶林气候。由于俄罗斯纬度较高,光热资源不足成为农业发展的性因素,粮食作物以耐寒的小麦为主。(3)考查俄罗斯的自然资源分布知识。可结合俄罗斯地理简图作答。注意问题中要求写出“能源资源”。(4)首先说明俄罗斯国内运输主要货运流向,再结合图示及平时积累知识说明河流的结冰期长、流向与货运方向不一致即可。
【答案】(1)东欧平原、西西伯利亚平原 中西伯利亚高原、东西伯利亚山地 叶尼塞
(2)温带性 亚寒带针叶林 光热 小麦
(3)石油、天然气、煤、水力 秋明
(4)俄罗斯领土东西绵长,工业重心在欧洲部分,而矿产、能源等自然资源主要分布在亚洲部分,国内运输主要货运流向为东西向。河流虽多,但结冰期长,且多为南北流向,与东西货运流向不一致。
[强化预测]4. 读沿东经147°某地形剖面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字母a、c代表的地理事物是a ,c ,图中e处的洋流名称是 。
(2)下图反映c、d两地年内各月气温、降水量分配图。读图分析:甲、乙两幅图中反映c地气候材料的是 ;反映d地气候材料的是 ,该地的气候类型为 ,其形成原因是 。
(3)简述图中所示降水分布的总体特征及其原因。
(4)图中b地的农业地域类型是 ,试分析该地农业发展的优点、特点、性条件和措施。
[强化预测]读下图回答5~7题:
5.图示中领先经济力量成为世界强国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6.图示中和其它国家不在同一大洲的国家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7.有关四国相同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都是世界强国 B.都是面积大国
C.都是人口大国 D.资源丰富的大国
[高考冲刺演练]
(2010届杭州学军中学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读右下区域图,回答4~5题。
4.图中20℃等温线表示七月份某局部地区和临海地区的等温线分布,虚线是有待确定的等温线走向。其中能正确表示各地区等温线弯曲方向的分别为( )
A.P1、P3 B.P2、P3 C.P2、P4 D.P1、P4
5.图中A地区种植业发展的主要性因素是( )
A.气候冷湿 B.水源不足 C.光照不足 D.市场狭小
(2010届西南师大附中第二次月考)2009年7月,欧洲南部多国森林火灾频发,尤以西班牙、意大利和法国最为严重,结合下图回答6—7题。
6.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森林火灾多发生在南部是因为植被的覆盖率南部更高
B.西班牙境内有温带性气候分布,主要形成因素是地形、海陆位置
C.法国地势平坦,河流呈放射状注入大西洋
D.意大利处于亚欧板块内部,地壳稳定
7.有关乙岛的说法,错误的是( )
A.从成因来看属于火山岛 B.从气候来看受暖流影响较大
C.从地形来看以平原为主 D.从植被来看以苔原为主
(2010届湖南省岳阳市一中第二次质量检测)下图为世界两区域等高线图,回答8~10题
8.两地形区所在国家共有的丰富矿产资源是( )
A.煤炭 B.石油 C.铁矿 D.水能
9.图示区域的海洋分别是( )
A.孟加拉湾 太平洋 B.阿拉伯海 大西洋
C.几内亚湾 太平洋 D.几内亚湾 印度洋
10.图示两地区共同的地形特征是( )
A.冰川形成的丘陵 B.年轻高大的山系
C.高温多雨的气候 D.古老低缓的高原
(四川省成都市2010届高三摸底测试)北冰洋是北半球各大洲海上交通捷径。读“西北航道”示意图(图中阴影部分为6月5日的范围),回答11~13题。
11.下列国家,位于西北航道沿岸的一组是( )
A.美国、加拿大、俄罗斯 B.加拿大、俄罗斯、冰岛
C.挪威、加拿大、瑞典 D.俄罗斯、芬兰、加拿大
12.黄河站在北京的( )
A.东北方 B.西北方向 C.东南方 D.西南方向
13.黄河站极昼持续的大约时间和当地的盛行风分别是( )
