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络教育学院
《钢筋混凝土结构课程设计》
题 目:新宇单层厂房单向板设计
学习中心:陕西咸阳奥鹏学习中心1[20]
专 业: 土木工程
年 级: 2013年 秋季
学 号: ************
学 生: 梁博
指导教师:
1基本情况
XX单层工业建筑的中间楼面详见图1-1“建筑平面图”。中间楼面使用的是现浇钢筋混凝土单向板肋梁楼盖。现在对其进行结构设计。
设计的内容:生产车间的四周外墙全为240的承重砖墙,
主梁端墙处:370mm×370mm壁柱;设置钢筋混凝土柱,截面尺寸400mm×400mm。
楼盖自重:钢筋混凝土容重;
楼面活荷载,单位是0.5;
楼面面层:水磨石地面;
板底粉刷:。
混凝土:C20、C25或C30;
钢筋:次梁及主梁受力筋用HRB335或HRB400级钢筋,板内及梁内的其它钢筋可以采用HPB300或HRB335级钢筋。
图1-1 建筑平面图
2 单向板结构设计
2.1 板的设计
2.1.1恒荷载标准值:
板的永久荷载标准值
80mm现浇钢筋混凝土板 0.08×25=2kN/
10mm厚大理石地面 0.01×28=0.28kN/
20mm板底混合砂浆抹灰 0.02×17=0.34kN/
合计 2.62kN/
板的可变标准荷载值 3.5kN/
永久荷载分项系数取1.2或者1.35,因楼面可变荷载标准值为3.5kN/,所以可变荷载分项系数应取1.4。于是板的荷载总计算值
①q=+=1.35×2.62+0.7×1.4×3.5=6.967kN/
②q=+=1.2×2.62+1.4×3.5=8.044kN/
由于②>①,所以取②q=8.044kN/,近似取q=8kN/
图2-1 板的计算简图
2.1.2内力计算及配筋:
在表2-1可查得,板的弯矩系数αm分别为:边跨中为1/11;
离端第二支座为-1/11;中跨中为1/16;中间支座为-1/14,则有
M1=-MB=1/11(g+q)l0 2=1/11×8.04×2.022=2.982KN·m
M2=M3=1/16(g+q)l0 2=1/16×8.04×2.002=2.01 KN·m
Mc=-1/14(g+q)l0 2=-1/14×8.04×2.002=-2.297KN·m
取1m宽板带作为计算单元,b=1000mm,混凝土C30,板的最小保护层厚度为C=15mm,板厚h=80mm,h0=80-20=60mm;α1=1.0,fc=14.3KN/mm2;HPB235,fy=210N/mm2。
板的配筋计算过程如表2-1所示
表2-1 板的配筋计算表
| 截面 | 1 | B | 2 | C | |||||
| M() | |||||||||
| 2.982 | -2.982 | 2.01 | 1.608 | -2.297 | -1.838 | ||||
| () | 51.48 | ||||||||
| 0.058 | 0.058 | 0.039 | 0.031 | 0.045 | 0.036 | ||||
()  | 0.06 | 0.06 | 0.04 | 0.033 | 0.046 | 0.037 | |||
| 0.97 | 0.97 | 0.92 | 0.934 | 0.908 | 0.926 | ||||
| (mm2) | 243.9 | 243.9 | 173.4 | 136.6 | 200.8 | 157.5 | |||
| 选钢筋 | ~轴线 ~轴线  | Φ6/8@160 | Φ6/8@160 | Φ6/8@160 | Φ6/8@160 | ||||
| ~轴线 | Φ6/8@160 | Φ6/8@160 | Φ6/8@160 | Φ6/8@160 | |||||
| 实际配筋 | ~轴线 ~轴线  | 246mm2 | 246mm2 | 246mm2 | 246mm2 | ||||
| ~轴线 | 246mm2 | 245mm2 | 1246mm2 | 246mm2 | |||||
按考虑塑性内力重分布设计。根据本车间楼盖的实际使用情况,楼盖的次梁和主梁的可变和在不考虑梁从属面积的荷载折减。
2.2.1荷载:
永久荷载设计值
板传来永久荷载 3.144×2=6.288kN/m
次梁粉刷 0.02×(0.45-0.08)×2×17×1.2=0.34kN/m
次梁自重 0.2×(0.45-0.08)×25×1.2=2.22kN/m
