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事件背景
近年来,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输液治疗在临床治疗中得到了广泛应用。然而,输液治疗过程中,剂量错误事件时有发生,给患者带来严重后果。本文通过对一起输液剂量错误不良事件进行分析,探讨其发生原因及整改措施,以提高医护人员对输液治疗安全的重视,减少类似事件的发生。
二、事件经过
某日,患者李某因感冒发烧就诊于某医院。医生为其开具了输液处方,护士在执行输液过程中,未仔细核对药物剂量,误将10%葡萄糖溶液100ml输注给患者。输注过程中,患者出现胸闷、气促等症状,立即停止输液并给予对症处理。经抢救,患者症状缓解,但此次事件对患者及家属造成了极大恐慌。
三、事件分析
1. 原因分析
(1)护士责任心不强:护士在执行输液操作过程中,未严格执行三查七对制度,导致剂量错误。
(2)医生处方错误:医生在开具输液处方时,未仔细核对药物剂量,导致处方错误。
(3)药品管理混乱:医院药品管理制度不完善,药品摆放混乱,护士在取药时未能及时发现处方错误。
(4)培训不足:医护人员对输液治疗安全知识培训不足,导致对输液剂量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2. 整改措施
(1)加强医护人员培训:定期对医护人员进行输液治疗安全知识培训,提高医护人员对输液剂量重要性的认识。
(2)严格执行查对制度:护士在执行输液操作过程中,要严格执行三查七对制度,确保患者用药安全。
(3)完善药品管理制度:医院应建立健全药品管理制度,药品摆放有序,便于护士取药时核对。
(4)加强医生处方审核:医生在开具输液处方时,应仔细核对药物剂量,确保处方正确。
(5)建立不良事件上报制度:医院应建立不良事件上报制度,鼓励医护人员及时上报输液剂量错误等不良事件,以便及时采取措施,防止类似事件发生。
(6)加强医患沟通:医护人员在输液治疗过程中,要与患者及家属保持良好沟通,确保患者了解输液治疗过程及可能出现的风险。
四、总结
输液治疗在临床治疗中具有重要地位,但输液剂量错误事件仍时有发生。本次事件的发生,暴露出医院在输液治疗安全管理方面存在的不足。通过加强医护人员培训、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完善药品管理制度等措施,可以有效降低输液剂量错误事件的发生率,保障患者用药安全。同时,医院应建立健全不良事件上报制度,及时发现并整改安全隐患,为患者提供更加安全、优质的医疗服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