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等教育学考试第一章高等教育的本质 重点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
1.西方近现代高等教育始于( )。
A.古希腊学园 B.中世纪大学 C.赠地学院 D.红砖大学
2.高等学校直接为社会服务职能的产生,始于( )。
A.德国柏林大学 B.美国威斯康星大学 C.英国剑桥大学 D.法国巴黎大学
3.书院成为高等教育机构,始于( )。
A.隋代 B.唐代 C.宋代 D.明代
4.高等教育的重要本质特征是( )。
A.专业性 B.基础性 C.中学后教育 D.通才教育
8.现代高校的基本职能是( )。
A.发展科学 B.社会服务 C.促进经济发展 D.培养专门人才
9.蔡元培说过“欲知明日之社会,先看今日之校园”,是指学校文化的( )。
A.独特性 B.易变性 C.先导性 D.开放性
10.美国开设的第一所高校是( )。
A.耶鲁学院 B.普林斯顿大学 C.哈佛学院 D.威廉玛丽学院
11.大学校园文化的主体是( )。
A.在校大学生 B.社会影响与学校师生的互动 C.主流文化与亚文化的结合 D.全校师生员工
12.美国在高等教育宏观管理上采用( )。
A.集权制 B.权力分散型 C.集权与分权结合型 D.高校发展型
13.美国发展研究生教育和科学研究,建设高水平大学的先驱和典范是( )。
A.哈佛大学 B.霍普金斯大学 C.弗吉尼亚大学 D.耶鲁大学
二、填空题
1.美国经济学家( )应用经济增长因素分析的方法研究教育对经济增长的贡献。
2.高等教育是在完全的中等教育基础上进行的( ),是培养各类高级专门人才的社会活动。
3.中世纪大学是少数学者传授高等学问的场所,大学主要是围绕( )、( )、医、神四科来组织教育和教学活动。
4.( )问题是教育与政治间关系的核心。
11.( )是现代高校的基本职能,高校的一切工作都要以此为出发点。
12.开展科学研究活动既是现代高校培养人才不可缺少的途径,也是现代社会科技、经济发展对其提出的( )。
13.高校直接为社会服务的范围主要包括( )、科技服务、( )、设备开放服务等。
14.最早产生的中世纪大学是创建于11世纪初的( )。
15.人力资本理论认为,高等教育不仅与整个国民经济的增长密切相关,而且对( )有贡献。
三、简答题
1.简述高等教育的经济功能。2.简述现代高等教育与科学技术的关系。
3.简要说明文化对高等教育的影响。4.简述目前我国高等教育面临的形势。
5.简述现代大学的职能体系。
四、论述题
1.试析高等教育概念的历史演变。2.我国高等教育面临哪些挑战?3.阐述高等教育与政治的关系。
参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
1.B 2.B 3.C 4 A 5 D 6A 7B 8D 9.C 10.C 11.D 12.B 13.B
二、填空题
1.丹尼森 2.专业教育 3.文;法 4.民主 5 劳动简化率 6 33% 7内容;手段 8稷下学宫
9 大学自治与学术自由;教学与科研相统一 10摩里尔法案 11.培养专门人才 12.客观要求
13.教学服务;信息服务 14.萨莱诺大学 15.个人收益
高等教育学第二章高等教育的目的 重点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
1.确定教育目的的客观依据是( )。
A.哲学观念 B.人性假设 C.理想人格 D.生产力和科技发展水平
2.高等教育活动的总方向是( )。
A.专业培养目标 B.高等教育目的 C.课程目标 D.教学计划
A.教育实验的热潮 B.教育改革的实践 C.素质教育运动 D.教育的国际化走势
6.体育是以( )为目标的教育活动。
A.提升教育对象智慧 B.健全品德素养
C.发展体能,锻炼体魄 D.追求人生情趣和理想境界
7.下列哪一观点是正确的?( )
A.智育等于教学 B.创造性思维即发散思维
C.进行美育即实施素质教育 D.智育是实现人全面发展的途径之一
8.按照美的规律对自己劳动条件和劳动产品进行设计和加工,对居室、日用品、服饰等方面按照美的观念做出选择与合理的配置属于( )。
A.感受美 B.鉴赏美 C.创造美 D.领悟美
9.美育之“超美育”功能,即指( )。
A.直接育美功能 B.间接育德、促智、健体功能
C.超越性美育功能 D.美育的附加功能
10.教育者创设一定的情境以提升教育对象的智慧水平为目标的教育为( )。
A.德育 B.智育 C.美育 D.体育
11.教育活动的依据和评判标准是( )。
A.教育目的 B.课程 C.教育评价 D.教学
12.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在于,培养体、智、德、美全面发展的、( )、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设者。
A.个性自由发展 B.具有开拓精神 C.具有个性的 D.具有创造才能
13.“美育”一词最早是( )在《美学书简》中提出的。
A.培根 B.康德 C.席勒 D.卢梭
14.下列哪一项未列入学校体育的功能?( )
A.教育功能 B.娱乐功能 C.健体功能 D.个体享用功能
15.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的关系是( )。
