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语 文
(本试卷共150分 时间:150分钟)
一、语文基础知识及其运用。(15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
A 湮没/殷红 修葺/茸毛 愆期/悭吝 桎梏/痼疾
B.酣畅/鼾声 邂逅/松懈 甬道/怂恿 自矜/吟诵
C.收讫/迄今 强劲/劲旅 濡染/蠕动 散户/懒散
D.沙砾/闪烁 希冀/羽翼 啼啭/转圈 拙劣/茁壮
2、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把汉语修辞方式溶入花鸟画创作中的实例不胜枚举,屡屡被众多画家广泛使用。
B.面对浩如烟海的有字书,尽管我们浩首穷经、读破万卷,也只能涉猎沧海一栗。
C.晚清时期,随着诸多脍灸人口的反满文章的流播,不几年,论胜行于中国。
D.普京来自底层,其亲属中没有政治上的显赫者,也没有在其他领域中出类拔萃的人。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
A、只有从根本上着手,不断完善各项审计制度,同时,各权力部门也以身作则,秉公执法,亿万百姓期待的河清海晏的局面才可能出现。
B、柳盈盈是我们的班长,深得每一个人的拥护,每次同学聚会,大家都热切盼望她早点来到,但是近来几次柳盈盈总是姗姗来迟,可谓不速之客。
C、平时这欢腾的爱笑爱闹的小伙子,哪见过这样的阵势,一时之间竟变得期期艾艾地说不上话来。
D、有的靠山吃山,靠水吃水,不放过一点儿便宜。这种“过屠门而大嚼”的霸道行为让百姓深受其害!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昨晚,我市新落成的艺术中心上演了第一场高雅音乐会,基本爆满的上座情况为我市领导和市民挣足了面子。
B.班主任要张烨负责出一期庆祝国庆的黑板报。这个任务,对于重理轻文的张烨来说,无疑不是一个大难题。
C.李弢解这道数学题的方法很有新意,可是他很不自信,一次又一次找老师确认,老师不胜其烦。
D.根据“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数据显示看,国民阅读量少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对比阅读率较高的国家可以发现,主要是从小没有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组是( )
一竿翠竹,一支横笛,生命简约如此,简约到一支竹笛。游子吹, 。闺中少妇吹, 。征人吹, 。诗人吹, 。
•①是思君令人老
•②是思发在花前
•③是江城五月落梅花,是白鸟成行忽惊起
•④是风起塞云断,夜深关月开
•A.①②③④ B.②①④③ C.③②①④ D.④②①③
•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9题。(22分)
送徐无党南归序
欧阳修
草木、鸟兽之为物,众人之为人,其为生虽异,而为死则同,一归于腐坏、澌尽、泯灭而已。而众人之中,有圣贤者,固亦生且死于其间,而独异于草木、鸟兽、众人者,虽死而不朽,逾远而弥存也。其所以为圣贤者,修之于身,施之于事,见之于言,是三者所以能不朽而存也。 修于身者,无所不获;施于事者,有得有不得焉;其见于言者,则又有能有不能也。施于事矣,不见于言可也。自《诗》《书》《史记》所传,其人岂必皆能言之士哉?修于身矣,而不施于事,不见于言,亦可也。孔子弟子,有能政事者矣,有能言语者矣。若颜回者,在陋巷曲肱饥卧而已,其群居则默然终日如愚人。然自当时群弟子皆推尊之, 以为
不敢望而及。而后世更百千岁,亦未有能及之者。其不朽而存者,固不待施于事,况于言乎?
