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辽宁本溪市2010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10-02 07:37:28
文档

辽宁本溪市2010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

本溪市2009~2010学年(下)期末考试高二历史试卷(文科)请注意:本试卷分第卷(选择题)和第卷(非选择题)两部分。考试时间为90分钟,满分为100分。选择题答案请涂在答题卡上或填在第5页的答题栏上。第卷(选择题,共50分)本卷共25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荀子·儒效篇》记载:“(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周王姓姬)独居五十三人。”这表明西周分封的主要对象是A.同姓亲族B.在战争中立功的将士C.姻亲D.先代贵族后裔2.按
推荐度:
导读本溪市2009~2010学年(下)期末考试高二历史试卷(文科)请注意:本试卷分第卷(选择题)和第卷(非选择题)两部分。考试时间为90分钟,满分为100分。选择题答案请涂在答题卡上或填在第5页的答题栏上。第卷(选择题,共50分)本卷共25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荀子·儒效篇》记载:“(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周王姓姬)独居五十三人。”这表明西周分封的主要对象是A.同姓亲族B.在战争中立功的将士C.姻亲D.先代贵族后裔2.按
本溪市2009~2010学年(下)期末考试

高二历史试卷(文科)

请注意:本试卷分第卷(选择题)和第卷(非选择题)两部分。考试时间为90分钟,满分为100分。选择题答案请涂在答题卡上或填在第5页的答题栏上。

第卷(选择题,共50分)

本卷共25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荀子·儒效篇》记载:“(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周王姓姬)独居五十三人。”这表明西周分封的主要对象是

A.同姓亲族                 B.在战争中立功的将士 

C.姻亲                    D.先代贵族后裔

2.按宗法制的规定,下列在相关范围内一定能成为大宗的是

①周王室:周王正妻所生之子              ②周王室:周王嫡长子、嫡长孙    

③诸侯国:诸侯嫡长子、嫡长孙            ④卿大夫封地:卿大夫嫡长子、嫡长孙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

3.美籍华人、史学家唐德刚在《晚清七十年》一书中写道:“从秦国开始的我国史上的第一次社会政治大转型,发自商鞅,极盛于始皇,而完成于汉武。”这次大“转型”的主要表现是

A.世袭制代替禅让制                        B.郡县制代替分封制

C.行省制代替郡国制                          D.内阁制代替三省制

4.中国古代选拔的方式历经:

 “秦朝军功授爵制——西汉察举制——魏晋南北朝九品中正制——隋唐科举制”,其对应的选拔依据正确的是

  A.绩——孝廉——门第——才            B.才——孝廉——门第——绩

C.才——门第——绩——孝廉            D.孝廉——绩——门第——才

5.清朝由军机处直接寄发的有关机密要务的皇帝谕

旨称为“廷寄”。右图是我国辽宁地区发现的国

内惟一完整廷寄,对此正确的说法是

A.这张廷寄出现于康熙年间

B.廷寄的内容是由军机处决策的

C.廷寄的出现是皇权加强的表现

D.为了保密廷寄只能用满文书写

6.美国考古学家曾在希腊发现刻有铁米斯托克里(雅典

政治家)名字的陶片190枚,根据字迹辨认是14人刻写

的。由此可以看出“陶片放逐法”

A.充分体现了公民的意志                       B.是审判民主敌人的妙方

C.实际上被少数人控制                         D.是一出民主闹剧

7.罗马实行一种“保护人制度”,保护人可以替被告发言,反驳控告人提出的指控,这里的“保护人”实际上是今天哪种角色的雏形

A.法官                                          B.陪审法庭成员          

C.律师                                          D.公诉人

8.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曾对英国人民说:“我无法领导你们作战,我不能赋予你们法律或司法,但我可以做其它一些事情。”她能做的事情有:

①代表国家对外宣战、媾和              ②任命议会中的多数党领袖为首相  

③决定英国的重大                  ④任免内阁大臣和高级文官 

A.①②           B.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9.有人说西方国家的“三权分立”并不是什么神秘的东西,它和中国儿童游戏中的“石头、剪刀、布”同一原理,即一物降一物。对此种说法你认为

