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卷共分为2大题60小题,作答时间为180分钟,总分120分,80分及格。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个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干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60分。)
1、当教师提问“一个四边形,每边边长都是1,面积是否是1?”许多同学都肯定地回答是1,而谷超豪却回答说,如果把它压扁,变成一条线,面积就差不多成了0。这体现了发散性思维的A.流畅性B.变通性C.独特性D.性
2、在西方教育史上,被认为是现代教育代言人的是 ____A.赫尔巴特 B.卢梭 C.巴洛克 D.杜威
3、凯洛夫以传授系统书本知识为主要任务,将课划分为两大类别____A.单一课和综合课 B.理科和文科 C.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 D.传统课和现代课
4、____是全部教育活动的主题和灵魂,是教育的最高理想。A.教育方针 B.教育 C.教育目的 D.教育目标
5、如果一个测验基本达到了测验目的,测出了它所要测出的东西,那么这个测验____A.信度较好 B.效度较好 C.难度适中 D.区分度较好
6、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在校内外组织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将书本知识运用于实践的方法是____A.练习法 B.实验法 C.试验法 D.实习法
7、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并对后世的文化教育及选士制度产生了深远影响的人是____A.汉武帝 B.董仲舒 C.郑玄 D.朱熹
8、根据教师的需要和不同时期关注的焦点问题,将教师成长分为三个阶段,一般来说,新教师最关注的问题是 ____A.教学情境有关的问题 B.自我生存有关的问题 C.学生发展有关的问题 D.自我实现有关的问题
9、信息加工学习理论的创始者是____A.斯金纳 B.巴甫洛夫 C.加涅 D.苛勒
10、在教学设计时,下列哪项不是分析教学任务时涉及的主要内容?____A.确定学生原有基础 B.分析使能目标 C.分析支持性条件 D.分析学习结果
11、进行德育时要有一定的理想性和方向性,以指导学生向正确的方向发展,这是德育的____A.导向性原则 B.实践性原则 C.连贯性原则 D.疏导原则
12、根据道德的心理结构成分,个体道德的核心部分是 ____A.道德认知 B.道德情感 C.道德行为 D.道德信念
13、个体由自己的学业成就而获得相应的地位和声望的需要是____A.认知内驱力 B.附属内驱力 C.欲望内驱力 D.自我提高内驱力
14、为了突出学生自主性、探索性学习,小学课程改革需要加强____A.综合性 B.弹性 C.实践性 D.基础性
15、迁移的形式训练说认为,学科学习的意义在于____A.具体内容 B.学习过程 C.概括 D.获得策略知识
16、”孩子的脸,六月的天”说明了儿童的情绪情感具有____A.不稳定性 B.可控性 C.深刻性 D.社会性
17、我国义务教育的课程计划其主体部分是____A.培养目标 B.课程设置 C.考试考查 D.实施要求
18、具有一定难度,需要学生努力克服,而又是力所能及的学习情境称为____A.诱因 B.问题情境 C.学习期待 D.强化
19、创造性思维的核心是____A.发散思维 B.辐合思维 C.直觉思维 D.理性思维
20、每个学生在所属的班集体中都有一定的权利和义务,都能找到适合于自己的角色与活动,因此,班集体有利于训练学生的____A.群体意识 B.社交能力 C.自我教育能力 D.合作能力
21、教师的热心和同情心是对教学效果有显著影响的____A.认知特征 B.能力特征 C.人格特征 D.意志特征
22、儿童身心发展有两个高速发展期:新生儿与青春期,这是身心发展____规律的反映。A.顺序性 B.不平衡性 C.阶段性 D.个别差异性
23、下列表述中有错误的是____A.智商决定学习成绩 B.性格影响个体的行为方式 C.认知方式是习得的 D.不同个体间智力有质与量的差异
24、研究显示,中学生品德发展的关键期在____A.初二年级 B.初三年级 C.高一年级 D.高二年级
25、教科书上的练习题大多是一些要求学生按照一定的思维方式获得答案的问题,这类问题属于 ____A.无结构问题 B.有结构问题 C.界定含糊问题 D.情景不清问题
26、教案也叫____A.单元计划 B.课题计划 C.课时计划 D.学期计划
27、教育心理学的发展经历了一个曲折的过程,它的成熟时期始于____A.20世纪20年代B.20世纪50年代C.20世纪60年代D.20世纪80年代
28、形状知觉形成的关键期是 ____A.2岁 B.4岁-5岁 C.4岁 D.6岁
29、一个人幻想成为另一个人,而这个人通常在他的心理上占有重要地位。这种心理现象叫____A.认同 B.移植 C.投射 D.回归
30、”警示”教育所产生的强化作用属于____A.外部强化 B.自我强化 C.替代强化 D.积极强化
