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汉语言专业中国古代文学专题(1)试题2002-2003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10-02 07:28:27
文档

汉语言专业中国古代文学专题(1)试题2002-2003

广播电视大学2002—2003学年度第二学期“开放本科”期末考试汉语言专业中国古代文学专题(1)试题2003年7月一、文学常识填空(共18分,每空1分,有错别字不给分)1.“四始”说是司马迁在《史记·孔子世家》里提出的,他以《关雎》为《国风》之始,《鹿鸣》为《小雅》之始,以《文王》为大雅之始,以《清庙》为颂之始。2。被认为是《诗经》中的五诗之一的《生民》一首叙述了后程的诞生以及他发明农业、定居邰地并开创祭礼的历史,并通过生而无灾、弃而不死等细节,塑造了一个半人半神的周民族始祖的形象。3
推荐度:
导读广播电视大学2002—2003学年度第二学期“开放本科”期末考试汉语言专业中国古代文学专题(1)试题2003年7月一、文学常识填空(共18分,每空1分,有错别字不给分)1.“四始”说是司马迁在《史记·孔子世家》里提出的,他以《关雎》为《国风》之始,《鹿鸣》为《小雅》之始,以《文王》为大雅之始,以《清庙》为颂之始。2。被认为是《诗经》中的五诗之一的《生民》一首叙述了后程的诞生以及他发明农业、定居邰地并开创祭礼的历史,并通过生而无灾、弃而不死等细节,塑造了一个半人半神的周民族始祖的形象。3
广播电视大学2002—2003学年度第二学期“开放本科”期末考试

汉语言专业中国古代文学专题(1)试题

        2003年7月

        一、文学常识填空(共18分,每空1分,有错别字不给分)

    1.“四始”说是司马迁在《史记·孔子世家》里提出的,他以《 关雎 》为《国风》之始,《  鹿鸣  》为《小雅》之始,以《文王》为大雅之始,以《清庙》为颂之始。

    2。被认为是《诗经》中的五诗之一的《 生民  》一首叙述了后程的诞生以及他发明农业、定居邰地并开创祭礼的历史,并通过生而无灾、弃而不死等细节,塑造了一个半人半神的周民族始祖的形象。

    3.《七月》是一首最典型的农业生活诗,它属于十五国风中的《  风    》,大约是西周初期该地还未被捡犹侵占时的作品。

    4.“鸡栖于助。日之夕矣,羊牛下来”是《诗经·王风》《  君子于役    》一诗中的句子,这几句描绘出一幅典型的黄昏时分农家生活的图景。

    5.现存最早的《楚辞》本子是东汉王逸的《   楚辞章句   》本,他在《叙》中表明所依据的底本是刘向的辑本。

    6.“路曼曼其修远今,吾将上下而求索”是屈原《  离骚  》一诗中的名句。

7.屈原的短篇抒情诗集《九章》包括 9 篇作品,其中《   涉江    》一诗记叙了屈原晚年被流放江南的凄苦经历,其开头就说:“余幼好此奇服今,年既老而不衰”,表达了诗人矢志不渝地执着于理想的精神。

    8.“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是宋代作家的  苏轼   词《念奴娇·赤壁怀古》中的句子,这首词也是咏史怀古词中的名作。

    9.中唐山水诗的风格比较清雅闲淡,如韦应物广为传诵的名作《滁州西涧》:“春潮带雨晚来急, 野渡无人舟自横  ”充满了宁静闲逸的野趣。

    10.建安时期著名诗人  曹操  的《步出夏门行》(东临碣石)(又称《观沧海》)可以说是我国诗歌史上第一首山水诗。

    11.“旧时王谢堂前燕,飞人寻常百姓家”是唐代诗人刘禹锡  的怀古诗《乌衣巷》中的句子,他的《西塞山怀古》也是传世的佳作。

    12.南宋词人姜夔创作的咏物词很多,其中最为人称道的作品是他的两首咏梅词:《暗香》(旧时月色)和《 疏影  》(苔枝缀玉)。

    13.唐代诗人杜甫的《房兵曹胡马》一诗写胡马的骁腾无比,表现出唐代咏物诗遗貌取神的特点。

    14.白居易的词作《  忆江南    》其一中的“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是脍炙人口的佳句。

    15.唐代诗人 王维 以画家的眼光和绘画的笔调来描绘田园风光的淡雅优美,意境清远,《渭川田家》和《新晴野望》即是如此。

    16.诗家天子王昌龄在《笑蓉楼送辛渐》一诗中用“一片冰心在玉壶”来表明自己高洁的情操。

二、解释名词(共32分,每题8分)

    1.四家诗:汉代传习《诗经》的鲁、齐、韩、毛四家,分别由鲁人申培、齐人辕固、燕人韩婴、鲁人毛亨和赵人毛苌所创。

    2.《九歌》:屈原吸取楚地的民间神话故事,利用民间祭歌的形式写成的一组意象清新、语言优美并富有爱国主义精神的抒情诗。

    3.花间词:花间派词人以温庭筠为鼻祖,以歌咏男欢女爱、相思离别为主要内容,以香艳称丽、婉约缠绵为主要风格。

4.田园诗:是指歌咏田园生活的诗歌,多以农村景物和农民、牧人、渔父等的劳动为题材。

三、论析题(共50分。第1、2题必选一题;第3、4题必选一题;每题25分。如1、2两题或者3、4两题都答了,一律只给前者判分。)

1.《诗经》婚姻爱情诗包括哪几类内容?其思想意义和艺术价值如何?

