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旅游兴县战略之我见
XXX县地处山区,素来就有七山二水一分田之说,有老区之美名,但是经济发展一度滞后,在XXX地区乃至于整个辽宁省都是排行“前列”的贫困县。XXX矿产资源丰富,山川秀美,虽坐拥大好资源,但在这个日新月异的世界形势下,经济发展却十分缓慢,其原因十分复杂。但是我觉得县委、县提出的“旅游兴县”的发展战略具有前瞻性和可实行性,下面就我县旅游业发展进行初步的分析。
一、旅游业发展前瞻
1、经济增长模式的重要转折
我县的经济发展模式一直就是农业发展为主,矿产资源为辅,说白了就是传统的农耕经济加上卖矿产初产品换取经济利润。但是现在的世界形势风云变幻,粮食价格也处于多次波动的时期,传统的农耕经济已经不再适应现在的发展形势。而矿业初产品买卖也是一样,大部分利润都进入个人的腰包,国家、百姓所能得到的利润分红寥寥无几。仅靠矿产大户所谓利税来发展经济也是杯水车薪,而且矿业发展是以牺牲环境资源为代价的粗放型矿业经济为模式,其发展早已经为世人所诟病,一旦矿产资源枯竭,我们的矿业开发区必然成为鬼城一样的存在。
旅游经济作为近十年来迅速发展起来的一种经济模式,能够极大的促进地方经济发展,而且带来的负面影响也降到了最低。我们国家现在正面临着一场经济转型的重大转折,由传统的农耕业进步到农产品系统性种植,由高污染、高耗能产业发展到绿色环保的低碳经济发展模式。面临如此历史性的转折,县委、县所提出的“旅游兴县”的发展战略适应了时代的要求,同时也是我县近几十年来发展的重大机遇。如能把握这个机遇,脱贫致富不是梦想,也为后世子孙打下一个良好的发展环境和经济基础。
2、世界经济一体化后带来的机遇
现在的世界发展日新月异,但是都还遵循着一定的道理。古人说: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以前说的是中华九州的大势,但是现在引申到世界形势之中也是一样。世界各国发展迅速,各个国家之间发展越来越紧密,逐渐的通过经济发展成为一个共同体,谁也不能离开谁。表面上看战火纷飞,形势错综复杂,实际上在全世界经济一体化发展的过程之中,谁也不能够违背这个历史的车轮。各地的联系越紧密,旅游人流的数量便会越来越多。从数据上看2003年旅游人口11402855 人,2004年旅游人口16932506人,2005年旅游人口20255137人,2006年旅游人口22210266人,2007年旅游人口26109668人。这个数据表明,全国入境游人口在这五年内呈爆炸式增长,经济一体化所带来的效果不言而喻。
XXX县面临这个千载难逢的历史发展机遇,必须要抓住,必须走在前面,必须成功发展旅游经济模式。全县人口60万,农业人口占据很大比重,通过正常工业发展模式像南方的那种劳动力密集型发展模式已经落后,我们只能另辟蹊径,从旅游业发展来想办法。
3、打造未来京津唐后花园计划
XXX地处XXX边缘,靠近京津唐经济区,但是再想打造像京津唐经济区那样的大经济发展圈是不现实的。这就好像是一个矮子非得和一个巨人比身高,这是一种绝对不理智的行为,但是身高比不上,我们可以比别的,没有必要非得在自己的劣势上面做文章,如田忌赛马,我们要施己之所长。为今之计只有依托这个已有的经济区来做文章。京津唐经济区发展已有多年,轻工业、重工业都得到了极大的发展,但是相应的其空气质量、环境质量一直为人所诟病,这都是当年无序发展经济所带来恶果。反观XXX,一直到目前为止尚没有成型投入生产的大型企业,环境、空气质量还是维持一个良好的水平。XXX县旅游业发展一旦达到一定的规模,京津唐地区的人流必然涌入,所带来的经济效益绝对不是几个停产的大型企业可以比拟的。
二、我县旅游资源概说
1、历史沉淀深厚,坐拥丰富旅游资源
早在夏、商时期,中华共分九州。XXX境域初为冀州,后为幽州的墨胎氏为君主的孤竹国属地。我县的有柏山风景区地处XXX东北部谷杖子乡境内,柏山峰峦叠嶂,松柏长青,万木丛中柏树占50万株,是东北柏树最多最集中的地方,著名的清泉寺坐落在此山之中。寺因泉名,泉因寺贵,每天前来讨圣水者不绝于途。亦有大黑山位于XXX城东10公里,总面积93平方公里,主峰高1140.2米,它以绚丽多姿的风光和丰富的森林资源,吸引着众多的游人和一代又一代的建设者,人们赞美它的雄伟、秀丽、富饶,被誉为镶嵌在XXX大地上的一颗绿色明珠,更是国家级天然森林资源保护区。
还有龙潭大峡谷它是东北罕见的地中山、谷中景、奇峰秀水,貌似五陵源。著名的景点有一谷、一狮、连二峦;六窦、六洞、十六潭;八门、八岩、九奇峰;十八瀑布贯龙潭。全谷达七十七景之多,被誉为“齐鲁小三峡”。此上总总只是旅游风景区之小部分,实际上还有很多可以开发的旅游资源可以开发。
2、劣势化为优势,加入绿色城市行列
XXX县发展之劣势在山多地少,交通不便,发展受到地域的,不能发展大规模的产业区来带动整个地区的经济发展。但是如发展旅游业则没有这些劣势,甚至可以化劣势为优势。XXX山多秀美,景色幽雅,植被覆盖率高,相应的可以开发的旅游资源就相对较多,不像一些平原地区,没有山水秀美之地,只能修建一些人工的景观来作为旅游资源。不能发展大规模产业园区,也就没有了环境污染,山川秀美自不必说,一切的东西都是原生态的,这样的环境可塑性非常高。当前时代的发展主题是绿色环保,一座没有被污染的城市,再加上秀美壮丽的山川,旅游业发展何愁不兴!
