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编 号:/
名 称:吸收塔安装脚手架施工专项方案
编 制: /
审 核: /
安 全: /
批 准: /
1作业任务
1.1 作业项目概况及范围
国电宿州工程超临界机组烟气吸收塔安装脚手架工程,吸收塔塔顶总高度36.37m,总建筑面积约200m2,吸收塔外架为落地环形脚手架,8.00m以上内侧立杆,自8.00m层顶开始起架,脚手架搭设总高度为35m。
吸收塔施工为全面落实本工程有关安全文明施工标准化建设的规定,提升施工工艺水平,保障作业人员和设备财产安全,进一步规范本工程建筑专业脚手架施工工艺,特制定本施工措施,增强施工时针对性和可操作性,了解并掌握该项作业的特点和施工管理重点。
1.2 主要工程量
详见单体作业指导书
1.3 工期要求
满足单位工程结构及装饰工期要求。
2编写依据
《国电宿州“上大压小”2×350MW热电工程烟气脱硫、脱硝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安全文明施工实施规划》;
《吸收塔施工图》
《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电力工程部分)2006年版本
《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房屋建筑部分)2009年版本
《电力建设安全工作规程(第1部分:火力发电厂)》DL5009.1-2002;
《国家电网公司基建安全管理规定》
《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30-2011
《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JGJ59-99,
《建筑施工手册》(第四版)
3作业准备和条件
3.1 技术准备
施工前由技术员组织作业班组认真研究施工图纸及现场实地勘察,按照脚手架搭设用途,确定搭设方案,并计算脚手架的承载力和对地基的压力,地基需要处理的针对实际情况,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
技术员按照脚手架的长度、高度及具体搭设要求编制脚手架材料计划,注明管材及扣件的规格、颜色等。
3.2 作业人员
3.2.1作业人员配置
| 序号 | 工种 | 数量 | 要求 | 备注 |
| 1 | 技术员 | 1 | / | 技术策划及脚手架设计计算 |
| 2 | 施工员 | 2 | / | 施工方案执行 |
| 3 | 安全员 | 1 | 均持证上岗 | 脚手架搭设检查及验收 |
| 4 | 材料员 | 1 | / | 进场脚手架材料合格鉴定 |
| 5 | 质检员 | 1 | / | 脚手架验收 |
| 6 | 架子工 | 若干 | 体检合格后、持证上岗 | 脚手架搭设作业人员 |
| 7 | 普工 | 若干 | / | 材料周转配合人员 |
架子工、安全员为特殊工种,其作业人员必须经过国家规定的专业培训,持证(特殊作业人员操作证)上岗;单项技术员全面负责单项工程技术策划、施工质量监督、进度控制及现场管理调度工作;施工员应仔细阅读施工作业指导书,落实施工方案实施情况,对现场文明施工、质量、进度监督等;材料员负责施工用材料的采购、进场及检验工作。工人要严守操作工序,把好质量关,遵守现场安全文明施工管理规定,听从指挥,服从管理。
3.3 材料、设备准备
本项目对主要材料、设备的要求
| 序号 | 名称 | 规格型号 | 数量 | 备注 |
| 1 | 脚手管 | 1.壁厚φ48*3.5mm,材质Q235-A, 2. 外排架每层走道腰杆(大横杆),安全通道横杆、立杆全部采用刷统一颜色油漆 | 若干 | 需提供材料质保书及检测报告 |
