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高一物理力的分解教案6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10-02 07:26:22
文档

高一物理力的分解教案6

教学课题力的分解(高中物理课本试验修订本第一册第一章P14~P15)教学目的1.使学生在力的合成知识的基础上,正确理解分力的概念,理解力的分解的含义。2.知道力的分解符合力的平行四边形法则。3.初步掌握根据力的实际作用效果确定分力方向的原则,初步掌握将一个已知力分解为两个互成角度分力的方法。4.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概括能力。教学重点根据力的作用效果将一个已知力分解。主要教学方法讨论、演示、练习教具长条形木板、玻璃板、纸板各一,木块、橡皮筋、垫块、投影仪及细线等。教学过程主
推荐度:
导读教学课题力的分解(高中物理课本试验修订本第一册第一章P14~P15)教学目的1.使学生在力的合成知识的基础上,正确理解分力的概念,理解力的分解的含义。2.知道力的分解符合力的平行四边形法则。3.初步掌握根据力的实际作用效果确定分力方向的原则,初步掌握将一个已知力分解为两个互成角度分力的方法。4.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概括能力。教学重点根据力的作用效果将一个已知力分解。主要教学方法讨论、演示、练习教具长条形木板、玻璃板、纸板各一,木块、橡皮筋、垫块、投影仪及细线等。教学过程主

教学课题力的分解(高中物理课本试验修订本第一册第一章P14~P15)

教学目的1.使学生在力的合成知识的基础上,正确理解分力的概念,理解力的分解的含义。

2.知道力的分解符合力的平行四边形法则。

3.初步掌握根据力的实际作用效果确定分力方向的原则,初步掌握将一个已知力分解为两个互成角度分力的方法。

4.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概括能力。

教学重点根据力的作用效果将一个已知力分解。
主要教学方法    讨论、演示、练习

教   具 

长条形木板、玻璃板、纸板各一,木块、橡皮筋、垫块、投影仪及细线等。
教学过程主  要  教  学  内  容

教学方法的运用
复习、提问

引入新课

用两根绳把重物悬挂起来。已知两绳对重物的拉

力分别是F1、F2。如图1(a)所示,也可以用一根绳把重物悬挂起来,绳对重物的拉力为F,如图1(b)所示,那么F1、F2、F中哪一个力可以叫

做另两个力的合力?

用什么方法可以求出这个合力的大小?

(学生一般应能准确回答,教师予以肯定)

提  问

讲  解

教学过程主  要  教  学  内  容

教学方法的运用
在日常生活和生产实践中往往会遇到跟上述情况相反的问题。例如用一根细线可以把物体提起,也可以用相同的细线来代替原来的一根细线把物体提起来,那么在哪种情况下细线易断?

(学生思考,议论,有争议)

到底哪种情况易断?用实验来检验。

[实验] 用一根细线拴在大木块的钉子上将木块提起,然后换用一根相同的细线对折合拴在这个木块的钉子上,用两手各提一根线把木块提起,并使两手逐渐分开,直至线断。

学生讨论

观察实验

产生疑问

教学过程主  要  教  学  内  容

教学方法的运用

新课教学

[讲解] 按常理推断,似乎用一根线比用两根相同的线提重物容易断,但实验表明在一定条件下两根线提重物时线更容易断。如何解释呢?用已有的知识显然不能很清楚地解释,我们需要学习新的内容——力的分解。

 六  力的分解 

[实验] 如图示所示两种情况

将结点O拉至同一位置。

[结论] 两个力共同产生的效

果跟原来的一个力产生的效果

相同,也可以说F作用的效果同时拉伸了橡皮筋AO和BO。象这种一个力作用在物体上产生几个效果的情况在实际中很多。

(学生看书P14,第六节第一自然段)

1.什么叫力的分解

(1)分力:几个力,如果它们产生的作用效果跟原来一个力产生的效果相同,这几个力就叫做原来那个力的分力。

注意:几个分力与原来那个力是等效的,它们可以相互替代,并非同时存在。

(2)力的分解:求一个已知力的分力叫力的分解。

因为分力的合力就是原来那个被分解的力,所以力的分解是力的合成的递运算,同样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把一个已知力F作为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那么与力F共点的平行四边形的两个邻边就表示F的两个分力。(作图说明)

2.力的分解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

如果没有其他,对于同一条对角线可以作出

无数个不同的平行四边形,也就是说,同一个力F可以分解为无数对大小、方向不同的分力,一个已知力究竟应该怎样分解呢?这要看这个力的实际作用效果来定。

[例1]放在水平面上的物体受一个斜向上的拉力F,

通过演示,推理建立分力的概念

学生阅读

教师讲解

与学生一起推理在力的合成平行四边形定则的基础上得出分解定则

投影仪打出题目

教学过程主  要  教  学  内  容

教学方法的运用

巩固效果

总   结

布置作业

这个力与水平方向成Q解。

[演示] 分别用纸板、玻璃板、

木板做加力F与不加F时的

情况。以使学生观察到力F的两个效果,然后在投影胶片上作出F1和F2,并求出F1=F•cosQ

                          F2=F•sinQ

[例2] 把一个物体放在斜面上,物体受到竖直向下的重力。

[演示] 类似上例

使学生明确重力作用产生的两个

效果,在胶片上作出F1、F2,并求出

F1=G•sinQ

F2=G•cosQ

根据表达式作一些说明。

由上述两例可以看出,分解一个力可根据它的实际作用效果。

3.怎样分解一个已知力?

    可以按照所产生的实际作用效果来分解。

通过作图、求解、讨论来解决问题:为什么在条件下两根细线挂重物比一个细线挂更容易断?并与上一节P13思考与讨论相对比进行体会。

今天这节课主要学习了力的分解知识。希望同学们注意理解分力的概念,力的分解和力的合成的区别尤其要注意按实际作用效果将一个已知力分解为两个力是进行力的分解的一种重要方法,要学会应用它去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教材P15  练习五(1)、(2)、(3)、(4)

实验观察、分析

投影仪打出题目

实验观察、分析

讨    论

归    纳

  注:带下划线的是板书

文档

高一物理力的分解教案6

教学课题力的分解(高中物理课本试验修订本第一册第一章P14~P15)教学目的1.使学生在力的合成知识的基础上,正确理解分力的概念,理解力的分解的含义。2.知道力的分解符合力的平行四边形法则。3.初步掌握根据力的实际作用效果确定分力方向的原则,初步掌握将一个已知力分解为两个互成角度分力的方法。4.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概括能力。教学重点根据力的作用效果将一个已知力分解。主要教学方法讨论、演示、练习教具长条形木板、玻璃板、纸板各一,木块、橡皮筋、垫块、投影仪及细线等。教学过程主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