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填空题:
1、2015版《质量手册》、《程序文件》及《程序文件流程图汇编》于 2015 年 3 月 1 日起实施的。
2、质量方针是组织的 最高管理者 正式发布的该组织总的 质量宗旨 和方向。
3、《质量手册》依据《质量管理体系要求》编制,结合公司产品及公司发展实际,本着 可行 、 实效 、 准确 、 简明 的原则修订。
4、《质量手册》是公司质量管理体系的纲领性和指导性文件,它阐述了公司的
组织机构 、 职责权限 、 质量方针和目标 ,规定了质量管理体系的基本结构。
5、质量是一组 固有特性 满足要求的程度。
6、武器装备质量特性包括 可靠性 、 安全性 、维修性、 测试性 、保障性和 环境适应性 。
7、缺陷是指未满足与 预期 或 规定用途 有关的要求。
8、不合格品的类型有: 返工品 、 返修品 、 报废 和 原样超差使用 。
9、特殊过程是指直观不易发现、不易测量或不能经济地测量的产品内在质量特性的形成过程。
10、处理不合格品必须坚持“三不放过”的原则,即 (原因不清、责任不明、纠正措施 )不落实不能处理。
11、生产过程中应按批(组)次建立 工序流动卡 ,详细记录投料、加工、装配、调试、检验数量、质量、操作者和检验者,各生产单位应保存工序流动卡。
12、关键工序在工艺规程中应标有 “G” (关键)的明显标识印记,工序设施中亦应有 “G” 标识的标牌。
13、内部质量管理体系审核是在管理者代表领导下,质量控制部具体实施,至少每年进行一次,时间间隔不得超过12个月,目的是确保质量管理体系 有效运行 ,提高公司的质量保证能力。
14、当生产和服务过程使用计算机软件时,应经过相应的 确认 ,并履行审批手续,方可应用于生产和服务过程。
15、建立质量管理体系是为了有效和高效地实施 质量管理 , 实现 质量方针 ,达到 质量目标 。
16、质量目标是在 质量方面 所追求的目的。
17、质量管理体系是在质量方面 指挥 和 控制 组织的管理体系。
18、开展新产品试制的目的是对新产品 批量生产条件 进行全面考核,以确认生产条件及产品实物质量均符合批量生产的要求,达到规定的生产定型标准。
19、质量记录是为完成的活动或达到的结果 提供客观证据 的文件。
20、顾客满意是指顾客对其要求已被 满足的程度 的感受。
21、在质量体系文件中,第一层次文件是 质量手册 ,它阐明了一个组织的质量方针和质量体系的基本结构。
22、预防措施的目的是 为了防止潜在不合格的发生 ,消除其原因所采取的措施。
23、质量改进是质量管理的一部分,它致力于 增强质量要求 的能力。
24、2016年度质量工作计划中规定的质量目标是:质量损失率 ≤0.85% ; 成品一次交验合格率 100% ; 顾客满意度 ≥90% 。
25、《质量手册》中描述的供应链为: 供方 ---- 公司 ---- 顾客 。
26、为实现可追溯性,每个或每批(组)产品标识是 唯一的 ,应认真记录并保存完整。
27、《质量管理体系策划程序》适用于确保满足质量目标和体系的总要求所进行的质量管理体系的策划。
28、《试制和生产准备状态检查程序》的目的是对生产单位的 开工条件 作出评价,以确保产品能 保质 、保量、 按期 交付并规避风险。
29、制定《程序文件流程图汇编》的意义在于使员工对各个程序有一定的 初步了解 ,配合《程序文件》使用,方便员工查询。
30、开展纠正和预防措施实施工作的目的是实现质量管理体系的 持续改进 。
31、公司的质量理念是 人品决定产品、产品反映人品。
32、 预防措施 是指为消除潜在的不合格或其他潜在不期望情况的原因所采取的措施。
二、选择题:
1、一组将输入转化为输出的相互关联或相互作用的活动就是 B 。
A.产品 B.过程 C.程序
2、设计和开发评审的目的是 B 。
A评价满足设计输入的要求 B 评价满足要求的能力 C 评价满足预期要求的能力
3、生产过程处于稳定状态下运行,生产出的工件尺寸值服从 C 分布。
A、三角 B、均匀 C、正态
4、质量计划是对 B 的产品规定由谁及何时应用哪些程序和相关资源的文件。
A、重要 B、特定 C、关键
5、质量信息管理中的信息指 A 。
A 有意义的数据 B 量化的数据资料 C 质量管理体系运行记录
6、建立质量管理体系的目的是 C 。
A. 使顾客满足 B. 发挥领导作用 C. 实现质量目标
7、凡加工质量不能通过其后的检验完全确定的工序称为 B 工序。
A、关键 B、特殊 C、特种
8、有效决策是建立在 B 和信息分析的基础上,为了防止失误,决策必须以事实为基础。
