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一质量检测试题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计30分)
1.关于平抛、竖直上抛、斜抛和自由落体运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只有自由落体运动是匀变速运动
B.竖直上抛运动不是匀变速运动
C.平抛运动不是匀变速运动
D.自由落体、竖直上抛运动、平抛运动和斜抛运动都是匀变速运动
2.一物体做平抛运动,描述物体在竖直方向上的分速度v随时间变化规律的图线是如图所示中的(取竖直向下为正) ( )
A B C D
3.如图所示,为一在水平面内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圆锥摆,关于摆球A的受力情况,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摆球A受重力、拉力和向心力的作用
B.摆球A受拉力和向心力的作用
C.摆球A受拉力和重力的作用
D.摆球A受重力和向心力的作用
4.如图所示,两轮用皮带传动,皮带不打滑,图中有A、B、C三点,这三点所在处的半径,则以下有关各点线速度v、角速度ω的关系中正确的是
( )
A. B.
C. D.
5.一人用力踢质量为1kg的皮球,使球由静止以20m/s的速度飞出。假定人踢球瞬间对球平均作用力是200N,球在水平方向运动了20m停止。那么人对球所做的功 ( )
A.4000 J B.500 J C.200 J D.50J
6.汽车在平直的公路上行驶,它受到的阻力大小恒定不变,若发动机的功率保持恒定不变,汽车在加速行驶的过程中,它的牵引力、加速度和速度的变化情况是 ( )
A.逐渐减小,逐渐减小,速度增大
B.逐渐减小,逐渐增大,速度增大
C.逐渐增大,逐渐减小,速度减小
D.逐渐增大,逐渐增大,速度减小
7.如图所示,某物块分别沿三条不同的轨道由离地高h的A点滑到同一水平面上,轨道1、2是光滑的,轨道3是粗糙的,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沿轨道1滑下重力做功多
B.沿轨道2滑下重力做功多
C.沿轨道3滑下重力做功多
D.沿三条轨道滑下重力做的功一样多
8.物体从高为H处自由落下,当它的动能和势能相等时,物体离地面的高度h和它的瞬时速度的大小v为 ( )
A, B.,
C., D.,
9.“科学真是迷人。”如果我们能测出月球表面的加速度g、月球的半径R和月球绕地球运转的周期T,就能根据万有引力定律“称量”月球的质量了。已知引力常数G,用M表示月球的质量。关于月球质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M = B.M = C.M = D.M =
10.关于环绕地球运转的人造地球卫星,有如下几种说法,其中正确的是( )
A.轨道半径越大,线速度越小,周期越长
B.轨道半径越大,线速度越大,周期越短
C.轨道半径越大,线速度越大,周期越长
D.轨道半径越小,线速度越小,周期越长
12.用长短不同,材料相同的同样粗细的绳子,各栓着一个质量相同的小球,在光滑水平面上做匀速圆周运动,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小球以相同的线速度运动时,长绳易断
B.小球以相同的线速度运动时,短绳易断
C.小球以相同的角速度运动时,长绳易断
D.小球以相同的角速度运动时,短绳易断
13. 一质量为m的物体从地面上方H高处无初速释放,落在地面后出现一个深为h的坑,如图所示,在此过程中 ( )
A.重力对物体做功为mgH
B.重力对物体做功为mg(H+h)
C.合力对物体做的总功为零
D.地面对物体的平均阻力为
14.已知地球的质量为M,半径为R,表面的重力加速度为g,那么地球的第一宇宙速度的表达式有 ( )
A. B. C. D.
9. 如图所示,用平行于斜面的拉力F拉着木箱沿粗糙斜面加速向上移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拉力F对木箱所做的功等于木箱增加的动能与木箱克服摩擦力所做的功之和
B. 拉力F对木箱所做的功等于木箱克服摩擦力所做的功与克服重力所做的功之和
C. 拉力F对木箱所做的功等于木箱增加的机械能
D. 拉力F对木箱所做的功等于木箱增加的机械能与木箱克服摩擦力所做的功之和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54分)
三、实验题(每空2分,计30分)
15.平抛物体的运动规律可以概括为两点:①水平方向做匀速运动,②竖直方向做自由落体运动。为了研究平抛物体的运动,如图所示实验中,用小锤打击弹性金属片,A球就水平飞出,同时B球被松开,做自由落体运动,两球同时落到地面。关于这个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只能说明上述实验中的第①条
B.只能说明上述实验中的第②条
C.不能说明上述实验中的任何一条
D.能同时说明上述实验中的两条
16.研究平抛运动在竖直方向的运动规律实验装置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A球的初速度越大,走过的水平距离也越大
B.无论A球的水平速度大小如何,他总是和B球同时落地
C.用力大小不一样,A球在水平方向上运动的距离就不一样
D.从这个实验看出,A球在水平方向上的速度和竖直方向上的速度相互
影响
17.如图所示为一小球做平抛运动的闪光照相照片的一部分,
图中背景方格的边长均为5cm,如果取g=10m/s2,那么:
(1)若照相机的闪光周期为0.1s,频率为 Hz;
(2)小球运动中水平分速度的大小是 m/s。
18.测量滑块在运动过程中所受的合外力是“探究功与速度变化的关系”实验中要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为此,某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