3、旅游资源宣传,发展特色旅游经济
旅业在一定程度上是人云亦云的一种发展,没有景区知名度,没有特色旅游项目,不会产生很好的经济效益。作为XXX,可以修建几处曹操跃马征乌桓处,修建雕像,建设相关设施,邀请学者考证,每年定期举办纪念活动,逐渐扩大景区知名度。XXX是第一只鸟飞起的地方赫氏近龙鸟和最小的翼龙诞生地,申请立项,修建小型的化石展览博物馆,不一定要多大规模,但是一定得有这个东西,要不然名声都被别人抢去了,我们还如何扩大旅游知名度。君不见,几个城市为了一个李白故里争得是头破血流,为什么!一个利字而已,李白的家乡能够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一旦确定,李白故居、李白读书处、李白写诗谷等一系列的产品自然就会应运而生,所带来的经济效益是谁都愿意看到的。
三、旅游开发模式浅论
1、成立专门组织,强化招商引资
旅游局、招商局等相关部门虽然能够一定程度上促进旅游事业的发展,但是权利过小,不能协调诸多部门而达到最大合力。因此,成立一个强有力的领导部门势在必行,此部门直属县委、县,县主要领导亲自任组长,抽调精干力量专门从事此项工作,推进旅游事业发展。而主要精力在招商引资方面,发展旅游业前期投资巨大,而回报率较低,资金回笼时间较长,这就造成一般的企业在投资旅游业方面都会慎之又慎,小心又小心。
招商引资,说的非常轻巧,但却是发展旅游业成败之关键。空有宝山,却无人开发,能奈之何!因此首先与投资企业许以厚利。无利不起早,人家拿着大笔的资金来投资必然是为了利益,毕竟雷锋一样的同志还是少数。签订合约,可以分为五年、十年、十五年,以旅游资源和相关设施入股,投资企业投入资金,共同受益,共同发展。前期收益可以为一成,甚至免费,十年以后或者十五年以后再分取收益的两成至三成,眼光要长远,收益只是少部分,只有看到旅游经济所带来的巨大社会效益才是正道。其次签订合约之后便和企业捆绑在了一辆战车之上,投到XXX的资金是不可能回收的,但是XXX的资源它是拿不走的,所以只要注重以下环境保护和旅游业的行业规范,一般不会出现太大的问题。但是在协调相关金融部门贷款的时候不能以现有的资源为抵押,那样就变成了空手套白狼,人家什么也没干,钱到手就可以走了。必须将投资企业紧紧的捆绑在XXX旅游经济发展的战车之上,不能松懈。最后出台各种的优惠,促进企业投资热情,不需要来那些虚的,只要真正的措施,让投资企业感受到的一片真心,如此才能最大发挥效能,产生巨大的推动力。
2、细化旅游层次,整合旅游资源
旅游发展不能乱,不能说这一块归哪里,那一片归谁管,这样一片乱象容易出问题,只有全县一盘棋,统筹谋划,细化旅游层次,才能最大限度的整合旅游资源,发挥出最大的优势。例如:养马甸子、和尚房子地区大力发展梨花产业发展,从现有的梨花节,到采摘节,在特定的时间段内打造梨花特色发展。弱化其他项目,也就是说在一定时间内组织全县精力大力宣传梨花节、采摘节这样的节日,最大限度发挥出地域优势。可以在特定时间开通旅游专线,从葫芦岛直接发团,每个星期甚至每天都可以发车,这项业务可以和县内旅行社联系,收益可以全归旅行社,但是人流所带来的收益还是巨大的。此外还可以免费给游人发放梨树苗建种植节,只要收取一定数额的看管费用之后可以将梨树长势定期微信发给种植者,收货果实之后也可邮寄过去,不但具有纪念价值,同时还能吸引更多的游客光临。只有将力量集中在一个点上爆发,才能发挥出最大的效果,分散主力,不能最大程度歼灭敌人。在全县范围内发展以农兴旅、以旅助农,城乡互动,以旅游业发展间接促进城乡一体化进程。
3、加大旅游宣传,推进旅游业健康成长
所谓宣传就是造势,只有最大程度的造势才能加大XXX知名度,才能促进旅游业发展。记得有一个县因为橘子滞销,亲自上街卖橘子,一时间传为美谈。我县旅游宣传不用请什么明星,岂不闻筑得黄金巢,自有凤凰来!只要XXX的知名度有了,那些所谓的名人都会主动的联系我们,到我们这来。但是如何造势就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以XXX现有资源来看,我们只能推出一个最为优秀的旅游资源来作为XXX的主题形象来进行宣传,有主有次,逐渐推进,步步为营,影响力自然就会提升。
以上就是我关于XXX县旅游业发展的一些浅见,可能存在很多谬误之处,请领导批评指正。但是发展XXX、繁荣XXX、富裕XXX这个伟大的梦想一直存在于内心深处,我一直期望见到一个环境优美,人民富足,鸡犬相闻而和谐美好的XXX,希望这个梦想不会太遥远,而且终究会有实现的一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