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尹志英:各位老师好!请大家在我第一章的帖子里发表对第一章教学目标的编写的修改意见,谢谢!
张安:设计方案我认真看过了,重难点很详细,相对来说对老师的要求比较高,要想面面俱到学生会不会觉得重点不够突出?
张蓉:新的教学设计方案非常详细,对于重难点列的尤其清楚,对于指导基层教师任课和学生自学很有作用,如果与形考作业和期末考试的知识点结合更加紧密的话,会起到很好的实际效果。
尹志英:谢谢两位老师的肯定和想法。所以要保留掌握、熟悉、了解这个层次就是让老师和学生对考试的重点把握准确,行为动词的描述是让老师和学生知道如何检测自己是否达到具体的目标,细化了的目标有时候就是更具体的考试内容。
尹志英:各位老师好!欢迎参加今天的讨论!
《人体生理学》课程教学设计方案
(修改稿2011/2/17)
人体生理学课程是电大护理学专业(专科)统设必修课。为了做好该课程的教学工作,把教学过程落到实处,人体生理学课程教学团队在分析课程性质、任务,学生和教师队伍特点、远程教学特点以及现有教学资源的基础上,根据电大课程教学设计方案的编写要求,特制定本教学设计方案。方案主要解决如何制订学习目标,如何进行课程教学安排和教学组织,如何选用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以及如何进行教学支持服务等问题。
一、课程概况
人体生理学是研究人体功能活动规律的科学。人体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细胞,功能相一致的细胞构成组织,组织构成器官,器官构成系统。在正常条件下,人体各器官和系统具有哪些功能,这些功能是如何实现的,它们受到哪些因素的调节和控制,这一系列的问题就是生理学的研究任务。只有了解了正常条件下机体各种功能活动的规律,才能了解在疾病条件下哪些功能会发生变化,为什么会发生变化以及如何通过药物或其它手段进行防治和护理。因此,人体生理学是一门重要的医学基础课,是学习病理学、药理学、临床医学和护理学的基础。
人体生理学课程与前修课及后续课的关系图
《人体生理学》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很强的学科。生理学理论来源于实验,通过实验可以加深对理论问题的理解;生理学理论应用于临床,通过对临床案例的生理学分析,可以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生理课由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两部分组成。理论教学一般是先总论后系统,即先了解机体功能活动的一般规律,再了解各系统、器官的功能、调节和机制。实践教学可以通过实验课和临床案例教学来完成。实验课可以和理论课并进,也可以集中进行,临床案例教学要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中。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应使学生了解和掌握机体各系统、器官的正常生理功能、功能的调节以及实现的机制;了解本门课程与后续课程、临床护理工作之间的关系,并能把学的知识用到生活和临床工作中。
本课程的后续课为病理学、药理学、医学免疫学与微生物学、内科护理学、外科护理学等。本课程为5学分。
二、学生特征及教师队伍特点
1.学生特征:学生是普通中专护理专业毕业、具有国家护士执业资格,目前工作在护理岗位上的在职护理工作人员。她们的学习背景相同起点一致,有较强的动手能力和较丰富的工作经验,但医学理底比较薄弱,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亟需提高。她们面临着婚恋生育等家庭问题,存在着工作压力大,学习时间少的工学矛盾以及远程学习知识和能力缺乏的问题。
2. 课程辅导教师队伍特点:是一支专、兼职结合,兼职为主(约占80%)的教师队伍,其中兼职教师约2/3来自教育系统(卫校、医学院、职业学院等),1/3来自医疗卫生行业(医院、药监所等);是一支具有医学背景,在远程教学、医学教学和临床经验方面各有特长的教师队伍;是一支地域分散、缺少交流和支持,处于单兵作战状态的教师队伍。他们在远程教学中需要得到电大教学和学生方面的信息,需要得到齐备的教学资料,需要得到与同行交流学习的机会,需要得到方方面面的的教学支持服务,需要得到工作的肯定和认同。
三、学习内容及学习目标
人体生理学课程教学内容包括绪论、细胞的基本功能、血液、血液循环、呼吸、消化和吸收、能量代谢和体温、肾脏的排泄功能、神经系统、感觉器官、内分泌、生殖和衰老。教学要求分为三个层次,即掌握、熟悉和了解。要求掌握的内容为学习和考核的重点,占考试内容的75%左右;熟悉占20%左右;了解占5%左右。每个层次的学习目标用行为动词描述,便于操作和检测。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生命活动的基本特征
1.掌握:解释兴奋性、可兴奋组织、阈强度(阈值)、兴奋。
2.熟悉:说出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特征;解释适应性。
3.了解:列出刺激引起兴奋的条件。
第二节 内环境及其稳态
1.掌握:解释内环境与稳态的概念;举例说明内环境理化性质相对恒定的重要意义;分析电解质紊乱的病例。
第三节 生理功能活动的调节
1.熟悉:比较人体功能活动三种调节方式的特点;解释反馈的概念;比较正反馈和负反馈的特点;说出负反馈在维持内环境稳态中的作用。
2.了解:复述自身调节的概念。
第二章 细胞的基本功能
第一节 细胞膜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1.熟悉:说出单纯扩散、易化扩散、主动转运、人胞和出胞作用的概念;比较载体易化扩散和通道易化扩散的特点;比较主动转运和被动转运的特点;说明钠钾泵的生理意义。
第二节 细胞的生物电现象及其产生机制
1.掌握:解释有关静息电位的概念(静息电位、极化、去极化、复极化、超极化)及正常值,归纳静息电位的产生机制;解释动作电位的概念,归纳动作电位的产生机制。
2.熟悉:说出动作电位的特点。
3.了解:观察生物电现象的记录方式。
第三节 兴奋的引起及其在同一细胞上的传播
1.掌握:解释兴奋在同一细胞上的传导机制;说出兴奋性的变化规律。
2.熟悉:解释兴奋的引起和阈电位;说出兴奋在同一细胞和细胞间传播的特点。
第四节 肌细胞的收缩功能
1.掌握:说出神经肌肉接头处的兴奋传递过程。
2.熟悉:复述等长收缩、等张收缩、单收缩、复合收缩、肌肉收缩能力的概念;列表比较前负荷、后负荷对肌肉做功的影响;指出骨骼肌的兴奋一收缩耦联的关键因素。
第三章 血液
第一节 概述
1.熟悉:说出血液的组成成分以及各种成分的功能;说出血浆渗透压的组成、正常值及作用。
2.了解:说出血浆的成分及理化特性;说出体液分布概况。
第二节 血细胞
1.熟悉:比较成熟红细胞和幼稚红细胞的形态、正常值和生理功能;说出白细胞的分类、正常值和临床应用;说出红细胞的特性;解释小细胞性贫血和巨幼红细胞贫血的原因;说出血小板的功能。
2.了解:说出血细胞的来源;说出红细胞的组成成分及破坏的途径。