A.一般与个别 B.普及和提高 C.抽象与具体 D.普遍与特殊
二、填空题
1.教育方针规定了一定历史时期教育发展的( ),明确了教育的培养目标以及实现培养目标的( )。
2.( )是教育方针的核心内容。
3.( )是指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一定社会所需要的人的基本要求,它规定了所要培养人的基本规格和质量要求。
4.“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是( )中的论断。
11.( )是实施德、智、体、美诸育的基本途径。
12.我国l 980年颁布的( )中,对于学士、硕士、博士三级学位的培养目标都有科研方面的要求。
13.全面发展的人是( )、个体性和社会性得到普遍、充分和自由发展的人。
14.现代教育与传统教育的根本区别在于是否重视( )。
15.高校体育以( )为基本手段,传授学生以体育运动的知识、技能,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发展运动能力。
三、简答题
1.简述教育方针的基本构成及我国现阶段的教育方针。2.简述教育目的的性质。
3.简述高等教育目的的作用。4.制定培养目标应确立的几对关系有哪些?
5.全面发展教育的实施途径有哪些? 6.我国高等学历教育分为哪几个层次?各层次的培养目标是什么?
四、论述题
1.请论述马克思主义的全面发展学说。
2.试析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
参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
1.D 2.B 3.C 4.C 5.C 6.C 7.D 8.C 9.B 10.B 11.A 12.C 13.C 14.D 15.D
二、填空题
1.指导思想;基本途径 2.培养目标 3.教育目的 4.《大学》 5.自我实现的目标;人际关系的目标;经济效率的目标 6.根本特点;质量标准 7.专业培养目标 8.文化素质 9.社会生产力;生产关系 10.哲学家
11.教学工作 12.《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 13.精神和身体 14.创新能力的培养 15.运动
高等教育学第三章 高等教育的几个理论问题重点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
1.具有强烈的人道主义特色,全盛时期出现在18、19世纪,突出人的本性需要和自由发展,反对神学等观点属于( )的认识。
A.精神本位论 B.社会本位论 C.神学本位论 D.个人本位论
2.“君子欲化民成俗,其必由学乎”、“古之王者,建国君民,教学为先”体现了( )的教育目的观。
A.教育无目的论 B.社会本位论 C.科学本位论 D.个人本位论
3.主张以社会的稳定和发展为教育最高宗旨来确定教育目的,就形成( )。
A.个人本位的教育目的论 B.教育无目的论 C.神学的教育目的论 D.社会本位的教育目的论
4.提倡社会本位教育价值观的代表人物是( )
A.柏拉图 B.卢梭 C.斯宾塞 D.赫钦斯
8.通才教育是一种( ),注重理智的培养和情感的陶冶。
A.通识教育 B.全才教育 C.素质教育 D.英才教育
9.20世纪初永恒主义代表人物之一的( )弘扬自由教育的理念。
A.纽曼 B.卢梭 C.巴格莱 D.赫钦斯
10.我国古代的高等教育实行的是一种( )。
A.专才教育 B.英才教育 C.大众教育 D.通才教育
11.西方传统的大学教育的观念源自古希腊的( )。
A.道德教育 B.职业教育 C.人文教育 D.科学教育
12.一般来讲,实施放宽口径、适应性强的教育为( )。
A.素质教育 B.通才教育 C.全才教育 D.英才教育
13.英才高等教育阶段,高等教育的支撑者是( )。
A.个人 B.国家 C.国家和个人相结合 D.学校
二、填空题
1.在西方国家,选择和确立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涉及的最基本问题是( )和( )的价值取向问题。
2.个人本位论可溯源于亚里士多德的“( )”理论。
3.通才教育实行的是一种( ),注重理智的培养和情感的陶冶。
4.英才高等教育和大众高等教育是指称高等教育发展的两个阶段,最初由( )提出。
5.当一国高等教育入学人数低于适龄入学人口的l 5%时,属于( )阶段。
6.大众高等教育阶段反映了社会经济和科技发展对高级人才数量需求的扩大,也是( )的结果。
7.美国的高等教育首先发展起来的是( ),但在“赠地运动”之后,( )发展起来。
8.( )的发展,使美国高等教育由英才教育发展为大众教育,目前已达到普及化水平。
9.在西方,教育平等思想的提出最早可追溯到( )。
16.高等教育平等经历了从“高等教育入学机会平等”到( ),再到教育后( )机会平等的过程。
三、简答题
1.简述教育思想史上有代表性的教育目的观及其基本观点。 2.简述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应遵循的原则。
3.什么是通才教育?通才教育的特征有哪些? 4.现代社会为什么要实现通才教育和专才教育的结合?
