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注意:选择题请填涂在答题卡上)
一、基础积累(每题2分,共18分)
1.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连峰去天不盈尺 去:距离 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 爱:吝惜
B.数罟不入洿池 罟:网 度长絜大 絜:衡量
C.秋月春风等闲度 等闲:平常,普通 奋六世之余烈 奋:发扬
D.弃甲曳兵而走 曳:拖着 其出人也远矣 出人:超出一般人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实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 B.
C. D.
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吾从而师之/孔子师郯子
B.师道之不存也久矣/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C.潦水尽而寒潭清/宾主尽东南之美
D.涂有饿莩而不知发/主人忘归客忘发
4.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举孝廉不行 B.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
C.相如前进缶 D.臣窃以为其人勇士
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
A.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 B.不如因而厚遇之,使归赵
C.因击沛公于坐,杀之 D.不如因善遇之
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①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②卒廷见相如,毕礼而归之
③秦王竟酒,终不能加胜于赵 ④使不辱于诸侯
A.①②相同,③④不同 B.①②不同,③④不同
C.①②不同,③④相同 D.①②相同,③④相同
7.下列两组虚词的含义和用法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①②句中的“且”字相同,③④句中的“以”字不同
B.①②句中的“且”字相同,③④句中的“以”字相同
C.①②句中的“且”字不同,③④句中的“以”字不同
D.①②句中的“且”字不同,③④句中的“以”字相同
8.从词类活用的角度看,下列句中加点的词与例句中加点的词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樯橹灰飞烟灭
A.赢粮而景从 B.而后乃今将图南
C.襟三江而带五湖 D.臣具以表闻
9.下列各句中句式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愿大王少假借之,使毕使于前
A.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 B.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C.私见张良,具告以事 D.仆所以留者,待吾客与俱
二、文言文阅读(每题3分,共72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10~14题。
陈襄,字述古,侯官人也。学者称为古灵先生。是时,学者方溺于雕篆之文,相高以词华。先生独有志于传道,与其同里周希孟者为友,气古行高,以天下之重为己任。闻者始皆笑之,先生不为动,躬行益笃,学者亦稍稍化之,多从之游,虽有诞突恣傲不可率者,不敢失礼于其门。
以进士为浦城簿,县缺令,先生行令事,断狱明决,人莫能干以私。首兴学宫,为诸生讲学,从之者五百余人。部使者安积至其县,先生以十事陈之,安是之,皆为施行。迁为仙居令,仙居山县,莫知学,先生之兴学宫、课诸生如浦城。有问难者,得乘先生听讼之暇,入问于庭。偶出行部,遇山谷中有小学,辄下车为童子辈讲经。从学者渐多。迁著作佐郎、河阳知县,仙居之民攀车遮道,徒以行,几不得出境。
时富弼帅河阳,一见厚礼之。先生之兴学宫、课诸生如仙居。或谤之富公曰:“是赚子弟辈束①耳!”富公以告,先生曰:“自反而缩,何嫌人言!”或劝先生罢讲,答曰:“以谗人,使诸生遂不得闻道,吾耻之。”讲益力。富公久而益奇之,入相,荐为太常博士,召试秘阁校理,寻判祠部。
已而以祠部员外郎知常州,复兴学宫、课诸生如河阳。常州运渠横遏震泽②,积水不得北入于江,为吴下民田之害。先生以渠之丈尺,对民田之步亩,分授以浚,深广有制,不月而成,遂削望亭古堰,而震泽积水乃克北流,田患以除。迁司封员外郎,为开封府推官。将行,得公帑③杂收无名钱数百万,因以偿积年官逋之未清者。王荆公执政,行新法,先生力言青苗不便。荆公欲出之,而上不许。荆公恶之不已。
(选自《宋元学案·卷五古灵四先生学案》)
【注】 ①束:送给教师的报酬。②震泽,即江苏太湖。③公帑(tǎnɡ):国库。
10.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气古行高 气古:气质古雅B.人莫能干以私 干:求取、追求
C.而震泽积水乃克北流 克:克服、制伏D.荆公恶之不已 恶:痛恨、忌恨
11.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的意义、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