合计 g=8.788kN/m
可变荷载设计值 q=4.9×2=9.8kN/m
荷载总设计值 g+q=18.588KN/m
2.2.2计算简图:
次梁在砖墙上的支承长度为240mm。主梁截面为300mm×600mm。
计算跨度:
中间跨==6000-300=5700mm
跨度差 (5850-5700)/5700=2.6% 小于10%,可按等跨连续梁计算。
次梁计算简图如图所示:
图2-7 次梁计算简图
2.2.3次梁内力计算:
由表11-1可查得,板的弯矩系数αmb分别为:边跨中为1/14;第一内支座为-1/11;中间跨中为1/16;中间支座为-1/14,则有
1)截面承载力计算:
次梁跨中按T型截面计算,其翼缘宽度取下面两者中较小者:
bf'=l/3=5100/3=1700mm
bf'=b+sn=200+2000=2200mm,故取bf'=1700mm。
判断各跨内截面属于哪一类型T型截面:取h0=400-35=365mm,则有:
α1fc bf'hf'(h0- hf'/2)=1.0×14.3×1700×80×(365-40)=
632.7 KN·m> M1> M2,均属第一类T型截面。
支座截面按矩形截面计算,离端第二支座B按布置两排纵向钢筋考虑,取,其他中间支座按布置一排纵向钢筋考虑。
取
混凝土为C30, α1=1.0,fc=14.3KN/mm2;纵向钢筋采用HRB335钢筋,fy=300N/mm2。
次梁正截面承载力计算过程如表2-8所示。
表2-8 次梁正截面承载力计算表
| 截 面 | 1 | B | 2 | C | 
| 弯矩M | 42.31 | -42.31 | 28.73 | -32.83 | 
| 或 | ||||
| 0.013 | 0.128 | 0.009 | 0.086 | |
| 0.013 | 0.137 | 0.008 | 0.074 | |
| 0.993 | 0.941 | 0.993 | 0.963 | |
| 349.1 | 369.4 | 237.5 | 277.9 | |
| 选用钢筋 | 214+114(弯1) | 214+112(弯1) | 214(弯1) | 214+114(弯1) | 
| 实际钢筋截面面积(mm2) | 461 | 461 | 308 | 461 | 
混凝土C30, ft=1.43N/mm2;箍筋采用HPB235,fyv=210 N/mm2;
hw= h0- hf'=340-80=260,因hw /b=260/200=1.3<4,属于厚腹梁。
2.3 主梁的设计
2.3.1荷载设计值:
(为简化计算,将主梁的自重等效为集中荷载)
次梁传来的荷载: 9.149×6.3=57.kN
主梁自重(含粉刷):[(0.65-0.08)×0.3×2.0×25+2×(0.65-0.08)×0.015×17×2.0]×1.2=10.958kN
活荷载设计值: Q=26×100.86.3=163.8 kN
恒荷载设计值: G=57.+10.958=68.6kN
2.3.2计算简图:
主梁的实际结构如图所示,主梁端部支承在墙上的支承长度a=370mm,中间支承在400mm×400mm的混凝土柱上,其计算跨度按以下方法确定:
边跨: lo1= ln+a/2+b/2=(6000-200-120)+400/2+400/2=6080mm
Lo1=1.025ln+b/2=(600-200-120)+200=6022mm
故lo1取6022mm
中跨 lo2=6000mm
计算简图如图所示。
图2-2 主梁计算简图
2.3.3内力设计值计算:
1)弯矩设计值:
其中,可由书中表查取,L为计算跨度,对于B支座,计算跨度可取相邻两跨的平均值。
2)剪力设计值:,其中,可由书中表查可知。
表2-3 主梁弯矩计算
| 项次 | 荷载简图 | |||||
| ① | ||||||
| ② | ||||||
| ③ | ||||||
| ④ | ||||||
| 组合项次 | ①+③ | ①+④ | ①+② | ①+④ | ||
| 组合值 | 56.01 | -368.58 | 87.09 | 179.44 | ||
| 组合项次 | ①+② | ①+③ | ||||
| 组合值 | 341.44 | 195.76 | ||||
表2-4 主梁剪力计算
| 项 次 | 荷载简图 | |||
| ① | ||||
| ② | ||||
| ④ | ||||
