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
1.(★★★★)一个鸡蛋的质量最接近()
A.6克B.60克C.600克D.6000克
2.(★★★★)“公共场所请勿大声喧哗”,这条宣传语中“大声”是指声音的()
A.音调B.响度C.音色D.语速
3.(★★★★)在下列所给出的现象中,运动状态发生改变的物体是()
A.在平直高速公路上匀速行驶的火车
B.教室顶上的日光灯
C.立在商场斜向上匀速运动电梯上的学生
D.绕太阳运动的地球
4.(★★★★)紧邻居民区的城市高架道路装有全封闭的隔音屏,这种控制噪声的方法是()
A.防止车辆产生噪声
B.控制道路上的各种噪声源
C.控制噪声的传播途径
D.保护对噪声特别敏感的人
5.(★★★★)在下列各组不同色光中,三原色光为()
A.红、黄、蓝B.红、绿、蓝C.红、黄、绿D.黄、绿、蓝
6.(★★★)一个被运动员踢出的足球,在空中向前运动时所受重力的情况是()
A.受到竖直向下的重力
B.受到水平向前的重力
C.受到的重力比静止在地面上时小
D.不受重力
7.(★★★)重40牛的物体在10牛水平拉力作用下沿水平面向左匀速运动,物体受到的摩擦力为()
A.40牛,方向竖直向上B.40牛,方向水平向左
C.30牛,方向水平向右D.10牛,方向水平向右
8.(★★★)小强用光具座做凸透镜成像实验时,把发光物体放在距凸透镜50厘米处时,能在光屏上找到一个清晰倒立缩小的像,则该凸透镜的焦距可能是()
A.20厘米B.30厘米C.40厘米D.50厘米
9.(★★★)一本书平放在水平桌面上,下列几对力中属于平衡力的是()
A.书的重力与书对桌面的压力
B.书对桌面的压力与地面对桌子的支持力
C.书的重力与桌面对书的支持力
D.书对桌面的压力与桌面对书的支持力
10.(★★)P、Q是同一直线上相距6米的两点,甲、乙两辆电动小车分别从P、Q同时出发沿直线运动,如图(a)、(b)所示分别是甲、乙两辆电动小车的路程-时间图象,分析图象可知
()
A.甲车的速度等于乙车的速度
B.经过3秒,两车一定相距4.5米
C.经过6秒,两车可能相距10米
D.经过12秒,两车可能相距12米
二、填空题(每格1分,共35分)
11.(★★★★)任何声音都是由于发声物体的振动而产生的.温度一定时,声波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是不同的(选填“相同”或“不同”).教室里的同学仅凭声音就能判别教室外班主任老师的声音,这是因为不同人声音的音色不同,同时还可以根据声音的响度来大致判断老师离教室的远近(后两空均选填“响度”、“音调”或“音色”).
12.(★★★)任何力都不能离开物体而存在,力是物体与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小勇穿着旱冰鞋用力推墙时会离墙而去,使小勇离墙而去的力是墙施加的,其大小等于小勇推墙所用力的大小(选填“小于”、“等于”或“大于”).
13.(★★★)如图(a)、(b)所示表示力的两种作用效果,图(a)主要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图(b)主要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力的作用效果,不仅与力的大小有关,同时也与力的方向和作用点有关.
14.(★★★)如图所示,小玲手持的是一个凸透镜(选填“凸”或
“凹”),若已知该透镜的焦距为15厘米,则此时透镜离她左眼的距离小于 15厘米(选
填“大于”、“等于”或“小于”),我们通过透镜看到小玲的“眼睛”其实是一个放大的正立(选填“正”或“倒”)的虚像(选填“实”或“虚”).
15.(★★★)身高为1.6米的人站在平面镜前1.5米,像的高度是 1.6 米.人和像的距离是 3 米,斜插在水中的筷子看上去好像被折断了,如图所示,这是光的折射现象,水中部分的筷子比空气中部分筷子略粗,是因为玻璃杯和水相当于凸透镜(选填“凸透镜”、“凹透镜”或“平面镜”).
16.(★★★)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速度大的物体运动通过的路程
不一定多(填“一定”或“不一定”).行驶的汽车,关闭发动机后,还会继续向前运动,这是
因为汽车具有惯性,汽车慢慢会停下来,这是因为汽车受到地面的摩擦力.17.(★★★)用两个不同的音叉,同时在同一示波设备上做了四次实验,得到的波形如图A、B、C、D所示.在这四个波形图中,反映了声音响度较大的是 C 和 D 两图,反映
了声音音调较高的是 B 和 D 两图.
.
