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分子和原子第一课时说课稿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10-02 07:23:53
文档

分子和原子第一课时说课稿

《分子和原子》说课稿简阳市云龙镇百堰九义校樊贞各位评委老师,你们好:今天我要进行说课的内容是 《分子和原子》。首先,我对本节内容进行分析。一、 说教材的地位和作用。《分子和原子》是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三单元课题一的内容。从本课题开始,学生将从五彩缤纷的宏观世界步入充满神奇色彩的微观世界,是形象到抽象,宏观到微观的开始  。因此,可见本节课在整个九年级化学知识中具有不容忽视的重要地位。同时本节课也是由理论转变为实际的桥梁,在解决生活实际问题中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二、说教学目标根据本教材的结构和内
推荐度:
导读《分子和原子》说课稿简阳市云龙镇百堰九义校樊贞各位评委老师,你们好:今天我要进行说课的内容是 《分子和原子》。首先,我对本节内容进行分析。一、 说教材的地位和作用。《分子和原子》是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三单元课题一的内容。从本课题开始,学生将从五彩缤纷的宏观世界步入充满神奇色彩的微观世界,是形象到抽象,宏观到微观的开始  。因此,可见本节课在整个九年级化学知识中具有不容忽视的重要地位。同时本节课也是由理论转变为实际的桥梁,在解决生活实际问题中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二、说教学目标根据本教材的结构和内
《分子和原子》说课稿

简阳市云龙镇百堰九义校    樊贞

各位评委老师,你们好:

今天我要进行说课的内容是 《分子和原子》。首先,我对本节内容进行分析。

一、 说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分子和原子》是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三单元课题一的内容。从本课题开始,学生将从五彩缤纷的宏观世界步入充满神奇色彩的微观世界,是形象到抽象,宏观到微观的开始  。因此,可见本节课在整个九年级化学知识中具有不容忽视的重要地位。同时本节课也是由理论转变为实际的桥梁,在解决生活实际问题中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本教材的结构和内容分析,结合着初三年级学生的情况和特点,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认识物质的微粒性,知道构成物质微粒的一些基本特征。

2.会运用这些特征解释日常的一些现象。

(2)过程与方法

1.能从常见的现象入手进行合理的想象和推理

2.通过讨论分析能主动和他人进行交流,敢于表达自己的见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激发对物质微粒的探究欲,建立“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可分的”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观。

  2.感受物质无限可分的哲学思想,唤起学生对科学的好奇与向往

三、说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

1.认识物质的微粒性;

  2.能用微粒的观点解释日常生活中的问题

  3.认识微粒的基本特征

(2)教学难点:

  理解微粒的基本特征并能运用它解释生活中的问题

  为了讲清楚教材的重点和难点,使学生能够达到本节内容设定的教学目标,我再从教法和学法上进行分析。

四、说教法

我们都知道化学是一门培养人的实践能力的重要学科。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使学生“知其然”,还要使学生“知其所以然”。我们在以师生既为主体,又为客体的原则下,展现获取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方法的思维过程。

基于本节课内容的特点,我主要采用了以下的教学方法:

1、直观演示法:利用图片的投影和实验等手段进行直观演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2、活动探究法:引导学生通过创设情景等活动方式获取知识,以学生为主体,使学生的探索性得到充分的发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思维能力,活动组织能力。

3、集体讨论法: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组织学生进行集体讨论和分组讨论,促使学生在学习中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的精神。

五、说学法

我们常说:“现代的文盲不是不懂字的人,而是没有掌握学习方法的人”,因而,我在教学过程中特别重视学法的指导,让学生从机械的“学答”向“学问”转变,从“学会”向“会学”转变,成为真正学习的主人。这节课在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和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方面主要采取以下方法:思考评价法、分析归纳法、自主探索法、总结反思法。

六、说教学过程

本节课我将分成八个阶段进行,同时将全班分成十个小组。

第一阶段:创设情境:展示奇妙的分子美食图片和视频。

          提出疑问:分子可以构成物质吗?