第三节 生理性止血
1.熟悉:复述凝血及纤维蛋白溶解的概念;说出凝血过程的步骤;说出内源性凝血和外源性凝血的启动因子;列出凝血因子的编号及同义名;解释肝硬化病人容易发生凝血障碍以及甲状腺手术容易出血的原因;说出纤维蛋白溶血的生理意义;区别出、凝血机制障碍的临床表现。
2.了解:说出生理性止血的步骤;说出抗凝和促凝的因素。
第四节 血量、输血与血型
1.掌握:复述血型的概念;说出ABO血型系统的分型依据;解释输血原则;观察交又配血实验过程,说明交叉配血试验结果的临床意义。
2.熟悉:正确计算成人血量。
3.了解:比较Rh血型与ABO血型的不同点;预测Rh血型不合发生的可能性。
第四章 血液循环
第一节 心脏生理
1.掌握:复述心动周期的概念;列表说明心脏收缩和舒张过程中,心室压力、容积变化的特点,心脏瓣膜的开闭状态及心音的形成;正确听取心音,阐述心音产生的机制;比较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和骨骼肌的动作电位,说出其产生过程的异同点;说出窦房结P细胞动作电位的特点;说出心动周期中心肌兴奋性的变化;解释期前收缩及代偿间歇产生的原理;特殊传导系统的组成;兴奋在心脏中的传导途径。
2.熟悉:复述每搏输出量和每分输出量的概念;解释前负荷、后负荷、心肌收缩力、心率对心输出量的影响;分析高血压病与心功能衰竭之间的关系,说明高血压遵医嘱进行治疗的重要性;自动节律性产生的原因及生理意义;说出心电图各波的意义。
3.了解:分析心率对心动周期的影响;复述心脏做功和心功能储备的概念;细胞膜对离子的通透性;钾离子及钙离子对心肌功能的影响。
第二节 血管生理
1.掌握:说出动脉血压的概念;正确测量血压并说明其原理和注意事项;说出血压的正常值;举例说明血压的生理变异与临床的关系;说出血压的形成原理及影响因素;写出组织液有效滤过压的计算公式;解释影响组织液生成与回流的因素;阐述心性、肾性、营养不良性水肿产生的机制。
2.熟悉:说出中心静脉压的概念及影响因素,联系实际说明中心静脉压测定在护理工作中的应用。血流量、血流阻力和血压的关系;静脉血流及影响因素。
3.了解:各类血管的结构及功能特点;说明动脉血压相对恒定性及生理意义;动脉脉搏的波形、成因和传播速度;说出微循环的组成和血流通路,应用相关知识解释休克的病理变化及临床表现。
第三节 心血管活动的调节
1.掌握:说出心脏的神经支配(心迷走神经和交感神经)及其递质和受体;说出血管的神经支配(交感缩血管神经的作用、递质和受体);应用相关知识阐述降压药中受体阻滞药的作用机理。压力感受性反射的反射弧及生理意义。
2.熟悉:说出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和血管紧张素的作用,应用相关知识分析血管紧张素与高血压病之间的关系,解释血管紧张素受体抑制剂的降压机制。
3.了解:说出心血管中枢的位置;化学感受器反射。
第四节 器官循环
1.熟悉:说出冠状循环的血流特点及血流量调节的重要因素。
2.了解:血一脑脊液屏障和血一脑屏障;说出最容易通过血一脑脊液屏障的物质和最不容易通过血一脑屏障的物质;说出脑血流量及其调节的特点。
第五章 呼吸
第一节 肺通气
1.掌握:观察肺通气功能测定,解释肺通气量(每分通气量、最大通气量、肺泡通气量、无效腔)的概念并说明各项指标的临床意义;说出维持胸内负压的前提条件及胸内负压形成的主要原因;解释气胸病人出现呼吸困难的原因。
2.熟悉:复述呼吸的概念;解释呼吸的三个环节(外呼吸、气体运输、内呼吸);说明肺泡表面张力与表面活性物质的作用;分析弹性阻力与顺应性的关系;非弹性阻力;解释肺容量(潮气量、补吸气量、补呼气量、肺活量、时间肺活量、机能余气量、余气量、肺总容量)的概念。
3.了解:呼吸道、胸廓的构成;胸膜腔、呼吸肌和呼吸运动;说出肺通气的动力、呼吸运动时肺内压的变化;平静呼吸和加强呼吸时胸廓运动的特点。
第二节 肺换气与组织换气
1.掌握:说出氧和二氧化碳在肺泡、血液和组织中的分压;说明决定气体交换方向的主要因素。
2.熟悉:解释影响肺换气的因素(气体分压差、呼吸膜、通气/血流比值)。
3.了解:气体分压的概念。
第三节 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
1.掌握:说出氧的主要运输形式;陈述红细胞在运输氧气中的重要作用;说明氧气与血红蛋白结合的特点及一氧化碳对其产生的影响;分析一氧化碳中毒病人的临床表现。
2.熟悉:复述血氧容量、血氧含量、血氧饱和度的概念;解释氧解离曲线,列出影响因素。
3.了解:说出二氧化碳的主要运输形式。
第四节 呼吸运动的调节
1.掌握:说出呼吸运动化学性反射调节的感受器及适宜刺激;分别说明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升高、氧分压降低时呼吸运动的变化及机制。
2.熟悉:复述呼吸中枢的概念,说出延髓呼吸中枢的重要性及高级中枢的作用。
3.了解:说出肺牵张反射的概念、过程及意义;呼吸肌本体感受性反射。
第六章 消化和吸收
第一节 消化和吸收
1.熟悉:解释消化和吸收的概念;比较胃肠道和心脏的神经支配,说出胃肠道神经支配的特点;列表说明主要的消化道激素的来源和作用。
2.了解:消化道平滑肌的特性。
第二节 消化道的运动
1.熟悉:比较胃的运动形式及小肠的运动形式,说出胃特有的运动形式;解释容受性舒张;解释胃排空的概念,说明胃排空的特点,列出胃排空的影响因素。
2.了解:说出小肠特有的运动形式及其特点;大肠的运动形式;了解咀嚼与吞咽。
第三节消化液及其分泌
1.掌握:说出胃液的成分和作用;分析胃酸降低和内因子缺乏与贫血的关系;解释黏液-HCO3-屏障和胃黏膜屏障;分析进餐后胃液的变化及机制;列出胃液分泌的抑制因素并简单说明其作用机制;说出胰液的成分和作用;列举胰液的调节因素及调节特点。
2.熟悉:说出胆汁的成分及作用;复述胆盐的肠一肝循环的概念;胆汁分泌和排出的调节。
3.了解:小肠液的分泌;唾液的分泌。
第四节消化道的吸收
1.熟悉:说出小肠在吸收中的重要作用并解释其原因;说出糖、蛋白质、脂肪的吸收形式和途径。
2.了解:说明糖的吸收的机制。
第七章 能量代谢和体温
第一节 能量代谢
1.掌握:解释能量代谢及基础代谢率的概念;列出影响能量代谢的因素并注明主要因素;解释食物的特殊动力效应;说出测定基础代谢率的条件,观察基础代谢率的测定,说出正常值及其临床意义;分析基础代谢率升高与甲亢病人临床表现之间的关系。
2.了解:能量的转换与储存;能量代谢测定原理(热能的标准单位,直接测热和间接测热法)。
第二节 体温及其调节
1.熟悉:说出体温的概念;正确测量体温,说出体温的正常值并说明体温的生理变动;说出运动时和安静时主要的产热器官;说出人体的散热器官和散热方式;说出临床高热病人降温的方法并阐述其机制。
2.了解:解释发热病人常伴有寒战的原因。
第八章 肾脏的排泄功能
第一节 概述
1.熟悉:复述肾脏的血液循环特征;解释肾血流量的自身调节。
2.了解:说出肾脏的功能。
第二节 尿生成的过程
1.掌握:说出尿生成的三个环节;复述肾小球滤过率的定义;写出肾小球有效滤过压的计算公式;描述滤过膜通透性的特点;分析影响肾小球滤过的因素;解释急性肾小球肾炎病人出现少尿和血尿的原因;举例说明肾小管和集合管的吸收方式;说出钠离子和水的重吸收部位和方式;归纳葡萄搪的重吸收特点;复述葡萄糖肾阈的定义;解释糖尿病病人出现多尿及尿糖的现象。