予读班固《艺文志》,唐《四库书目》,见其所列自三代、秦汉以来,著书之士,多者至百余篇,少者犹三四十篇;其人不可胜数;而散亡磨灭,百不一二存焉。予窃悲其人,文章丽矣,言语工矣,无异草木荣华之飘风,鸟兽好音之过耳也。方其用心与力之劳,亦何异众人之汲汲营营?而忽焉以死者,虽有迟有速,而卒与三者同归于泯灭。夫言之不可恃也盖如此。今之学者,莫不慕古圣贤之不朽,而勤一世以尽心于文字间者,皆可悲也。
东阳徐生①,少从予学为文章,稍稍见称于人。既去,而与群士试于礼部,得高第,由是知名。其文辞日进,如水涌而山出。予欲摧其盛气而勉其思也,故于其归,告以是言。然予固亦喜为文辞者,亦因以自警焉。
[注] ①东阳徐生:即徐无党,欧阳修的学生。
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一归于腐坏渐尽泯灭而已 一: 都
B. 不见于言可也 言: 著作
C.无异草木荣华之飘风 荣华:茂盛
D 稍稍见称于人 稍稍:渐渐
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
A.其所以为圣贤者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B. 一归于腐坏渐尽泯灭而已 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C.而散亡磨灭 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
D.亦因以自警焉 因宾客至蓠相如门
8.下列各项对文章的阐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本文第三段认为立言“卒与三者同归于泯灭”,于此可见,文章难工,传世尤其不易,这是自古以来文章之士的悲哀,作者借此警示徐无党,同时以自警。
B.本文用大量篇幅论述了“立德、立功、立言”三者之所以不朽的原因,并将“修之于身”放在最高位置,“见之于言”放在第三,明显流露出了重道轻文的思想。
C.文章通过比较法层层筛选,一步一步推出中心,首先则拿“施事”与“见言”比较,再拿“施事”“见言”与“修身”比较,从而突出修身为首要之道。
D.本文题旨深刻,表达显露,愤语遍布全篇,愤愤之气溢于笔端,但是对学生徐无党却是爱深言切,循循善诱,谆谆教诲,充分体现了欧阳修的宗师风范。
9.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①草木鸟兽之为物,众人之为人,其为生虽异,而为死则同,一归于腐坏渐尽泯灭而已。(4分)
译:
②其不朽而存者,固不待施于事,况于言乎?(3分)
译:
⑨予欲摧其盛气而勉其思也,故于其归,告以是言。(3分)
译:
10.用“/”给文中划波浪线部分断句。(3分)
方其用心与力之劳亦何异众人之汲汲营营而忽然以死者虽有迟有速而卒与三者同归于泯灭夫言之不可恃也盖如此
三、古代诗歌赏析和古诗文默写(1 2分)
11.阅读下面的唐诗,根据提示,完成赏析。(7分)
•蜀先主庙
•刘禹锡
•天地英雄气,千秋尚凛然。
势分三足鼎,业复五铢钱。
得相能开国,生儿不象贤。
凄凉蜀故妓,来舞魏宫前。
•
注:①蜀先主:指刘备。先主庙在夔州,本诗是诗人任夔州刺史时所作。
②五铢钱:汉武帝元狩五年(前118)铸行的一种钱币,后来王莽代汉时将它罢废。东汉初年,光武帝刘秀又恢复了五铢钱。③象贤:学习先祖的贤才。
(1)有人说这首诗第一联中“尚”字用得极妙,请简要赏析。(3分
•
(2)这首诗主要运用了对比的表现手法,试举例作简要分析。(4分)
12.古诗文默写。 (5分,每空1分)
(1)复为慷慨羽声,士皆瞋目 。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荆轲刺秦王》)
(2) , 。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杜甫《秋兴八首》)
(3)绿云扰扰. : ,弃脂水也。(杜牧《阿房宫赋》)
四、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4题。(选择题共6分,简答题5分,共11分)
“无神”: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特征
中国无神论思想源远流长,与中国传统文化关系密切。无论是儒家还是道家,都是从现实而不是非现实,从人文而不是鬼神的角度,即从无神的立场彰显他们的价值取向的。
中国传统文化的思维方式是“天人合一”。尽管中国古代的“天人合一”思想有多种内涵,但强调“天人合德”是其共同的旨趣。“天人合一”思想所指向的是符合人性的存在方式。具体来说,就是落实到“人性上”,落实到“心性处”,落实到“生命中”。因此,中国古人所称赞的学问是关乎人的“心性的学问”“生命的学问”“为己的学问”“真学问”“大学问”。这些学问都是与鬼神无关的。因此,可以说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取向和思维方式都是以“无神”为重要特征的。
