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为建筑施工企业,我公司容易导致的职业病一般为:接触各种粉尘,引起的尘肺病;电焊工尘肺、眼病;直接操作振动机械引起的手臂振动病;油漆工、粉刷工接触有机材料散发的不良气体引起的中毒;接触噪声引起的职业性耳聋;长期超时、超强度地工作,精神长期过度紧张造成相应职业病;高温中暑等,为了预防、控制和消除职业病危害,防治职业病,保护职工健康及其相关权益,促进企业稳定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特制定本措施。
职业病预防控制工作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实行分类管理、综合治理,依法为职工创造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和卫生要求的工作环境和条件,保障职工获得相应的职业卫生保护,依法为职工交纳工伤社会保险。积极推广、应用有利于职业病防治和保护劳动者健康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使用或淘汰职业病危害严重的技术、工艺、材料,公司安全管理部门设专人负责各在建工程职业卫生、劳动保护情况监督,加强对职工职业病防治的宣传教育,在各在建工程普及职业病防治的知识,提高职工的自我健康保护意识。对防治职业病成绩显著的科室和人员给予奖励。
各在建工程的职业病防护设施所需费用纳入建设项目工程预算,并与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使用。
加强职工劳动过程中,为职工采用有效的职业病防护设施,提供符合防治职业病要求的职业病防护用品。
一、接触各种粉尘,引起的尘肺病预防控制措施:
1、作业场所防护措施:加强水泥等易扬尘的材料的存放处、使用处的扬尘防护,任何人不得随意拆除,在易扬尘部位设置警示标志。
2、个人防护措施:落实相关岗位的持证上岗,给施工作业人员提供扬尘防护口罩,杜绝施工操作人员的超时工作。
3、检查措施:在检查项目工程安全的同时,检查工人作业场所的扬尘防护措施的落实,检查个人扬尘防护措施的落实,每月不少于一次,并指导施工作业人员减少扬尘的操作方法和技巧。
二、电焊工尘肺、眼病的预防控制措施:
1、作业场所防护措施:为电焊工提供通风良好的操作空间。
2、个人防护措施:电焊工必须持证上岗,作业时佩戴有害气体防护口罩、眼睛防护罩,杜绝违章作业,采取轮流作业,杜绝施工操作人员的超时工作。
3、检查措施:在检查项目工程安全的同时,检查落实工人作业场所的通风情况,个人防护用品的佩戴,及时制止违章作业。
三、直接操作振动机械引起的手臂振动病的预防控制措施:
1、作业场所防护措施:在作业区设置防职业病警示标志。
2、个人防护措施:机械操作工要持证上岗,提供振动机械防护手套,采取延长换班休息时间,杜绝作业人员的超时工作。
3、检查措施:在检查工程安全的同时,检查落实警示标志的悬挂,工人持证上岗,防震手套佩戴,工作时间不超时等情况。
四、油漆工、粉刷工接触有机材料散发不良气体引起的中毒预防控制措施:
1、作业场所防护措施:加强作业区的通风排气措施。
2、个人防护措施:相关工种持证上岗,给作业人员提供防护口罩,采取轮流作业,杜绝作业人员的超时工作。
3、检查措施:在检查工程安全的同时,检查落实作业场所的良好通风,工人持证上岗,佩戴口罩,工作时间不超时,并指导提高中毒事故中职工救人与自救的能力。
五、接触噪声引起的职业性耳聋的预防控制措施:
1、作业场所防护措施:在作业区设置防职业病警示标志,对噪音大的机械加强日常保养和维护,减少噪音污染。
2、个人防护措施:为施工操作人员提供劳动防护耳塞,采取轮流作业,杜绝施工操作人员的超时工作。
3、检查措施:在检查工程安全的同时,检查落实作业场所的降噪音措施,工人佩戴防护耳塞,工作时间不超时。
六、长期超时、超强度地工作,精神长期过度紧张造成相应职业病的预防控制措施:
1、作业场所防护措施:提高机械化施工程度,减小工人劳动强度,为职工提供良好的生活、休息、娱乐场所,加强施工现场的文明施工。
2、个人防护措施:不盲目抢工期,即使抢工期也必须安排充足的人员能够按时换班作业,采取____小时作业换班制度,及时发放工人工资,稳定工人情绪。
3、检查措施:工人劳动强度适宜,文明施工,工作时间不超时,工人工资发放情况。
七、高温中暑的预防控制措施:
1、作业场所防护措施:在高温期间,为职工备足饮用水或绿豆水、防中暑药品、器材。
2、个人防护措施:减少工人工作时间,尤其是延长中午休息时间。
3、检查措施:夏季施工,在检查工程安全的同时,检查落实饮水、防中暑物品的配备,工人劳逸适宜,并指导提高中暑情况发生时,职工救人与自救的能力。