2.了解:解释渗透性利尿和球管平衡。
第三节 尿液的浓缩和稀释
1.了解:说出尿液浓缩的前提及必要条件。
第四节 尿生成的调节
1.熟悉:说出抗利尿激素(ADH)的作用;说出ADH释放的有效刺激因素;解释水利尿现象;归纳醛固酮的作用特点;解释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
第五节 尿液及其排放
1.了解:复述每昼夜的正常尿量以及多尿、少尿和无尿的定义。
第九章 神经系统
第一节 神经元与突触
1.掌握:说出化学性突触传递的特征。
2.熟悉:复述神经系统的组成及主要功能;描述神经纤维传导特征;神经元之间的信息传递方式;列表说明外周神经递质和中枢神经递质的主要种类、来源;解释胆碱能纤维和肾上腺素能纤维;列表说明胆碱能受体和肾上腺素能受体的分型、分布、效应及阻断剂。
3.了解:举例说明阻断剂在临床的应用。
第二节 反射活动的一般规律
1.掌握:说出反射的概念和反射弧的组成;比较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
2.熟悉:列出中枢神经元的联系方式。
3.了解:说出中枢抑制的分类。
第三节 神经系统的感觉功能
1.掌握:说出特异性投射系统及非特异性投射系统的概念和功能;解释牵涉痛的概念并联系临床实际进行说明。
2.了解:大脑皮层的感觉分析功能。
第四节 神经系统对躯体运动的调节
1.掌握:解释脊休克、牵张反射、腱反射及肌紧张的概念;说明脊休克发生的原因。
2.熟悉:解释脑干的抑制区和易化区;解释去大脑僵直;说出小脑对躯体运动调节的三个功能;说出锥体系及锥体外系的功能。
3.了解:说出基底神经节对躯体运动的调节功能,分析震颤麻痹的主要病因;大脑皮层运动区。
第五节 神经系统对内脏活动的调节
1.掌握:说出植物性神经系统神经末梢释放的递质及其受体。
2.熟悉:说出植物性神经系统的主要功能。
3.了解:各级中枢对内脏活动的调节。
第六节 脑的高级功能
1.熟悉:解释条件反射的概念、形成和意义;解释第一信号系统和第二信号系统的概念。
2.了解:脑电图的基本波形。
第十章 感觉器官
第一节 概述
1.熟悉:说出感受器的一般生理特性
第二节 视觉器官
1.熟悉:解释眼的调节;叙述正视眼看近物时晶状体的调节活动;解释近点、瞳孔对光反射、近视、老视眼;列出屈光不正的类型,分析原因并说出矫正方法。
2.了解:说出眼折光系统的组成,解释折光能力与折射面的曲率半径的关系;解释视力、视野的概念。
第三节 听觉器官
1.了解:说出传音系统的功能和内耳耳蜗的感音功能。
第四节前庭器官
1.了解:说出前庭器官组成及功能。
第十一章 内分泌
第一节 概述
1.熟悉:解释内分泌、内分泌系统及激素的概念;说出激素的一般特征;列表说明激素的化学分类。
2.了解:简述含氮激素及类固醇激素的作用机制。
第二节 下丘脑与垂体
1. 掌握:叙述生长素的主要生理作用;分析侏儒症、巨人症及肢端肥大症的发病原因。
2.熟悉:解释下丘脑垂体束、下丘脑调节肽的概念;观察下丘脑-垂体功能单位示意图,说明下丘脑-神经垂体系统及下丘脑-腺垂体系统在结构和功能上的联系。
3.了解:说出腺垂体分泌的7种激素的名称;说出催乳素主要生理作用。
第三节 甲状腺
1. 掌握:说出甲状腺激素的作用;比较生长激素与甲状腺激素对机体生长发育的影响;分析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甲亢)病人的临床表现。
2. 熟悉:简单画出下丘脑一垂体一甲状腺轴的活动示意图,以此为例说明下丘脑一垂体一靶腺轴的调节过程。
3.了解:甲状腺激素的生物合成、储存、释放、运输与代谢。
第四节 肾上腺
1.掌握:说出糖皮质激素对三大物质代谢的作用、对水盐代谢的影响及对血细胞等其他器官的影响;解释应激反应;说明长期大量使用糖皮质激素病人不能突然停药的原因。
2.熟悉:说出盐皮质激素的主要生理作用。
3.了解:列表比较肾上腺髓质分泌的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的主要作用;解释应急反应。
第五节 胰岛
1.熟悉:说出胰岛素的生理作用;说明血糖浓度在胰岛素分泌调节过程中的作用。
2.了解:说出胰高血糖素的生理作用。
第六节 甲状旁腺素、维生素D3和降钙素
1.了解:说出甲状旁腺激素的生理作用、主要靶器官和机制;说出降钙素的生理作用、主要靶器官;说出维生素D3的生理作用。
第十二章 生殖
第一节 男性生殖
1.了解:说出睾丸分泌的激素。
第二节 女性生殖
1.掌握:说出雌、孕激素的生理作用;说明月经周期中各种变化与垂体激素及卵巢激素的关系。
2.熟悉:卵泡的发育、成熟与排卵。;下丘脑一垂体一卵巢轴及其活动的调节。
四、教学资源
电大人体生理学课程组以及人体生理学课程教学团队已建课程教学资源如下:
(一)文字教材
1.主教材 《人体生理学》朱文玉主编,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出版。本书依据高等医学专科培养目标和教学大纲编写,系统体现了人体生理学的教学内容,是教师教学以及学生学习的主要材料。全书分为十三章,分别为绪论、细胞的基本功能、血液、血液循环、呼吸、消化和吸收、能量代谢和体温、肾脏的排泄功能、神经系统、感觉器官、内分泌、生殖和衰老。教学内容科学性强,排版突出重要概念和学习要点。
2. 辅助教材 《人体生理学学习指导》朱文玉等主编,本书是与主教材相配套的辅导用书。全书由各章学习要点和练习题构成,便于学生进行学习效果自测。
3.实验教材 《广播电视大学医科统设课实验指导汇编》吕证宝、郭晓霞编写,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出版。其中包括哺乳动物动脉血压的调节、肺通气功能的测定等十四个生理学基本实验。
(二)录像教材
1.人体生理学录像教材,由北京大学医学部范少光、朱文玉教授主讲,1994年录制。录像教材为系统讲授型,讲授思路清晰、语言生动。教材共27讲,各讲内容见下表:
人体生理学录像教材内容一览表
| 讲次 主要内容 |
| 第一讲 什么是生理学?怎样学习生理学? |
| 介绍兴奋性等生理学概念 |
| 细胞的基本功能-细胞膜的结构、细胞膜的转运功能 |
| 第二讲 细胞膜的转运功能 |
| 受体 |
| 第三讲 细胞的生物电现象-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的概念和形成机制 |
| 第四讲 细胞的生物电现象-兴奋性的变化规律、兴奋性在同一细胞上的传导、 神经肌肉接头处的兴奋传递 |
| 生理功能的调节 |
| 第五讲 血液-血液的凝固、血量、血型(ABO血型) |
| 第六讲 血液-血型、输血 |
| 血液循环系统-心动周期 |
| 第七讲 血液循环系统-心动周期、心脏的泵血过程 |
| 第八讲 血液循环系统-影响心输出量的因素 |
| 第九讲 血液循环系统-心肌的电活动 |
| 第十讲 血液循环系统-心肌的特性、心脏的特殊传导系统 |
| 第十一讲 血液循环系统-血管生理 (血管的分类、动脉血压的形成、影响动脉血压的因素、静脉血压和血流) |
| 第十二讲 血液循环系统-心血管活动的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 |
