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胰腺癌姑息化疗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1、第一诊断为胰腺癌(ICD-C25.901)
2、姑息化疗:有复发和/或转移的胰腺癌患者,或因其他原因无法行手术治疗的患者。
(二)诊断依据
根据卫生部《胰腺癌诊疗规范》(2011版);《胰腺癌诊治指南》(2014年-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胰腺外科学组)。
胰腺癌(cancer of pancreas)是常见的恶性肿瘤,恶性程度很高,半数以上位于胰头,90%是起源于胰管上皮的管腺癌。
1、危险因素:吸烟、肥胖、酗酒、慢性胰腺炎等;接触奈胺及苯类化合物者罹患胰腺癌风险显著增加;糖尿病也是风险因素之一,特别是老年、低体重指数、无糖尿病家族史的病人。
2、临床表现:可以有上腹不适、隐疼、体重减轻、恶心、黄疸、腹泻等,均无特异性,易于其他消化系统疾病混淆。
3、肿瘤标志物:
CA19-9诊断胰腺癌的敏感性为79%~81%,特异性为82%~90%;CEA、CA-242、CA-50也有助于胰腺癌的诊断,联合检测可提高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4、腹部超声检查:可作为筛查手段,敏感性、特异性不高,诊断价值有限;CT检查是首选的影像学检查方法;MRI检查与CT同等重要
5、病理学检查:对有手术指证的患者,术前无需病理学诊断。对病灶不可切除拟行放化疗的病人,在治疗前需明确病理学诊断,方法有,超声或CT引导下经皮穿刺活检;ERCP胰液细胞刷取;EUS引导细针穿刺活检(EUS-FNA)等,其中首选EUS途径获取组织标本,因其有效性、安全性高于其他方法。
(三)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日为10-14天
(四)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 C25.901
2、不可行手术切除的胰腺癌患者或已有转移的患者。
3、无需特殊处理的合并症,如感染发热、黄疸、腹腔积液等。
5、当患者并存其他疾病,但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五)明确诊断及入院常规检查需1-3天
1、基线及评价疗效检查项目
(1)腹部增强CT,腹腔超声,腹股沟淋巴结超声,胸片;
(2)病理学活组织检查与诊断;
2、每周期化疗前检查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粪常规+潜血;
(2)肝、肾功能、电解质、血糖、凝血功能,CA19-9、CEA、CA-242、CA-50;
(3)心电图;
3、根据情况可选择的检查项目:
(1)腹腔磁共振(MRI);
(2)合并其他疾病的相关检查。
(六)化疗前准备
1、体格检查、体能状况评分(KPS评分60分,或EGCO评分0~2分);
2、排除化疗禁忌症。
(七)化疗药物
| 药 物 | 剂量(mg/m2)及途径 | 给药时间及间隔 | 
| 吉西他滨(GEM) | 1000 iv drip | d 1、8天 q 3W | 
| 5-Fu | 500~750 iv drip | d 1~5 q 3W | 
(1)GEM+Xeloda方案:
GEM 1000mg/m2 iv drip 第1、8天;
Xeloda 1000mg/m2 PO 第1~14天;
每3周为一周期。
(2)GEMOX方案:
GEM 1000mg/m2 iv drip 第1天;
OXA 100mg/m2 iv drip 第2天;
每2周为一周期。
(3)GP方案:
GEM 1000mg/m2 iv drip 第1、8、15天;
DDP 25mg/m2 iv drip 第1、8、15天;
每4周为一周期。
(八)化疗后必须复查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建议每周复查1~2次;
2、肝肾功能:建议每周复查1次,根据具体化疗方案及检查结果,可酌情增减复查间隔。
(九)化疗中及化疗后治疗
化疗期间需针对化疗所致的不良反应和潜在脏器功能损伤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保肝、止吐、水化、抑酸、预防过敏、止泻、升白细胞及血小板治疗等。
(十)出院标准
1、病人一般情况良好,生命体征平稳正常。
2、没有需要住院处理的并发症。
(十一)变异及原因分析
1、治疗前、中、后有感染、消化道梗阻及其他合并症,需要进行相关的诊断和治疗,可能延长住院时间并致费用增加。
2、化疗后出现严重骨髓抑制(Ⅲ、Ⅳ),需要对症处理,导致治疗时间延长,费用增加。
3、药物不良反应需要特殊处理,如过敏反应、心脏毒性、神经毒性等。
4、高龄患者应根据个体化情况具体实施。
5、医师认可的变异原因分析,如药物减量应用。
6、其他方面的原因。
(十二)参考费用标准
每周期4000~10000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