A. B.
C. D.
12.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部说明陈襄积极兴学的一组是( )
①首兴学宫,为诸生讲学 ②安是之,皆为施行 ③先生力言青苗不便 ④遇山谷中有小学,辄下车为童子辈讲经 ⑤富公久而益奇之,入相 ⑥自反而缩,何嫌人言
A.①③⑤ B.①④⑥ C.②③⑥ D.②④⑤
1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陈襄因为考中进士而被授予浦城县令之职,他断案英明果决,不徇私情,并在当地首倡学宫,亲自为弟子们讲学,当时追随他学习的弟子达五百余人。
B.陈襄任仙居县令时,大力推行教育,追随他学习的人渐渐增多。离任时仙居百姓挤在路上拦着车舍不得他离开。
C.陈襄在河阳兴办学宫时,有人诽谤他是在赚取年轻人的学费,他毫不畏惧;有人劝他罢讲,他反而越发尽力讲学。
D.常州河运水渠淤塞,使太湖水不能流入到长江,常酿成水灾。陈襄安排百姓疏通淤渠,挖开望亭古堤,使太湖积水北流长江,农田水患得以解除。
14.下列句子翻译有误的一项是( )
A.闻者始皆笑之,先生不为动,躬行益笃,学者亦稍稍化之。
译文:听到的人开始都嘲笑他,但先生不为所动,越发坚定地亲身践行,求学的人也渐渐被教化。
B.有问难者,得乘先生听讼之暇,入问于庭。
译文:有责问为难他的人,乘先生处理公务的间隙,到庭堂责问他。
C.以谗人,使诸生遂不得闻道,吾耻之。
译文:因为这些小人的谗言,使得学生们最终不能听闻大道,我以之为耻。
D.将行,得公帑杂收无名钱数百万,因以偿积年官逋之未清者。
译文:将要离任时,在国库中得到杂收的无名钱几百万,于是用来偿还多年来拖欠的官府租税。
(二)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15~19题。
曹锡宝,字鸿书,上海人。乾隆初,以举人考授内阁中书,充军机处章京。资深当擢侍读,锡宝辞。二十二年,改庶吉士。以母忧归,病疡,数年乃愈。三十一年,改刑部主事。再迁郎中。授山东粮道。上巡山东,召见,命来京以部属用。以大学士阿桂奏,令入四库全书馆自效。书成,以国子监司业升用。
居三年,上以锡宝补司业无期,特授陕西道监察御史。时协办大学士和珅执政,其奴刘全恃势营私,衣服、车马、居室皆逾制。锡宝将论劾,侍郎南汇吴省钦与锡宝同乡里,闻其事,和珅方从上热河行在,驰以告和珅,令全毁其室,衣服、车马有逾制,皆匿无迹。锡宝疏至,上诘和珅。和珅言平时戒约严,或扈从日久渐生事,乞严察重惩。乃命留京办事王大臣召锡宝问状,又令步军统领遣官从锡宝至全家察视,无迹,锡宝自承冒昧。上召锡宝诣行在面诘,锡宝奏全倚势营私,未有实迹,第为和珅“杜渐防微”,乃有此奏。复谕军机大臣、大学士梁国治等覆询,锡宝又承“杜渐防微”语失当,请治罪。下部议,当左迁。上手诏略言:“平时用人行政,不肯存逆诈亿不信之见。若委用臣工不能推诚布公,而猜疑防范,据一时无根之谈,遽入人以罪,使天下重足而立、侧目而视,断无此政体。锡宝未察虚实,以书生拘迂之见,托为正言陈奏。姑宽其罚,改革职留任。”五十七年,卒。
仁宗亲政,诛和珅,并籍全家,乃追思锡宝直言,谕曰:“故御史曹锡宝,尝劾和珅奴刘全倚势营私,家赀丰厚。彼时和珅声势薰灼,举朝无一人敢于纠劾,而锡宝独能抗辞执奏,不愧诤臣。今和珅治罪后,并籍全家,赀产至二十余万。是锡宝所劾不虚,宜加优奖,以旌直言。锡宝赠副都御史,其子江视赠官予荫。”锡宝,一士从子,再世居台省,敢言名。家有瓮,焚谏草,江尝乞诸能文者为诗歌,传一时云。