| 第十三讲 血液循环系统-微循环、组织液的生成、器官循环 呼吸系统-呼吸的概念、肺泡表面张力 |
| 第十四讲 呼吸系统-表面活性物质、肺通气、肺容量与肺通气量、肺换气与组织换气 |
| 第十五讲 呼吸系统-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氧的运输、二氧化碳的运输)、 呼吸运动的调节 |
| 第十六讲 消化和吸收-消化系统概述(消化和吸收的概念、胃肠激素的概念等)、 胃液的分泌与调节、胃的运动 |
| 第十七讲 消化和吸收-胃的运动、胃的排空、胰液的分泌与调节、 消化道的吸收功能等 |
| 第十八讲 能量代谢、体温调节 |
| 第十九讲 排泄系统-尿生成的过程、影响肾小球滤过的因素 |
| 第二十讲 排泄系统-影响肾小管吸收的因素等、尿液的浓缩和稀释、尿生成的调节 |
| 内分泌系统-概述(激素的化学分类、激素作用途径、激素作用的特点等) |
| 第二十一讲 内分泌系统-垂体、甲状腺 |
| 第二十二讲 内分泌系统-肾上腺、甲状旁腺 |
| 第二十三讲 内分泌系统-甲状旁腺激素、降钙素的调节 性腺 |
| 第二十四讲 神经系统-神经系统的组成、突触等 |
| 第二十五讲 神经系统-突触前受体与突触后受体、 神经递质的合成、储存、释放和降解 |
| 第二十六讲 神经系统-外周神经递质、中枢神经递质、植物性神经(交感神经) |
| 第二十七讲 神经系统-植物性神经(副交感神经的特点)、反射活动 |
(三)网上资源
主要由电大人体生理学教学团队组织建设并发布在电大在线平台课程端,各省级电大及分校教学点可根据教学需求自建部分资源。
1.教学文件:教学大纲、考核说明、网考方案等教学文件。
2.学习辅导资料:①学习指南;②各章学习辅导;③IP课作业辅导;④学习课件;⑤期末复习指导;日常答疑汇总;午间直播课堂专题讲座;实践教学资料等。
3.教师交流资料:①学习指南及教学安排;②教学PPT课件等。
4.实时教学及教研活动:电大每学期安排2次实时学习辅导活动,1~2次教学研究活动。
五、教学安排建议
人体生理学课程教学环节包括自主学习、面授辅导、网上及其他远程形式辅导、实践教学、形成性考核及期末考试等环节。学生自主学习指导将贯穿于各个教学环节中。为了做好面授、网上及其他形式辅导、实践教学等环节的工作,提出以下教学安排建议。
(一)总体教学安排
建议安排18个教学周。
第1~2周主要做学习指导,帮助学生了解远程学习特点、课程学习要求、学习资源、学习方法、形成性考核要求和期末考试要求以及课程教学安排等,指导学生制定学习计划。
第3~16周指导学生完成各章的理论学习任务,组织学生开展实验活动和临床病例生理学分析讨论活动,完成形成性考核任务。
第17~18周,主要指导学生进行期末复习,帮助学生在掌握学习重点的基础上,熟悉考试方式方法,为考试做好准备工作。
(二)面授辅导安排
建议教学点安排6次~8次面授辅导,每次4学时。面授主要帮助学员分析教材总论部分以及循环、呼吸、消化、泌尿等重点章节的内容,突出重点、考点和临床结合点,帮助学生把生理学与后续课程及临床实践联系起来。建议采用案例教学法开展教学,引导学生把所学知识用到实际工作中。
人体生理学课程面授辅导安排表(供参考)
| 序号 | 周次 | 主要教学内容及方法 | 布置课后学习任务 |
1 | 1~3周 | (1)课程学习指导:介绍课程地位、任务和内容框架、学习资源、学习方法、考核方法等。 (2)指导学生制定学习计划。 (3)第一章~第三章教学辅导活动,重点讲解绪论中内环境稳态、反馈等基本概念以及细胞的基本功能。说明生理学一些基本原则和概念在生理学知识体系中的穿针引线作用。临床举例说明生理学基础知识在临床中的应用。 (4)低钾血症或高钾血症病例、有机磷农药中毒、贫血等病例分析讨论。 (5)答疑及小测验。 | (1)自学教材或其他资料。 (2)完成作业(一)和学习指导书单项选择题。 (3)想想能把生理学的知识用到自己生活和工作的那个层面。在工作中针对实际病例提出问题并进行分析。 (4)主动取的老师、同学及同事的帮助。 (5)下次课交作业。 |
2 | 4~6周 | (1)讲评作业完成情况及其他学习情况(小组学习、上网学习等)。 (2)第四章循环生理~第五章呼吸教学辅导活动。教学重点是心脏的泵血功能、血压的形成与调节,肺的通气功能、换气功能、气体的运输及呼吸的调节。 (3)原发性高血压、心功能衰竭、休克、气胸、一氧化碳中毒、慢性呼吸功能衰竭等病例分析讨论,注意结合护理专业实践。 (4)答疑及小测验。 | (1)下次辅导课前或辅导课上交作业(二)。 (2)将收集到的病例以及所作分析发到班级邮箱或QQ群或辅导教师邮箱。 (3)其他同上。 |
3 | " 6~8周 | (1)学习情况讲评(作业讲评、病例分析讲评等)。 (2)第六章消化与吸收~第七章体温与能量代谢教学辅导活动。重点为胃和小肠的运动形式,胃液和胰液的成分和作用,胃液和胰液分泌的调节、体温及体温的调节等。 (3)消化性溃疡、急性胰腺炎、发热等病例分析讨论。 (4)答疑及小测验。 | (1)下次辅导课前或辅导课上交作业(三)。 (2)将病例分析发到班级邮箱或QQ群或辅导教师邮箱。 (3)其他同上。 |
4 | " 9~12周 | (1)学习情况讲评。(作业讲评、病例分析讲评等)。 (2)第八章肾脏的排泄功能~第十一章内分泌教学辅导活动。重点为肾脏的滤过功能 (3)急性肾小球肾炎、慢性肾功能衰竭、糖尿病、甲状腺机能亢进等病例分析讨论。 (4)答疑及小测验。 | (1)下次辅导课前或辅导课上交作业(四)。 特别注意完成学习总结/病例分析。 (3)其他同上。 |
5 | " 13~15周 | (1)学习情况讲评。 (2)新课辅导(、第九章神经系统生理、第十章感觉器官、第十二章生殖) (3)高位截瘫、有机磷农药中毒、近视、传导性耳聋等病例分析讨论。 | 利用教材、学习指导书和期末复习指导进行复习。有问题或建议及时与老师联系。 |
6 | " 16~18周 | (1)作业讲评,重点讲评学习总结/病例分析。 (2)期末复习指导。 | 参加电大或省市电大期末网上实时辅导活动或查看辅导资料。 |
说明 | 1. 作业要求:(1)纸质作业:作业要随学习进程分次完成并按时上交;作业要求手写,建议不照抄书本,要能对学习内容进行加工整理;作业要完整,不掉题漏问; 书写要工整清晰;个别同学不能按时完成作业,请与辅导老师联系并说明原因。(2)网上作业:要在规定时间前完成作业。 2. 班组长要组织本班组同学建立联系,交流学习情况,及时完成作业,收集和反映学习建议和意见。 3. 课程辅导老师的联系方式:姓名××× 手机:××× 邮箱:××× QQ: ××× | ||
人体生理学理论来源于临床实践和科学实验,因此,临床病例分析讨论和实验教学是实践教学的两个重要环节。临床病例分析讨论和基础性实验可贯穿于理论学习的过程中,综合性实验可集中在实验室完成或利用实验教学软件或观察实验录像完成。基础性实验要求完成2~3个,综合性实验和设计性实验要求完成1个。实践教学以病例分析作业和实验报告的形式进行考核评价。
基础性实验项目包括蟾蜍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的制备;肌肉的阈收缩、阈上收缩及最大收缩;神经干的动作电位(示教);影响血液凝固的因素;血型的鉴定;动脉血压的测定;心音的听诊;心脏的期外收缩及代偿间歇;人体心电图描记录;人体体温测定;视觉调节反射与瞳孔对光反射;声音的传导途径等。