5.如何理解高等教育平等的含义?
四、论述题
1.试述高等教育的平等和效率的关系,并说说我国当前处理平等和效率关系的取向。
2.试述高等教育发展的阶段。
参与试题详解
一、选择题
1.D 2.B 3.D 4.A 5.B 6C 7B 8.A 9.D 10.D 11.C l2.B 13.B
二、填空题
1.个人本位;社会本位 2.自由教育 3.博雅教育 4马丁特罗 5英才教育 6高等教育民主化
7 私立大学;公立高等教育 8。社区学院 9 柏拉图 10.平等 11.内部效率;外部效率 12.平等;效率
13.单一型;兼顾型 14.效率优先,兼顾平等 15.起点;连续的过程 16.学业成功机会平等;就业及接受再教育
高等教育学第四章 高等学校教育制度重点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
1.现代学位制度确立的标志是德国柏林大学创设的( )。
A.文学博士学位 B.医学博士学位 C.理学博士学位 D.哲学博士学位
2.我国学位授予的权利机构是( )。
A.国家教育部 B.学位委员会 C.各授予单位的学位评定委员会 D.各省市自治区的学位办公室
3.东南亚国家和地区高等学校招生主要实行( )。
A.统一考试制度 B.单独考试制度 C.推荐入学制度 D.高中证书制度
4.目前我国大学毕业生就业实行( )。
A.供需见面双向选择的分配制度 B.指令性和指导性计划相结合的制度C.统一分配制度 D.自主择业制度
5.在我国,高校教师的职务资格认定和职务设置包括( )级。
A.三 B.四 C.五 D.六
A.缓聘 B.辞聘 C.拒聘 D.受聘
9.我国高校教师的聘用期限一般为( )年。
A.1 B.2 C.3 D.4
10.法国的( )的培养对象是各种技术人才,其生源既可以是高中应届毕业生,也可以是在职工人。
A.短期大学 B.初级学院 C.社区学院 D.短期技术大学
11.( )的高等教育办学模式为“私立和公立系统,多重管理部门”。
A.英国 B.法国 C.美国 D.意大利
12.普通高等学校的夜大学的学习年限一般为( )。
A.2年 B.3年 C.4年 D.5年
13.15世纪末,硕士一般授予( )学生。
A.文科 B.神科 C.法科 D.医科
14.我国现代学位制度最早形成于( )。
A.建国初期 B.时期 C.20世纪80年代 D.20世纪90年代
15.下列哪项不属于博士学位的学术标准?( )
A.掌握本门学科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 B.具有从事科学研究的能力
C.在科学或专门技术上做出创造性的成果 D.具备相应专业的教育教学能力
二、填空题
1.( )是指一个国家的各级各类学校的系统,包括:有哪些种类的学校,这些学校由谁来主办和管理,学校的性质和任务是什么,实际的人学条件,修业年限以及各级各类学校的关系如何等等。
2.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特征是确定各级各类学校分段以及学生人学年龄、修业年限的( ),它体现了统一性的原则。
3.大多数国家的高等学校可分为三个层次,分别是:( )、大学和专门学院、( )。
4.195 1年政务院公布( ),明确高等教育是作为教育基础上的更高层次教育。
11.( )是对部分品学兼优或某一方面有特殊才能的学生实行免试录取的招生制度。
12.自1986年我国开始逐步推行高等学校( ),一定程度打破了高校教师铁饭碗的局面,有利于教师资源的优化配置。
13.( )得到有效的保障是实行教师聘任制度的先决条件,成立高校教师权益的仲裁机构已势在必行。
14.所有高校都由来举办,并统一接受的某一主管部门的垂直领导,这种办学模式为( )。
15.( )是高等教育系统中的最高层次,( )已成为发达国家高等教育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
16.在当今世界各国,成人高等教育作为与普通高等教育并行的教育形式也在逐步( )和( )。
17.广播电视大学主要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实施远距离教育,招生对象为社会上具有高中毕业程度的人员以及( )。
18.现代学位制度确立的标志是德国( )学位的设立。
19.美国比较正式的学位层次通常有:( )、学士学位、( )以及博士学位。
20.实行私立和公立系统,多重管理部门高等教育办学模式的典型代表国家是( )和( )。
三、简答题
1.什么是学制?学制建立的依据有哪些? 2.简析我国普通高等学校系统的宏观总特征和微观特征。
3.简述我国学位制度存在的问题以及改革的方向。 4.简述世界各国几种常见的招生制度。
5.简析招生并轨改革,并说明实行招生并轨改革要注意的问题。 6.高校教师岗位设置应遵循哪些原则?