内容包括:男女的相恋相思,对婚礼场景的描写、对新婚的祝贺,对婚姻不幸的哀叹等。  

 思想意义:表现了高尚、纯洁的感情。

艺术特色:现实主义的写实手法;特点鲜明的形象塑造;深含意蕴物描写,生动活泼的语言。

2.简析《橘颂》的思想和艺术特色。

附:

橘颂

        后皇嘉树,橘徕服兮。

        受命不迁,生南国兮。

        深固难徒,更壹志兮。

 

        绿叶素荣,纷其可喜兮。

        曾枝剡棘,因果持兮。

        青黄杂糅,文章烂兮。

        精色内白,类任道兮。

        纷温宜修,挎而不丑兮。

 

        磋尔幼志,有以异兮。

        不迁,岂不可喜兮。

        深固难徒,廓其无求兮。

        苏世,横而不流兮。

        闭心自慎,终不失过兮。

        秉德无私,参天地兮。

 

        愿岁并谢,与长友兮。

        淑离不淫,梗其有理兮。

        年岁虽少,可师长兮。

        行比伯夷,置以为象兮。

(1)《橘颂》是屈原青少年时代创作的一首咏物诗,通过对橘树斑澜夺目的外表和坚定不移的美质的歌颂,表达了诗人对高尚人格的肯定和赞美,抒写了诗人的理想。(2)《橘颂》一诗的分段解析:首段借橘树的“受命不迁”、“深固难徒”抒发自己的宗国之情和乡土之恋。第二段赞颂橘树叶绿花洁,枝茂果圆,借以表达对内美外修的人格的赞美。第三段借橘树的自然本性来颂扬“无求”、“不流”、“秉德无私”的高尚品格。末段表示以橘树为师表的志向。 (3)《橘颂》在文学史上的地位:《橘颂》开咏物诗之先河。

    3.结合诗歌分析古代送别诗中的主要意象:“南浦”、“杨柳”。

(1)“南浦”:a.这一意象多见于南方水路送别的诗词中小.“南浦”成为送别诗词中的常见意象与屈原《九歌·河伯》关系极大,江淹《别赋》后“南浦”在送别诗中明显多了起来;唐宋送别诗词中“南浦”出现地更为普遍。C“南浦”在不是描写送别的诗词中,也浸染了离情别恨,有时被写作“别浦”,有时与“北梁”对举。宋代人创的《南浦》词牌多被用来写惜别伤离之情或羁旅愁怀。 (2)“杨柳”:a.自《诗经》中的《小雅·采薇》开始,杨柳的依依之态和惜别的依依之情融合在一起,《折杨柳》曲也多写离愁别根;b.“柳”与“留”谐音,古代有折柳留客的风习,因此送别诗词中多用“杨柳”意象。c唐宋送别诗词中“杨柳”的使用也极为普遍。

    4.试对孟浩然的《临洞庭》和杜甫的《登岳阳楼》两诗,进行比较分析。

附:

《临洞庭》

孟洁然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揖,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登岳阳楼》

杜甫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1)两首诗的时代背景不同:孟浩然的《临洞庭》写在盛唐时期,而杜甫的《登岳阳楼》则写在“安史之乱”后唐王朝走向衰落时期。(2)逐句分析这两首诗,写景大致相当、结构上的起、承、转、合也基本相同,写作技巧上也可以说不相上下。(3)主要的是要分析两个人胸襟之不同、思想境界之判若云泥:孟浩然想的是有人来提拔自己,而杜甫则从自己的不幸、一下子便联想到天下人民的不幸。(4)孟浩然只能算是名家,而杜甫才是真正的大家。

文档

汉语言专业中国古代文学专题(1)试题2002-2003

广播电视大学2002—2003学年度第二学期“开放本科”期末考试汉语言专业中国古代文学专题(1)试题2003年7月一、文学常识填空(共18分,每空1分,有错别字不给分)1.“四始”说是司马迁在《史记·孔子世家》里提出的,他以《关雎》为《国风》之始,《鹿鸣》为《小雅》之始,以《文王》为大雅之始,以《清庙》为颂之始。2。被认为是《诗经》中的五诗之一的《生民》一首叙述了后程的诞生以及他发明农业、定居邰地并开创祭礼的历史,并通过生而无灾、弃而不死等细节,塑造了一个半人半神的周民族始祖的形象。3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