综合性实验项目包括影响心脏的体液因素;哺乳动物动脉血压的调节;肺通气功能的测定;小肠平滑肌的生理特征;影响兔尿生成的一些因素;小白鼠胰岛素休克;反射、反射弧的分析;兔大脑皮层运动区机能定位等。
(四)网上实时或非实时学习辅导活动:电大和省市电大每学期网上将安排2次实时学习辅导答疑活动,时间一般安排在每学期开学初和期末复习时,具体时间在电大和省市电大在线学习网上发布。日常答疑为非实时的经常性辅导活动。辅导教师和学生均可参加网上辅导活动,共同交流研讨课程教学和学习问题。
(五)形成性考核及期末考试安排
1.形成性考核
根据各省电大的安排,可选择纸质或基于网络的形成性考核和期末考试形式。
(1)纸质形成性考核册:形成性考核内容包括理论作业、病例分析及实验报告。涉及教材12章的内容,以作业本的形式下发,要求全部完成,教师认真批改。建议辅导教师把学生平时的学习情况(参加集中辅导、小组学习、网上学习、小测验成绩等)作为作业评分的依据之一,从而体现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考核。
形成性考核成绩占课程总成绩的20%。
(2)基于网络的形成性考核任务:考核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和应用能力,试题形式为单项选择题和多项选择题。形成性考核成绩占总成绩的30%。
2.期末考试:
纸质考试及网考均为闭卷考试。
(1)纸质考试:试题形式包括名词解释、填空题、单项选择题和问答题。考试时间为90分钟。
(2)网络考试:试题形式为单项选择题。考试时间为60分钟。
两种考核形式的具体要求可参考人体生理学课程考核说明、人体生理学基于网络考试的试点方案。
六、教学支持服务
各级电大管理人员、教学支持服务人员、人体生理学课程教学团队成员应共同做好课程辅导教师的教学支持服务工作。
(一)课前教学支持服务。
为辅导教师提供文字教材及电子教学资料包,开通与其他辅导教师进行交流的通道,进行必要的培训工作。
由教学点为辅导教师提供人体生理学主教材和人体生理学学习指导辅助教材,提供教学安排表及学生信息表(姓名、年龄、工作单位、联系方式),教学点班主任及其他需要联系人员的名单及联系方式。
由人体生理学教学团队建设电子资料包,包括教学大纲、课程教学设计方案、考核说明或网考方案等教学文件;人体生理学PPT教学课件、临床病例生理学分析资料等教学参考资料;学生常见问题日常答疑汇总;工作联系人名单及联系方式,包括省市电大责任教师、电大主持教师等。
为辅导教师注册进入各级电大教学平台的用户名或通过省电大责任教师加入电大人体生理学课程教学团队QQ群,开辟教师间的联系通道和获取教学资源,开展教学交流的渠道。
(二)教学过程中的支持服务工作
教学点根据辅导教师教学需要准备必要的教学条件,比如网络教室、实验室等。
班主任协助辅导教师完成联系学生、督促学习和收交作业等工作。
课程责任教师或课程教学团队成员组织辅导教师参加人体生理学教学研究工作,开展集体备课,研究教材、教法,交流教学经验,讨论教学中的问题,促进教学过程的落实。电大人体生理学课程教学团队每学期安排2次电大系统课程教师参加的教研活动,各省市电大要认真组织参与。省市电大根据教学需要每学期可安排1~2次教研活动。
七、教学检查评价
人体生理学课程教学团队可通过以下途径或方式对各级电大的课程教学情况进行检查评价。
(一)参与电大教学评估开展的人体生理学课程评估工作或对课程评估调研数据进行分析。
(二)对各省电大组成课程教师参与教研活动人次、教学参考资料建设和贡献等情况进行统计。
(三)对教学点的教学安排、学生作业(包括病例分析和实验报告)或试卷进行抽查分析,从而对课程教学落实情况进行检查和总结评价。
(四)在学生中开展课程教学满意度调查等。
检查结果可在人体生理学教学团队网上交流平台、电大课程平台或课程教学团队会议上进行通报,总结推广好的经验,讨论解决存在的问题。
八、教学交流平台及相关信息
电大开放教育网页 (www.open.edu.cn)将提供该课程的电视课播出表和网上辅导时间。
电大开放教育网页人体生理学课程教师园地栏目提供教师教学参考资料。
人体生理学课程教学团队QQ群(93651391)每周二进行团队工作及教学工作交流,共享辅导教师电子教学资料包等教学资料。
电大课程主持教师:尹志英email:yinzhiy@crtvu.edu.cn
省电大课程主持教师:
教学点课程辅导教师:
教学点班主任:
尹志英:课程教学设计方案修改说明:本课程教学方案针对的对象是课程教学辅导教师,主要解决的问题是进行教学指导。
青岛会议上,大家对方案提出了修改意见,其中最重要的是要增加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这部分的内容,其他还有面授安排方面和内容呈现方面的建议。根据会议讨论意见和建议,我进行了补充和修改。
请大家在对方案进行全面讨论的基础上,重点对修改部分及实践教学部分进行讨论。
谢谢!
龚小红:对负责的第四章教学目标进行了仔细的拜读和建议。
尹志英:感谢各位老师踊跃参加,请大家多发言。谢谢。
龚小红:建议今天的教学方案设计征求意见:从每一个章节开始,这个建议可以吗?
尹志英:关于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这部分我们从两个维度编写的,一是掌握、熟悉、了解的层次,这三个层次里用行为动词来说明对内容的具体要求,方便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时能有一个具体、可操作、可评价的目标。
李风华老师的发言:新增《人体生理学课程面授辅导安排表》对基层面授导学具有指导意义,比较实用。
李凤华:实践环节对基层来说是薄弱环节,案例分析、实验录像非常受基层欢迎!这应该是下步努力方向?
尹志英:的意见很好。各位老师请发新帖发言,这样容易看到。谢谢。
郭晓霞:各位老师:新学期好!欢迎大家参加生理教研活动。
生理教学团队成立一年多,各位老师在尹老师的带领下开展了大量的工作,今天的主题是要讨论实施方案的内容,希望大家建言献策,完善课程方案,以便下一步实施。
各位老师,请大家聚焦各章的教学目标,看看两个维度的描述是否更加适合学生的学习,行为动词是否准确、可操作,你门尽量提修改意见。
尹志英:张安老师、张蓉老师:张蓉老师原来对教学设计方案进行过专门的研究,请多发言。青岛会上您二位承担的是消化和内分泌吧,请重点审查审查这两章的教学目标,谢谢!
接受龚老师的建议,从第一章教学目标开始讨论。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生命活动的基本特征
1.掌握:解释兴奋性、可兴奋组织、阈强度(阈值)、兴奋。
2.熟悉:说出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特征;解释适应性。
3.了解:列出刺激引起兴奋的条件。
第二节 内环境及其稳态
1.掌握:解释内环境与稳态的概念;举例说明内环境理化性质相对恒定的重要意义;分析电解质紊乱的病例。
第三节 生理功能活动的调节
1.熟悉:比较人体功能活动三种调节方式的特点;解释反馈的概念;比较正反馈和负反馈的特点;说出负反馈在维持内环境稳态中的作用。
2.了解:复述自身调节的概念。
请大家对第一章的教学目标编写发表意见,谢谢!
