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地理区位
湖光花园小区位于平顶山市新城区长安大道北侧南眺平西湖,东临平顶山市,北靠河南城建学院,附近有16、26、27、28、66、67、68路等公交车,距市区30分钟车程,交通十分方便。
2.工程概况
本小区修建性详细规划用地22公顷。小区地势略为北高南低的缓坡,南部为一类用地,北部为二类用地,地基主要为碎石,冻土线0.5m。本项目主要由32栋12~88层高层住宅、130栋6层多层住宅、会所及地下车库组成,总建筑面积约28.6万平方米,其中地下建筑面积约8万平方米。
3.设计构思说明
3.1总体布局
小区内部由小区路网分隔为六个组团,形成居住小区——居住组团的结构,各组团空间的开敞性和通透性方面体现着传统韵味,最大限度与自然亲和。组团间通过步行景观通道串联各个内庭,形成景观轴线和广场空间。组团封闭式管理,大区开放。
3.2规划结构
居住东侧为行政办公用地,南侧为防护绿地,而西北侧均为居住用地。为了合理布置居住区且达到最大经济效益,要小区北侧沿城市道路布置商业,而将学校布置于沿绿地的西侧,社区服务中心、幼儿园等公建布置与中心绿地的两侧,力图形成良好的景观,并方便居民生活。各个组团环绕中心绿地布置。
3.3道路交通组织
规划地块南北侧均为城市主干道,东侧为次干道。区内道路系统分为小区路,组团路,宅间小路。小区路红线宽14米,组团路宽8米,宅间小路宽3米。为减少汽车对区内居民的影响,停车场主要设为地下,有指示性标志,组团路为环形路结合尽端式相结合。小区路设为漂亮的“花托”形,相应的组团路与宅间小路设计与小区路相呼应,尽可能地形成韵律感,增加节奏感。
3.4绿地系统
本设计在绿化设计中力图通过绿化带的形式营造出不论身在何处都有绿色相伴的氛围。能绿化的地方尽量设置绿化,位于小区中心的主绿地广场及各组团的中心绿地为居民提供了聚会、休闲的好地点,力求使每个组团的居民在拥有一处相对封闭的绿地基础上还可以享受大面积完全开放的共享空间。
3.5公建系统
设计中每个组团在配置了满足其必须的公建的前提下,小区级的公建尽量集中布置。这样既可让各个组团的居民方便快捷的使用,又可在居住区中形成一种聚心力。公建层数主要为两到三层,局部高出,中部绿地两侧分别为社区服务中心和幼儿园,风格统一,采用较为稳重的暖色调,以简洁、热情的方式为居民营造出一个安全、轻松、方便的休闲场所。
3.6景观空间组织
小区内在宏观上注意与周围环境协调统一,在具体设计上追求个性化和多样性,设计在结合地形及周边环境的前提下,通过对原有特色的尊重,力图实现健康、愉悦、时尚的主题,构建成为一个现代开放、成熟的人文生态区,成为一个散发着朴实气息的、使人们乐居其中的田园社区。
3.7住宅选型及住宅群组的规划布置
设计中力求做到以下几点:房间齐备,套内安排卧室、起居、餐厅、储藏等基本空间,并参照不同标准进行了房间面宽和面积的设计;公共空间与私密空间没有相互干扰,交通顺畅,起居厅与餐厅、厨房空间配置紧密协调,紧凑的空间布局使建筑使用面积系数均达到80以上,并保证了日照要求。在户型和面积的选择上,设置了大中小三种档次的户型,以满足各个层次的消费需求。
本小区为满足住宅日照间距,通风需要并根据地形和总体构图的需要,住宅多为近南北向布置,且采用了北高南低的方式充分节约土地及空间,提高小区的整体环境和经济效益。建筑布置结合多种组合及围合方式,避免住区内空间形式过于单调,形成空间上的整体感并力图营造良好的视觉空间。
3.8技术经济分析
3.8.1用地平衡表
| 项目 | 用地面积(ha) | 人均用地面积(㎡/人) | 占地比例(%) |
| 居住建筑用地 | 11.77 | 14.71 | 53.5 |
| 公共建筑用地 | 2.77 | 3.46 | 12.6 |
| 道路用地 | 2.99 | 3.74 | 13.6 |
| 公共绿地 | 4.47 | 5.59 | 20.3 |
| 总计 | 22 | 27.5 | 100 |
| 项目 | 数值 |
| 容积率 | 1.3 |
| 总建筑面积 | 28.6万㎡ |
| 平均层数 | 7.62层 |
| 居住总人数 | 8106人 |
| 公共建筑面积 | 6378㎡ |
| 平均居住水平 | 110.1㎡/户 |
| 居住用地 | 22ha |
| 人口净密度 | 284人/ha |
| 居住建筑面积 | 27.9万㎡ |
| 建筑密度 | 27.30% |
| 绿地率 | 46.50% |
| 地下停车位 | 3250个 |
| 居住户数 | 2533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