四、论述题
1.如何改革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 2.目前我国高校教师聘任制度中存在哪些突出问题?该如何解决?
参与试题详解
一、选择题
1.D 2.C 3.A 4.D 5B 6A 7.C 8.A 9.B 10.D 11.C 12.B 13.A 14.B 15.D
二、填空题
1.学制 2.基本依据 3.初级学院和短期大学;研究生院 4.《关于改革学制的决定》 5.大学和专门学院
6.学位 7.中世纪大学 8.《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 9.择优录取 10.国家和地方教育主管部门
11.保送生制度 12.教师聘任制 13.教师的合法权益 14.单一公立系统,单一管理部门
l5.研究生院;研究生教育 16.体系化;机构化 17.应届高中毕业生 18.哲学博士
19.副学士或协士学位;硕士学位 20.日本;美国
高等教育学考试要点第五章 高等教育管理重点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
1.美国在高等教育宏观管理上采用( )。
A.集权制 B.权力分散型 C.集权与分权结合型 D.以上都不是
2.1 9年以法律的形式确定的我国高等学校的领导是( )。
A.校长负责制 B.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和校长负责制并存
C.领导下的校长分工负责制 D.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
3.我国目前形成的高等教育管理模式是( )。
A.集权模式 B.集权与分权管理相结合的模式 C.分权模式 D.并重模式
4.( )最早产生于美国,后成为西方国家,尤其是美国高校管理制度的一大特色。
A.教授治校 B.委员会制 C.大学董事会制度 D.校长负责制
5.我国高等学校在1950~1955年期间实行的是( )。
A.校长负责制 B.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
C.领导下的校长分工负责制 D.领导下的校务委员会负责制
9.以学术权力为主,高校内部权力重心明显倾向于基层教学和研究单位,并深刻体现了学术权威影响的高校管理模式是( )。
A.美国模式 B.英国模式 C.欧洲模式 D.并重模式
10.以下不属于我国高校办学自主权的是( )。
A.一定的招生权 B.对外学术交流与合作的权力C.教师及其他专业技术人员的职务评聘权
D.教学、科研和行政职能部门等组织机构的设置和人事配备权
二、填空题
1.( )是指与高等教育管理活动有关的组织制度体系,它主要包括高等教育组织机构的设置、组织机构间的隶属关系,以及相互间的职责、权限的划分等。
2.高等教育的( )主要体现了一个国家在高等教育管理活动中和地方,和高校间职责、权力和利益关系。
3.在法国,高等教育基本属于国有,法国的( )是最高的权力决策机构。
10.1984年以来,我国高等学校基本确立了( )的领导。
11.校长在代表国家依法行使高校自主办学权力的同时,还必须接受教职员工的( )。
12.我国高校的( )是教职工群众行使民主权力、民主管理学校的重要形式。
13.目前我国高校领导改革的一大趋势是建立由高校、( )和( )三方面共同作用的相互协调和相互制约的机制。
14.( )是全校行政工作的统筹部门,它以( )为核心。
15.我国现行的高等教育宏观管理是“( )”。
三、简答题
1.简述我国高等学校管理改革的趋势。2.简述高等教育宏观管理的几个模式。
3.我国现行高等学校领导有何特点?4.简述我国高等学校的行政管理系统。
四、论述题
1.结合实际谈谈我国高校行政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改革的方向。
2.试述高等学校的管理模式。
3.试述我国的高等教育宏观管理改革。
参
一、选择题
1.B 2.D 3.B 4.C 5A 6B 7D 8.B 9.C 10.D
二、填空题
1.高等教育管理 2.宏观管理 3.国民教育部 4大学区;总统 5 权力分散型 6权力分散管理;多样化 7《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 8学术管理;行政管理 9英国模式 10.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
11.民主监督12.教职工代表大会13.行政系统;学术系统14.校级行政管理机构;校长15.分级管理,省级统筹
高等教育学考试要点第六章 高等教育结构重点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
