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利与义务试题
本卷共分为2大题40小题,作答时间为180分钟,总分100分,60分及格。一、单项选择题(在每个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干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例:今天通过人工途径也能把一个人变成天才。米勒就曾表示,他能借助手术刀和一两件神经外科器材彻底改变一个人的思维方式及其个性和信仰。确实,“测错仪”,或者称为“天才区段”的这个区域可以有意识地被激活,从而“定做”一些天才的数学家、物理学家和艺术家。下列关于“定做”解释,能体现本质特征的一项是。
A:是一种根据要求通过人工途径把常人变成天才的方式
B:一个人的思维方式等可以借助手术刀和医疗器械等彻底改变
C:有意激活“天才区段”让人成为数学家、物理学家、艺术家
D:“天才区段”就是人体的“测错仪”,主管人的智能
2、义务教育的教学计划的特征是。①强制性②普遍性③基础性④地方性
A:①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3、儿童身心发展差异性的物质基础是____
A:个体遗传素质的差异
B:家长教育能力的差异
C:c.家长教育程度的差异
D:家庭经济条件的差异
4、中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主要分为三个方面,即学习辅导、生活辅导和()A:心理疏导
B:择业指导
C:心理咨询
D:交往指导
5、通常把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总体系称为()
A.国民教育制度
B.学校教育制度
C.教育管理
D.学校教育结构
6、对心理发展变化的顺序,下列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反映活动从混沌未分化向分化、专门化演变
B:反映活动从不随意性、被动性向随意性、主动性演变
C:从认识客体的内部现象向认识事物的外部本质演变
D:是对周围事物的态度从不稳定向稳定演变
7、提出道德认知发展阶段论的代表人物是____A:强调自然、社会和人在课程体系中有机统一;
B:强调与自然界融为一体自然即课程;
C:强调同社会融为一体生活即课程;
D:强调向自我开放自我即课程
8、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在校内外组织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将书本知识运用于实践的教学方法叫____
A:实习法
B:参观法
C:演示法
D:读书指导法
9、皮亚杰所提出的影响个体认知发展的主要因素不包括____
A:成熟
B:物理环境
C:社会环境
D:教学
10、在处理与同事关系时,教师应做到。
A:顾全大局,秉公办事,团结一致
B:耐心教导,循循善诱,不偏不倚
C:相互尊重,相互学习,取长补短
D:相互理解,互通情况,密切配合
11、教学过程的结构指的是教学进程的。
A:基本部分
B:基本内容
C:基本途径
D:基本阶段
12、爱国主义情感和集体主义情感,属于__
A.直觉式道德情感
B.想像式道德情感
C.伦理式道德情感
D.表象式道德情感
13、汇集学生作品样本,展示学生的学习和进步状况的教学评价方法教__ A.档案评价法
B.专题作业法
C.测验法
D.实验法
14、有“文起八代之衰”美誉的唐代文学家是()
A:李白
B:韩愈
C:柳宗元
D:杜甫
15、从一个人行为的一个方面可看出他的个性,这是个性____的表现。
A:独特性
B:整体性
C:稳定性D:社会性
16、在明明入园初期,家长由于疏忽忘记将明明不能做剧烈运动的情况告诉教师,因此,幼儿园教师在组织游戏活动时,造成明明体力不支晕倒,并摔伤头部。幼儿园应负什么责任?()
A:全部责任
B:连带责任
C:部分责任
D:免除责任
17、(2006年1月)中国古代就有“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之说,提出这一思想的是。
A:孟子
B:荀子
C:墨子
D:孔子
18、把课程分为基础型课程、拓展型课程、研究型课程,是从哪一个角度进行分类的__
A.课程的功能
B.课程的组织核心
C.课程任务
D.课程制定者或管理制度
19、以人的先天禀赋为基础,通过师资训练和自我提高而形成的身心特征与职业修养称为教师的__。
A.教师素质
B.心理素质
C.教学能力
D.教育机智
20、心智技能的特点不包括____
A:结构具有简缩性
B:结构具有展开性
C:对象具有观念性
D:执行具有内潜性
二、多项选择题(在每题的备选项中,有 2 个或 2 个以上符合题意,至少有1 个错项。错选,本题不得分;少选,所选的每个选项得0.5 分,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
1、教师教学技能低下的主要表现有()
A:传授知识的错误
B:精神过度紧张
C:遇事惊慌失措
D:多余的动作存在
E:操作不够熟练
2、学习者根据一定的评价标准进行自我评价和自我监督来强化相应学习行为是属于。
A:直接强化
B:间接强化C:自我强化
D:替代性强化
3、针对小学四年级学生在语文阅读方面存在的困难,我们可以运用教育心理学中哪些来查找困难的症结__
A.智力测验
B.阅读测验
C.与此相关的生理方面的健康检查
D.心理辅导
4、18世纪法国著名的自然主义教育家卢梭的教育代表作是()
A:《爱弥儿》
B:《教育漫话》
C:《人的教育》
D:《母亲读物》
5、德育目标确定了培养人的总体规格和要求,但必须落实到()
A:德育内容上
B:德育规律上
C:德育原则上
D:德育方法上
6、25,000 people were reported____ in the ever recorded worst earthquake in Iran,which occurred late this month.