二、多项选择题(在每题的备选项中,有 2 个或 2 个以上符合题意,至少有1 个错项。错选,本题不得分;少选,所选的每个选项得 0.5 分,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1、美育之“超美育”功能指的是____A.美育的超越性功能 B.美育的直接性功能 C.美育的间接性功能 D.美育的附加功能
2、根据内容的社会意义,学习动机可分为高尚的学习动机和____A.物质性学习动机 B.消极的学习动机 C.间接的学习动机 D.低级的学习动机
3、主张教学的主导任务在于传授有用知识,至于学生的智力则无需特别训练的教学理论是____A.传统教育理论 B.现代教育理论 C.形式教育论 D.实质教育论
4、在群体压力下,成员有可能放弃自己的意见而采取与大多数人一致的行为,这种现象称为____A.服众 B.屈服 C.场依存性 D.从众
5、学校文化的核心是____A.学校物质文化 B.学校规章制度 C.思想观念与行为方式 D.学校组织与制度文化
6、现代教育的特征主要有____A.公共性和生产性 B.公益性和免费性 C.科学性 D.国际性 E.终身性和未来性
7、听觉中枢位于____A.额叶 B.顶叶 C.颞叶 D.枕叶
8、在一个好的集体里,后进生的不良言行很少有市场;在一个不好的集体里,好学生也会附和不良言行。这一现象的适当解释是____A.群体凝聚力的作用 B.老师的威信 C.从众 D.认知失调
9、在义务教育制度中必须履行教育义务的主体是____A.社会 B.家庭 C.国家 D.适龄儿童 E.企事业单位
10、注意的稳定性是注意品质的哪种特性?____A.广度 B.强度 C.时间 D.空间
11、当代中国所提倡的教育导向思想是____A.英才教育 B.应试教育 C.学分制 D.素质教育
12、在教学计划之外,利用课余时间对学生实施的各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活动是____A.课外教育 B.校外教育 C.业余教育 D.课外校外教育
13、根据学习者心理反应活动形式的不同,知识可分为两种:一是陈述性知识;二是____A.感性知识 B.程序性知识 C.理性知识 D.元认知知识
14、下列不属于意志品质的是____A.自觉性 B.果断性 C.自制力 D.稳定性
15、教学策略的基本特征包括综合性、灵活性和____A.可操作性 B.时代性 C.创造性 D.方向性
16、下列属于学习的内部动机的是____A.努力提高学习成绩,得到老师的表扬 B.为得到同学的羡慕而努力学习 C.为家长挣面子而努力学习 D.对某门学科本身感兴趣
17、学校的活动对小学儿童的发展来说起____A.基础性的作用 B.决定性的作用 C.特殊性的作用 D.间接性的作用
18、学生对自己认知能力的意识属于下列哪类自我意识?____A.心理自我 B.生理自我 C.社会自我 D.理想自我
19、把教育划分为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成人教育的依据是学校____A.教育的形成 B.教育的类别 C.教育的层次 D.教育的历史
20、学生相信自已有能力学好某门课程,因而对该课程认真学习并在期未取得好的成绩。学生对自己能力的这种判断属于A.结果期待B.能力归因C.效能期待D.努力归因
20、学生相信自已有能力学好某门课程,因而对该课程认真学习并在期未取得好的成绩。学生对自己能力的这种判断属于A.结果期待B.能力归因C.效能期待D.努力归因
21、”理想和未来”是人生哪个阶段的重要特征____A.童年期 B.少年期 C.青年期 D.成年期
22、各国学校教育制度在发展过程中形成了____、双轨制和分支制三种下列典型学制类型。A.壬寅学制 B.六三三学制 C.单轨制学制 D.癸卯学制
23、认知结构迁移理论的提出者是 ____A.桑代克 B.贾德 C.奥苏伯尔 D.布鲁纳
24、著名的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儿童认知发展的形式运算阶段是在____A.0—2岁 B.2—7岁 C.7—11岁 D.11—15岁
25、将教学目标由低到高依次分为知识、领会、应用、分析、综合和评价六个层次的心理学家是 ____A.加涅 B.桑代克 C.布鲁纳 D.布卢姆
26、教师要具有符合时代特征的学生观。这就要求教师正确理解学生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的关系、全体发展与个体发展的关系以及____A.智力发展与创造力发展的关系 B.现实发展与未来发展的关系 C.智力发展与体力发展的关系 D.思想发展与心理发展的关系
27、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理论认为,儿童人格发展的每一阶段都有一种冲突和矛盾所决定的发展危机。比如12—18岁阶段的危机冲突是____A.勤奋感对自卑感 B.主动感对内疚感 C.自我同一性对角色混乱 D.自主感对羞耻感
28、下列现象中不属于学习的是____A.杯弓蛇影 B.蜜蜂采蜜 C.望梅止渴 D.近墨者黑
29、国民基础教育最重要的特征是____A.全民性 B.未来性 C.强迫性 D.基础性
30、班杜拉证明,社会学习是通过____而完成的。A.阅读和练习 B.观察和模仿 C.听讲和实验 D.奖励和惩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