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刘国玲
来源:《亚太教育》2015年第21期
摘 要:教育部提出“三改一补”为民办高等教育的发展提供了契机,时至今日民办高等职业教育已经成为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地方经济的发展做出了贡献。然而,目前的民办高等职业教育在发展中存在很多的问题,教学质量、配套设施、师资队伍等成为制约其发展的因素。本文通过对民办高等职业教育现状的梳理,提出合理化的建议及对策。
关键词:民办;高等职业教育;对策
中图分类号:G71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5-9214(2015)07-0132-01
一、民办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高等职业教育,顾名思义,就是在完成高中阶段教育的基础上,围绕相应职业岗位所要求的知识和能力组织教学,使学生一毕业就基本能顶岗工作的教育。”从“高级技艺性人才”提出,到“高等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高技能人才”再到《国家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规划(2010-2015年)》中提出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人们对高等职业教育本质属性的认识不断加深。“普通高等教育强调学位的学术性,着重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而高等职业教育强调学位的应用性,着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如为社会培养适应社会、经济、文化和体育事业发展所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
我国高职教育产生的最直接动因是顺应市场经济而生,出现了“国有民办”、“民办公助”、“私立民办”、“股份合办”、“集团办学”等多种民办高教形式。民办高等职业教育与公办高等职业教育一样,在人才培养上注重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培养,主要侧重职业岗位教育。因此,民办高校多在人才培养方案及课程设置上以市场需求为主的岗位人才为主,旨在为社会和企业提供专业应用人才。
对于民办高等职业教育来说,首要任务是建立起发展高等职业教育的良性机制。由于其涉及到社会、文化、区域发展等多种因素,致使民办高等职业教育在发展中处于一个复杂的系统,因此在薄弱的基础发展中暴露出很多的问题。尤其是我国的民办高等院校,虽然近年来在数量、在校生人数上都有所增加,办学模式也逐渐成熟,但是在发展中由于办校条件不成熟、师资队伍结构不合理等导致定位不准确、治理效益不高、专业设置不合理、人才培养素质较低等一系列问题。通过对《中国统计年鉴》(2009—2013)数据资料整理所得结果如下:
表 2009-2013年我国民办高等教育招生情况单位:万人
从上表数据可以看出,民办高等职业教育的学校数量、在校生人数、招生人数和毕业生人数的波动幅度都比较小。从表中我们还可以看到,近两年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进程缓慢,这说明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可能由成长期进入到了成熟期。在成熟期,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不再注重规模的增长,而是更注重教学质量的提高、配套设施的建设、相关制度的确立等问题。
二、对策:区域集团化办学,整合教育资源
民办高等职业教育与地方经济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因此,民办高等职业教育要适应区域经济的发展,服务地区产业。区域间的职业院校应建立协调组织,形成职业教育的共同体。目前,各地都在积极实践区域集团化的办学模式,初显成效。实践证明,这种办学模式更能整合民办高校之间的优质教育资源,实现共赢。
第一,明确办学定位。民办高校在定位时,应重点考虑两个问题:一是社会真正需求什么样的人才,尤其是区域经济发展需要的专业人才;二是结合学校自身的优势突出特色专业建设。第二,创新办学模式。由于每个民办高校的具体情况不同,因此选择的办学模式也是多种多样。导致教育水平参差不齐,声誉度和影响力较低。许多学校仍处在寻找办学模式创新突破口的阶段。近几年的实践证明,区域集团化办学模式是非常值得借鉴的。第三,突出特色专业,减少重复专业设置,实现区域间高校和谐发展。调整专业设置,优化专业结构,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
第四,整合硬件资源,降低成本。对区域间民办高校的实验仪器设备、图书资料、校内外实训基地等建设进行科学规划、合理布局,规范运作方式,制定收益分配,避免重复建设。充分挖掘资源,降低办学成本,提高使用效率。第五,增强毕业生就业竞争力。实践岗位能力训练应该是民办高校在专业应用性上的最佳体现,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整合教学资源,建立区域间的综合实践中心,提升学生的就业竞争力。第六,整合教育资源,实现师资的合理配置。各个民办高校除了加大教师的培训力度之外,还可以建立区域间高校教师交流中心,定期展开研讨会,进行学术交流,提升教师质量。
三、结论与展望
高考改革两种模式的提出,“学术型”和“技术型”高校的分离,对民办高校来说,想要获得长久持续的发展,必须要重新审视、正确定位办学方向,规范办学,凸显专业设置的职业性和实践性,紧扣区域经济发展,适应市场需求。西安市的民办院校聚合力不强,服务区域经济能力较弱,专业设置重复,与市场需求脱节等问题比较凸显。
因此,适应“技术型高考”的要求,面向市场需求,服务区域经济,依托区域内各职业院校现有专业及相应的实习、实训基地,联合本地行业、企业在互惠互利的基础上共同发展职业教育,使民办高等职业教育向规模化、集团化、连锁化办学进程发展,真正实现民办高等职业教育的职业性、实践性、开放性与“教、学、做”一体化的办学。
(作者单位:陕西国际商贸学院)
此文系2014年度陕西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研究成果,项目编号:SGH140862
参考文献:
[1]叶春生.高等职业教育的探索与实践[M].苏州:苏州大学出版社,1998.
[2]袁广林.对高等职业教育本质属性的再认识[J].教育探索,2010(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