| 2 | 扣件 | 可锻铸铁(十字扣件、直接扣件、旋转扣件 | 若干 | 选用在螺栓拧紧扭力矩大65N.m时,不发生破坏;需提供材料质保书及检测报告 |
| 3 | 脚手板 | 厚度不小于50mm,材质松木或杉木 | 若干 | |
| 4 | 铁丝 | 12# | 若干 | |
| 5 | 微调底座 | 若干 | ||
| 6 | 扣件箱 | 10 | ||
| 7 | 槽钢22 | 若干 | 地基处理 |
3.4 主要机具
活动扳手,固定扳手,钳子,小锤,棕绳,高处运输需要吊车等。
3.5 作业条件
3.5.1力能供应
无
3.5.2场地
清除搭设场地杂物,平整搭设场地,并使排水通畅。脚手架堆放场地全部采用80mm碎石进行硬化处理,表面平整规范。
3.5.3上道工序
地基回填密实,需搭脚手架的地方必须经过压实等处理,保证地基密实不下沉,场地需平整,[22悬挑焊接完成并能承受上部荷载。
3.5.4工作环境
自然环境条件:大风、雾天、雨雪等恶劣天气条件下禁止作业施工。作业面区用红白带进行隔离,禁止闲杂人员及车辆等进入作业区。
3.5.5临时工作设施
无
3.5.6安全防护设施和用品
3.5.6.1安全防护设施
a)在施工区域周围搭设安全防护栏杆(式样见图一),门口设置一个安全警示标牌“进入施工现场、必须戴安全帽”、“进入施工现场、严禁流动吸烟”(式样见图二)。
a)图一 图二
b)据现场实际在施工小区主要道路侧或建筑物周边集中设置安全警示警告宣传牌,各区域设维护责任人、定置图标牌一块。脚手架验收结束后要求悬挂安全警示标牌。
3.5.6.2主要安全防护设施和用品配置
| 序号 | 名称 | 规格型号 | 单位 | 数量 | 备注 |
| 1 | 安全带 | 双肩 | 条 | 若干 | 检验合格 |
| 2 | 便携式安全带 | / | 条 | 20 | / |
| 3 | 安全帽 | 玻璃钢 | 顶 | 若干 | 检验合格 |
| 4 | 防滑鞋 | / | 双 | 若干 | / |
| 5 | 安全标志 | / | / | 若干 | / |
无
4作业方法及安全、质量控制措施
4.1 作业主体方案
吸收塔安装工程主要采用落地环形脚手架,在夯实回填土(采用[22做垫板处理或脚手板)、吸收塔基础及[22进行悬挑进行脚手架搭设,北侧[22的下方采用角钢或糟钢作为二次支撑,东侧在烟道的水平梁上,作二至三个包箍作缷载支撑。8m及32m以上内立杆坐在吸收塔池壁上(塔壁需用角钢焊接处理),脚手架搭设尺寸:横杆间距为800mm,步距为1800mm,内立杆环距为1600~1700mm,外立杆环距为1700mm~2000mm。距离塔外壁为400mm。
吸收塔脚手架搭设总体作业方案为:
脚手架搭设:先进行脚手架搭设部位地坪处理(外排架地坪采用[22或脚手板)作为垫板→按控制线设置环形扫地杆→自一个部位起依次向两边立立杆,底部与扫地杆扣接固定后设置横向扫地杆(横向扫地杆必须与池壁靠牢),并也与立杆固定(固定立杆底端前,应吊线确保立杆垂直),每边竖起3~4根立杆后,随即装设第一步环形水平杆(每根环形水平杆必须与立杆直接固定)和横向平杆(小横杆,靠近立杆与环向水平杆扣接固定),小横杆需与吸收塔池壁靠牢(上下及环形方向梅花布置),校正立杆垂直和平杆水平,使其符合要求后拧紧扣件螺栓→按上述要求依次向前延伸搭设,直至第一步架交圈完成→按第一步架的作业程序和要求搭设第二步及其以上各步架→随搭设进程→装设作业层间横杆(在构架横向平杆之间搭设的、用于缩小铺板支承跨度的横杆)、铺设脚手板和装设作业层栏杆、挡脚板和围护、封闭措施。
卸载方式:脚手架整体作三次搭设,第一搭设高度10米,在8米挑檐平台安装完成,进行第一次卸载,第二搭设高度搭20米,待18.3米檐平台安装完成,进行第二次卸载,第三搭设高度搭35米,待30.362米檐平台安装完成,进行第三次卸载。
工艺流程如下:
脚手架搭设完毕经验收合格挂牌后方可使用。