A:were killed
B:to be killed
C:killing
D:to have been killed
7、儿童认知能力中,最先发展且速度最快的领域是。
A:注意
B:感知觉
C:思维
D:记忆
8、课堂导入方式多种多样。引导学生观察实物样品标本、模型图表、幻灯片、电视片等,引起学生的兴趣,在从观察中提出问题,创设研究问题的情境,学生为解决直观感知中带来的疑问,产生了学习新知识的强烈要求。这种导入方式称之为____
A:内在强化
B:负强化
C:替代强化
D:无意强化
9、学生的思想品德发展的基本动力是。
A:活动与交往
B:心理内部矛盾
C:道德情感
D:道德意识
10、预防龋齿最重要的措施是。
A:保持口腔卫生B:少吃糖
C:少吃酸性食物
D:加强营养
11、()即是教育工作的出发点,又是教育活动的归宿
A:教育目的
B:教育任务
C:教育内容
D:教育规律
12、20世纪影响最广泛的儿童思维发展理论是的儿童智慧发展理论。
A:桑代克
B:皮亚杰
C:斯金纳
D:杜威
13、下列科学家中被称作“几何之父”的是。
A:阿基米德
B:柏拉图
C:泰勒斯
D:欧几里得
14、教学策略不是“万金油”式的“教学处方”,不存在一个包揽一切的大而全的教学策略,同一策略可以解决不同的问题,不同的策略也可以解决相同的问题,这些都充分说明教学策略具有()
A:综合性
B:可操作性
C:层次性
D:灵活性
15、有的儿童在观察时,能够根据观察任务,自觉地克服困难和干扰进行观察,这说明他们观察的
A:持续性延长
B:目的性加强
C:细致性增加
D:概括性提高
16、同宿舍四个人,规定谁回来最晚谁关灯,有一天忘了关灯,管理员盘问谁回来最晚?小杨说“我回来时,小林刚要睡。”小袁说“我回来时,小夏睡着了。”小林说“我回来时,小袁正好上床睡觉。”小夏说“我上床就睡,什么也不知道。”假设他们四人说的都是实话,请你推测一下谁回来最晚____
A:小杨
B:小袁
C:小林
D:小夏
17、中小学生享有未成年公民所享有的一切权利,如身心健康权、隐私权、受教育权等,并受到学校的特殊保护。这些规定指的是__
A.学生的身份
B.学生的法律地位
C.学生的义务D.教师的义务
18、班级建设的设计最重要的是制定____
A:具体方法
B:实现目标的途径
C:班效建设的目标
D:工作程序
19、世界上最早发明测量地震方位仪器的是()
A:祖冲之
B:僧一行
C:张衡
D:郦道元
20、通过对旧知识的回忆、复习、做练习等活动,对照新内容,发现新问题,明确学习任务来导入新课。这种导入方式称之为。
A:直接导入
B:练习导入
C:事例导入
D:温故导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