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课时
| 教学内容 | 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84、85页的内容,练习十九的第1~3题。 | |
| 设计理念 |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知识的教学是建立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上,要把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一个民主、合作、探究的过程。本节课的设计为学生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让他们在动脑、动手、动口的同时掌握所学的内容。《认识钟表》属于准备性知识,为以后进一步学习有关时间的知识——如二年级要学习的时、分,三年级要学习的秒及24时计时法做铺垫。时间的概念比较抽象,只有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体验才能把这一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形象化、便于掌握这些基本知识。因此,在教学中,努力做到以下几点: 1、充分运用课件、引导学生在生活情境中认识时间; 2、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背景出发,帮助学生获得感性认识; 3、结合大量的实践活动来学习,注重让学生通过动脑、动手、动口等多种感官参加活动,掌握所学内容。 | |
| 策略选择 | 本节课通过创设一系列的情境,让学生体验数学学习的快乐,让学生在自主探索中体验成功的喜悦,在合作交流中体验交流的乐趣,在故事情境中体验数学学习的轻松和快乐,从而产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 |
教学 目标 | 知识与技能:1、使学生初步认识钟面,认识时针、分针及钟面上的数字。 2、让学生结合生活经验学会看整时。 3、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动手操作能力,能用所学的知识,合理安排自己的时间,做时间的主人。 | |
| 过程与方法:1、通过拨表、观察等实践活动。让学生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到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念。 2、通过操作、观察、分析、推理等活动,培养学生主动参与、探究的精神。 | ||
|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建立起初步时间观念,培养他们从小养成珍惜时间和爱惜时间的良好习惯。 | ||
| 教学重点 | 能准确的说出钟表面上表示的整时时刻和大约时刻。 | |
| 教学难点 | 准确区分整时时刻和大约时刻。 | |
| 学情分析 | 学生对钟表有一定了解,但那是来自生活的感性的零碎的,对某些问题还一知半解。因此教学时我尊重学生生活中获取的关于钟表的经验,让学生在操作中感知,在观察中比较,在交流中验证,从而寻找规律,突破难点。 | |
| 教学准备 | 媒体课件、有秒针的钟一个,没有数字的或数字不全的钟表各一个,自制钟表。每人准备一个可以拨的学具钟。 | |
| 教学过程设计 | 设计意图 | |
| 教学过程 | 一、创设情境,设疑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交朋友吗?生(喜欢!)老师今天给你们介绍一个新朋友,她的名字叫豆逗。豆逗最喜欢看动画片。你们也喜欢看吗?(也喜欢)老师带你们一起去豆豆家看一看,好不好? 媒体运用:画面出现豆逗家的电视节目动画片演完了。 运用意图:让学生了解到日常生活中小朋友所做的事情,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她怎么了?(她错过了动画片的时间,动画片演完了,她很伤心)小朋友们你们如果错过了时间,就会错过好多事情,钟表是提示我们时间的好帮手,如果豆逗能准确认识钟表的话,一定不会错过看动画片的时间。今天,我们就和豆逗一起去钟表王国认识钟表吧。(板题)认识钟表。 二、自主探索,学习新知 1、初步认识钟面 (1)介绍北京故宫博物院钟表展,体会钟表的种类,历史。 媒体运用:Flash动画演示钟表展,出现各种各样的钟表。 运用意图:让学生体会钟表的种类及历史,了解钟表的发展过程,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同时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 我们要认识钟表,首先我们来认识钟面。请同学们拿出学具钟面观察一下,看看这个钟面上有些什么呢?然后在小组里交流一下。 (2)说的真好,钟面上有1—12的数,那12在哪里?6呢?请同学们在钟面上指一指3和9在哪里(注意12应摆在最上面)把这些数按照顺序读一读。那你用手势表示一下这12个数是怎么排列的?闭上眼睛再想一想12个数的位置。 媒体运用:钟表先生介绍钟面。 运用意图:动画演示钟面的介绍过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感兴趣的情境下学习新知,易于接受。 (3)钟面上除了有数外,还有两根针,这两根针有什么不同?(出示:长、短) 你们知道长的针叫什么吗?短的针呢?(板书:分针,时针) 指着课件上的钟面,问学生这两根针叫什么名称? 2、初步认识整时 (1)那这个钟面上表示的时间你知道?(多媒体出示:7时的钟面)如果学生说是7点钟,要告诉他们在数学上又可以说成“7时”。