A.正确,讲出了三权分立的实质          

B.贴切,道出了三种权利之间的关系

C.不妥,三种权利的关系不是简单的单向制约 

D.不妥,三权关系应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10.美国历史学家写道:“想象一下,哥伦比亚麦德林可卡因垄断集团成功发动一起对美国的军事袭击,迫使其允许可卡因合法化,还须支付巨额战争赔款——这幅场景当然荒谬绝伦,但类似的事件在19世纪的中国确曾发生过。”“类似的事件”是指

A.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B.鸦片战争 

C.中法战争                                     D.甲午战争      

11.1851年与1911年都是辛亥年,在中国都发生了大规模的运动,这两场运动的相似之处有

A.发动者都希望按照西方的政治模式改造中国

B.参加者都是为生计所迫,才揭竿而起的

C.发动者都尝试用暴力推翻清朝,建立民主制度

D.都从中国南方开始,高潮发生在长江流域

12.历史研究的原则是“论从史出”,这就决定了辨别史料的价值与真伪是研究的前提和关键。如:近年来,对中国近代史上的重要人物李鸿章的争议颇多,在全面评价分析李鸿章时,以下史料价值最高的是: 

A.长篇历史小说、电视连续剧中的相关内容     B.李鸿章后人编的家谱

C.专家关于李鸿章的史学论著                 D.部分李鸿章奏折、书信的影印件

13.1917年3月至11月是临时和苏维埃之间为权力而斗争的时期。在这场斗争中资产阶级临时处于极其不利的地位,因为它从一开始就拒绝考虑大多数人所需要的两样东西。文中“大多数人所需要的两样东西”是

A.平等、                               B.和平、  

C.自由、平等                               D.土地、和平

14.马克思、恩格斯说:“由于阶级对立的发展是同工业的发展步调一致的,所以这些发明家也不可能看到无产阶级的物质条件,于是他们就去探求某种社会科学、社会规律,以便创造这些条件。”这里“发明家”是指

A.科学社会主义者                             B.第一国际领导人

C.巴黎公社领导人                             D.空想社会主义者                     

15.一位同学在查阅史料时发现有如下表述:“思想界大飓风”,“欢呼三贼罢官”,“列强,除军阀”,“国旗为五色,民众笑开颜”。以下相对应的历史事件正确的是

A.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辛亥、抗日战争         

B.戊戌变法、五四运动、第一次国共合作、辛亥

C.五四运动、新文化运动、国共对峙、国共合作         

D.戊戌变法、五四运动、国共合作、中国党诞生

16.张鸣在《苏维埃乡村追求》中指出:“在南京国民统治的前十年……苏维埃运动在中国农村的开展以及农民对这个运动的理解,暗示了中国的列宁主义趋向以及这种趋向的中国化命运”。其中“这种趋向的中国化命运”主要体现在

A.苏维埃政权的建立                       B.工农武装割据的形成

C.红军长征的胜利                         D.国共两党合作的实现

17.2008年上映的电视剧《中国兄弟连》讲述了:一次战役后一个连去营救被日军围困的情报人员,与新四军的一支游击队在途中恰好相遇……两支“友军”在抗击日军的过程中联合杀敌成为生死兄弟。此种情景最有可能出现在

A.九·一八事变后的东北地区              

B.华北事变后的华北地区

C.西安事变和平解决时的西北地区          

D.七·七事变后的江南地区    

18.抗战胜利后,蒋介石在《告全国同胞书》中说“我全民经过这八年来无比的痛苦和牺牲,始结成今日光荣的果实;这一个光荣的果实,是全国同胞每一个人所应该十分尊重的保持的,只可使之发扬光大,不可使之有所损害,以至于丧失。中正个人感怀过去全国的奋斗,抚念当前的满目疮痍,更觉得感想万千,不知所云……”材料中蒋介石认为抗战胜利的主要原因是

A.全民族的团结与坚持抗战              B.国共两党的持久战方针

C.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支援配合          D.蒋介石与的领导

19.据中国新闻网报道,2006年5月24日,长沙市民某先生在家中整理物品时,发现一张其母亲跳“忠”字舞的照片。据其母介绍,当时,为了表达对毛的忠诚,她花了一个多月的时间排练了这个“忠”字舞。据所学知识判断,该照片拍摄的时间应是 

A.新中国成立初期                            B.三大改造时期  

 C.大跃进时期                                D.“”时期

20.下面的两幅图片反映的两种政治制度最主要的区别是

A.实施群体不同                                  B.享受权利不同   

C.社会制度不同                                  D.主要作用不同

(广西壮族自治区成立50周年纪念徽标)