1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充军机处章京 充:充当,担任
B.资深当擢侍读,锡宝辞 辞:辞别
C.锡宝将论劾 论:论告
D.未有实迹,第为和珅“杜渐防微” 第:只是
1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
A. B.
C. D.
17.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能表明曹锡宝是一个谏诤之臣的一组是( )
①资深当擢侍读,锡宝辞 ②时协办大学士和珅执政,其奴刘全恃势营私 ③上召锡宝诣行在面诘,锡宝奏全倚势营私,未有实迹,第为和珅“杜渐防微” ④而锡宝独能抗辞执奏,不愧诤臣 ⑤锡宝赠副都御史,其子江视赠官予荫 ⑥家有瓮,焚谏草
A.②③④ B.③④⑥ C.③⑤⑥ D.①②③
1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曹锡宝因别人的奏举推荐,进入四库全书馆工作。《四库全书》编成以后,朝廷以国子监司业一职来提拔任用他。
B.上海南汇人吴省钦和曹锡宝是同乡,他得知曹锡宝将要和珅之后,立即将消息告诉了和珅。
C.和珅装模作样地“乞严察重惩”后,立即指示刘全迅速销毁罪证,因此曹锡宝派人到刘全家查看却什么也没有发现,只好承认自己鲁莽轻率。
D.敢于直言的曹锡宝在和珅气焰嚣张、声势凌人的当权时期,挺身而出,举报和珅,虽然失败,但仍不愧为一个谏诤之臣。
19.下列句子翻译有误的一项是( )
A.上巡山东,召见,命来京以部属用。
译文: 皇上到山东巡视,召见曹锡宝,让他到京城当做部属任用。
B. 和珅言平时戒约严,或扈从日久渐生事,乞严察重惩。
译文:和珅回奏说自己平时对属下警戒约束很严格,但是自己的随从逐渐惹是生非,请求严格查办加重惩罚。
C.锡宝未察虚实,以书生拘迂之见,托为正言陈奏。
译文:曹锡宝没有查清实际情况,仅拿书生拘泥迂腐的见解,假托是合于正道的话来向君王进言。
D.江尝乞诸能文者为诗歌,传一时云。
译文:曹江曾经请擅长写文章的人(关于这件事)写了诗歌,传诵一时。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0~24题。
马伶者,金陵梨园部也。金陵为明之留都,社稷百官皆在,而又当太平盛时,人易为乐。其士女之问桃叶渡、游雨花台者,趾相错也。梨园以技鸣者,无论数十辈,而其最著者二:曰兴化部,曰华林部。
一日,新安贾合两部为大会,遍征金陵之贵客文人,与夫妖姬静女,莫不毕集。列兴化于东肆,华林于西肆。两肆皆奏《鸣凤》,所谓椒山先生者。迨半奏,引商刻羽,抗坠疾徐,并称善也。当两相国论河套,而西肆之为严嵩相国者曰李伶,东肆则马伶。坐客乃西顾而叹,或大呼命酒,或移坐更近之,首不复东。未几更进,则东肆不复能终曲。询其故,盖马伶耻出李伶下,已易衣遁矣。马伶者,金陵之善歌者也。既去,而兴化部又不肯辄以易之,乃竟辍其技不奏,而华林部独著。
去后且三年而马伶归,遍告其故侣,请于新安贾曰:“今日幸为开宴,招前日宾客,愿与华林部更奏《鸣凤》,奉一日欢。”既奏,已而论河套,马伶复为严嵩相国以出。李伶忽失声,匍匐前,称弟子。兴化部是日遂凌出华林部远甚。其夜,华林部过马伶曰:“子,天下之善技者,然无以易李伶。李伶之为严嵩相国至矣,子又安从授之而掩其上哉?”马伶曰:“固然。天下无以易李伶,李伶即又不肯授我。我闻今相国昆山顾秉谦者,严相国俦也。我走京师,求为其门卒三年,日侍昆山相国于朝房,察其举止,聆其语言,久而得之,此吾之所为师也。”华林部相与罗拜而去。
马伶,名锦,字云将,其先西域人,当时犹称马回回云。
侯方域曰:异哉!马伶之自得师也。夫其以李伶为绝技,无所于求,乃走事昆山,见昆山犹之见分宜①也,以分宜教分宜,安得不工哉!呜呼!耻其技之不若,而去数千里,为卒三年。倘三年犹不得,即犹不归尔。其志如此,技之工又须问耶?
