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初中物理力学公式大全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10-02 07:35:56
文档

初中物理力学公式大全

初中物理力学公式大全一、机械运动部分(一)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路程、时间公式:1、求速度:v=s/t2、求路程:s=vt3、求时间:t=s/v【注:v——速度——m/s(km/h);s——路程——m(km);t——时间——s(h)】【各量关系:在t一定时,s与v成正比;在s一定时,t与v成反比;在v一定时,s与v成正比。注意:绝对不能说v与s正比或与t成反比】(二)变速直线运动的平均速度:【注意:“平均速度”绝对不能错误的理解为“速度的平均值”】(三)几种特殊题型中的各量关系:1、“回声测距”
推荐度:
导读初中物理力学公式大全一、机械运动部分(一)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路程、时间公式:1、求速度:v=s/t2、求路程:s=vt3、求时间:t=s/v【注:v——速度——m/s(km/h);s——路程——m(km);t——时间——s(h)】【各量关系:在t一定时,s与v成正比;在s一定时,t与v成反比;在v一定时,s与v成正比。注意:绝对不能说v与s正比或与t成反比】(二)变速直线运动的平均速度:【注意:“平均速度”绝对不能错误的理解为“速度的平均值”】(三)几种特殊题型中的各量关系:1、“回声测距”
初中物理力学公式大全

一、机械运动部分

(一)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路程、时间公式: 

1、求速度:v=s/t         2、求路程:s=vt         3、求时间:t=s/v 

【注:v——速度——m/s(km/h);s——路程——m(km);t——时间——s(h)】

【各量关系:在t一定时,s与v成正比;在s一定时,t与v成反比;在v一定时,s与v成正比。注意:绝对不能说v与s正比或与t成反比】

(二)变速直线运动的平均速度:

【注意:“平均速度”绝对不能错误的理解为“速度的平均值”】

(三)几种特殊题型中的各量关系:

1、“回声测距”问题:s=;或

2.“火车过桥(洞)问题”:

(1)火车通过桥时所经过的距离:s=s桥+s车;(2)火车完全在桥上所经过的距离:s=s桥;-s车

3.利用相对速度求解的问题:【相对速度——相对运动的两个物体,以其中一个为参照物,另一物体相对于它的运动速度。当两个物体在同一条线或相互平行的两条线上运动时:

A、同向相对速度:            B、异向相对速度:】

(1)追击问题:在研究追击问题时,为了简化问题,通常以被追击者为参照物,追击所用时间就是追击者以“同向相对速度”运动完他们的“间距”所用时间。即:

(2)相遇问题:相向而行或背向而行的物体,他们的相对速度是:,s相对=s1+s2

(3)错车问题:同向错车:s相对=s1+s2  ,  v同向=v大-v小  ,   相向错车:s相对=s1+s2   ; v异向=v1+v2  , 

【注意:在研究水中物体运动的相遇、追击问题时,一般以水为参照物,则物体都以相对于水的速度运动,可使问题简化。如:在一河水中漂浮有一百宝箱,在距百宝箱等距离的上下游各有一艘小船,它们同时以相同的静水速度向百宝箱驶去,则哪艘小船先到达百宝箱处?            】

二、密度部分

(一)、物体的物重与质量的关系:1.求重力:G=mg;?2.求质量:m=G/g? 

【注:G——重力——N;m——质量——kg;g——9.8N/kg(通常可取10N/kg)——N/kg】

(二)、密度及其变形公式:

1、求物质的密度:ρ=m/V ;        2、求物质的质量:m=ρV      3、求物质的体积:V=m/ρ 

【注:m——质量——kg(g);V——体积——m3(cm3);ρ——密度——kg/m3(g/cm3)】

【各量关系:在V一定时,m与ρ成正比;在m一定时,V与ρ成反比;在ρ一定时,m与V成正比。注意:绝对不能说ρ与m正比或与V成反比】

(三)、空心问题:一物体体积为V物,质量为m物,组成物体的物质密度为ρ物质,判断物体是否是空心。

1、比较密度:计算物体的平均密度ρ物(ρ物=m物/V物),与组成物体的物质密度ρ物质比较,不等则是空心的,相等则是实心的。

2、比较质量:计算有V物体积的该种物质的质量m'(m'=ρ物质V物),与物体质量m物比较,不等则是空心的,相等则是实心的。且空心体积V空=(m'-m物)/ρ物质

3、比较体积:计算质量为m物的该种物质应该有的实心体积V实(V实=m物/ρ物质),与物体体积V物比较,不等则是空心的,相等则是实心的。且空心体积V空=V物-V实。【这是计算空心体积常用的方法】