(板书7时) 你是怎么看出来的呢? 真聪明,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7,就是7时。 (2)那么这几个钟面你会看吗?你是怎么看的?(练习试一试:多媒体出示 3时 6时 10时) (3)小结:同学们真了不起,那你们观察一下这几个钟面的分针,它们的指向有什么相同的地方?一起看一看时针是怎么指的? 师: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几,就是几时。 (4)拨一拨:请小朋友拿出钟面,在钟面上拨出3时、9时和12时,然后在小组里说一说你是怎么拨的?再全班交流。 如果是4时呢?分针、时针分别指着哪里?7时呢? () 3、认识电子钟上的整时。 4、总结,今天我们和钟表交上了朋友,认识了整时。在生活中,我们每天都会经过这样的时刻。 三、感知时序,巩固整时。 1、故事引入,抛出问题: 过渡:逗逗看我们小朋友表现这么棒,她准备给小朋友讲一个故事,小朋友想不想听呀?那我们边看边听吧。 媒体运用:有一天乌龟与兔子比赛跑步,请来蓝猫当裁判,比赛开始了,兔子拔腿就跑,她跑得可快了,不一会儿就把乌龟远远地甩在后面,这时兔子想,乌龟跑那么慢,一定跑不过我。我先休息一会儿吧,于是便躺在树上睡大觉。(动画演示乌龟与兔子比赛跑步) 运用意图:故事片的引入,对于枯燥无味的数学知识起了很大的作用,激发了学生的思维。 师:到底谁赢呢,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我是看他们到达终点的时间知道的。 2、认读时间,感知时序 师:乌龟到达终点的时间是几点钟?兔子到达终点的时间又是几点钟? 生:乌龟到达终点的时间是两点钟,兔子到达终点的时间是三点钟。 师:你是怎么看的? 生:我先看分钟指向12,时针指向3,就是三点钟(老师注意纠正学生语言准确)时针指向2,就是二时整。 师:请大家观察一下两个表盘所显示的时间,分针都指着多少? 生:分针都指着12,都是整时 师:那你认为谁赢啦? 3、借助故事,进行品德教育 师: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小朋友们什么? 四、课间休息:听音乐 媒体运用:播放歌曲,《时间就像小马车》 运用意图:一年级小朋友的注意力不能持久,一段紧张的学习过后让学生放松心情,所播放的歌曲正好可以缓解学生的压力,切合主题。 五、应用知识,解决问题 1、认整时:师:我们已经休息一分钟了,时间真像小马车一样,不停的往前跑,我们小朋友一定要珍惜哟,还有许多学习任务等着我们,我们抓紧吧。 再让我们回到豆逗学校去看一看吧!这是豆逗同桌小明一天的学习生活情况 。请同学们边看录像边小声跟同桌说,说一说小明几点做什么? 媒体运用:小明一天的学习生活情况 运用意图:让学生熟悉自己身边的事,体会到数学知识与生活紧密相联。 学生认时间。指名认时间。 师:谁愿意大声告诉大家,小明几时在干什么? 师指图,学生一一回答。 2、教学上午、下午、晚上: 师:指着早上七时和晚上七时,问,为什么都是七时,小明做的事情不一样? 师:你一天是怎么安排的?有哪些地方与小明不同? 3、老师小结: 师:小朋友们要养成早睡早起的好习惯,这样对你们的身体和学习都有好处。 师小结:今天我们不仅认识新朋友豆逗,而且会看钟表,认识整时,知道两种写法,这就是书上91、92页内容,请同学们翻到91面,仔细看一看,你们有问题吗?请翻到92页把这几副图的时间写上。 集体订正。 六、巩固练习,拓展提高 练习1、豆逗妈妈出门是四时,过了三时,又是几时?(七时)豆逗要五时看电视,那谁来说一说,四时过几时是五时呢?那三时过二时又是几时呢? 练习2:请你们看每家小动物家是几时?谁能按照时间顺序说一说老奶牛送奶的路线,先到再到,然后到,出示不同种动物,每种动物家房上钟表的时间 媒体运用:老奶牛早上七时出发送牛奶,要分别送到小鹿、小羊、小狗、小马家,每种动物家房上钟表的时间。 运用意图:利用游戏的形式,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练习3:游戏(帮火车头找车厢) 能和小朋友共同上这节课,老师感到非常高兴,你们表现实在太棒了,老师想请小朋友做一个游戏,老师想请四个不同钟面做火车头,与钟面时刻相同的卡片作为火车车厢,请每个火车车厢找到自家的火车头。 练习4:想想做做第七题 在生活中,我们还可以看到这样表示时刻的方法,那像这样直接用数来表示时间的方式,你还在哪里看到过呢? 媒体运用:直接用数来表示时间的方式:电子表、秒表 运用意图:让学生了解表示时间的另一种方式,加深学生对钟表的认识,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感受数学知识与生活紧密联系。 | 设计意图:运用媒体演示,从儿童熟知的生活图引入,使学生产生亲切感,符合儿童的心理特点,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感受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设计意图:提供了感性材料,设计了探索性、开放性的问题,让学生在活动中学数学。因此教学时我尊重学生生活中获取的关于钟表的经验,通过观察、操作、讨论、交流等探究的学习方式,充分地利用多媒体展示钟面的外部结构和类型,为后面的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设计意图:认读钟面上所表示的时刻是本节课的重点。学生在生活中虽然能认识整时,但概念是模糊的,教师分层次安排学生活动:试认→观察探索→讨论交流→操作练习。在操作中感知,在观察中比较,在交流中验证,从而寻找规律,突破重点。 |
| 本课作业 | 1、拨一拨。 2、画一画。 | |
板书设计 | 认识钟表 分针 时针 8时可以记作: 8:0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