A.1个月 东南风 B.3个月 东北风
C.5个月 西南风 D.6个月 西北风
(2010届杭州学军中学期中考试)读图完成14~15题。
14.每年日本不同地区樱花开放日期各不相同。从4月初到6月末樱花依次盛开的地区是( )
A.本州、九州、北海道 B.北海道、本州、九州
C.九州、本州、北海道 D.北海道、九州、本州
15.日本工业主要如图阴影所示,与此空间分布无关的因子是( )
A.交通 B.资源 C.水源 D.市场
(2010届辽宁省沈阳市第二十中学高三月考)读下图,回答16~18题。
16.山脉常成为自然地理环境的分界线,关于图中沿EF线上的山脉两侧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两侧分属两个国家和两个大洲
B.具有不同的气候类型和地形类型
C.具有相同的地形类型,但地形特征有所不同
D.两侧大河流向不同,但都有凌汛现象
17.N地的地表特征表现为( )
A.地面起伏大,多山地丘陵 B.地势低平,多沼泽地
C.森林广布,树种丰富多样 D.沙漠广布,以内流河为主
18.图示国家是世界四大粮食生产国之一,但有时仍需进口粮食的原因是( )
A.耕地面积少 B.人多地少
C.纬度高,热量不足,农作物产量不稳定 D.水源短缺
(2010届淄博市高三第一次摸底考试)读下图,完成第19-20题。
19.图中M所示河流,应是( )
A.莱茵河 B.多瑙河
C.第聂伯河 D.密西西比河
20.该河流域所处的地形区,应为( )
A.西西伯利亚平原 B.东欧平原
C.波德平原 D.西欧平原
(2010届山东省济南市外国语学校开学检测)下图是一组世界区域地图,根据所学知识回答21~23题。
21.图中甲、乙两地发展种植业生产的主要制约因素分别是( )
A. 土壤、水源 B. 光热、降水 C. 风向、地势 D. 地形、河流
22.乙地由于不合理灌溉而引发的主要环境问题是( )
A. 水土流失 B. 沙尘暴 C. 土地盐碱化 D. 洪涝灾害
23.甲国有世界上最大的港口,其地理位置的重要性包括( )
① 欧亚桥西端 ② 扼北海航线要冲
③ 位于莱茵河入海口 ④ 经济腹地覆盖整个欧洲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②③ D. ①②③④
(2010届湖南长沙市一中高三月考)下图为俄罗斯天然植物分布图,完成24~25题。
24. 甲、乙、丙、丁、戊代表不同的植物景观,图中甲、乙两种植物的界线与下列等温线中最接近的是( )
A.1月平均气温0℃
B.7月平均气温5℃
C.年平均气温10℃
D.年平均气温—10℃
25. A、B处的河流 ( )
A.流域气候湿润,以积雪补给为主
B.以雨水补给为主,冬春有凌汛发生
C.A处以积雪融水补给为主,B处以雨水补给为主
D.A处以雨水补给为主,B处以积雪融水补给为主
(2010届师大附中高三第二次月考地理试卷)读下图,回答26—27题。
26.图中的三种符号分别代表美国3种农作物的分布,其中正确的一组是 ( )
A.小麦、玉米、棉花 B.蔬菜、玉米、水稻
C.小麦、玉米、大豆 D.小麦、棉花、甜菜
27.甲、乙、丙、丁四地中,降水最多的地区是 ( )
A.甲 B.乙 C.丙 D.丁
(2010届长郡中学第二次月考)下图是沿36°度纬线某月平均气温曲线图,读图回答28~30题。
28.该月平均气温,图中②地高于附近地区的原因是( )
A.海拔低,太阳高度大,日照时间长
B.副热带高压控制,盛行下沉气流,晴天多
C.受沿岸暖流影响,增温增湿显著,大气逆辐射强
D.位于山间盆地,海洋影响小,日照及地面辐射强
29.有关图示地区气温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气温日较差⑤地比④地大
B.气温年较差①地比③地大
C.该月等温线图上,①地附近等温线凸向南方
D.该月等温线图上,③地附近等温线凸向赤道
30.对图示纬线经过地区地理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②地与③地之间人口稠密 B.③地商品谷物农业发达