(四)、混合密度问题:两种物质的密度分别是ρ1和ρ2,它们混合后假设体积不变。

则一定有:

1、若两种物质质量相等,则:

2、若两种物质体积相等,则:

三、压强浮力部分

1、压强的定义式:p=F/S(对于固、液、气体都适用,只要知道压力F和受力面积S) 

【各量关系:在S一定时,p与F成正比;在F一定时,p与S成反比;在p一定时,F与S成正比。】

2、液体压强:p=ρgh(h为深度)【变式:A、求密度 ;B、求深度】

【各量关系:在h一定时,p与ρ成正比;在ρ一定时,p与h成正比;在p一定时,h与ρ成反比】

3、求压力:(1)F=pS=ρghS(无论何种情况,只要知道压强及受力面积都可用此公式计算压力)

          (2)F=G(此公式只适用于:自由静止的固体对水平台面的压力或在水平台面的柱状容器中,液体对容器底的压力)

4、求受力面积:S=F/p 

【说明:在以上公式中各量的单位必须统一成主单位,即:p——Pa;F(G)——N;ρ——kg/m3;S——m2;h——m

5、浮力的计算 

(1)称量法(示数差法):F浮=G-F 

(2)公式法(原理法):F浮=G排=ρ排gV排 

(3)平衡法(浮体性质):F浮=G物【A、漂浮(V排<V物,ρ物<ρ液) ;B、悬浮(V排=V物,ρ物=ρ液)】

(4)其他平衡:A、上拉平衡:因为G物=F浮+F拉,  则F浮= G物-F拉

                B、下拉(下压)平衡: F浮=G +F(G为物体重,F为物体受到的向下的拉力或压力)

           C、沉底平衡:因为F浮+F支=G,所以F浮=G-F支

【几个推论】

1、ρ物=×ρ液(理解:浸没在液体中的下沉物,受到的重力是其最大浮力的几倍,则物体密度就是液体密度的几倍)

2、ρ物=×ρ液(漂浮的实心物,浸入的体积是总体积的几分之几,则物体密度就是液体密度的几分之几)

3、悬挂下沉物,浸在液体中,容器对桌面增大的压力ΔF等于物体排开液体受到的重力,即ΔF=G排=F浮 ;在容器内放漂浮物,悬浮物,容器对桌面增大的压力ΔF等于物体受到的重力即ΔF=G物=F浮 =G排;

在容器内放一个沉底物,物体沉底后。容器对桌面增大的压力ΔF等于物体的重力,即ΔF=G物

四、功和机械能、简单机械部分

1、功的公式

(1)定义式:W=Fs ,【已知做功力F及做功距离s,求功W】    

(2)变形式:A、F=W/s,【已知做功W及做功距离s,求做功力F】

               B、s=W/F,【已知做功W及做功力F,求做功距离s】

    【注意:在以上公式中,W——功——焦耳(焦)——J;F——做功的力——牛顿(牛)——N;s——距离(物体在做功力持续作用下,沿做功力方向所通过的距离,这个距离有可能小于物体实际移动的距离)——米——m】

【各量关系:在s一定时,W与F成正比;在F一定时,W与s成正比;在W一定时,F与s成反比。】

2、功率的公式

(1)定义式:P=W/t ,【已知做功W及做功时间t,求功功率P】

(2)变形式:A、W=Pt,【已知功率P及做功时间t,求做功W】

             B、t=W/P,【已知做功W及功率P,求做功时间t】

    【注意:在以上公式中,W——功——焦耳(焦)——J;P——功率——W(1W=1J/s);t——时间——s;

或W——kWh(1kWh=3.6×106J);P——kW(1kW=103W);t——h(1h=3600s)】

【各量关系:在t一定时,W与P成正比;在W一定时,t与P成反比;在P一定时,W与t成正比。】

    (3)推导式:P=Fv【牵引力的功率等于牵引力与物体在牵引力方向上速度的乘积 】

 【变形式:A、F=P/v;B、v=P/F】

【注意:式中各量的单位必须统一成主单位,即:F——N,v——m/s;P——W】

【各量关系:在F一定时,P与v成正比;在v一定时,P与F成正比;在P一定时,F与v成反比。】

3、杠杆平衡条件:(1)乘积式:F1L1=F2L2 【意义: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 】   

