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固定汇率的利弊分析
1.概念
固定汇率是指受平价的制约,汇率只能在较小范围内上下波动。也就是在固定汇率下,各国货币间保持固定比价,允许市场围绕中心汇率上下波动,但汇率的波动在一定的幅度内。
2.利
汇率是否稳定与国际贸易的发展有密切关系。若汇率波动频繁且幅度大,则不利于国际贸易的成本核算,使国际贸易商人失去稳定地获取利润的保证,影响国际贸易的正常进行。在固定汇率下,汇率基本保持稳定,国际清偿债务以及国际贸易计算成本时,均有比较可靠的依据,从而可以减少进出口以及资本输出入所面临的汇率大幅度变动的风险。各国央行有义务对汇率进行干预,保证汇率波动不超过一定的上下界限。这样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抑制外汇市场上投机活动频繁发生,为促进贸易自由化、扩大国际市场、繁荣世界经济创造一个良好的国际金融环境。
固定汇率的另一个好处是对本国的货币加以,使得本币的利率及通胀与国际主要货币的利率与通胀不会相差太多。当一国得到央行的货币制定及执行能力还不成熟时,固定汇率也有利于稳定通胀预期及宏观经济环境。
3.弊
在实行以美元为中心的固定汇率时期,如果金融外汇市场行情发生剧烈波动,也易于招致国际游资的冲击,引起国际汇率制度的动荡。当一国的国际收支出现持续巨额顺差时,本国货币日趋坚挺,就会成为国际金融市场上的抢购对象,需求压力剧增。为此,该国必须增发本国货币,收购外国货币,以阻止外国货币的日趋疲软和减轻对本国货币需求的压力,这无疑会加剧本国通货膨胀,使国内工资,物价上涨,从而削弱本国商品的出口竞争力。因此,在迫不得已的情况下,该国唯有求助于货币法定升值,力避国际游资对本币的冲击,减轻国内通货膨胀的压力。货币法定升值使出口减少,进口增加,对国内经济不利。而当一国的国际收支出现持续性的巨额逆差时,国际游资会突然大规模地向国外转移,换取外国货币,则该国的金融当局必须动用大量国际储备投向市场一稳定汇率,这样导致大量黄金与外汇储备外流。当黄金外汇储备流出国外后,一国不能阻止本国货币币值下降时,就只能采取法定贬值的措施。货币法定贬值是一国经济迫不得已的情况下采取一种紧急性经济措施,是经济动荡不安的表现。
二、浮动汇率的利弊分析
1.概念
浮动汇率是指现实汇率不受平价的,随外汇市场供求状况变动而波动。在浮动汇率下,各国货币间不再规定固定比价,汇率决定于外汇市场的供求,同样也不再规定市场汇率的波动幅度。因此,也就没有维持汇率波幅的义务。
2.利
浮动汇率具有配置资源的功能。汇率定义为两种货币的相对购买力,即两个国家可交易的货物和服务的相对价格。这些价格是两个国家间市场有效配置资源的信号。当两个国家的经济基本面(比如经济增长率、工资、通货膨胀率、生产率、财政状况、经济结构、消费者偏好等)发生变化时,这两个国家的相对价格也会相应地发生变化。如果一个国家长时间固定其汇率,汇率这一市场价格信号将发生误导,导致资源失配。
浮动汇率的另一个重要作用是面对外部经济冲击时可以作为经济缓冲器或自动稳定器。比如,若美国对中国出口产品需求突然大幅度下降,将导致我国出口减少,进而影响我国的生产、收入和就业,这对我国来说就是需求冲击。这一需求冲击对我国经济影响程度的大小会因汇率机制的不同而有所差异,固定汇率情况下的影响程度要大大高于浮动汇率。因为在浮动汇率下,需求冲击将自动导致人民币兑美元贬值,从而改变相对价格,引导资源在对外部门和国内部门之间重新配置,使总产出、收入和就业的调整幅度减小。
3.弊
浮动汇率已成为极端的周期性不稳定根源,在一些本币不被国际交易接受的国家造成了一次又一次的货币危机,并通过美元资本的进口,加剧了这些国家资产负债表的失衡。此外,浮动汇率使全世界的货币供应量无放大,从而导致了通胀的大幅上涨。有专家指出,上世纪70年代西方发达国家实际经济增长速度一致大幅下降的主要原因就是浮动汇率大幅度提高了经济体系的运行成本。
哲学:
唯物论—物质、运动、时空与意识。
辩证法—三大规律、五对范畴、四对思维方法。
认识论—认识的产生、本质、发展和结果。
唯物史观—社会基本结构、运动规律和动力。
政治经济学:
资本主义的形成:生产关系、原始积累、商品二重性、劳动二重性、价值规律—
—劳动价值论。
资本主义的本质:劳动力、剩余价值、资本积累、再生产、基本矛盾与经济危
机——剩余价值理论。
资本主义的发展:自由竞争、垄断资本主义、经济全球化 、当代资本主义的新
变化、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和发展趋势。
科学社会主义:
社会主义: 空想社会主义、科学社会主义、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实践、
发展和完善、马克思主义政党。
主义:对主义社会的展望、实现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为实现
主义而奋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