郭晓霞:建议在解释兴奋性、可兴奋组织、阈强度(阈值)、兴奋的后面加“含义”。
龚小红:第四章第一节的建议:
1、掌握中,心音的形成,和后面的心音产生的机制有点重复。建议去掉心音的形成。
2、掌握中,正确“听取”改为“听诊”。
3、“正确听诊心音,阐述心音产生的机制;比较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和骨骼肌的动作电位,说出其产生过程的异同点”,这一些内容,对于护理专科生来讲比较难,建议为熟悉内容
4、了解内容中:“细胞膜对离子的通透性;钾离子及钙离子对心肌功能的影响。 ”,是护士临床面临很多的生理变化的问题,建议改为熟悉
尹志英:谢谢龚老师的建议。
第二章 细胞的基本功能
第一节 细胞膜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1.熟悉:说出单纯扩散、易化扩散、主动转运、人胞和出胞作用的概念;比较载体易化扩散和通道易化扩散的特点;比较主动转运和被动转运的特点;说明钠钾泵的生理意义。
第二节 细胞的生物电现象及其产生机制
1.掌握:解释有关静息电位的概念(静息电位、极化、去极化、复极化、超极化)及正常值,归纳静息电位的产生机制;解释动作电位的概念,归纳动作电位的产生机制。
2.熟悉:说出动作电位的特点。
3.了解:观察生物电现象的记录方式。
第三节 兴奋的引起及其在同一细胞上的传播
1.掌握:解释兴奋在同一细胞上的传导机制;说出兴奋性的变化规律。
2.熟悉:解释兴奋的引起和阈电位;说出兴奋在同一细胞和细胞间传播的特点。
第四节 肌细胞的收缩功能
1.掌握:说出神经肌肉接头处的兴奋传递过程。
2.熟悉:复述等长收缩、等张收缩、单收缩、复合收缩、肌肉收缩能力的概念;列表比较前负荷、后负荷对肌肉做功的影响;指出骨骼肌的兴奋一收缩耦联的关键因素。
第三章 血液
第一节 概述
1.熟悉:说出血液的组成成分以及各种成分的功能;说出血浆渗透压的组成、正常值及作用。
2.了解:说出血浆的成分及理化特性;说出体液分布概况。
第二节 血细胞
1.熟悉:比较成熟红细胞和幼稚红细胞的形态、正常值和生理功能;说出白细胞的分类、正常值和临床应用;说出红细胞的特性;解释小细胞性贫血和巨幼红细胞贫血的原因;说出血小板的功能。
2.了解:说出血细胞的来源;说出红细胞的组成成分及破坏的途径。
第三节 生理性止血
1.熟悉:复述凝血及纤维蛋白溶解的概念;说出凝血过程的步骤;说出内源性凝血和外源性凝血的启动因子;列出凝血因子的编号及同义名;解释肝硬化病人容易发生凝血障碍以及甲状腺手术容易出血的原因;说出纤维蛋白溶血的生理意义;区别出、凝血机制障碍的临床表现。
2.了解:说出生理性止血的步骤;说出抗凝和促凝的因素。
第四节 血量、输血与血型
1.掌握:复述血型的概念;说出ABO血型系统的分型依据;解释输血原则;观察交又配血实验过程,说明交叉配血试验结果的临床意义。
2.熟悉:正确计算成人血量。
3.了解:比较Rh血型与ABO血型的不同点;预测Rh血型不合发生的可能性。
第四章 血液循环
第一节 心脏生理
1.掌握:复述心动周期的概念;列表说明心脏收缩和舒张过程中,心室压力、容积变化的特点,心脏瓣膜的开闭状态及心音的形成;正确听取心音,阐述心音产生的机制;比较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和骨骼肌的动作电位,说出其产生过程的异同点;说出窦房结P细胞动作电位的特点;说出心动周期中心肌兴奋性的变化;解释期前收缩及代偿间歇产生的原理;特殊传导系统的组成;兴奋在心脏中的传导途径。
2.熟悉:复述每搏输出量和每分输出量的概念;解释前负荷、后负荷、心肌收缩力、心率对心输出量的影响;分析高血压病与心功能衰竭之间的关系,说明高血压遵医嘱进行治疗的重要性;自动节律性产生的原因及生理意义;说出心电图各波的意义。
3.了解:分析心率对心动周期的影响;复述心脏做功和心功能储备的概念;细胞膜对离子的通透性;钾离子及钙离子对心肌功能的影响。
第二节 血管生理
1.掌握:说出动脉血压的概念;正确测量血压并说明其原理和注意事项;说出血压的正常值;举例说明血压的生理变异与临床的关系;说出血压的形成原理及影响因素;写出组织液有效滤过压的计算公式;解释影响组织液生成与回流的因素;阐述心性、肾性、营养不良性水肿产生的机制。
2.熟悉:说出中心静脉压的概念及影响因素,联系实际说明中心静脉压测定在护理工作中的应用。血流量、血流阻力和血压的关系;静脉血流及影响因素。
3.了解:各类血管的结构及功能特点;说明动脉血压相对恒定性及生理意义;动脉脉搏的波形、成因和传播速度;说出微循环的组成和血流通路,应用相关知识解释休克的病理变化及临床表现。
第三节 心血管活动的调节
1.掌握:说出心脏的神经支配(心迷走神经和交感神经)及其递质和受体;说出血管的神经支配(交感缩血管神经的作用、递质和受体);应用相关知识阐述降压药中受体阻滞药的作用机理。压力感受性反射的反射弧及生理意义。
2.熟悉:说出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和血管紧张素的作用,应用相关知识分析血管紧张素与高血压病之间的关系,解释血管紧张素受体抑制剂的降压机制。
3.了解:说出心血管中枢的位置;化学感受器反射。
第四节 器官循环
1.熟悉:说出冠状循环的血流特点及血流量调节的重要因素。
2.了解:血一脑脊液屏障和血一脑屏障;说出最容易通过血一脑脊液屏障的物质和最不容易通过血一脑屏障的物质;说出脑血流量及其调节的特点。
尹志英:第四章血液循环――龚老师的建议:
1、掌握中,心音的形成,和后面的心音产生的机制有点重复。建议去掉心音的形成。
2、掌握中,正确“听取”改为“听诊”。
3、“正确听诊心音,阐述心音产生的机制;比较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和骨骼肌的动作电位,说出其产生过程的异同点”,这一些内容,对于护理专科生来讲比较难,建议为熟悉内容
4、了解内容中:“细胞膜对离子的通透性;钾离子及钙离子对心肌功能的影响。 ”,是护士临床面临很多的生理变化的问题,建议改为熟悉
龚老师提的建议很好,请大家继续发表意见,谢谢
第五章 呼吸
第一节 肺通气
1.掌握:观察肺通气功能测定,解释肺通气量(每分通气量、最大通气量、肺泡通气量、无效腔)的概念并说明各项指标的临床意义;说出维持胸内负压的前提条件及胸内负压形成的主要原因;解释气胸病人出现呼吸困难的原因。
2.熟悉:复述呼吸的概念;解释呼吸的三个环节(外呼吸、气体运输、内呼吸);说明肺泡表面张力与表面活性物质的作用;分析弹性阻力与顺应性的关系;非弹性阻力;解释肺容量(潮气量、补吸气量、补呼气量、肺活量、时间肺活量、机能余气量、余气量、肺总容量)的概念。
3.了解:呼吸道、胸廓的构成;胸膜腔、呼吸肌和呼吸运动;说出肺通气的动力、呼吸运动时肺内压的变化;平静呼吸和加强呼吸时胸廓运动的特点。
第二节 肺换气与组织换气
1.掌握:说出氧和二氧化碳在肺泡、血液和组织中的分压;说明决定气体交换方向的主要因素。