无神论明确主张“两无论”,即无神论和无鬼论。无神论否定一切超自然、超社会的主宰者、决定者、驾驭者,包括实体性存在和非实体性存在,如“命”(专指神秘性的存在)。无鬼论否定人死以后存在于某个地方,并能以特殊的方式作用于现实中的人。构成中国传统文化两大主干的儒家、道家思想也都明确坚持“两无”立场。
长期以来,儒家的“人本”思想和道家的“自然为本”思想作为中国无神论研究的两条主线,受到了较多的关注。以前的研究主要是强调,在人和神的地位上,谁为本;宇宙天地、大道自然与神相比,谁为本。应当承认,从这样的角度进行研究也能反映出儒、道两家思想的无神论特色,但还没有完全深入到其思想的实质。
实际上,儒、道两家所主张的“人本”“自然为本”,最终要表达的是现实的人性和生命问题,要解决的是人之所以为人的根性问题。儒家认为,人的根性即在于人的“几希”,即“良心”“明德”,要呈现它,必须在现实的境域中,在真实的生命中。所以,才有了儒家的“明德”“亲民”“止于至善”“发明本心”和“存心养性”的现实价值取向。
道家认为,人的根性表现为人的自然性。道家所谓“自然”,不是与文化世界相对的那个纯粹物理化的自然界,而是一种原始的、未经人为污染的状态。道家自然观的高明之处在于,指出了造成外在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秩序混乱的真正原因是人的本性的丧失,是人类受到了物之役、情之累、心之滞、意之染,即人欲的横流、私意的泛滥。所以,只有摒弃和破除它们,方可显现真性、复归素朴,并最终达到天人合一。这是道家对人的存在方式以及人与自然的关系所做的反思。 最后得出的结论是:自然万物能否按其本性存在,决定因素是人类能否按其本性生活;人类的生活方式决定着自然万物的生存方式。所以,才有了道家的“心斋坐忘”“回真返朴”的现实价值取向。道家“自然为本”思想的落脚点还是“人文”。儒家的“本心”和道家的“自然”所凸显的本质特征就是“无神”。(选自《人民日报》)
13.关于“无神论”,下列表述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
A.无神论能够从现实和人文的角度来彰显儒家思想和道家思想的价值取向。
B.古代的“天人合一”思想所指向的是符合人性的存在方式,这种思想是以“无神”为重要特征的。
C.无神论主张无神论与无鬼论,它与儒家、道家思想一起构成中国传统文化的主干。
D.无神论与儒家、道家思想一样,最终要表达的都是现实的人性和生命问题,要解决的都是人之所以为人的根性问题。
14.对道家“自然为本”思想的理解,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道家的“自然”是指一种原始的、未经人为污染的状态,是一种高明的自然观。
B.道家认为,人欲的横流、私意的泛滥是造成外在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秩序混乱的真正原因。
C.道家的“心斋坐忘”“回真返朴”的现实价值取向,是其“自然为本”思想的体现。
D.“自然为本”思想的本质特征就是“无神”,始终充满着浓郁的人文气息,其价值取向是现实的。
15.为什么说“无神”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特征?(5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现代文(文学类)阅读(21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5~18题。
来,把手给我
鲍尔吉·原野
那一年,我故乡的小城家家准备年货,春节还没到,腊月二十三的晚上,人称小年夜,我们一家人围着桌子吃晚饭。
有人敲门。
小年一般无访客。开门,一位60多岁的宽脸大汉站立,像门框镶的一幅画。他笑得沉静,胡须浓密,似乎在说:“看你们能不能认出我?看你们在吃什么?”
“哟!”我爸如梦方醒,“白长岁!”
我妈同时喊:“白长岁!”像抢答。
我把手里的鸡腿放下,想——从他的胡子、带笑意的细长眼睛和摔跤手的身姿想起,他叫白长岁,我爸的战友。
“快进屋,进屋……”我爸妈迎他进屋,大喜过望。白长岁矜持地蹭蹭鞋底,掸掸衣服,进屋坐下。
“哎呀,十年没见面了!”我爸说。
“十多年了。”我妈予以纠正。
白长岁可是在战场上救过我爸一命的。在辽沈战役攻打锦州的时候,他们是骑兵。而“”中,他们有些战友或自杀了,因此,经历过两大劫难的战友相遇,均有隔世之感。他们上次见面是在沈阳,我也在。
我爸述说,我妈伴以泪水。白长岁吃肉喝酒,不抬眼帘。父母说完,白长岁也吃饱了,解开裤带并咧开大嘴笑,露出坚固的牙齿。
“我这次来,”白长岁用下巴指我,“来看他。”
父母把目光转向我,惊讶,我更惊讶。当时我二十五六岁,除刚结婚外,别无业绩。白长岁从遥远的地方来看我什么?