C.③地与⑤地之间森林广布 D.⑤地以东夏季高温少雨
31.(改编)下图是“美洲略图”,美洲西部有世界上最长的科迪勒拉山系,它像一堵墙壁阻隔了东西水汽交换,M、N、L位于三个不同的板块,晨昏线XY和赤道的夹角为70°,表格中是西海岸6个城市1、2月和7、8月降水资料(单位:mm),读图和表格回答下列问题。
| 城市 | 温哥华 | 旧金山 | 阿卡普尔科 | 拉孔科迪亚 | 利马 | 圣地亚哥 |
| 1、2月降水量 | 272 | 190 | 10 | 1020 | 1.2 | 1.2 |
| 7、8月降水量 | 175 | 21 | 522 | 121 | 2.5 | 138 |
(2)若XY为晨线,简述该季节旧金山和圣地亚哥的气候特征及其原因。
(3)指出西海岸6个城市全年降水量最少的,并说明其形成原因。
(4)比较图中E、F两地降水量的多少,并分析其原因。
32. (2010届福建晋江市季延中学高考复习第一阶段考试)下图中有0℃等温线和一条重要铁路,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该图所示为北半球 季,请说明判断的理由。
(2)A地与B地纬度相差约30度,但A、B两地的气温却相同(都在0℃等温线上),请分析其主要原因。
(3)分析图中阴影地区经济发展的自然条件。
(4)图中铁路线的起点和终点分别是 和鹿特丹,沿线自西向东经过的自然带有 、 、温带荒漠带、温带草原带、温带落叶阔叶林带,这种地域分异规律是以___________ __为基础的。
(5)C国著名的经济作物有 、茶叶。影响该国农业发展最主要的气象灾害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若黄赤交角变成0°,则A、B、C、D四处中,气候将明显改变的是 处
参
10.D 图示两地区的地形分别是德干高原、巴西高原,都属于古老的高原,久经侵蚀,因此海拔都较低。
11.A 从图中西北航道的路线即可判断A选项符合题意。
12.B 从图中可以看出黄河站纬度为78°55′N,经度为10°E左右,北京的经纬度为(40°N, 116°E),因此黄河站在北京的西北方向。
13.B 当太阳直射点位于11°05′N~23°26′N之间时, 黄河站出现极昼现象, 根据太阳直射点的移动速度大约是8°/月,因此黄河站极昼持续的大约时间是3个月;该地纬度较高,受极地东风带影响,因此B选项符合题意。
14.C 樱花开放日期主要受热量条件影响,纬度越高,温度越低,樱花开放日期越晚。结合日本岛屿的分布即可回答。
15. C 从图中可以看出日本工业位于环太平洋和濑户内海一侧,主要是因为:国内资源贫乏,原料、燃料依赖于进口,产品也严重依赖于国际市场,且海岸线曲折,海洋运输便利。
16.C 由图中的经纬度知,沿EF线上的山脉为乌拉尔山脉。乌拉尔山脉为亚欧的分界线,以西为东欧平原,属性气候但降水较多,河流自南向北流,不会有凌汛;而以东为西西伯利亚平原,气候也是性气候,河流自北向南流,有凌汛;两侧都在俄罗斯境内。
17.B N地为西西伯利亚平原,地势低平,多沼泽地。
18.C 图示国家是俄罗斯,由于纬度高,热量不足,农作物产量不稳定,粮食需进口。
19. B 根据图中水系的形状和注入的海洋可判断该河流为多瑙
20. D 多瑙河流经的平原为西欧平原。东欧平原位于欧洲东部,北起白海和巴伦支海,南抵黑海、亚速海、里海和高加索山,西界为斯堪的纳维亚山脉、中欧山地、喀尔巴阡山脉,东接乌拉尔山脉。波德平原主要位于波兰、德国境内。西西伯利亚平原,介于乌拉尔山与叶尼塞河之间。
21. B 甲地位于西欧,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全年温和多雨,因此光照不足;乙位于中亚,属于温带性气候,降水较少,因此甲、乙两地发展种植业生产的主要制约因素分别是光热、降水。
22. C 乙地降水少,而蒸发量大。不合理灌溉(大水漫灌)会造成地下水位上升,在蒸发的作用下,将盐分带到地表,从而造成土地次生盐碱化。
23. C 甲国为荷兰,有世界上最大的港口鹿特丹港。排除法即可选择。