2.熟悉:解释影响肺换气的因素(气体分压差、呼吸膜、通气/血流比值)。
3.了解:气体分压的概念。
第三节 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
1.掌握:说出氧的主要运输形式;陈述红细胞在运输氧气中的重要作用;说明氧气与血红蛋白结合的特点及一氧化碳对其产生的影响;分析一氧化碳中毒病人的临床表现。
2.熟悉:复述血氧容量、血氧含量、血氧饱和度的概念;解释氧解离曲线,列出影响因素。
3.了解:说出二氧化碳的主要运输形式。
第四节 呼吸运动的调节
1.掌握:说出呼吸运动化学性反射调节的感受器及适宜刺激;分别说明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升高、氧分压降低时呼吸运动的变化及机制。
2.熟悉:复述呼吸中枢的概念,说出延髓呼吸中枢的重要性及高级中枢的作用。
3.了解:说出肺牵张反射的概念、过程及意义;呼吸肌本体感受性反射。
第六章 消化和吸收
第一节 消化和吸收
1.熟悉:解释消化和吸收的概念;比较胃肠道和心脏的神经支配,说出胃肠道神经支配的特点;列表说明主要的消化道激素的来源和作用。
2.了解:消化道平滑肌的特性。
第二节 消化道的运动
1.熟悉:比较胃的运动形式及小肠的运动形式,说出胃特有的运动形式;解释容受性舒张;解释胃排空的概念,说明胃排空的特点,列出胃排空的影响因素。
2.了解:说出小肠特有的运动形式及其特点;大肠的运动形式;了解咀嚼与吞咽。
第三节消化液及其分泌
1.掌握:说出胃液的成分和作用;分析胃酸降低和内因子缺乏与贫血的关系;解释黏液-HCO3-屏障和胃黏膜屏障;分析进餐后胃液的变化及机制;列出胃液分泌的抑制因素并简单说明其作用机制;说出胰液的成分和作用;列举胰液的调节因素及调节特点。
2.熟悉:说出胆汁的成分及作用;复述胆盐的肠一肝循环的概念;胆汁分泌和排出的调节。
3.了解:小肠液的分泌;唾液的分泌。
第四节消化道的吸收
1.熟悉:说出小肠在吸收中的重要作用并解释其原因;说出糖、蛋白质、脂肪的吸收形式和途径。
2.了解:说明糖的吸收的机制。
第七章 能量代谢和体温
第一节 能量代谢
1.掌握:解释能量代谢及基础代谢率的概念;列出影响能量代谢的因素并注明主要因素;解释食物的特殊动力效应;说出测定基础代谢率的条件,观察基础代谢率的测定,说出正常值及其临床意义;分析基础代谢率升高与甲亢病人临床表现之间的关系。
2.了解:能量的转换与储存;能量代谢测定原理(热能的标准单位,直接测热和间接测热法)。
第二节 体温及其调节
1.熟悉:说出体温的概念;正确测量体温,说出体温的正常值并说明体温的生理变动;说出运动时和安静时主要的产热器官;说出人体的散热器官和散热方式;说出临床高热病人降温的方法并阐述其机制。
2.了解:解释发热病人常伴有寒战的原因。
第八章 肾脏的排泄功能
第一节 概述
1.熟悉:复述肾脏的血液循环特征;解释肾血流量的自身调节。
2.了解:说出肾脏的功能。
第二节 尿生成的过程
1.掌握:说出尿生成的三个环节;复述肾小球滤过率的定义;写出肾小球有效滤过压的计算公式;描述滤过膜通透性的特点;分析影响肾小球滤过的因素;解释急性肾小球肾炎病人出现少尿和血尿的原因;举例说明肾小管和集合管的吸收方式;说出钠离子和水的重吸收部位和方式;归纳葡萄搪的重吸收特点;复述葡萄糖肾阈的定义;解释糖尿病病人出现多尿及尿糖的现象。
2.了解:解释渗透性利尿和球管平衡。
第三节 尿液的浓缩和稀释
1.了解:说出尿液浓缩的前提及必要条件。
第四节 尿生成的调节
1.熟悉:说出抗利尿激素(ADH)的作用;说出ADH释放的有效刺激因素;解释水利尿现象;归纳醛固酮的作用特点;解释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
第五节 尿液及其排放
1.了解:复述每昼夜的正常尿量以及多尿、少尿和无尿的定义。
丁一:第八章肾脏的排泄功能――其他的章节我觉得没有什么问题,就是第一节我建议了解的内容里加上肾脏的结构特征,然后再是肾脏的功能,请其他老师再考虑一下。
尹志英:好的,谢谢丁一老师。
第九章 神经系统
第一节 神经元与突触
1.掌握:说出化学性突触传递的特征。
2.熟悉:复述神经系统的组成及主要功能;描述神经纤维传导特征;神经元之间的信息传递方式;列表说明外周神经递质和中枢神经递质的主要种类、来源;解释胆碱能纤维和肾上腺素能纤维;列表说明胆碱能受体和肾上腺素能受体的分型、分布、效应及阻断剂。
3.了解:举例说明阻断剂在临床的应用。
第二节 反射活动的一般规律
1.掌握:说出反射的概念和反射弧的组成;比较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
2.熟悉:列出中枢神经元的联系方式。
3.了解:说出中枢抑制的分类。
第三节 神经系统的感觉功能
1.掌握:说出特异性投射系统及非特异性投射系统的概念和功能;解释牵涉痛的概念并联系临床实际进行说明。
2.了解:大脑皮层的感觉分析功能。
第四节 神经系统对躯体运动的调节
1.掌握:解释脊休克、牵张反射、腱反射及肌紧张的概念;说明脊休克发生的原因。
2.熟悉:解释脑干的抑制区和易化区;解释去大脑僵直;说出小脑对躯体运动调节的三个功能;说出锥体系及锥体外系的功能。
3.了解:说出基底神经节对躯体运动的调节功能,分析震颤麻痹的主要病因;大脑皮层运动区。
第五节 神经系统对内脏活动的调节
1.掌握:说出植物性神经系统神经末梢释放的递质及其受体。
2.熟悉:说出植物性神经系统的主要功能。
3.了解:各级中枢对内脏活动的调节。
第六节 脑的高级功能
1.熟悉:解释条件反射的概念、形成和意义;解释第一信号系统和第二信号系统的概念。
2.了解:脑电图的基本波形。
刘建中:回复:教学内容及教学目标—第九章神经系统――神经系统比较抽象,教学过程中尽量使用多媒体或者动画,便于学生理解。
尹志英:回复:教学内容及教学目标—第九章神经系统――目标的描述您感觉是否具体,有可操作吗
第十章 感觉器官
第一节 概述
1.熟悉:说出感受器的一般生理特性
第二节 视觉器官
1.熟悉:解释眼的调节;叙述正视眼看近物时晶状体的调节活动;解释近点、瞳孔对光反射、近视、老视眼;列出屈光不正的类型,分析原因并说出矫正方法。
2.了解:说出眼折光系统的组成,解释折光能力与折射面的曲率半径的关系;解释视力、视野的概念。
第三节 听觉器官
1.了解:说出传音系统的功能和内耳耳蜗的感音功能。
第四节前庭器官
1.了解:说出前庭器官组成及功能。
第十一章 内分泌
第一节 概述
1.熟悉:解释内分泌、内分泌系统及激素的概念;说出激素的一般特征;列表说明激素的化学分类。
2.了解:简述含氮激素及类固醇激素的作用机制。
第二节 下丘脑与垂体
1. 掌握:叙述生长素的主要生理作用;分析侏儒症、巨人症及肢端肥大症的发病原因。
2.熟悉:解释下丘脑垂体束、下丘脑调节肽的概念;观察下丘脑-垂体功能单位示意图,说明下丘脑-神经垂体系统及下丘脑-腺垂体系统在结构和功能上的联系。
