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 件 状 态
□ 草稿
■ 正式发布
| □ 正在修改 | 文 件 标 识: |
| 当 前 版 本: | |
| 原 作 者: | |
| 首次发布日期: | |
| 密 级 | □ 公开 ■ 保密 □ 机密 |
版本历史
| 发布版本 | 文档状态 | 作者 | 参与者 | 审核人 | 变更内容 | 起止日期 | 备注 |
目录
第一条:编写目的 4
第二条:适用范围 4
第三条:生命周期模型描述 4
3.1瀑布模型概述 4
3.2阶段定义 4
3.3适用情况 5
3.4优点和注意事项 5
第一条:编写目的
本文档定义了公司项目开发的生命周期模型,作为定义公司项目开发标准过程的依据。
第二条:适用范围
本文档适用于公司中的所有软件项目。
第三条:生命周期模型描述
3.1瀑布模型概述
瀑布模型是一种线型顺序模型,是项目自始至终按照一定顺序的步骤从需求分析进展到系统测试直到提交用户使用,它提供了一种结构化的、自顶向下的软件开发方法,每阶段主要工作成果从一个阶段传递到下一个阶段,必须经过严格的评审或测试,以判定是否可以开始下一阶段工作,各阶段相互、不重叠。
瀑布模型的开发流程如下图:
3.2阶段定义
| No | 阶段 | 入口标准 | 任务 | 出口标准 |
| 1 | 项目计划 | 项目已立项 | 制定集成项目计划 | 项目计划已通过评审 |
| 2 | 需求分析 | 项目计划已经完成且评审通过 | 1.抽象分解客户需求; 2.系统测试设计 | 需求分析已通过评审 |
| 3 | 架构设计 | 需求分析已完成,且已通过评审 | 设计系统的架构 | 架构设计完成,且已通过评审 |
| 4 | 数据库设计 | 需求分析已完成,且已建立解决方案 | 设计数据库结构 | 数据库设计已通过评审 |
| 5 | 概要设计 | 架构设计已完成,且已通过评审 | 设计软件编码的逻辑结构 | 概要设计通过评审 |
| 6 | 实现 | 概要设计和数据库设计已通过评审 | 编码、包装以及帮助文件的编写 | 实现产品通过评审 |
| 7 | 单元/集成测试 | 单元测试:单元编码完成。 集成测试:单元测试通过,产品集成部分完成 | 根据测试用例进行单元/集成测试 | 单元、集成测试完成并通过评审 |
| 8 | 系统测试 | 系统已集成,依据项目测试计划,启动系统测试 | 根据测试用例进行系统测试 | 系统测试通过评审 |
●客户需求相对清晰。
●项目经理有一定的项目管理经验
●要求开发周期时间较充分
3.4优点和注意事项
瀑布模型的优点仍然是可以保证整个软件产品较高的质量,保证缺陷能够提前的被发现和解决。采用瀑布模型可以保证系统在整体上的充分把握,使系统具备良好的扩展性和可维护性。
但对于前期需求比较模糊,短时间难以明确的项目,则较难很好的利用瀑布模型。针对此类项目,在实际开发过程中,如果使用了瀑布模型,项目负责人要增加对过程的监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