(侯方域《马伶传》)
【注】 ①分宜:严嵩是分宜人,当时的人称呼严嵩为严分宜。
20.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其士女之问桃叶渡、游雨花台者 问:探访
B.今日幸为开宴 幸:幸运
C.华林部过马伶曰 过:拜访
D.子,天下之善技者,然无以易李伶 易:轻视,引申为胜过
21.下列各组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①而华林部独著 ②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B.①李伶之为严嵩相国至矣 ②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C.①日侍昆山相国于朝房 ②而智勇多困于所溺
D.①乃走事昆山 ②无伤也,是乃仁术也
2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在文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不相同的一项是( )
A.社稷百官皆在 B.梨园以技鸣者
C.无论数十辈 D.察其举止
2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马伶本来就是金陵兴化部的台柱,当时剧团里数一数二的明星,可与华林部的李伶登台争胜。只是在演到严嵩和夏言争论收复河套时,他才以失败告终。
B.马伶和李伶第二次竞技时,马伶居然超过李伶,这本领是哪里来的?马伶最后才说出了自己的秘密:在当朝相国顾秉谦家里当了三年跟班。
C.文章在写马伶和李伶两场竞技时,主要从观众的角度来写,写了金陵观众的热闹场景,写了观众中的平分秋色,最后写了观众的反映。
D.“侯方域曰”以下深入一层,从马伶的失败再起这一事实里挖掘出根本原因是“有志者事竟成”。还宕开一笔,把谄附魏忠贤的顾秉谦之流涂上大白脸示众。
24.下列句子翻译有误的一项是( )
A.迨半奏,引商刻羽,抗坠疾徐,并称善也。
译文:等演到一半时,双方的演唱都符合节拍,讲究音律,曲调的高低快慢,变化很多,都称得上很好。
B.询其故,盖马伶耻出李伶下,已易衣遁矣。
译文:询问其中的缘故,原来马伶因自己的演技比不上李伶而感到耻辱,已经卸妆逃走了。
C.既去,而兴化部又不肯辄以易之,乃竟辍其技不奏,而华林部独著。
译文:他走了以后,兴化部又不肯立即替换他,竟然就停止演出,从此在金陵只有华林部独自著名。
D.兴化部是日遂凌出华林部远甚。
译文:在这一天,兴化部就狠狠地欺凌了华林部。
(四)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25—29题。
相州昼锦①堂记 欧阳修
仕宦而至将相,富贵而归故乡,此人情之所荣,而今昔之所同也。盖士方穷时,困厄闾里,庸人孺子,皆得易而侮之。若季予不礼于其嫂,买臣见弃于其妻。一旦高车驷马,旗旄导前,而骑卒拥后,夹道之人,相与骈肩累迹,瞻望咨嗟;而所谓庸夫愚妇者,奔走骇汗,羞愧俯伏,以自悔罪于车尘马足之间。此一介之士,得志于当时,而意气之盛,昔人比之衣锦之荣者也。
惟大丞相魏国公则不然。公,相人也。世有令德,为时名卿。自公少时,已擢高科,登显仕。海内之士,闻下风而望馀光者,盖亦有年矣。所谓将相而富贵,皆公所宜素有。非如穷厄之人,侥幸得志于一时,出于庸夫愚妇之不意,以惊骇而夸耀之也。然则高牙大纛②,不足为公荣;桓圭衮裳③,不足为公贵。惟德被生民,而功施社稷,勒之金石,播之声诗,以耀后世,而垂无穷:此公之志,而士亦以此望于公也。岂止夸一时而荣一乡哉?
