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单元信息
| 基本信息 | 学科 | 年级 | 学期 | 教材版本 | 单元名称 | |
| 语文 | 六 | 上 | 部编版 | 第一单元 | ||
| 单元组织方式 | √自然单元 重组单元 | |||||
课时 信息 | 序号 | 课时名称 | 对应教材内容 | |||
| 1 | 1.草原 | P2,P3,P4 | ||||
| 2 | 2.丁香结 | P5,P6,P7 | ||||
| 3 | 3*古诗词三首 | P8,P9 | ||||
| 4 | 4*花之歌 | P10,P11 | ||||
| 5 | 习作:变形记 | P12 | ||||
| 6 | 语文园地一 | P13,P14 | ||||
本单元以“触摸自然”为主体,《草原》描绘了内蒙古大草原美丽的自然风光和浓郁的民俗风情。《丁香结》描写了北京城内外丁香的美丽姿态,叙述了由丁香结引发的联想。《古诗词三首》分别描述了月夜下的建德江,夏雨中的西湖以及上饶乡村的景色。《花之歌》则从花的视角,描画了四季更迭、花开花谢的现象。作者在描述时均融入了丰富的想象和联想。要求阅读时能从所读的内容想开去,要提示学生在阅读时基于课文内容、联系生活实际想开去。习作要求发挥想象,把变形后的经历写下来,注意把重点部分写详细。本次习作要求以别的事物的角度看世界,体验变形后的生活和经历。
三、单元学习与作业目标
本单元的作业要求为:正确书写相关的生字词,并会运用;背诵古诗词和指定的段落;想象文章描述的景色,体会表达的情感,理解含义深刻的语句,并由此联想和思考,领悟文章表达上的特点;能有条理的记叙,能详略得当,能运用修改符号修改习作;体会排比句的表达效果,认识分号,并能说出分号的用法,了解地名和人名拼音的拼写规则。
四、单元作业设计思路
分层设计作业。每课时均设计“基础性作业”(面向全体,体现课标,题量2-4大题,要求学生必做)和“发展性作业”(体现个性化,探究性、实践性,题量为2-6大题,要求学生有选择的完成)。具体设计体系如下:
五、课时作业
1.草原
基础性作业
根据拼音写词语:
(bō lí)、(cǎi hónɡ)、(yī shanɡ)、(shāo xǔ)
(lǜ tǎn)、(mǎ tí)、(wēi xiǎo)、(fǔ làn)。
填上合适的词语:
会心的()、静寂的()、各色的()、迂回的()、()的歌声、()的主人、()的绿毯、()的空气。
发展性作业
选词填空:
寂静、安静、冷静、平静。
夜晚周围一片()。
遇到事情要()。
()的水面上波光闪闪。
教室里顿时()下来。
束缚、约束
班规班纪()全班同学。
不要用你所谓的规则去()别人。
课文中“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中的“绣”字用得好在哪里?
2.丁香结
基础性作业
根据拼音写词语:
(huǎnɡ rán)、(hú tú)、(yǎ zhì)
(diǎn zhuì)、(jiào àn)、(huā lěi)
解释词语:
妩媚:
何以:
恍然:
优雅:
笨拙:
单薄:
发展性作业
古人为什么发明了丁香结的说法?