设计意图:这样设计是根据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中第一条:“让每一个学生以轻松愉快的心情去认识多姿多彩、与人类息息相关的化学。”这样做也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他们感受到在生活中化学是无处不在的。

第二阶段:学生带着问题,阅读教材48页-49页,完成导学案的自主学习。

  设计意图:自主学习是教师把课堂还给学生的第一步,让学生自己寻找知识,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和主动性。

第三阶段:教师演示实验:品红的扩散实验。

我在盛有水的烧杯中加入少量的品红,静置。让学生仔细观察。实验结束后由教师引导学生得出实验现象:一段时间后,整杯水都红了,即品红在静置的水中会扩散。

我引导学生讨论,并回答:“品红是由看不见的微小粒子构成,这些粒子不断运动,从而扩散到整杯水中”。同时我幻灯片演示分子图片,证明分子的存在,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构成的。

设计意图:通过观察常见的实验现象,更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进而达到已定的教学效果.

第四阶段:幻灯片演示一滴水的照片,一滴水中含有1.67×1021个水分子,一个水分子质量约3×10-26kg,并引导学生归纳,分子具有什么特点呢?

学生很容易回答: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

设计意图:以幻灯片演示,让学生将微观的粒子形象化,并举出实例,让学生更容易理解微观世界的微粒。

第五阶段:观看实验2氨水使酚酞溶液变红实验

提出问题1:在这个实验中观察到了什么现象?学生能很轻松的回答:A烧杯中溶液变红,B烧杯中溶液无明显现象。

问题2为什么A烧杯溶液变红?

学生能很快回答:是氨水使酚酞变红。

问题3可是氨水没有和酚酞接触呀?难道氨长脚跑到A烧杯中去了?

让学生讨论,并在这个时候引导学生从分子角度去思考,学生经过思考,并结合自己已有的知识,能够得出结论:氨分子在不断的运动。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观察现象,能自己从所学知识中得出结论,从而培养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

第六阶段:观看实验:50mL水和50mL酒精的混合 

学生观察到混合后体积小于100mL,很容易得出结论:分子之间有间隔。

接着又让学生取出一支注射器,吸满空气,用手指顶住小孔,慢慢推入栓塞。然后换成水试一试。通过亲手操作,学生发现吸有空气的注射器比水更容易推进。所以能够得到结论:气态物质粒子间隙较大,固态液态较小。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亲手实验,能对常见现象进行合理的想象和推理,提高学生的动手意识和推理能力,并让学生能通过讨论分析,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第七阶段:反思小结。这个阶段会提出问题:这节课你都学到了哪些知识。由各小组分别讨论回答。最后由教师引导,学生串线总结。

设计意图:通过反思评价,让学生巩固学习所得,将学生的探究欲望由课内延伸到了课外。

第八阶段:总分表扬。根据每个小组的得分,评出一、二、三名,并提出表扬,对剩余的小组也要鼓励他们继续努力。

  设计意图:通过积分制,能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更加的投入到课堂。

2.板书设计:

我的板书设计如下:                 

              物质 分子、原子

       特性:1、两小

             2、运动

             3、有间隔

3.布置作业:

本节课的作业为:导学案和练习册

针对学生素质的差异,我进行了分层次训练,还练习了一部分的实际生活相关的题,这样做既可以使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又可以使有能力的同学有所提高。从而达到拨尖和减负的目的。

七、结束

各位领导,老师们,本节课我根据初三年级的心理特点及其认知规律,采用直观教学和活动探究的教学方法,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以学法为重心,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的学习,主动参与到知识形成的整个思维过程,力求使学生在积极、愉快的课堂气氛中提高自己的认识水平,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当然,这节课结束以后,我还要进行教学反思,争取能够把课做到更加的完善。

我的说课完毕,有不足的地方,希望各位老师们批评指正,谢谢大家。

文档

分子和原子第一课时说课稿

《分子和原子》说课稿简阳市云龙镇百堰九义校樊贞各位评委老师,你们好:今天我要进行说课的内容是 《分子和原子》。首先,我对本节内容进行分析。一、 说教材的地位和作用。《分子和原子》是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三单元课题一的内容。从本课题开始,学生将从五彩缤纷的宏观世界步入充满神奇色彩的微观世界,是形象到抽象,宏观到微观的开始  。因此,可见本节课在整个九年级化学知识中具有不容忽视的重要地位。同时本节课也是由理论转变为实际的桥梁,在解决生活实际问题中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二、说教学目标根据本教材的结构和内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