白长岁从钱包里掏出一张照片,是他和我的合影。照片上,我们俩长得特别像。我那时十来岁,他四十多岁,在沈阳。
他说:“我老了,想念好多人。除了去世的,我打算见所有我想见的人,所以我去了云南、青海。我女儿在北京,我打算在你家停一下,之后到北京过年。”
我爸大惑不解:“你绕这么大的弯儿,就为看我儿子?”
“难道不行吗?”白长岁反问。
“行,行!”我爸给他斟酒。大家还是困惑。白长岁对大家的疑惑并不理会,展开第二轮吃喝。白长岁曾把师长的土霉素药粉倒掉,在胶囊里放进烟灰。给战马梳小辫、扎红头绳等等,是阿凡提式的人物。我父母迫切地等他开口,他却若无其事地啃鸡爪子,把炒黄豆一粒一粒丢入嘴里嚼,最后捧起铝盆喝白菜豆腐汤,说:“你们这些人脑袋不开窍。”
“对,对。”我爸终于等到他开口了。
“那时候,”白长岁说,“我们在沈阳的大西客栈一起住了半年,你治腰病,我也是,‘’时被打伤的。我和你儿子一起玩儿,我讲故事,他背诗,我们俩还一起上动物园。后来我想,他长得和我这么像是为什么呢?时不时拿照片瞧瞧,琢磨这孩子现在长什么样啦?昨天早上一醒,我决定到你们这儿来看看,这就来了。”
我父母哈哈大笑。白长岁从帆布兜里掏出一把银锁、一小块麝香,还有奶豆腐、黄油给我,竟没给我爸什么礼物。后来,他们谈至深夜。第二天,白长岁坐凌晨4点钟的火车赴北京。
此事至今已过去多年,我想起来有时发笑,有时感动,觉得人与人之间确实存在一种不需要理由的想念,或者说爱。人与人的爱可以超越利益、年龄、性别,甚至血缘。我没有围困长春,也没在战壕里和他分吃豆饼,但白长岁爱我超过爱我爸,貌似滑稽,实则真切。一种无来由的想念也是亲情的一种。好比说,一个人如果是一棵树,所念者不单纯是土壤、水分和阳光。如果我是树,也想念在我身上落过的小鸟儿,想念风和一去不返的流云。人与人的亲善,并不一定是你对我好,我生感谢,孜孜于施与报。放眼看,岁月之中那么多温暖的眼神和手掌都值得记在心底并深深怀想。
去年我与友人一同回到当知青的赤峰县东方红大队,日落时,从队长秦举的家里吃过饭出来,秦举用右手攥我左手,走在积雪的村路上。当年,我们这些知青饿了、想家了,就到秦举大哥家吃饭,挤在炕头唱歌。他欣欣然照顾并没图一丝回报,至今依然挂念我们。走到汽车前,秦举的手还不松开,使我无法用右手握他的右手道别。这时候,你觉得手有表情、有语言。手用手温说话,没说完的时候它不松开。
白长岁来到我家也说:“来,把手给我。”他拉着我的手,看手心手背,握紧,好像手就是我。
写到这儿,想起我的老师、诗人安谧的一首诗:
爬山啦/把手给我/涉水啦/把手给我/那边呼唤啦/把手给我。
如果男女与血缘是美丽的花,其他的情缘则如同深绿的草地,丛丛簇簇,在花的背后铺遍天涯。
16.“手用手温说话”这句话的含义是什么?(3分)
答:
17.文中的白长岁是一个怎样的人?文章用大量的篇幅写白长岁,可结尾处为什么写到“秦举”?(6分)
答:
18.文章的结尾,有的版本没有最后一段,你认为最后一段删掉好还是留着好?为什么?请简述理由。(6分)
答:
19.文章以“来,把手给我”作为标题有什么好处?(6分)
答:
六、选做题(2小题选做1题)
20.阅读以下新闻素材,写一则150字左右的新闻短评。(9分)
【搜狐IT消息】10月29日消息360公司今日在京宣布,推出一款名为“扣扣保镖”的安全工具,全面保护QQ用户的安全,包括阻止QQ察看用户隐私文件、防止木马盗取QQ r号以及给QQ加速等功能。