3.了解:说出腺垂体分泌的7种激素的名称;说出催乳素主要生理作用。
第三节 甲状腺
1. 掌握:说出甲状腺激素的作用;比较生长激素与甲状腺激素对机体生长发育的影响;分析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甲亢)病人的临床表现。
2. 熟悉:简单画出下丘脑一垂体一甲状腺轴的活动示意图,以此为例说明下丘脑一垂体一靶腺轴的调节过程。
3.了解:甲状腺激素的生物合成、储存、释放、运输与代谢。
第四节 肾上腺
1.掌握:说出糖皮质激素对三大物质代谢的作用、对水盐代谢的影响及对血细胞等其他器官的影响;解释应激反应;说明长期大量使用糖皮质激素病人不能突然停药的原因。
2.熟悉:说出盐皮质激素的主要生理作用。
3.了解:列表比较肾上腺髓质分泌的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的主要作用;解释应急反应。
第五节 胰岛
1.熟悉:说出胰岛素的生理作用;说明血糖浓度在胰岛素分泌调节过程中的作用。
2.了解:说出胰高血糖素的生理作用。
第六节 甲状旁腺素、维生素D3和降钙素
1.了解:说出甲状旁腺激素的生理作用、主要靶器官和机制;说出降钙素的生理作用、主要靶器官;说出维生素D3的生理作用。
第十二章 生殖
第一节 男性生殖
1.了解:说出睾丸分泌的激素。
第二节 女性生殖
1.掌握:说出雌、孕激素的生理作用;说明月经周期中各种变化与垂体激素及卵巢激素的关系。
2.熟悉:卵泡的发育、成熟与排卵。;下丘脑一垂体一卵巢轴及其活动的调节。
龚小红:教学设计方案总体感觉:
1、教学目标:主体是学生,学生是主语,描述很清晰,动作描述性语言很详细。
2、目标较高:对于一个护理专科的学生来说,是很高的,并且对内科学、药理学等相关知识设计较深。
3、很细化。每一个知识点滴都容纳在教学目标中。
尹志英:谢谢龚老师的意见和建议,非常感谢!您第二条提的很好,正是我们要重点讨论的,那就是跟后续课以及临床的联系问题,联系什么,联系到什么程度。咱们要好好讨论。您再看看联系的点是否合适,应该要求到什么程度。
龚小红:作为教学目标提出,很难从考试题目中显示,只有在上课的过程中通过相对固定的案例讲解。在PPT中加一个固定的几个案例,可能会好点。
尹志英:教学目标与考核要有一定的联系,考虑少量题干可以一个小病例的形式出现,这样对教学和学习的引导性可能大一点,同时跟执业资格考试也有一点一致性。
龚小红:第四章第一节的建议:
1、掌握中,心音的形成,和后面的心音产生的机制有点重复。建议去掉心音的形成。
2、掌握中,正确“听取”改为“听诊”。
3、“正确听诊心音,阐述心音产生的机制;比较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和骨骼肌的动作电位,说出其产生过程的异同点”,这一些内容,对于护理专科生来讲比较难,建议为熟悉内容
4、了解内容中:“细胞膜对离子的通透性;钾离子及钙离子对心肌功能的影响。 ”,是护士临床面临很多的生理变化的问题,建议改为熟悉
第四章第二节的建议:
了解内容中:“动脉脉搏的波形、成因和传播速度”太细化了,觉得可以去掉。
第四章第三节的建议:
1、掌握内容中:“应用相关知识阐述降压药中受体阻滞药的作用机理。压力感受性反射的反射弧及生理意义。”,作为掌握内容不太符合护理专科生的教学目标,建议改为熟悉。
2、熟悉中,“说出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和血管紧张素的作用”,建议“作用”前加“对心血管活动的调节作用”。
我按照尹老师的要求,对方案进行的建议,请老师们指正。
人体生理学课程面授辅导安排表(供参考)建议:
1、非常好,有这样一个参考性面授辅导安排表,对教学点的教师很好。
2、第一次课的道学的内容中,建议加上——电大在线平台www.open.edu.cn,省校学习平台是: ,电大 课程主持老师是: ,省校课程责任教师是: ,面授辅导老师是: ,联系方式等 。
尹志英:龚老师提出了很好的意见和建议,请各位老师多发言。谢谢。
郭晓霞老师提的要求――郭老师:各位老师,请大家聚焦各章的教学目标,看看两个维度的描述是否更加适合学生的学习,行为动词是否准确、可操作,你们尽量提修改意见。
李凤华:关于第三章、第一节需要修改的内容:
第三章 血液
第一节 概述
1.熟悉:说出血液的组成成分以及各种成分的功能;说出血浆渗透压的组成、正常值及作用。
2.了解:说出血浆的成分及理化特性;说出体液分布概况。
上述内容去掉四个“说出”?请考虑!
尹志英:,谢谢您的发言。现在我们用两个维度来描述教学目标。第一个是掌握、熟悉、了解,这个维度反映内容的重要程度,和我们考核时所占的比例相对应;第二个维度是用行为动词来描述教学内容的可操作性和可评价性,这样便于教师和学生理解。
王迎老师今天开会了,没能参加。另外安排一个机会请她给大家介绍教学目标系统。
李凤华:关于第三章、第一节需要修改的内容:我理解这个描述是针对学员考试复习,但作为教学目标写进去不是很合适。血液这章内容都涉及相关的描述词汇。
尹志英:,您看用哪个行为动词更合适呢
李凤华:例:1.熟悉:血液的组成成分以及各种成分的功能;血浆渗透压的组成、正常值及作用。
尹志英:您说的和我们原来用的三个层次的维度是相同的,现在我们增加了一个维度,这个维度用行为动词来描述。下来我发给您相关资料,您再进一步斟酌用哪些动词表述更恰当,谢谢。
李凤华:为了使教学目标利于学员理解,方便学员复习,可在学期初或末网上教学时明确提出来。
尹志英:您说的对。实际上目标越具体,老师和学生越好把握,考试更有数。
李凤华:每次参加教研活动都有收获!谢谢尹老师!
郭晓霞:非常感谢各位老师的参与,很抱歉我正忙着修改秋季要开设的“人口与家庭(生殖健康咨询方向)专科专业的有关材料。本周四上午要讨论护理本科有关学位课程考试和毕业实践环节的事宜,希望老师们一定通知有关课程老师参加。
龚小红:好的。我们一定在周四上午9点上来。教学目标描述性动词理解――我觉得这次将教学目标采取动作性语言描述后,让作为主体的学生更加清晰地从哪一个层面去把握知识。例如:心音,是听诊,然后能复述心音的产生机制,行为动词不一样,更具体详实。
尹志英:这正是我们用行为动词描述想达到的目的,更具体详实、可操作、可测量。
教研活动小结――参加人员:郭晓霞、张安、张蓉、唐已婷、杨爱华、李凤华、陈文、王育红、王本嫦、邢小喜、侯启昌、王倩、甘强、郁娟、丁一、刘建中、涂艳、尹志英等老师。
主题:讨论课程教学设计方案的教学目标
发言内容归纳:
1.认为两个维度教学目标比较具体,具有更好的操作性,但行为动词的使用要更恰当。
2.对第一章、第三章、第四章等章节的教学目标提出具体的修改意见。
3.对教学设计方案整体情况及面授安排表等内容进行了肯定。
谢谢大家的参与,请大家会后继续对教学设计方案提出修改意见和建议。我会把大家的意见仔细汇总后,发到共享里。再次感谢大家的参与!谢谢大家,再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