      (2)比例式:【意义:力与力臂成反比;或动力臂是阻力臂的几倍,动力就是阻力的几分之一】

            【变形式:;;;】

4、机械效率:

(1)、有用功(W有用)——就是目的功,或者不用机械时直接对物体做的功;或做功机械对物体做的功;

A、如果是在空气中提升物体,不管用什么方式,什么机械:W有用=G物h ;

    如果是在水中提升物体,则:W有用=(G物-F浮)h

B、如果是水平移动物体(目的就是克服物体的摩擦力做功),则:W有用=fS物【f=W有用/S物】

(2)额外功(W额)——就是使用机械时,为了达到目的不得不多做的功。

   A、无论何种情况,一定有:W额=W总-W有用

   B、对斜面来讲:W额=f L【f=W额/ L;L=W额/f 】

   C、在不计轮与轴、轮与绳间的摩擦以及绳重时,动滑轮、滑轮组提升物体:W额=G动h    【G动=W额/h】

(3)总功(W总)——就是使用机械时总共做的功;或人对机械做的功;或动力机械对做功机械所做的功。

   A、总功等于人对机械做的功。W总=Fs【F是做功的力,s是做功力通过的距离】

   B、动力机械做功时:W总=P总t 如:功率P总为抽水机输出功率,抽水时间为t 

   C、W总=W有用+W额

(4)机械效率

  A、定义公式: η=   变形式:;;(适用于任何机械)

(5)机械效率的推导式:

    η   变形式:P有用=ηP总       P总=

(6)动力机械做功过程:η==(举高、提升物体)或η==(平移物体)

(一)滑轮、滑轮组机械效率的运算

1、适用于动滑轮、滑轮组匀速竖直提升重物时则有:

(1)η=   变形式:;;(普遍适用)

    推导式η=      推导过程:η====

 变形式:;;【其中G表示物体重力,F表示绳自由端的拉力,n表示承担阻力的绳子股数,表示机械效率】(普遍适用)

从这个推导式可以看出:测量机械效率,的实验只需要则出钩码的重力G和绳子拉力F就可以算出机械效率。

(1)如果不考虑摩擦和绳重:

η=(不考虑摩擦和绳重时适用)【此时:  (滑轮组动力和阻力的关系)  

推导过程:;说明:如果不考虑摩擦和绳重,就只需要克服动滑轮重做额外功,动滑轮和物体移动的距离相同)

2、利用滑轮组水平匀速移动物体时: 

(1)(普遍适用)变形式:;;

(2)水平移动物体同时提升了动滑轮,如果不计绳重及绳轮、轮轴间摩擦时:;【表示物体受到的水平摩擦力】

(二)、斜面的机械效率:运算

1、或η=×(是指h与l的比值)【适用于任何情况】

2、

小结:A、当竖直提升重物时:(不计摩擦,绳重、动滑轮重)或(不计摩擦,绳重)(F——绳端的拉力;G物——物体重力;G动——表示动滑轮重力;n——承担阻力的绳子段数 )  

   变形式:G物=nF(不计摩擦,绳重、动滑轮重);G物=nF—G动、G动=nF—G物(不计摩擦,绳重)

B、当水平移动物体时:(f是物体所受摩擦力,并且不计轮重、绳重及其他摩擦);变形式:f=

4、S绳=nS物         v绳=nv物(n是绳子股数)

文档

初中物理力学公式大全

初中物理力学公式大全一、机械运动部分(一)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路程、时间公式:1、求速度:v=s/t2、求路程:s=vt3、求时间:t=s/v【注:v——速度——m/s(km/h);s——路程——m(km);t——时间——s(h)】【各量关系:在t一定时,s与v成正比;在s一定时,t与v成反比;在v一定时,s与v成正比。注意:绝对不能说v与s正比或与t成反比】(二)变速直线运动的平均速度:【注意:“平均速度”绝对不能错误的理解为“速度的平均值”】(三)几种特殊题型中的各量关系:1、“回声测距”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