【中新社】11月21日电工业和信息化部21日通报批评腾讯和奇虎公司,要求二公司停止互相攻击,确保相关软件的兼容和正常使用,并要求他们在5个工作日内向社会公开道歉。
腾讯和奇虎公司之间的纠纷始于10月下旬。本月3日,腾讯公司宣布,装有奇虎公司360安全卫士的用户电脑,将不能运行腾讯旗下的QQ软件,引发数亿用户的强烈不满。
工信部指二公司采取了不正当竞争行为,影响了用户的使用,造成了恶劣的社会影响,工信部给予通报批评。
21.阅读《论语》中的相关文字,然后回答问题。(9分)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子曰:“参乎!吾道一以贯之。”曾子曰:“唯。”
子出,门人问曰:“何谓也?”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
子贡曰:“我不欲人之加诸我也,吾亦欲无加诸人。”子曰:“赐也,非尔所及也。”
子贡曰:“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可谓仁乎?”子曰:“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尧舜其犹病诸!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
(1)从上文中找出分别体现“恕”“仁”内涵的名言。4分)
恕:
仁:
(2)请阐述在现代社会中如何运用孔子的“忠恕”观进行人际交往。(5分)
答:
七、作文(60分)
22、请以“在时间面前”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注意:立意自定,文体自选,诗歌除外,不得抄袭和套作。
石门六中2013届高三9月月考语文答卷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13 | 14 |
①草木鸟兽之为物,众人之为人,其为生虽异,而为死则同,一归于腐坏渐尽泯灭而已。(4分)
译:
②其不朽而存者,固不待施于事,况于言乎?(3分)
译:
③予欲摧其盛气而勉其思也,故于其归,告以是言。(3分)
译:
10.用“/”给文中划波浪线部分断句。(3分)
方其用心与力之劳亦何异众人之汲汲营营而忽然以死者虽有迟有速而卒与三者同归于泯灭夫言之不可恃也盖如此
11.阅读下面的唐诗,根据提示,完成赏析。(7分)
(1)有人说这首诗第一联中“尚”字用得极妙,请简要赏析。(3分
(2)这首诗主要运用了对比的表现手法,试举例作简要分析。(4分)
12.古诗文默写。 (5分,每空1分)
(1) (《荆轲刺秦王》)
(2) , (杜甫《秋兴八首》)
(3) ; (杜牧《阿房宫赋》)
15.为什么说“无神”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特征?(5分)
答:
16.“手用手温说话”这句话的含义是什么?(3分)
答:
17.文中的白长岁是一个怎样的人?文章用大量的篇幅写白长岁,可结尾处为什么写到“秦举”?(6分)
答:
18.文章的结尾,有的版本没有最后一段,你认为最后一段删掉好还是留着好?为什么?请简述理由。(6分)
答:
19.文章以“来,把手给我”作为标题有什么好处?(6分)
答:
20. /21.