24. D 甲、乙两种植物分别为苔原、亚寒带针叶林,亚寒带针叶林气候年平均气温为—16.1℃,因此图中甲、乙两种植物的界线与年平均气温—10℃最接近。
25. D A地位于亚欧东部,受季风环流影响形成温带季风气候,因此该处河流以雨水补给为主;B处位于亚欧内部,降水少,且由于纬度高,冬季寒冷漫长,因此河流以积雪融水补给为主。
26. D 根据美国农业带的分布可知图中白圆圈和黑圆圈表示棉花和小麦,而甜菜喜温凉,故分布着纬度较高的明尼苏达州、北达科他州(两州种植面积占全美60%以上)及其他北方州。
27. A 甲地终年受暖流和西风带影响,为温带海洋性气候,降水丰富。
28.D 根据经度结合气温变化可判断该纬度为36°N,由此判断该段纬线位于美国,同纬度地区太阳辐射大致相同,因此气温差异可能受到地形、洋流等因素影响。②地位于美国西部,该地区地形以山地为主,因此②地高于附近地区是由于地处山间盆地,海洋影响小,日照及地面辐射强的缘故。
29.C 温度比同一纬度其他地区高,等温线凸向高纬;反之凸向低纬,因此在该月等温线图上,①地温度较低,因此①地附近等温线凸向南方。该图为月平均气温曲线,无法判读气温日较差;①地位于沿海,③地位于内陆,受海洋调节作用气温年较差①地比③地小。
30.B ③地位于密西西比河平原,因此商品谷物农业发达。美国西部人口稀疏,西部以山地为主,森林广布,⑤地以东夏季高温多雨,ACD说法错误。
31.【解析】该题考查世界地理的自然地理特征。第(1)问,学会利用板块构造理论来解释地理现象,第(2)问,由XY为晨线可知正处于北半球的冬季,由图和表中信息可两地都属于地中海气候,但在不同半球季节相反,第(3)问,从表中可知是利马降水量最少,在结合图中海陆位置和纬度位置考虑风向和洋流的影响,第(4)问,E、F两地是气候分布不具有地带性规律,是受非地带性的因素形成的。
【答案】(1)科迪勒拉山系形成的原因是由美洲板块、太平洋板块与南极洲板块碰撞而形成的;
四川汶川地震与印度洋板块运动是有密切联系的,印度板块与亚欧板块相挤压,造成青藏高原快速隆升,并使青藏高原缓慢向东移动挤压,因而在青藏高原东缘形成一个断裂带,而汶川刚好位于断裂带上,青藏高原向东挤压,造成能量的长期积累,最终在断裂带突然释放而发生地震。
(2)旧金山温和多雨 圣地亚哥高温少雨 都属于地中海气候,由于在不同半球季节相反,旧金山处于冬季温和多雨, 圣地亚哥处于夏季高温少雨季
(3)利马 受东南信风(离岸风)和沿海受秘鲁寒流的影响,形成沙漠气候,干燥少雨
(4)E地降水量多,受东南信风和巴西暖流的影响,形成热带雨林气候,全年多雨,降水量大;F两降水量少,处于盛行西风的北风坡,安第斯山阻挡了西风从海洋带来的水汽,又受寒流的影响降水量少。
32.【解析】(1)等温线分布受海陆分布的影响,从图中可以看出0℃等温线在亚欧上的部分往低纬方向凸,说明比同纬度的海洋温度低,因此为冬季。(2)在纬度差异较大情况下,而温度却相同,其气温的影响因素应从海陆位置、地形、洋流等方面考虑,结合两地特点回答即可。(3)图中阴影地区位于俄罗斯,其经济发展的自然条件应从工业、农业两个方面考虑。(4)图中铁路线为第二条亚欧桥,自西向东经过的自然带有温带落叶阔叶林带、温带荒漠带、温带草原带、温带落叶阔叶林带,反映了以水分条件为主导的经度地带性分异规律。(5)C国为印度,著名的经济作物有黄麻、茶叶,受热带季风影响,降水变化大,因此旱涝灾害频繁。(6)黄赤交角变成0°,太阳直射点将一直位于赤道,气压带和风带的位置也会固定,受此影响地中海、热带季风气候将明显改变。
【答案】(1)冬季 0℃等温线在亚欧上的部分往低纬方向凸,说明比同纬度的海洋温度低,为冬季(或0℃等温线经过秦岭、淮河)
(2)A地受北大西洋暖流及西风的增温作用影响,气温偏高;B地受干冷的西北季风影响大,气温偏低。
(3)资源丰富 气候寒冷;冻土广布;沼泽广布。
(4)连云港 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温带草原带 水分
(5)黄麻 旱涝灾害
(6)C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