18.(★★)下列框图给出了惯性和速度关系的一个假设,请根据伽利略理想实验中的推理方法,判断推理过程是否正确,推论2和规律有矛盾(选填“有”或“没有”).那么,这个“假设”错误(选填“正确”或“错误”)
19.(★★★)物理学中把物体所受的重力与其质量的比值用g表示(即g=G/m),一般认为在
地球上g值是一个定值,即g=9.8牛/千克.但科学家通过实验精确测量,发现地球上不同地点的g值存在微小差异.下表中列出了几个地点的g值大小,请分析比较表中的数据,回答下列
问题:
(1)上表中g值大小相同的两个地点是芜湖与上海.
(2)上表中g值大小相差最大的两个地点是赤道与北极.
(3)由表中的信息可猜想:影响地球上g值大小的因素可能是地球的纬度,且纬
度越大,g值越大.三、作图题(共12分)
20.(★★★)重为12牛的物体静止在水平地面上,请在图中用力的图示法画出该物体受到的重力.
21.(★★★)在图中画出物体AB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
22.(★★★)在图中,画出反射光线OB的入射光线AO,并标出入射角及其大小.
23.(★★★)在图中画出了光通过透镜前后的方向,在图中填上适当类型的透镜.
24.(★★)玻璃对光的折射本领比水强.图中(a)中给出了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的光路图,在(b)中以相同的入射角射入到玻璃,请画出折射光线的大致位置.
四、计算题(共13分)
25.(★★★)一艘游轮驶向码头,当游轮距码头还有1600米时,游轮驶入了靠岸直线航道.(1)若游轮计划以0.4米/秒的速度匀速行驶,求游轮预期驶抵码头所需的时间.
(2)由于受到水流的影响,游轮实际到达码头用时3200秒,求游轮实际匀速航行的速度.26.(★★)质量是10千克的物体,在大小为30牛的水平向右拉力F作用
下沿水平地面做直线运动,如图所示,物体受到地面的阻力为物体重力的0.2倍,求:
(1)物体所受的重力G的大小.
(2)物体所受阻力f的大小.
(3)物体在水平方向上所受合力F 合的大小和方向.
五、实验题(每格1分,共20分)
27.(★★★)在调节天平平衡时,若指针在图(a)所示位置,应向右调节平衡螺母,使天平在水平位置平衡.用天平测物体质量时,物体应放在天平的左盘,当天平再次平衡时砝码和游码如图(b)所示,所测物体的质量为 72 克.
28.(★★★)图中的弹簧测力计的最小刻度是 0.2 牛,测量范围是0~5 牛.如图所示,物体所受的拉力大小为 3.4 牛.
29.(★★★)如图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竖立的透明玻璃板下
方放一把直尺,直尺
与玻璃板垂直;两支相同的蜡烛A、B竖立于玻璃板两侧的直尺上,以A蜡烛为成像物体.
(1)为便于观察,该实验最好在较黑暗环境中进行(选填“较明亮”或“较黑暗”);此外,采用透明玻璃板代替平面镜,虽然成像不如平面镜清晰,但却能在观察到A蜡烛像的同时.也
能观察到 B蜡烛,巧妙地解决了确定像的位置和大小的问题.
(2)点燃A蜡烛,小心地移动B蜡烛,直到与A蜡烛的像重合为止,这时发现像与物
的大小相等.
30.(★★★)某同学在做“验证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实验室中提供了焦距分别为5厘米、10厘米和15厘米三种规格的凸透镜.
(1)在组装和调试实验装置时,应调节凸透镜和光屏的高度,使它们的中心跟烛焰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使烛焰的像成在光屏的.
(2)实验时,凸透镜和蜡烛的位置如图1所示,当把光屏移到光具座的80厘米刻度处时,找
到了最清晰的像,请你根据所学知识判断,光屏上所成的像应该是图2中的图 D (选填
序号),凸透镜的焦距是 10 厘米.
(3)若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变,把物体移至20厘米刻度线处,则应向左(选填“左”或“右”)移动光屏,才能找到清晰的烛焰像,则所成像如图2中的 B (选填序号).
31.(★★)某同学探究“从斜面上下滑的物块,在水平面上滑行的距离与哪
些因素有关”.实验中让同一木块分别从不同高度由静止开始沿光滑斜面下滑,最终静止在与斜
面相接的水平直板上,如图所示.每次实验记录了所用的水平板面及粗糙程度,并用刻度尺测
量每次开始下滑时的高度h和在水平板面上滑行的距离S,数据记录如下表:
(1)比较实验次数1、2、3(或4、5、6,或7、8、9)可得:在接触面粗糙程度相
同的情况下,同一木块在斜面上释放的高度h越大,它在水平面上滑行的距离S也越长.
(2)比较实验次数 1、4、7(或2、5、8,或3、6、9)可得:同一木块在斜面上释放
的高度相同时,水平板面越光滑,木块在水平面上滑行的距离S越长.
(3)进一步分析木块滑行距离S和水平面粗糙程度之间的变化趋势,推理可得当水平面绝对光滑时,木块将做匀速直线运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