石门六中2013届高三9月月考语文答案
1、答案:C
解析:A yān ;qì/róng; qiān; gù; B hān; xiè; yǒng; jīn/yín; C qì; jìng; rú; sǎn; D lì/shuò; jì/yì; zhuàn; zhuō/zhuó
2、答案:D
解析:A溶入——融入 B浩首穷经——皓首穷经 沧海一栗——沧海一粟
C脍灸人口 ——脍炙人口 胜行——盛行
3、答案:A
解析A河清海晏:黄河水清了,大海没有浪了。比喻天下太平。
B不速之客:速:邀请,指没有邀请突然而来的客人。
C期期艾艾:形容口吃的人吐辞重复,说话不流利。
D过屠门而大嚼:屠门:肉店。比喻心里想而得不到手,只好用不切实际的办法来安慰自己。)
4答案:C
解析A不合逻辑,“基本”与“爆满”自相矛盾;B意思不明,“不是”应改为“是”。
D结构混乱。“根据‘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数据显示看”杂糅。
5答案:B。
【解析】要综合考虑语意的准确和连贯以及句群排列的习惯(由短到长)。关键要能大致理解诗句表现的内容,从而找到相应匹配的对象。“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出自薛道衡《人日思归》抒发的是游子思乡心切之情,“思君令人老”出自《古诗十九首·冉冉孤生竹》,写闺中少妇怨别之情,“风起塞云断,夜深关月开”出自李益(一说戎昱)边塞诗《闻笛》,写征人思乡之情,“江城五月落梅花”“ 白鸟成行忽惊起”分别是李白和潘阆描写笛声的诗(词)句。
6.C.指茂盛的花
7.B均为介词,到 (A表原因/表凭借;C表转折/表因果;D介词,因为/介词,通过)
8.C“立言是不能传世永存的”有误。
9.①各种草木鸟兽被归类为“物”,而世间众人被归类为“人”,他们生存在世时虽有分别,然而到了死亡时‘却很相同,全部也都变成腐朽、消亡殆尽的地步。
②颜渊能够不朽而永存,固然不是凭借他的功业,更不必说是著作吧?
③我想挫减你的锐气,勉励你树立求学之道,因此在你南归之时赠送此文给你。(“摧”字1分,“于”字1分,“告以是言”倒装句1分,其它2分)
10.方其用心与力之劳//亦何异众人之汲汲营营//而忽然以死者//虽有迟有速//而卒与三者同归于泯灭//夫言之不可恃也//盖如此(答对1处不给分,答对2处或3处给1分,答对4处给2分,答对5处即给3分)
译文:各种草木鸟兽被归类为“物”,而世间众人被归类为“人”,他们生存在世时虽有分别,然而到了死亡时却很相同,全部也都变成腐朽、消亡殆尽的地步。而圣贤身处世人之中,他们也需要面对这种生死变化,然而却和各种事物及世人有分别——他们能在精神、功业上永垂千占,时间再久也能够留存。圣贤能够长存不朽的缘故,就在于他们建立德行、功业或著作了。一个人能努力个人操守的话,一定能有所成就;若要建立个人功业,却是受社会情况;若要行文传世的话,则被个人天赋所约束。有些人能建立功业,却未必有著作留下。看《诗》、 《书》、 《史记》等著作所记,当中有多少人是善于著作的呢?至于有高尚德行的人,更未必能建立功业,又有著作传世的了。孔子的弟子中,有能建立功业的,
有能著书立说的。就以颜渊为例,他独居穷宅时挨饥受冷;在与人相处时又整天沉默寡言,旁人也许以为他愚笨。然而当时孔门中众多弟子都极其尊重颜渊,无人敢与他相比。就是后世千百年来,也没有人能在德行上能胜过颜渊。由颜渊能够永存不朽的原因来看,固然不是凭借他的功业,更不必说是著作吧?
我曾读《汉书·艺文志》、唐《四库书目》等著作,见当中列举上古至今有著作流传的文人,其作品有多至百余篇,也有少的约三四十篇。然而文人虽多不胜数,大部分的作品却已随时间而散失消亡,至今只存留百分之一二而已。我悲叹这些作者,他们的文章虽然华丽,但好像花木被风飘散,鸟兽呜叫掠过耳边一样,只得短暂停留人间。他们创作时竭尽心力,这又和世人为生活忙忙碌碌有何分别呢?而且最后也或早或迟地面对死亡,他们的情况和草木、鸟兽、世人一样;全部归于泯灭消失,可知道“立言”实在是不能够依靠的。现今追求学问的人,他们全部羡慕占代圣贤能够名声不朽,可是只懂用一辈子功夫在著述文字方面,那真是可悲的了!