公在至和中,尝以武康之节夕来治于相,乃作昼锦之堂于后圃。既又刻诗于石,以遗相人。其言以快恩仇、矜名誉为可薄,盖不以昔人所夸者为荣,而以为戒。于此见公之视富贵为何如,而其志岂易量哉!故能出入将相,勤劳王家,而夷险一节。至于临大事,决大议,垂绅正笏,不动声色,而措天下于泰山之安,可谓社稷之臣矣。其丰功盛烈,所以铭彝鼎而被弦歌者,乃邦家之光,闾里之荣也。余虽不获登公之堂,幸尝窃诵公之诗,乐公之志有成,而喜为天下道也。于是乎书。
【注】①昼锦:据《汉书》载,项羽曾经说过一句话:“富贵不归故乡,如衣锦夜行。”后以衣锦还乡为荣耀的事情。韩琦以武康军节度使身份兼相州知州,因相州是他的故乡,所以取项羽的话改“夜”为“昼”命名厅堂,以示荣耀。
②大纛:古代或仪仗队的大旗。③桓圭:古代公爵所执的礼器,用于朝聘、祭祀、丧葬等场合。衮裳:古代皇帝和三公所穿的礼服。
25.对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相与骈肩累迹 累:重叠
B.岂止夸一时而荣一乡 荣:荣耀
C.以遗相人 遗:留给
D.所以铭彝鼎而被弦歌者 铭:铭记
2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富贵而归故乡 图穷而匕首见
B.买臣见弃于其妻 侥幸得志于一时
C.昔人比之衣锦之荣者也 人非生而知之者
D.乃作昼锦之堂于后圃 嬴乃夷门抱关者也
27.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反映韩琦有美德的一组是( )
①世有令德,为时名卿 ②乃作昼锦之堂于后圃
③既又刻诗于石,以遗相人 ④其言以快恩仇、矜名誉为可薄
⑤临大事,决大议,垂绅正笏,不动声色 ⑥措天下于泰山之安
A.①④⑥ B.②③④ C.①③⑤ D.②⑤⑥
28.下列对原文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借魏国公韩琦回家乡相州为官时兴建“昼锦堂”一事,旌扬韩琦有高风亮节。
B.主要叙述韩琦年轻时即高中科举,当时很有声望,虽身居高位却不以此自我夸耀。
C.文章开头写季子和朱买臣,是为了拿他们的骄矜自夸反衬韩琦的谦逊和不事张扬。
D.作者虽未登“昼锦堂”,却为能诵读魏国公之诗而高兴,因钦敬其为人而写此文。
29.下列句子翻译有误的一项是( )
A.盖士方穷时,困厄闾里,庸人孺子,皆得易而侮之。
译文:大凡读书人处在穷困的时候,在乡里受苦,一般的人和小孩都轻易就能欺侮他。
B.世有令德,为时名卿。
译文:世代有美德,是当时有名的公卿。
C.惟德被生民,而功施社稷,勒之金石,播之声诗,以耀后世,而垂无穷。
译文:只有恩德遍布百姓,功勋施及国家,事迹铭刻在钟鼎石碑上,颂扬在乐章里,从而光照后世,并且留传到永远。
D.其言以快恩仇、矜名誉为可薄,盖不以昔人所夸者为荣,而以为戒。
译文:他的言语中把快意于恩怨、炫耀名誉看作可鄙,大概是不把前人所夸耀的东西算作荣誉,却把它当作警戒。
(五)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30~33题目。