21.中新网2009年8月4日电,一项最新的调查显示,逾八成受访民众不反对与马英九会面,其中72%的民众希望在马英九本届任期内举行,30%的民众希望能来。促使这—局面出现的原因有

①两岸之间人员往来、经济文化交流不断增多;②两岸“三通”的基本实现;③国共两党交往的不断增多;④“一国两制”在得到了大多数人的赞同

A.①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22.黄苇町在《苏共亡党十年祭》中说,……当时的苏联社会科学院曾进行过一次问卷

调查,被调查者认为苏共仍然代表工人的占4%,认为代表全体人民的占7%,认为苏共代

表全体党员的也只占11%,而认为苏共代表僚、代表干部、代表机关工作人员的竟

占85%!依据这则材料,如果从执政党的建设方面分析苏联社会主义事业失败的原因,最

根本的是

A.僵化,监督机制的缺失              B.党内、现象严重 

C.严重脱离群众,日益失去群众的支持      D.人民群众对党的极端不信任

23.普京谈到柏林墙时表示,人类历史上有过很多种阻挡工事和分界线,其中最有名的是中国的万里长城。“她为什么能够屹立成百上千年?因为她保护了人民,而柏林墙却分离了人民。”下列对长城和柏林墙命运不同的分析中,不正确的是: 

A.都是两大军事政治集团对峙的产物

B.中国的万里长城因是民族象征而闻名

C.柏林墙因象征“冷战”而令人痛恨

D.普京比较两者的用意在于重视民心所向

24.周恩来总理在亚非会议上提出了“求同存异”的方针。从历史上看,中国同绝大多数

亚非国家的“同”是

A.西方殖民主义的侵略                          B.日本军国主义的入侵

C.超级大国的政治控制                          D.自然灾害的频繁发生

25.司汤达说:“历史学家的第一先决条件就是没有发明能力。”他强调的是历史学家

A.在进行历史研究时所作的推论应是对历史的发现而非发明

B.在研究历史时不能有自己的观点

C.研究的历史素材都应该是真实可信的

D.研究历史不可借助假设推论

选择题答题栏

12345678910111213
141516171819202122232425
第卷(非选择题,共50分)

题号1—2526272829—30总分
得分
本卷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第26题、27题、28题为必做题;第29题、30题为选做题,请任选一题做答。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

26.(11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虽然雅典民主制不得不以马其顿亚历山大征服而告结束,但其民主传统却得以遗赠后世,如柏拉图《理想国》、亚里士多得《政治学》和《雅典政制》……这些著作流传下来,经中世纪而到近代……英国两院国会制、法国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议会制……乃至古代希腊民主传统有着历史渊源的关系。

————《浅析欧洲民主的渊源》

材料二 1911年在中国建立起美国共和政体的仿制品,真是荒唐可笑……这种共和政体悲惨地失败了。然而,失败的并不是共和政体,而是一代人。

                                                  ————N.佩弗《远东》

材料三  究竟是一个党好,还是几个党好?现在看来,恐怕是几个党好……党可以监督民主党派,民主党派也可以监督党。为什么要让民主党派监督党呢?这是因为一个党同一个人一样,耳边很需要听到不同的声音。

                                                        ————

请回答:

(1)材料一中,雅典民主传统传承后世的主要方式是什么?(1分)为什么说近代英法民主政治与雅典民主有着“历史渊源的关系”?(2分)

(2)材料二中的“仿制品”指的是什么?(1分)你是如何理解“失败的并不是共和政体,而是一代人”的?(2分)

(3)材料三体现了新中国的哪项政治制度?(1分)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主要特点还包括什么?(2分)

(4)从古往今来中外政治制度的不同发展模式中,你应得到怎样的认识或启示?(2分)

27.(16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943年《星期六晚邮报》发表《罗斯福的世界蓝图》一文,透露了罗斯福在战后建立以美国为核心的世界政治秩序安排的设想。具体措施有二:一是组建一个美国在其中起主导作用的普遍性的国际性组织——联合国;二是……。1945年,杜鲁门总统在致国会的咨文中郑重宣布:“胜利已使美国人民有非常而迫切的必要来领导世界了。”