A.实验装置如图所示,一端系在滑块上的细绳通过转轴光滑的轻质滑轮挂上钩码,用垫块将固定有定滑轮的长木板的一端垫起,调整长木板的倾角,直至轻推滑块后,滑块沿长木板向下做匀速直线运动;
B.保持长木板的倾角不变,取下细绳和钩码,让滑块沿长木板向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
请回答下列问题:
(1)滑块做匀速直线运动时,打点计时器在纸带上所打出的点的分布应该是_______的(选填“等间距”或“不等间距”)。
(2)滑块在匀加速下滑过程中所受合外力的大小______________钩码重力的大小(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19.为进行“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实验,有下列器材可供选用:铁架台、打点计时器、复写纸、重锤、纸带、低压直流电源、导线、电键、天平。其中不必要的器材有 ;缺少的器材是 。
20.在“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实验中,下面叙述正确的是 ( )
A.应用天平称出物体的质量
B.应当选用点迹清晰,特别是第一个点没有拉成长条的纸带
C.操作时应先放纸带后接电源
D.打点计时器应接在电压为4~6V的交流电源上
21.在“用打点计时器验证重锤做自由落体运动的过程中机械能守恒”的实验中,某同学重复做了三次实验,得到四条纸带。则应选用第一、二点间的距离为多少的那一条比较恰当: ( )
A.0mm B.1mm C.2mm D.4mm
22.在“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这一学生实验中,质量为1kg的重物自由下落,打出的纸带如图所示,其中O为打出的第一个点。已知交流电源频率为50Hz,长度单位为cm,取g=9.8m/s2。试问:
(1)打点计时器打下点e时,重物的速度大小为_____m/s。
(2)从起点O到打下e点时的过程中,重物的重力势能减少△EP=_______J, 相应的动能增加量△EK=_____J,由此而得出的实验结论为___________。(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四、计算题(23题7分、24题8分、25题9分,计24分)
23.2008年5月12日我国四川汶川发生了8.0级地震,给四川人民带来了人员和财产的巨大损失。据报道,有一名男生幸运地从教学楼的四楼跳楼逃生,设该学生以4m/s 的水平初速度跳出,恰好落在距楼约6 m的柔软的草地上(g=10 m/s2)。
求:每层楼的高度。
15.(10分)已知“天宫一号”在地球上空的圆轨道上运行时离地面的高度为h.地球半径为R,地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为g,万有引力常量为G。求:
(1)地球的密度为多少?
(2)“天宫一号”在该圆轨道上运行时速度v的大小;
25.如图所示,位于竖直面内的曲线轨道的最低点B的切线沿水平方向,且与一位于同一竖直面内、半径R=0.40m的光滑圆形轨道平滑连接。现有一质量m=0.1kg的滑块(可视为质点),从位于轨道上的A点由静止开始滑下,滑块经B点后恰好能通过圆形轨道的最高点C。已知A点到B点的高度h=1.5m,重力加速度g=10m/s2,空气阻力可忽略不计。
求:(1)滑块通过C点时的速度大小;
(2)滑块通过圆形轨道B点时对轨道的压力大小;
(3)滑块从A点滑至B点的过程中,克服摩擦阻力所做的功。
高一质量检测试题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计30分)
1、D 2、D 3、C 4、A 5、C 6、A 7、D 8、C 9、A 10、A
12、BC 13、BCD 14、AD 9.D
三、实验题(每空2分,计30分)
15、B 16、ABC 17、(1) 10 (2)1.5
18、(1)等间距 (2)等于 19、低压直流电源、天平 低压交流电源、刻度尺
20、BD 21、C 22、(1)0.98 (2)0. 49 0.48 在误差允许的范围内,机械能守恒
四、计算题(23题7分、24题8分、25题9分,计24分)
23、解:有一名男生幸运地从教学楼的四楼跳楼逃生做平抛运动
由位移公式得,水平方向x=6=v0t=4t (1分)
解得:t=1.5s (1分)
竖直方向 y=gt2 (1分)
=11.25m (2分)
每层楼的高度h==3.75m (2分)
15.(10分).解:(1)地球表面质量为的物体,有 ①(3分)
② (1分)
得ρ= (2分)
(2) ③ (2分)
联立①③两式得:飞船在圆轨道上运行时速度 (2分)
25.解:(1)因滑块恰能通过C点,即在C点滑块所受轨道的压力为零,其只受到重力的作用。
设滑块在C点的速度大小为vC,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对滑块在C点有
mg=mvC2/R (1分)
解得vC==2.0m/s (1分)
(2)设滑块在B点时的速度大小为vB,对于滑块从B点到C点的过程,根据机械能守恒定律有 mvB2=mvC2+mg2R (1分)
滑块在B点受重力mg和轨道的支持力FN,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
FN-mg=mvB2/R (1分)
联立上述两式可解得 FN=6mg=6.0N (1分)
根据牛顿第三定律可知,滑块在B点时对轨道的压力大小FN′=6.0N(1分)
(3)设滑块从A点滑至B点的过程中,克服摩擦阻力所做的功为Wf,对于此过程,根据动能定律有 mgh-Wf=mvB2 (1分)
解得Wf=mgh-mvB2=0.5J (2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