你(徐无党)从小便跟随我学习,写的文章,已经颇得别人称赞。学成后,又在礼部应考科举;名列前茅,从而名声显著人前。你的文章日渐进步,有一种如泉水涌出山间的气势。不过,我希望借本篇文章挫一挫你的锐气,和勉励你求学之道,因此在你南归之时赠送这篇文章给你。同时,我自己相当喜爱为文写作,因此也用本文来警示自己一番。
11(1)答案: “尚”是“尚且”“还”之意,这句是时隔千年,先主塑像尚且威势逼人,让人肃然起敬,(2分)突出了先主生前的英雄气概。(1分)
(2) 答案: 第三联用刘备的长于任贤择相,与他的短于教子,致使儿子不肖作对比,诗人向世人指出深刻的历史教训,提醒执政者创业难,守业更难。(或“从全诗来看,前四句写盛德,后两句写业衰,诗人咏诗怀古,在鲜明的盛衰对比中,指出古今兴亡的深刻教训。”指出对比内容得2分,指出效果得2分)
12.(1)发尽上指冠。(2)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3)梳晓鬟也,渭流涨腻。
13答案:B。
解析:A不是“无神论”的彰显,而是儒家和道家通过无神的角度彰显。C无神论并非中国传统文化的主干。D阐述的应是儒家、道家的思想。
14答案:D。
解析:“始终充满着浓郁的人文气息”错误,文章中只是说“道家‘自然为本’的落脚点还是‘人文’”
15答案:因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两大主干儒家、道家思想明确主张“无神论”和“无鬼论”,从无神论的立场彰显他们的价值取向。中国传统文化的思维方式是天人合一,而这种思维方式是以“无神为重要特征的。
16.答:这句话的含义是:人用手来表达感情,用手来传递温暖。(言之成理即可。3分)
17.答:(1)调皮,富有童心(曾把师长的土霉素药粉倒掉,在胶囊里放进烟灰。给战马梳小辫、扎红头绳);(2)重情重义,不图回报(战场上救过父亲,年老了来看我)(3)纯朴真诚(绕很大的圈子只为来看我,且直言不讳。)(4)乐观(他听我的父母亲述说往事,吃肉喝酒,不抬眼帘,吃饱了咧开嘴就笑了。)(每一点一分,答出两点即可,2分)
写秦举,是因为秦举也和白长岁一样,是一个有恩于我们且不图回报、牵挂我们的人(1分);这样写,详略结合,丰富了文章的内容,有力地突出了文章的主旨(2分)。写秦举,作者还特写他握着“我”的手这个细节,既照应了标题,又引出了下文(1分)。
18.这是个开放性的问题。言之成理即可。
答:(1)删掉好。理由,第一,最后一段强调的是那种超乎爱情、亲情、恩情之外的温情之于人生的重要意义。没有它,文章会有含蓄之美,余味无穷。(3分)第二,如果直接以安谧的诗结尾,则既照应标题,又富有诗意之美;“把手给我”反复出现,一唱三叹,富有浓郁的抒情色彩。(3分)
(2)不删好。理由:第一,这个结尾生动形象,运用比喻手法,将亲情、爱情比喻为“美丽的花”,将其他的情缘喻为“深绿的草地”,突出“其他情缘”如绿草一样朴素,像绿草映衬着鲜花一样映衬着我们亲情和爱情,且陪伴我们到天涯,不可或缺。(4分)第二,它深化了文章的主旨,它突出了超乎爱情、亲情、恩情之外的温情之于人生的重要意义。(2分)
19.答:第一,它是文章的线索,“把手给我”勾联了文章的三个材料:白长岁和我的相见、秦举和我的相见、安谧的诗。(2分)第二,口语化的祈使句,让人感觉朴实而温暖。它形象地表现了人与人之间通过“握手”的肢体语言所表达的感情,所传递的温暖。(2分)第三,它是文章的主旨所在:材料中和“我”握手的人,都是有恩于我们且不图回报、牵挂我们的人,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对艰苦的岁月中那些超乎爱情、亲情和恩情的温暖情谊的感念。(2分)
20 答:答题要点:指出3Q大战的实质(4分)、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5分)
21.(1)(4分,每点2分)
恕: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仁: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2)(8分,结合文本,能自圆其说,语言通畅即可)答案要点:孔子的“忠恕观”,意味着人与人之间的交往需要理解和沟通,要对他人关心友好、仁爱和善,以宽厚善良的心灵和包容开放的襟怀接纳对方,对需要帮助的人尽心竭力。
22.作文:
参看2012年评分细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