材料二  学者法里德·扎卡里亚的文章称:当今世界已经进入了后美国时代,我们正在经历着现代历史上第三次重大的力量转变。第一次是15世纪前后以欧洲为代表的西方世界崛起……第三次是最近二十年开始的美国之外的世界崛起。

材料三   最近在各地上演的好莱坞大片《2012》中,可以看到中国人抗震救灾的情节,展示了中国形象,打破了好莱坞大片中美国人一直被塑造为拯救世界英雄的惯例。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美国战后的什么战略意图?(1分)举例说明二战后初期美国的战略意图是否实现。(3分)

(2)概括指出“最近二十年开始的美国之外的世界崛起”的主要表现。(4分)并指出

“后美国时代”世界格局的主要特点及其对世界历史发展的影响。(4分) 

(3)结合20世纪十年代以来的重实,谈谈你对材料三中“中国形象”的理解和认识? (4分)

28.(8分)马克思主义是19世纪最伟大的思想成果,它的诞生使无产阶级斗争有了科学的理论指导,推动了社会主义运动迈入新的发展阶段。但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并非一帆风顺,虽然经历了二战后短暂高涨,但到20世纪90年代却出现了重大挫折。请回答:

(1)概括说明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并非偶然。(3分)

(2)对于20世纪90年代苏联解体你是如何看待的?(2分)

(3)结合当今中国的现实,请你对社会主义的概念进行一下简要描述。(3分)  

29.(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李鸿章问:“阁下对贵国舍旧服而仿欧俗,抛弃本国精神而甘受欧洲支配,难道一点都不感到羞耻? ”森有礼回答:“相反,我们对这些变革感到骄傲:这些变革绝对不是受外力强迫,完全是我国自己决定的,……只要发现长处就要取之用于我国。”

                   ————1875年李鸿章与日本外交公使森有礼谈日本的服装

材料二 (明治维新时)改革的动力是西化……英国模式自然作为铁路、电信、公共建筑和市政工程、纺织工业以及许多商业方法方面的模范;法国模式用来改革法制、改革军事(后来采用普鲁士模式),海军当然还是学习英国;大学则归功于美国。日本聘请的外国专家——在日本人的监督下,从1875年—1876年的五六百人,上升到10年的三千人左右。                   

                           ————(英)艾瑞克•霍布斯鲍姆《资本的年代》

材料三  康有为等人想以日本明治维新的要义为蓝图,在中国推行变法。但是没有认识到日本与中国国情不同,所处的国际环境不同等许多特点,而是机械地照搬日本的经验,只是从形式上学习,并没有掌握明治维新的真正“要义”。

————《成败得失——戊戌变法与明治维新的比较》

请回答:

(1)日本明治维新的前提条件是什么?(2分)依据材料一、二,概括日本向西方学习的特点。(6分)

(2)材料三对戊戌变法作出的评析,你是否认同?(1分)说明理由。(6分)

30.(15分)【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材料一  卢梭在他的小说《新爱洛绮丝》中,借一位开明贵族之口说:“在一个国家里,贵族只不过是有害而无用的。你们如此夸耀的贵族头衔有什么令人尊敬的?你们贵族对祖国的光荣、人类的幸福有什么贡献?你们是法律和自由的死敌。凡是在贵族阶级显赫不可一世的国家里,除去的暴力和对人民的压迫以外,还有什么?”

                                    

材料二  18世纪法国启蒙思想家博马舍在他写的剧本《费加罗的婚礼》中借主人公费加罗之口以仆人身份对他的贵族主人说:“因为您是个大贵族,您就自以为是伟大的天才!门第、财产、爵位、,这一切使您多么洋洋得意!您干过什么,配有这么多享受?除去在从娘胎里走出来时用过一些力气为,您还有什么了不起的?……至于我呢,湮没在无声无息的广大人群之中,仅仅是为了生活而施展出来的学问和手段,就足够统治整个西班牙一百年还有富余。您居然想跟我来争夺果实!”