| 组合项次 () | ①+② 154.35  | ①+④ -242.  | ①+④ 215.8  | |
主梁跨中截面按T形截面进行计算,其翼缘宽度取三者最小值
按梁跨考虑: ==5.5/3=1.833M
按净距考虑 =b+=0.4+6.2=6.7m
按翼缘高度考虑 =650-60=590
==0.169>0.1,则翼缘不受
故应取=2.30m
考虑弯矩值较大,故应按双排受力钢筋设置,则跨中=-60=650-60=590mm;
判断各跨中截面属于哪一类T形截面,
=1.0×2300×100×11.9×(590-100/2)
=1333.3>92.97 KN·m
故属于第一类T形截面
支座处按矩形截面考虑,由于弯矩值较大,故应按双排受力钢筋设置,则跨中=-90=650-90=560mm;
主梁的正截面承载力及配筋计算见表,斜截面承载力及配筋计算见表:
表2-5 主梁正截面承载力计算
| 截面 | 边跨中 | 中间支应 | 中间跨中 | 
| M(KN·m) | 338.70 | 455.77 | 219.33 | 
| - | 34.85 | - | |
| - | 320.92 | - | |
| 0.035 | 0.344 | 0.019 | |
| 0.036< | 0.441< | 0.019< | |
| 1225.5 | 1550.3 | 1222.7 | |
| 选配钢筋 | 2φ25+3φ20 | 2φ25+3φ20 | 2φ25+1φ20 | 
| 实配钢筋面积(mm2) | 1932 | 1932 | 1296 | 
| 1.31﹪>0.2﹪ | 1.38﹪>0.2﹪ | 0.93﹪>0.2﹪ | |
| 是否满足要求 | 是 | 是 | 是 | 
HRB335 钢筋, =0.55,
表2-6 主梁斜面承载力计算
| 截 面 | 边支座 | 支座B左 | 支座B右 | 
| V(KN) | 122.05 | 225.53 | 315.16 | 
| 325.5V | 316.5>V | 416.5>V | |
131.1| 124.5 | 124.5 |  | |
| 选配弯起钢筋 | - | 1φ18 | 1φ18 | 
| 弯起钢筋面积 | 0 | 254.5 | 254.5 | 
| 0 | 43.2 | 43.2 | |
| 11.4 | 57.83 | 47.46 | |
| 箍筋肢数、直径 | 2φ6 | 2φ6 | 2φ6 | 
| 57 | 57 | 57 | |
| 1106250 | 206986 | 252212 | |
| 实配箍筋间距s(mm) | 200 | 200 | 200 | 
| 0.114﹪>0.106% | 0.114﹪>0.106% | 0.114﹪>0.106% | |
| 是否满足要求 | 是 | 是 | 是 | 
3 心得体会
答:钢筋混凝土结构》课程设计是在学完钢筋混凝土结构基本原理 的基础上进行的, 《钢筋混凝土结构基本原理》这门课主要是讲解受 弯构件(梁、板) 、受压构件(柱子) 、受扭构件在荷载作用下承载能 力极限状态和正常使用极限状态的配筋计算,计算结果要满足《混凝 土结构设计规范》的要求。而这次课程设计我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的: 一.题目的选取: 在平时的教学和作业中, 要求学生熟练掌握了各种构件的配筋与 计算,并且能进行配筋验算(配筋满足适筋梁的要求,不能是超筋梁 和少筋梁的配置) 而课程设计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一个重要环节, , 一方面要基于课本,另一方面又要高于课本,根据我们专业的特点, 我没有选取简单的构件设计, 也没有选取复杂的高层或复杂体系的设 计, 而是选取了一种简单的结构体系——钢筋混凝土多层框架结构的 设计。 二.设计的思路与要求: 要求学生根据设计任务书,查阅《混凝土结构规范》《荷载规 、 范》计算结构上所施加的荷载;然后根据任务书要求进行内力计算以 及配筋计算,同时用 PKPM 软件进行内力分析和同时自动生成配筋 图;最后对手算和软件计算进行比较和调整。要求学生上交:结构设 计计算书一份:要求有封皮、目录、详细的计算内容;并在计算书里 绘出相应的结构施工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