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员编号:GP1422030868
山西应县南泉中心学校 霍世雄
为了全面推行新课程改革,扎实推进素质教育,转变教育观念,落实《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优化学生学习过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按照县教育局的要求,借鉴洋思中学教改经验,根据我校教学实际,特制定南泉中心学校“先学后教,当堂训练”课堂教学模式改革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素质教育理论、新课程改革理念为指导,引导教师进一步更新教育理念,改进教学方式和方法,深化课堂教学改革。以促进教师专业成长为支撑,促进学生发展为目的,突出重点,深化研究,切实解决制约课堂教学效益提高的瓶颈问题,确保我校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高。
二、领导小组
组 长:霍世雄
副组长:霍国元
组 员:于中青 岳太云 王永发 陈兵厚
三、实验班级、科目、教师
三年级:语文 寇婧云 数学 丰春玲
五年级:语文 李国敏 数学 王艳青
七年级:语文 乔清兰 数学 洪桂平 英语 薄菊花
八年级:语文 龚慧芳 数学 寇建东 物理 王青春
四、实施步骤
(一)准备阶段
⒈实施时间:2014年3-4月
⒉实施目标:初步了解各学科“先学后教,当堂训练”课堂教学模式;熟悉“先学后教,当堂训练”课堂教学程序;完成实施前的准备工作。
⒊实施内容:
⑴由负责人组织相关教研组学习相关资料,转变观念,领会实质。“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实质,是课堂教学的全过程都让学生自主学习,每一步都离不开教师的引导。它是以学生的自学为主,教师是引导者,点拨引领者,而非灌输者;同时基于我校学生的基础,教师要认识到任务的艰巨性与长期性。
⑵了解和熟悉“先学后教,当堂训练”课堂教学模式和课堂教学程序;积极探讨与本学科相适应“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学结构,基本掌握模式与程序,有关资料做到人手一册。
⑶各备课组集体备课,分工协作,完成本学期每堂课学生自学提纲与当堂训练编写任务。
⑷按照“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学程序进行备课,要按照备课格式备课,备课可以手写,也可以用电子稿。
⒋注意事项:
⑴用电子稿的教师上课必须要用打印稿,教后要有真实的教学反思,凡不符合“先学后教,当堂训练”备课格式的电子稿一律视为无效教案。
⑵每堂“当堂训练”十五分钟测试题(可笔试,可口答),测试题必须是对课堂教学效果的检测,检测题要有层次性。
(二)实验班实验阶段
⒈实施时间:2014年5月—12月
⒉实施目标:推进“先学后教,当堂训练”课堂教学,基本达到对该课堂教学模式熟练驾驭,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⒊实施内容:
⑴领导小组的各负责人必须对组员进行多次跟踪听课,认真指导,并有详细纪录,听课记录和教案等相关资料要存档。
⑵各备课组每月必须开一次阶段性总结会议,依照模式对照,总结得失;学校教学模式改革领导小组每月召开一次汇报会,解决教学改革中的问题,为课堂改革保驾护航。
⑶各备课组要通力协作,摒弃偏见,对课堂模式改革不存疑虑,做到资源共享,努力改进自己的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⑷在教学实施过程中,视学生学习情况,灵活掌握“先学与后教”全过程中的时间,但必须坚持学生以学为主的原则,不可偏废“当堂训练”的环节。
⑸本学期末,每个备课组应录制一节“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精品课。各实验教师在本学期末把自己20%的教学案例 (要有教学反思,要有精品意识)以电子稿形式上交教导处。
⒋注意事项:
⑴各备课组在负责人的带领下,有计划的实施改革,力戒盲目随意。
⑵教师制定的自学目标必须做到三个明确:明确自学的内容与范围,明确自学的方法,明确自学的要求。
⑶根据教学目标与学生实际,编制学生课堂自学提纲,提纲要有梯度,让各层次的学生都有所得。
⑷严格控制时间,以学定教,以教导学。教师重在点拨,每堂课必须由三部分组成,即先学、后教、当堂训练。先学,学生根据教师的展示目标与自学提纲进行学习,思考,完成相应的任务;后教,利用小组学习平台,进行“兵”教“兵”,优教差;对学习能力有些障碍的重点学生教师进行特别辅导;对于普遍性的问题教师可以集体讲解;当堂训练,是教师对课堂教学效果的检测,必须是学生完成。当然,运用这种模式时,要根据不同年级、不同学科、不同课型灵活地进行,有时可集中学、集中教、集中练,有时可分散学、分散教、分散练,有时可学一点、教一点、练一点。
⑸体现小班化教学优点,课堂上基本解决学生一般性问题,做到“堂堂清,日日清,周周清”。
(三)总结并全面推广实施阶段
⒈实施时间:2015年1月
⒉实施目标:总结本学期得失,创设符合我校实际的教学模式,全校各级各班多学科进行新模式教学改革。
⒊实施内容:
⑴期末,学校进行“先学后教,当堂训练”课堂模式改革先进的评选活动;作为以后评优选先的先决条件。
⑵各实验教师期末上交“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总结。
⑶各备课组对本学期“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推进情况进行总结。
⑷学校教学模式改革领导小组对本学期总结,并明确后期教学改革方向。
⑸细化各阶段的课堂教学改革成果,归类分析,整理材料,积累素材,形成理论。
⑹开展实验的班级及学科教师必须结合校情、学情实际,深钻细研,不断提高自己驾驭课堂教学的能力和水平,既避免盲目照搬,华而不实,又力戒借实验改革之名,避实就虚,搞形式主义,努力使每节课“真实、朴实、踏实、高效”,确保实验改革取得成功。
2014年7月31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