材料三  当法国国王路易十六读过博马舍的剧本后惊呼:“这个人嘲笑国家中所有一切应该受尊重的事物。这个剧本上演就会产生危险,它会导致拆毁巴士底狱。”

————以上均摘自刘宗绪《世界近代史》

请回答:

(1)概括指出材料一、材料二反映的主要思想。(3分)据此说明其对社会现实的基本态度。(4分)

(2)由路易十六的“惊呼”你可得出什么结论?(4分)

(3)上述材料提供的思想主张对促进法国社会变革起了什么作用?(4分)

本溪市2009~2010学年(下)期末考试

高二历史试卷(文科)参

一、选择题(50分)

12345678910111213
ADBACCCACBDDD
141516171819202122232425
DBBDADCCAAAA
二、非选题(50分)

26.(11分)

(1)方式:通过思想家著作流传。(1分)原因:古代雅典设立公民大会、五百人议事会等机构,为后世英法的议会政治提供了借鉴。(2分)

(2)辛亥后中国模仿美国建立三权分立的民主共和政体。(1分)理解:这种政体在美国获得成功,在中国因辛亥成果落到袁世凯手中而失败;可见失败的不是政体本身,而是资产阶级没有找到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真正可以挽救中国的道路。(2分)

(3)中国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1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2分)

(4)启示要点:尊重不同的政治文明;从本国国情出发,选择合适的政体,不能照搬别国的模式;推行政治改革,加强民主法制建设;政治活动是人类社会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社会经济、文化活动密切相关,相互作用等。(答出2条即可,2分)

27.(16分)

(1)意图要点:领导世界,攫取世界霸权(1分);基本实现(1分);提出杜鲁门主义、实施马歇尔计划和建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成为资本主义世界霸主、在亚洲“热战”,干涉别国事务等(答2条即可。2分)

(2)表现提示:欧盟成立后,综合实力不断增强;日本成为经济大国;崛起的中国;走出低谷的俄罗斯,仍在挑战着美国的支配地位以及发展中国家等多种政治力量不断发展壮大等。(答任意4点即可。4分)

特点提要:多极化趋势;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流。(2分) 影响提要:有利于抑制和削弱霸权主义强权政治;有利于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有利于世界的和平与发展等。(答2条即可。2分)

(3)改革开发后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国际地位的提高,对民生的关注,国际形象

的提升等方面回答。言之合理即可得分。(4分)

28.(8分)

(1)提要: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是历史发展的产物。工业后资本主义发展——物质基础;无产阶级壮大——阶级基础;“三个来源”——思想基础(3分)

(2)提要:苏联解体是斯大林模式僵化的产物,只能说明苏联模式的失败,并不能说明社会主义制度的失败。(2分)

(3)要点:以发展生产力为根本目的;“三个代表”内容;多种所有制并存;民主法制;和谐社会等等。(言之有理,答3条即可,3分)

29.(15分)

(1)前提:推翻了幕府统治,建立了以天皇为首的新(2分)特点提要:主动学习;学习领域广;规模大;不是全盘西化,而是有选择有侧重;学习西方各国最先进的领域学习等。(答3条即可,6分)

(2)认同(1分)理由提要:中国封建政权依然存在,日本则推翻了幕府统治;日本的改革派势力强大,中国的维新派依靠无实权的皇帝,自身力量弱小;明治维新时西方列强刚踏上日本领土势力较小,戊戌变法时列强掀起瓜分狂潮,决不会允许中国发展资本主义;日本的搞个措施得当,中国的改革措施缺乏实质性内容等。(答3条即可,6分)

30.(15分)

(1)思想要点:谴责社会上贵族的,崇尚法律;谴责主义制度、歌功自由等。(3分)

态度提要:表现了否定一切腐朽事物的勇敢精神,反映了强烈的战斗力;文中主人公充满了自信力,反映了资产阶级上升时期的精神状态等。(4分)

(2)结论提要:启蒙思想家对封建和制度的谴责,表明其具有强烈的性,

与封建制度势不两立;封建统治者的态度表明了其对启蒙思想的极端恐惧。(4分 )

(3)作用提要:为法国资产阶级作了充分的准备;成为鼓舞人们、追求

自由平等的思想武器等。(4分)

文档

辽宁本溪市2010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

本溪市2009~2010学年(下)期末考试高二历史试卷(文科)请注意:本试卷分第卷(选择题)和第卷(非选择题)两部分。考试时间为90分钟,满分为100分。选择题答案请涂在答题卡上或填在第5页的答题栏上。第卷(选择题,共50分)本卷共25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荀子·儒效篇》记载:“(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周王姓姬)独居五十三人。”这表明西周分封的主要对象是A.同姓亲族B.在战争中立功的将士C.姻亲D.先代贵族后裔2.按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