魏德深,本巨鹿人也。祖冲,仕周,为刑部大夫、建州刺史,因家弘农。父毗,郁林令。德深初为隋文帝挽郎,后历冯郡书佐、武阳郡司户、书佐,以能迁贵乡长。为政清静,不严而肃。会兴辽东之役,征税百端,使人往来,责成郡县。于时王纲弛紊,吏多赃贿,所在征敛,人不堪命。唯德深一县,有无相通,不竭其力,所求皆给,而百姓不扰。于时盗贼群起,武阳诸城多被沦陷,唯贵乡独全。郡丞元宝藏受诏逐捕盗贼,每战不利,则器械必尽,辄征发于人,动以军法从事,如此者数矣。其邻城营造,皆聚于听事,吏人递相督责,昼夜喧嚣,犹不能济。德深各问其所欲,任随便修营,官府寂然,恒若无事。唯约束长吏,所修不须过胜余县,使百姓劳苦。然在下各自竭心,常为诸县之最。寻转馆陶长,贵乡吏人闻之,相与言及其事,皆歔欷流涕,语不成声。及将赴任,倾城送之,号泣之声,道路不绝。既至馆陶,阖境老幼,皆如见其父母。有猾人员外郎赵君实,与郡丞元宝藏深相交结,前后令长,未有不受其指麾者。自德深至县,君实屏处于室,未尝辄敢出门。逃窜之徒,归来如市。贵乡父老,冒涉艰险,诣阙请留德深,有诏许之。馆陶父老,复诣郡相讼,以贵乡文书为诈。郡不能决。会持节使者韦霁、杜整等至,两县诣使讼之,乃断从贵乡。贵乡吏人,歌呼满道,互相称庆。馆陶众庶,合境悲泣,因从而居住者数百家。宝藏深害其能。会越王侗征兵于郡,宝藏遂令德深率兵千人赴东都。俄而宝藏以武阳归李密。德深所领皆武阳人也,念其亲戚,辄出都门,东向恸哭而反。人或谓之曰:“李密兵马,近在金墉,去此二十余里。汝必欲归,谁能相禁?何为自苦如此!”其人皆垂泣曰:“我与魏明府同来,不忍弃去,岂以道路艰难乎!”其得人心如此。后没于阵。贵乡、馆陶人庶,至今怀之。 (节选自《北史·魏德深传》)
30.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
A.为政清静,不严而肃 肃:恭敬 B.会兴辽东之役 会:适逢
C.所在征敛,人不堪命 堪:忍受 D.动以军法从事 动:招致
31.以下句子中,全都表明魏德深深受百姓拥戴的一组是 ( )
①常为诸县之最 ②皆歔欷流涕,语不成声
③未尝辄敢出门 ④诣阙请留德深
⑤以贵乡文书为诈 ⑥诣使讼之,乃断从贵乡
A.①③④ B.①⑤⑥ C.②③⑥ D.②④⑤
3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魏德深很有才干,历任多种职务后升职主持贵乡政务。其时朝廷纲纪败坏,官吏贪污受贿,民不聊生;只有贵乡生产生活一切照常进行,百姓没有受到骚扰。
B.魏德深善于人性化管理,体恤下情。邻城打造兵器,聚集在官府,官吏督责,尚不能成功;而贵乡则约束官吏,避免百姓劳苦,官府安静,一直像无事一样。
C.魏德深深受百姓欢迎,又能震慑奸猾之人。他到馆陶,百姓见他如见父母;而奸人赵君实与逃窜之徒,只能躲藏。他后来将回贵乡,贵乡吏民互相庆贺。
D.郡丞元宝藏忌妒魏德深的才能,令他率领武阳籍士兵在家乡附近作战,想利用军士的恋家情绪使溃散。但魏德深极得人心,士兵们全都不忍离他而去。
33.下列句子翻译有误的一项是( )
A. 唯德深一县,有无相通,不竭其力,所求皆给,而百姓不扰。
译文:只有魏德深的这一个县,百姓能互通有无,没有耗尽财力,所需求的东西都能供给,百姓的生产生活没有受到干扰。
B. 然在下各自竭心,常为诸县之最。
译文:然而因为他的部下各自尽心尽力,所修造的器械又常常是各县中最多的。
C.与郡丞元宝藏深相交结,前后令长,未有不受其指麾者。
译文:与郡丞元宝藏结交很深,前前后后的县令,没有不受到他指挥的。
D.馆陶众庶,合境悲泣,因从而居住者数百家。
译文:馆陶县整个境内的百姓都悲哭,因此跟随着去馆陶居住的有几百户。
三、作文(7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当下的社会,似乎已经进入了一个“全民娱乐”的时代,从报刊上的八卦绯闻到电视里的真人秀、充满争议的“非诚勿扰”节目,乃至网络上的“凤姐”、“犀利哥”等等,都让“娱乐”这个词与我们的生活密不可分。然而,也有人感叹道:“其实我们在享受娱乐的时候,也在‘被娱乐’!”
请以“娱乐的时代”为题,自选文体,诗歌除外,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