1.以下属于高等教育结构中的微观结构的是( )。
A.层次结构 B.形式结构 C.课程结构 D.地域结构
2.以下属于高等教育结构中的宏观结构的是( )
A.能级结构 B.学科专业结构 C.教材结构 D.队伍结构
3.美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进程是从( )开始的。
A.18世纪50年代 B.20世纪50、60年代 C.19世纪30年代 D.20世纪30年代
A.湖南 B.福建 C.云南 D.湖北
8.下列选项不属于一体化教育结构模式的特征的是( )。
A.可以加强理论和实际的联系 B.为科研提供更广阔的基础
C.英才教育部门有更大的自主权 D.有利于学生重新选择学习机会
9.高等教育( )是指不同要求和程度的高等教育构成状态,主要表现为专科教育、本科教育和研究生教育等。
A.地区结构 B.形式结构 C.层次结构 D.科类结构
10.高等教育( )是指高等教育机构在地区分布上的构成状态。
A.地区结构 B.形式结构 C.层级结构 D.科类结构
11.教育一体化模式是在哪一时期达到高潮的?( )
A.20世纪60年代末至70年代初 B.19世纪60年代末至70年代初
C.20世纪50年代末至60年代初 D.20世纪60年代末至80年代初
二、填空题
1.高等教育结构是指高等教育系统内各组成部分之间的联系方式和比例关系,大致可分为( )和( )两大部分。
2.德国职业技术教育的中心在( ),而在美国,职业技术教育的任务安排在( )层次。
3.科学技术因素对高等教育影响主要体现在( )和( )上。
4.高等教育的层次结构,又称( ),指高等教育内部由于教育程度和水平的高低不同而划分的层次及其相互关系。
5.高等教育的( )应该与一定的经济结构及相应的各类专门人才需求相适应。
6.高等教育的形式结构根据经费来源和管理的不同,可分为( )和( )两种形式。
1.简述高等教育结构和功能的关系。2.影响高等教育结构的因素有哪些?
3.简述我国高等教育的形式结构和能级结构。4.我国目前高等教育布局形成的比较突出的模式有哪些?
5.影响高等教育宏观结构调整的因素有哪些?
四、论述题
1.试述世界教育结构改革的两种基本趋势以及对我国高等教育结构改革的若干启示。
2.论述我国高等教育宏观结构调整的主要方向。
参
一、选择题
1.C 2.A 3.B 4.C 5.D 6D 7D 8.C 9.C 10.A 11.A
二、填空题
1.宏观结构;微观结构 2.中等教育阶段;高等教育 3.层次结构;科类结构 4.水平结构
5.科类专业结构 6.公立;私立 7 本科教育;专科学校 8 梯度结构模式;中心城市模式
9 一体化模式;多样化模式 10社会需要;经济供给能力 11 高等教育结构体系
高等教育学考试要点第七章 高等学校的教师和学生重点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
1.高校教师来源的构成状况是指( )。
A.专业结构 B.学缘结构 C.学历结构 D.职务结构
2.根据《教育法》和《教师法》,“进行教育教学活动,开展教育教学改革和实验”,是教师的( )。
A.教育教学权 B.科学研究权 C.民主管理权 D.A和C
3.夸美纽斯说,“教师的职务是用自己的榜样教育学生”,这表明教师具有( )的角色。
A.传道者 B.管理者 C.示范者 D.社会服务者
4.我国高校教师的职务分为( )级。
A.三 B.四 C.五 D.六
7.教师对教师职业的意义和价值的认识,对教师职业的社会期望的认识,以及由此形‘成的强烈的从业、乐业、敬业的动机,属于教师的( )。
A.专业情操 B.专业信念 C.专业态度 D.专业知识
8.( )的掌握和运用程度是衡量教师职业专业化水平的最重要的标志。
A.专业技能 B.专业情操 C.专业知识 D.教学方法
9.决定一个人社会地位的最重要的因素是( )。
A.教育程度 B.家庭背景 C.种族 D.职业
10.承担领导本学科教学、科学研究工作,根据需要并通过评审确认后指导博士研究生职责的高等学校教师职务是( )。
A.助教 B.讲师 C.副教授 D.教授
11.适用于帮助开设新课的教师提高相应的专业知识水平和教学能力的教师培养形式
是( )。
A.岗前培训班 B.单科进修班 C.助教进修班 D.知识讲座
12.主要用于培养骨干教师和学术带头人的高校教师培养形式是( )。
A.助教进修班 B.旁听研究生班 C.研讨班 D.国内进修、专题研讨班
13.教师成长过程中,工作积累经验阶段一般要经过( )。
A.1~2年 B.2~3年 C.3~4年 D.4~5年
14.一般来讲,以培养研究生和科学研究为主的高校,其教师职务结构多为( )。
A.“卵型” B.“金字塔型” C.“倒金字塔型” D.以上都不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