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质量通病 | 防治措施 | 
| 洞口端墙、翼墙及洞口挡土墙开裂 | 1)洞口位置、高程及结构形式必须符合设计要求; 2)基础必须置于稳固的地基上,虚渣、杂物、积水、软泥必须清除干净; 3)按设计要求设置伸缩缝、沉降缝; 4)墙背后回填应密实; 5)应按设计要求设置泄水孔。  | 
| 洞口边、仰坡不稳 | 1)边、仰坡应自上而下开挖,坡度应符合设计要求,当地质条件良好时,宜一次将土石方工程做完,当地质条件不良时,应采取稳定边坡和仰坡的措施; 2)洞口边、仰坡开挖不得采用大爆破; 3)边、仰坡以上的山坡危石应全部清除,不留后患; 4)边坡、仰坡、坡面和坡脚防护应符合设计要求。  | 
| 隧道超挖、欠挖 | 1)隧道开挖应根据工程地质条件、开挖断面、开挖办法、掘进循环进尺、钻眼机具和爆破材料等进行钻爆设计,并根据爆破效果调整爆破参数; 2)应采取光面爆破或预裂爆破; 3)隧道不应欠挖,当有欠挖超过规范允许值时应采用小型机械凿除或补充小炮爆破。  | 
| 超挖回填不密实 | 1)超挖在允许范围之内的部分可采用喷射混凝土回填或在衬砌时采用与衬砌同材料一次施工; 2)超挖大于规定时,要用片石砼、浆砌片石或喷射砼回填,禁止泥、石、废木等杂物充填。  | 
| 初期支护不及时,格栅钢架间距大 | 1)隧道施工必须按设计要求的支护形式配合开挖及时支护,保证施工安全; 2)格栅钢架应按设计的间距架立,横向偏差不超过±5cm,钢架间应连接牢固。  | 
| 喷射混凝土厚度不够 | 1)设置控制喷射混凝土厚度的标志; 2)喷射作业应分段、分片、分层、由下而上顺序进行; 3)应通过试验选择速凝剂的最佳掺量。  | 
| 喷射混凝土强度不够 | 1)喷射混凝土的施工配合比应通过试验确定,满足混凝土强度和喷射工艺的要求; 2)喷射混凝土中的粗骨料不宜大于16mm,宜采用连续级配,细骨料应采用中、粗砂; 3)喷射混凝土混合料的拌合站应用计量装置,不得减少水泥用量,速凝剂掺量应准确,添加均匀,不得随意增减; 4)当受喷面油滴水、淋水、集中出水时,应进行处理; 5)在喷射结束后4h内不得进行下一循环的爆破作业。  | 
| 锚杆数量不足、长度不够、注浆不饱满 | 1)应按设计的间距和数量打设锚杆,孔位允许偏差为±150mm; 2)检查锚杆孔的深度和锚杆的长度; 3)检查锚杆的注浆记录和孔口溢浆情况; 4)按照规范规定进行拉拔试验。  | 
| 初期支护侵入二衬 | 1)断面开挖时应控制欠挖; 2)开挖轮廓预留变形量应符合设计及规范要求,在施工过程中应加强监控量测,发现隧道变形和沉降量大时应及时调整预留变形量; 3)应控制隔栅钢架的架立和喷射混凝土的施工误差; 4)每5―10m应进行那个一次断面测量检查,发现问题及时调整。  | 
| 隧道渗漏 | 1)应按设计要求,做好各项防排水措施,应按“防、排、截、堵相结合,因地制宜,综合治理”的原则精心施工; 2)对复合衬砌,在防水层铺设前,应先割除初期支护表面外露的锚杆头、钢筑头等坚硬物,凹凸不平处需补喷,抹平; 3)防水层施工前应加强对初支的注浆堵漏,防水层不应带水作业; 4)防水层应按规范精心施工,当存在漏焊、假焊或烤焦、焊穿现象时应及时进行处理; 5)防水层应与初支混凝土表面密贴,不得有明显的拉扯、空鼓、折皱和水囊; 6)二衬施工时应采取保护措施,防止防水层被戳破、烧穿等; 7)二衬砼水平和环向施工缝应按设计要求设置止水条或止水带,施工缝表面应凿毛。冲洗干净; 8)二衬砼应振捣密实; 9)拱顶应按设计预留注浆孔,二衬砼封闭后应及时注浆,注浆应饱满。  | 
| 衬砼有蜂窝、麻面 | 1)模板拼缝应严密,尤其是截面变化处,应增加异性模板,加强封堵; 2)应控制砼的坍落度; 3)混凝土浇筑时应加强振捣,尤其是拱顶不易振捣的部位,应配合附着式振捣器和人工振捣。  | 
| 衬砼有裂纹 | 1)二次衬砌应初期支护已基本稳定后再施作; 2)控制混凝土的配合比和坍落度; 3)控制拆模时间,拆模不宜过早; 4)拆模后应加强养护。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