给下面的字加偏旁,组成新字并组词:
安()()
胡()()
光()()
出()()
形近字组词:
缀()辍()
博()薄()
恍()晃()
雅()推()
案()按()
拙()础()
3*古诗词三首
基础性作业
给下面的字加上偏旁,组成新字,并组词:
昔()()
单()()
解释加点词的意思:
望湖楼下水如天。
。
日暮客愁新。
。
移舟泊烟渚。
。
发展性作业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这首词的下片给人们展示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这首词描写了什么景色?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描写春天景物的诗句: 。
描写夏天景物的诗句: 。
描写秋天景物的诗句: 。
描写冬天景物的诗句: 。
4*花之歌
基础性作业
解释词语:
苍穹: 。
旖旎: 。
心驰神往: 。
馥郁: 。
硕大无朋: 。
婆娑起舞: 。
顾影自怜: 。
璀璨: 。
盛气凌人: 。
发展性作业
课文的课题可以换成《咏花》吗?谈谈你的理由。
默读“阅读链接”中的《杨柳与水莲》,说说这段文字与课文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推荐阅读纪伯伦的散文诗《雨之歌》,把想象到的画面画出来。
习作:变形记
基础性作业
补充词语:
()()无朋,孤芳()(),顾影()(),心驰()()
颇娑()(),()()馥郁,()()无味,襟飘()()
()()续续,()()玉立,()碧()里,()色欲()
发展性作业
照样子写词语:
跳来跳去 。
亭亭玉立 。
摇摇晃晃 。
白云悠悠 。
语文园地一
基础性作业
给加点字注音:
别人、别扭
散开、散漫
卷子、试卷
停泊、湖泊
发展性作业
给加点字注音:
盛满、盛开,
单薄、薄厚,
结束、结实,
模糊、模样。
写ABB型词语: 。
六、单元质量检测作业
按要求改写句子:
雨改变了山林的颜色。(改成把字句)
这山中的一切,哪个不是我的朋友?(改成陈述句)
今年的丁香花开得格外茂盛。(改为反问句)
鸟在飞。(改为拟人句)
鸟在飞。(扩句)
小小的花苞圆圆的,鼓鼓的,恰似衣服上的盘花扣。(缩句)
雨声里,山中的每一块岩石、每一片树叶、每一丛绿草都变成了奇妙无比的琴键。(仿写)
观察一棵树,把观察所得和感受写下来,注意运用联想和想象等手法。
七、作业的批改方式:
学生互批和教师自批相结合的方式。
八、作业完成时间:
每一课时基础性作业5分钟,拓展性作业10分钟。单元质量检测作业25分钟。
九、设计意图
在当前“双减”教育大背景下,要求教学提质增效,作业设计与评价是检验、提升教学质量的重要方式。创新作业设计与评价方法,是让学生由被动学习到主动学习的必要手段,是真正意义上的减负提质。笔者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不同层次的作业,满足不同学习情况的学生,真正做到分层布置作业。基础性作业的设计强调打牢四基的重要性,拓展性作业和单元质量检测作业的设计有易有难,既重视基础又重视能力的培养。所有题目的设计都从生活出发,贴近学生的生活,又有对学过知识的应用。各个环节的题目可以根据学情适当选做,基础差的学生可以只做简单题,其他同学也可以挑战难题。
十、作业设计反思
从课堂反馈和课后反馈来看,65%的学生作业完成的非常好,10%的学生在挑战题上没做,25%的学生出现错误,这些出现错误的学生,有几个共同点,一是基础不好;二是做题不细心,不认真读题,眼高手低,不认真,不仔细,语言表达能力不佳,部分学生不能从文章中领悟道理,受到启发等。通过学生互批和教师自批,揪出了部分学生的错误,并帮助他们改正过来。也帮助没有做错的学生巩固了学过的知识。通过本单元课程的作业设计,学生对本单元作业掌握较好,同时也提高学生对完成作业的兴趣。而与我而言,让我知道今后作业还需要进一步完善,对作业设计方面要避免死板。应该给予学生思考的空间,能从文章中领悟道理,受到启发,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在设计方面尽量创设一些带有切合学生生活情境的题型。每次作业的题量不要过多,但要顾及到各个层次的学生。这样才有利于所有学生的全面发展,同时还要培养学生自觉乐意完成作业的好习惯等。这都是今后要完善的。
十一、作业评价表
| 评价指标 | 等级 | 备注 | ||
| A | B | C | ||
答题的准确性 |
|
|
| A 等:答案正确、书写认真,语文综合能力强。 B 等:能理解文章内容,能领悟道理,受到启发,但语言表达能力不佳。 C 等:答案不正确,有过程不完整;答案不准确,过程错误、或无过程。 |
答题的规范性 |
|
|
| A 等:过程规范,答案正确。 B 等:过程不够规范、完整,答案正确。 C 等:过程不规范或无过程,答案错误。 |
解法的创新性 |
|
|
| A 等:解法有新意和独到之处,语文素养高。 B 等:解法思路有创新,答案不完整或错误。 C 等:常规解法,思路不清楚,过程复杂或无过程。 |
综合评价等级 |
| AAA、AAB 综合评价为 A 等; ABB、BBB、AAC 综合评 价为 B 等;其余情况综合评价为 C 等。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