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科目 | 健康教育 | 课题 | 全民动员,让我们携手遏制艾滋 | |
| 课型 | 新授课 | 教具 | 多媒体课件 | |
| 教学 目的 | 1、了解艾滋病及艾滋病的基本概念 2、了解艾滋病病毒的传播途径,认识到日常生活中哪些方式是不会感染艾滋病。 3、了解预防艾滋病的方法,并学会关爱艾滋病病毒携带者和艾滋病病人,消除歧视。 | |||
| 重点 | 了解预防艾滋病的方法 | |||
| 难点 | 艾滋病病毒的传播途径。 | |||
| 教学 准备 | 1、游戏准备(游戏场地、卡片)。 2、多媒体教学课件。 3、准备红丝带 | |||
| 教学过程 | ||||
| 环节 | 教师活动 | 学生活动 | ||
| 导入 | 问:一提到艾滋病,你首先想到了什么? 总结:艾滋病是一种可怕的传染病,致死率比较高。 | 触动学生心灵 小组讨论 积极回答 | ||
| 教 学 过 程 | 2007年的12月1日即将来到,这是一个不平常的日子,是一个痛苦的日子,因为这一天是世界艾滋病日,今年是第20个世界艾滋病日,联合国爱滋病规划署确定今年世界爱滋病日的宣传主题是“stopAIDA,keepthepromise”,中文为“遏制艾滋履行承诺”,从1981年在美国发现第一例艾滋病病人开始,全界已累计近7000万人感染了艾滋病病毒,其中有2800万感染者已经死亡,我国累计报告艾滋病183733例,其中艾滋病病人40667例,死亡124例。 问:通过以上资料的学习你想了解关于爱滋病的什么知识? 一、什么是艾病、艾滋病病毒? 艾滋病: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英文缩写——AIDS。 艾滋病病毒:人类免疫缺陷病毒,英文缩写——HIV。 艾滋病是由病毒引起的,以人体免疫系统全面崩溃为特征的传染率极高的传染病。 那么HIV是如何作用人体的呢? 1:游戏“HIV的入侵” 游戏规则: a、1名女生作为“机体”,10名男生作为“白细胞”,2名女生充当“感冒病毒”和“腹泻病毒”,1名男生充当“HIV”。“机体”站在场地,“免疫系统”背朝“机体”,手拉手将“机体”围起来以起到保护作用。 | 佩带红丝带 [红丝带象征着我们对艾滋病患者和感染者的关心与支持;象征着我们对生命的热爱和对和平的渴望;象征着我们要用"心"来参与预防艾滋病的工作,现在请同学们把红丝带佩带在胸前]。 学生分组讨论 [14名学生做“HIV”的入侵游戏] 学生用心观看,了解“HIV”的入侵过程。 | ||
| 教 学 过 程 | b、“感冒病毒”和“腹泻病毒”尽力伸手去触摸并抢夺“机体”。 c、HIV出场,攻击“白细胞”,HIV碰到的“白细胞”离开,出现的空缺由其他“白细胞” 问:为什么开始时,“感冒病毒”和“腹泻病毒”没有把“机体”夺走? 大家想一想,最终导致人体死亡的原因是什么? HIV在人体死亡过程中起什么作用? 二、艾滋病病毒的传播途径。 问:你认为生活中下列哪些方式可能传染上艾滋病病毒? a、与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共用马桶。 b、被蚊虫叮咬。 c、与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共用餐具。 d、艾滋病病毒感染的孕妇肚里的胎儿。 e、与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共用牙刷。 f、穿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用过的衣服。 g、不安全性行为。 h、输来路不明的血液或血液制品。 i、与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一起游泳。 j、与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拥抱、握手。 k、共用注射器吸毒。 l、母亲哺乳。 我先不回答正确答案,先给你们讲个真实的故事。 帕特由于患血友病,经输血被HIV感染,在他还不知道自己已被感染时,将HIV付给了妻子劳伦。后来他们生下个儿子大卫,在发这张照片时,帕特和大卫的病情已经发展到患者的阶段,不久就去世了,劳伦随后也去世了。但他们的女儿妮卡没有被HIV感染。由于父母的去世,她成了AIDS孤儿。 同学们想一想,从帕特一家的遭遇中我我们还能发现一个现象,为什么妮卡多年与已被感染的家人同吃同住,却没有被感染? 教师总结:HIV的非传播途径。 与艾滋病病人、HIV感染者礼节性地接吻、握手、拥抱、共同用餐、共用学习用品、办公用品、交通工具、穿艾滋病病人的衣服等日常接触都不会感染HIV,游泳池、浴池、电话机、卧具、手巾等设施用品也不会传播HIV;咳嗽、打喷嚏也不会传播HIV;蚊子叮咬也不会传播HIV,因为传播条件必须要达到一定的数量。 对照刚才的测试,请同学们重新回答一次。 | 学生展开讨论 寻找问题答案 学生积极讨论 踊跃回答 学生思考问题 | |
| 教 学 过 程 回顾总结 | 问:从艾滋病病毒传播的三个途径思考,我们青少年如何预防艾滋病? 三、如何预防艾滋病?如何对待艾滋病患者或病毒携带者? 问:假设你已经知道你周围的人中有一位是HIV感染者,你会怎样做? a.他/她主动伸手来与你握手,你会与他/她握手吗? b.你会与他一起吃饭吗? c.你会与他一起打篮球吗? d.在路上,他从对面走来,你会绕道而行吗? e.他邀请你去他家做客,你会去吗?f.他想用你的学习用具,你肯借吗? g.你会和他一起去游泳吗? 教师总结、教育。 对于艾滋病的恐惧来源于人的无知,这种无知使HIV感染者受到了歧视和羞辱。于是他们有的开始报复社会。 [举例明理] 故事:征婚 24岁的小王,去美国留学6年,回国后血清检查确定为HIV感染者,立即被国内聘用的公司解雇,还被人当众斥问何以得了AIDS,被邻居老太太羞辱性的议论,因为一声干咳而被指控为有意伤害群众;在小黑屋里度过一个不眠之夜后,他决定报复社会。征婚启事为他提供方便,在半年之内,他与将近20个女孩交往,其中和他有过性行为的女孩达13个。当他最后被发现时,13个女孩全都感染上了HIV。 讨论:我们应该如何对待艾滋病患者或病毒携带者?并说明理由。 出示图片:“爱心大使” [视频教育] “爱在阳光下”艾滋病公益宣传短片。 | 学生分组讨论 各抒己见 [回家作业] 写感想和体会,字数400字以上。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