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文学常识
1、本文选自《 》,作者是 (朝代)的 家、 家
(人名),号 ,为“ ”之一,世称“ 、
、 ”三绝。所作家书十分有名,在 、 、 等方面给人以有益的启示。
2、文中提到的“韦编三绝”说的是 (人物)读 的故事。
3、《项羽本纪》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中的一篇,这部通史的作者为
的 (人名)。
4、出自本文的成语有: 、 、 。
2、加点字解释
1、读书以过目成诵为能: 、 ;2、最是不济事: 、
3、眼中了了: 4、应接不暇:
5、与我何与也: 6、方寸:
7、韦编三绝: 、 8、微言精义: 、
9、虽生知安行之圣: 、 、
10、不知其所穷: 11、老吏苦之:
12、迄无佳文: 13、岂以一过即记: 、
14、且过辄成诵: 、 15、又有无所不颂之陋:
16、遂了其事乎: 17、可欣可泣:
18、以《项羽本纪》为最: 、 19、没分晓:
20、悉贮其中: 、 21、其龌龊亦耐不得: 、
22、洒然:
3、句子翻译
1、读书以过目成诵为能,最是不济事。
2、一眼即过,与我何与也?
3、岂以一过即记,遂了其事乎!
4、愈探愈出,愈研愈入,愈往而不知其所穷。
5、虽生知安行之圣,不废困勉下学之功也。
6、且过辄成诵,又有无所不诵之陋。
7、千古过目成诵,孰有如孔子者乎?
4、理解分析
①读书以过目成诵为能,最是不济事。
②眼中了了,心下匆匆,方寸无多,往来应接不暇,如看场中美色,一眼即过,与我何与也?千古过目成诵,孰有如孔子者乎?读《易》至韦编三绝,不知翻阅过几千百遍来,微言精义,愈探愈出,愈研愈入,愈往而不知其所穷。虽生知安行之圣,不废困勉下学之功也。东坡读书不用两遍,然其在翰林读《阿房宫赋》至四鼓,老吏史苦之,坡洒然不倦。岂以一过即记,遂了其事乎!惟虞世南、张睢阳、张方平,平生书不再读,迄无佳文。
且过辄成诵,又有无所不诵之陋。即如《史记》百三十篇中,以《项羽本纪》为最,而《项羽本纪》中,又以钜鹿之战、鸿门之宴、垓下之会为最。反覆诵观,可欣可泣,在此数段耳。若一部《史记》,篇篇都读,字字都记,岂非没分晓的钝汉!更有小说家言,各种传奇恶曲,及打油诗词,亦复寓目不忘,如破烂厨柜,臭油坏酱悉贮其中,其龌龊亦耐不得!
1、这封家书是对“ ”的批驳,从而引导家中子弟树立 正确的态度。
2、第二段,作者反对 ,主张
。先把“过目成诵”比作“
”,指出匆匆而读,其实什么收获也没有。接着列举了
、 、
的事实论据,从正反两方面对比论证,强调
的道理。
3、第三段,作者反对 ,主张
。从正面列举了 ,
阐明 。从反面列举了
,将它们比作 ,
从而论证了读书应该 你看 。
4、本文主要运用了 和 的论证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