A、调查 B、数据 C、计划
9、《程序文件》制定了 A 个程序。
A、58 B、59 C、60
10、PDCA循环的四个阶段中,PDCA具体开展的顺序为 C 。
A、 计划、检查、实施、处置 B、检查、计划、实施、处置
C、 计划、实施、检查、处置
11、批量生产时,对每一个工作班开始或生产状态发生变化后加工的第一件产品进行的自检和专检活动是指 C 。
A、过程巡检 B、专项检验 C、首件双检
12 、《程序文件流程图汇编》制定了 B 个程序
A、49 B、50 C、51
13、不合格品控制的目的是确保不合格品得到识别和 控制 ,以防止其非预期的使用或交付。
A、控制 B、隔离 C、报废
14、对试生产的第一件(批)零部(组)件进行全面的过程和成品检查,以确定生产条件能否保证生产出符合设计要求的产品被称为 A 。
A、首件鉴定 B、首批评审 C、首件双检
15、《采购器材验收程序》中规定,生产单位领用器材时,需到采购单位办理领用手续同时到质量控制部办理 AB ,仓库管理人员核对无误后方可发料。
A、零发合格证 B、质量证明书 C、半成品合格证
16、 顾客的要求就是 c
A、书面定单 B、电话要货 C、任何方式提出的包括产品功能和交付的要求
17、一次审核的结束是指 b
A、末次会议结束 B、分发了经批准的审核报告之时 C、对不符合项纠正措施进行验证后
18、认证中的初次审核是指 C
A、现场审核前的初访 B、预审核 C、组织提出申请后的首次正式审核
19、下面哪一个不是质量管理体系审核的依据 C
A、ISO9001标准和法律法规 B、质量管理体系文件 C、ISO9004标准
20、管理评审是 A 的职责。
A、最高管理者 B、管理者代表 C、质量管理部门
21、监督审核的目的 A
A、是确定体系是否持续满足要求,是否保持证书
B、是采取纠正措施、预防措施
C、同初审的目的一样
三、名词解释:
1、质量问题归零:对在设计、生产、试验、服务中出现的质量问题,从技术、管理上分析原因、机理,并采取纠正措施、预防措施,以避免问题重复发生的活动。
2、质量策划:质量管理的一部分,质量管理体系中致力于制定并阐述质量方针、质量目标、质量指标、质量要求以及确定其如何实现的部分。
3、持续改进:增强满足要求的能力的循环活动。
4、技术状态管理:对技术状态标识、控制、纪实和审核的一系列技术和管理活动。
5、质量管理体系:在质量方面指挥和控制组织的管理体系。
6、防错技术:在过程失误发生之前即加以防止,是一种在作业过程中采用自动控制、报警、标识、分类等手段,使作业人员不特别注意也不会失误的方法。
7、质量损失率:是反应质量经济性的指标,以一年为一个计算周期,所有产品的返工和报废等产生的损失费用占所有产品价值的百分比。
四、问答题:
1、质量管理的原则是什么?
答:以顾客为关注焦点、领导作用、全员参与、过程方法、管理的系统方法、持续改进、基于事实的决策方法、与供方的互利关系。
2、公司的质量方针是什么?
答:诚信为本、顾客至上、质量第一、持续发展。
3、批次管理产品的“五清六分批”包括哪些?
答:“五清”指的是产品批次清、质量状况清、原始记录清、数量清、炉批号清。“六分批”指的是分批投料、分批加工、分批转工、分批入库、分批装配、分批出厂。
4、什么是管理评审?
答:管理评审是对质量管理体系有效性、充分性、适应性的评价,也涉及到质量方针、质量目标适应性的评价。有效的管理评审应能导致质量管理体系适宜性、充分性、有效性的改进和组织业绩的改进。
5、《质量问题归零程序》的目的?
答:对在设计、生产、试验、服务中出现的质量问题,从技术上、管理上分析产生的原因、机理,并采取纠正措施、预防措施,以避免问题重复发生。
6、4M变化点管理的目的?
答:对人员、设备、物料和方法进行有效管理,确保4M变化点的影响降低到最小程度,保证生产流程稳定及产品质量安全得到保障。
7、识别错误的目的?
答:推进质量零缺陷的工作方法,确保不制造不合格品,保证尽早发现问题、防止产品报废的有效措施。
五、论述题:
1、提高产品质量有何重要意义?
答:(1)从社会和国家的角度来看; ①提高质量是人类生产实践活动的一个基本内容和要求; ②提高产品质量是社会主义生产的内在要求; ③提高产品质量有利于增强我国产品的竞争实力和我国的经济实力;
(2)从企业的角度来看: ④提高产品质量是企业生存的前提和发展的保证;
⑤提高产品质量的过程也是全面提高企业管理素质的过程;
(3)从顾客角度来看: ⑥提高产品质量是提高人们生活水平的一条途径;
⑦有利于社会效益的提高和社会的安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