建筑施工单位职业病预防措施制度(2)
一、总则
为了保护建筑施工人员的身体健康,预防职业病的发生,维护建筑施工单位的生产秩序和员工的合法权益,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职业病预防措施制度。
二、职责分工
1. 建筑施工单位负责安排专职人员,负责职业病预防工作的组织、实施和管理,并向相关部门报告。
2. 负责协调职业病防治工作,监督施工现场的安全生产工作,修订并执行职业病防治计划。
3. 指导、检查施工人员的个人防护措施的落实情况,并向相关部门报告。
4. 建筑施工人员参与职业病防治培训,按照规定的工作流程和操作规范进行操作,正确佩戴和使用个人防护装备,并及时对工作场所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报告。
三、施工现场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控制
1. 对于施工现场的职业病危害源,建筑施工单位应制定相应的防护措施,包括但不限于通风设备的配置、防护设施的搭建等。
2. 建筑施工单位应按照国家和地方的标准,对施工现场的危险作业环境进行评估,采取科学的安全防护措施。
3. 建筑施工单位应做好施工现场的防尘、防噪、防辐射等工作,采取合适的技术措施减少职业病危害因素的产生和传播。
四、建筑施工人员的职业病防护
1. 建筑施工单位应对建筑施工对环境的污染进行监督,对建筑施工过程中产生的职业病危害物品进行分类、存放和处置。
2. 建筑施工人员应按照规定佩戴并正确使用个人防护装备,如安全帽、防护鞋、口罩、耳塞等。
3. 建筑施工人员应接受职业病防护工作培训,了解有关职业病防护知识和技能,并定期进行健康检查。
4. 对于有特殊体质的建筑施工人员,建筑施工单位应根据实际情况采取相应的职业病防护措施。
五、职业病防护检测
1. 建筑施工单位应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建立职业病防控检测体系,对施工现场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检测,确保施工现场的环境安全。
2. 建筑施工单位应定期对建筑施工人员进行职业病预防检测,确保建筑施工人员的身体健康状况良好。
3. 对于职业病防护检测中发现的问题,建筑施工单位应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整改,并向相关部门报告。
六、职业病预防知识宣传
1. 建筑施工单位应对建筑施工人员进行职业病防护知识的宣传教育,提高建筑施工人员的职业病防护意识。
2. 建筑施工单位应制作宣传资料,配发给建筑施工人员,普及职业病的预防知识和技能,加强职业病防控工作的宣传力度。
3. 建筑施工单位应定期组织职业病防护培训和知识竞赛活动,提高建筑施工人员的职业病防护水平。
七、职业病防护工作的监督和检查
1. 职业病防护工作实施过程中,建筑施工单位应接受监督和社会监督,配合相关部门的监督检查。
2. 相关部门应定期对建筑施工单位的职业病防护工作进行检查和评估,对职业病防护工作出现的问题,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整改。
3. 建筑施工单位应积极配合各级职业病防控部门的工作,提供相关的数据和资料,并按照要求进行报告。
八、处罚与奖励
1. 对于未按照要求履行职业病防护职责的建筑施工单位,相关部门有权采取相应的处罚措施。
2. 对于在职业病防护工作中做出重大贡献的建筑施工单位,相关部门应给予适当的表彰和奖励。
3. 职业病防护工作中的处罚与奖励实行严格的责任追究制度,确保职业病防护工作的有效实施和落地。
九、附则
1. 建筑施工单位应根据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的具体操作细则。
2. 本制度由建筑施工单位负责解释和修订,并在相关场所进行公示。
以上就是建筑施工单位职业病预防措施制度的内容,建议建筑施工单位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适当修改和完善。
建筑施工单位职业病预防措施制度(3)
是为了保护建筑工人的健康,预防职业病的发生而制定的一系列规章制度和管理措施。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建筑施工单位职业病预防措施制度:
1. 职业病危害因素评估:建立健全工地职业病危害因素评估制度,对各项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评估,确定相应的防护措施。
2. 岗位操作规程:制定每个岗位的操作规程,明确工人在施工过程中的操作流程和注意事项,以减少职业病危害的风险。
3. 个人防护用品:提供适当的个人防护用品,如防护帽、防护眼镜、防护手套等,并进行培训,确保工人正确佩戴和使用。
4. 职业健康检查:对从事高风险职业的工人进行定期的职业健康检查,及时发现和处理潜在的职业病问题。
5. 职业卫生培训:定期组织职业卫生培训,提高工人的职业卫生意识和预防职业病的能力。
6. 环境监测和控制:进行工作环境的职业卫生监测,及时发现和控制危害因素,保持工作环境的清洁和安全。
7. 医疗救助和康复:建立健全的职业病医疗救助和康复体系,对职业病患者进行及时的救治和康复。
8. 监督检查和评估:建立监督检查和评估制度,确保各项职业病预防措施的有效实施和落实。
上述措施是基本的建筑施工单位职业病预防措施制度,具体的制度安排会根据施工单位的特点和业务需求进行调整和完善。
建筑施工单位职业病预防措施制度(4)
是为了保障施工工人身体健康,减少职业病的发生而制定的一系列制度和措施。以下是常见的建筑施工单位职业病预防措施:
1. 健康监测:对施工工人进行身体健康检查,包括职业病检查、体检等,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2. 安全培训:对施工工人进行职业病防护知识的培训,提高他们对职业病的认识和防范意识。
3. 个人防护用品:向施工工人提供符合标准的个人防护用品,如防尘口罩、防护手套、安全帽等,确保他们在施工中使用正确。
4. 环境控制:在施工现场采取控制措施,如通风设备、防尘网、防护屏障等,减少施工工人接触有害物质的机会。
5. 健康管理:建立健全的职业病防护管理机制,制定相关制度和措施,明确责任分工,加强对施工工人的健康监督和管理。
6. 现场应急处理:建立建筑施工现场的应急处理机制,包括事故报告、紧急救护措施等,保障施工工人在紧急情况下的安全和健康。
7. 定期检查:定期检查施工工人的职业健康状况,对有职业病危险因素的岗位加强监督和管理。
8. 职业病防治宣传:通过宣传教育、讲座、培训等形式,提高施工工人对职业病防治的认识,增强其自我保护意识。
以上是一些常见的建筑施工单位职业病预防措施,具体的措施和制度可以根据施工单位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完善。同时,建筑施工单位也应严格遵守国家有关职业病预防的法律法规,落实好相关的职业病防护责任。
建筑施工单位职业病预防措施制度(5)
包括以下内容:
1. 职业病防护管理体系:建立健全职业病防护管理体系,制定职业病防护管理制度和相应的工作程序,明确职责和权限,确保预防措施的有效实施。
2. 职业危害评价与监测:对施工现场进行职业危害评价,了解可能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并制定相应的预防措施;同时,定期监测施工现场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浓度、噪声、振动等,并以此为依据进行调整和改进。
3. 职业病危害物质管理:合理选择和使用职业病危害物质,采取防护措施,如隔离、局部排风、通风等,减少职业病危害物质对工人的接触和造成的危害。
4. 职业卫生培训和教育:定期对施工人员进行职业病防护知识的培训和教育,使施工人员对职业病的认识和预防措施有清晰的认知,提高防护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5. 职业病防护设施建设:在施工现场设置洗浴设施、更衣间、吸一口气设施等,提供良好的职业病防护环境,保障工人的卫生和安全。
6. 职业健康监护和保健:对施工人员进行职业健康检查,了解工人的健康状况,及时发现和诊断职业病的早期症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治疗和干预。
7. 职业病事故报告和处理:建立职业病事故的报告和处理制度,对职业病事故进行调查和处理,查明原因,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事故防范,并对事故进行追责和纠正。
8. 职业病防护宣传:定期组织职业病防护宣传活动,增加施工人员对职业病防护的了解和认识,营造良好的职业健康氛围。
以上是建筑施工单位职业病预防措施制度的一些主要内容,通过完善这些制度,可以有效预防和控制职业病的发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