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项目 | 内容:有理数及其运算 |
| 教材分析 | 本章教材注意突出学生的自主探索,通过一些熟悉的、具体的事物,让学生在观察、思考、探索中体会有理数的意义,探索数量关系,掌握有理数的运算。教学中要注重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活动来获取、理解和掌握这些知识。 |
| 学情分析 | 学生在小学已经有了一定的数字基础,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得学生对于数的范围扩大了。这符合学生的认知结构,学生对于知识的衔接顺理成章。 |
| 教学目标 | 1.使学生体会具有相反意义的量,并能用有理数表示。 2.能在数轴上表示有理数,并借助数轴理解相反数和绝对值的意义。 3.会求有理数的相反数和绝对值(绝对值符号内不含字母)。 4.会比较有理数的大小。 5.了解乘方的意义,掌握有理数的加、减、乘、除法和乘方的运算法则,能进行有理数的加、减、乘、除法、乘方运算和简单的混合运算。 6.会用计算器进行有理数的简单运算。 7.理解有理数的运算律,并能用运算律简化运算。 8.能运用有理数的运算解决简单的问题。 9.了解近似数和有效数字的有关概念,能对较大的数字信息作合理的解释和推断。 |
| 重难点及解决措施 | 重点及难点:借助数轴理解相反数和绝对值;有理数的混合运算。 突破措施:注重学生对于运算法则的理解 |
| 课时分配 | 2.1 有理数---------------------1课时 2.2 数轴---------------------------1课时 2.3 绝对值------------------------1课时 2.4 有理数的加法-------------------2课时 2.5 有理数的减法-------------------1课时 2.6 有理数的加减法混合运算---------3课时 2.7 有理数的乘法-------------------2课时 2.8有理数的除法-------------------1课时 2.9有理数的乘方-------------------2课时 2.10 科学计数法---------------1课时 2.11有理数的混合运算---------------1课时 2.12近似数---------------1课时 2.13用计算器进行运算-------1课时 回顾与思考-----------------------------2课时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