脚手架拆除:拆护栏→拆脚手板→拆小横杆→拆大横→拆立杆→拉杆传递至地面→清除扣件→按规格堆码。
4.2 作业步骤与方法
4.2.1步骤1地坪硬化处理
作业方法和要求
脚手架地基夯实后全部采用碎石硬化处理(并用[22或脚手板做垫块处理),表面做到坚实平整、排水畅通、垫板不晃动,保证脚手架地基承载力满足上部受力要求,保证脚手架稳定性。
危险点
机械伤害、高空落物
安全控制措施及注意事项
地坪回填土夯实过程中按机械使用规程要求进行回填土夯实处理。严禁机械带病作业,无序作业。
工艺质量控制措施
脚手架搭设前回填土密实。
4.2.2步骤2放线铺底座
脚手架搭设首先根据搭设方案,将脚手架的位置进行定位放线,然后铺放[22或脚手板,脚手板材料为长度不少于4m、厚度不小于50mm的木跳板。
危险点
无
安全控制措施及注意事项
无
工艺质量控制措施
无
4.2.3步骤3架体搭设
1) 扫地杆和环向水平杆(大横杆)
材料选用规格长的杆件(一般在4m以上的脚手管)。内立杆大横杆上下间距标准不大于1.7m,外立杆上下水平杆间距不大于1.8米,采用直角扣件与立杆等连接。环形水平杆必须每根都与立杆上下错位连接
扫地杆距地面高度小于20cm(如右图)。
当使用木脚手板时环向水平杆用作为横向水平杆的支座,用直角扣件固定在立杆上;当使用跳板脚手板时,环向水平杆应采用直角扣件固定在横向水平杆上,并应等间距设置,间距不应大于400mm。
2)横向水平杆
材料选用不长于2.0米脚手管,上下标准间距不大于1.8米。横杆需与吸收塔壁靠牢上下及环形方向梅花布置)。
构造要求:主节点处必须设置一根横向水平杆,用直角扣件扣接且严禁拆除。主节点处两个直角扣件的中心距不应大于150mm。在双排脚手架中,靠墙一端的外伸长度不应大于0.4L,且不应大于500mm。作业层上非主节点的横向水平杆,根据支承脚手板的需要等间距设置,最大间距不应大于环距的1/2。
4)立杆
材料选用长脚手管(一般用4—6米的钢管)。严禁将外径48mm与51mm的钢管混合使用
立杆横距为0.8米;环距一般在1.7~1.8米,根据脚手架的高度经过计算确定具体尺寸。
立杆上的对接扣件应交错布置:两根相邻立杆的接头不应设置在同步内,同步内隔一根立杆的两个相隔接头在高度方向错开的距离不宜小于500mm;各接头中心至主节点的距离不宜大于步距的1/3;搭接长度不应小于1m,应采用不少于2个旋转扣件固定,端部扣件盖板的边缘至杆端距离不应小于100mm。
立杆与大横杆必须用直角扣件扣紧,不得隔步设置或遗漏。
5) 脚手板、跳板等作业面铺设
操作层脚手板的铺设采用双脚手板平面铺设。环形架板脚手板采用搭接平面铺设,搭接长度不小于200mm。支承跳板的环向水平杆的间距不大于400mm。不允许有探头板,脚手板总挑长度不超过150mm。
6)防雷接地设置
6m高以上整个架体从立杆根部规范引设防雷接地。检测接地电阻不大于30欧姆。使用之前由安全部联系电仪部门进行测设,挂牌。如下图:
脚手架搭设效果图
危险点
a)高处作业未系安全带
b)高处作业时抛掷物件
c)脚手架的立杆、大横杆及小横杆的间距应符合规范要求和有关技术方案
d)电源线路接近热源或直接绑挂在金属构件上
安全控制措施及注意事项
a)脚手架施工人员应经过培训考试合格;
b)凡参加高处作业的人员应进行体格检查,经医生诊断患有不宜从事高处作业病症的人员不得参加高处作业;
c)高处作业人员(架子工)正确使用安全带,并挂在上方牢固可靠处;
d)规范脚手架的搭设,脚手板满铺并绑扎牢固,执行JGJ59-99标准验收合格后使用;脚手架基础应夯实并垫以脚手板;木脚手板应用5cm厚的杉木或松木板,宽度为20-30cm,长度不超过6m,腐朽、扭曲、破裂或有大横透节及多节疤的,不可使用;
e)作业面设废弃物存放箱,临边加防护栏杆;
f)遇有六级及以上大风和雾、雨、雪天气时,停止作业。雨雪后上架作业时,做好防滑、清除等措施;
g)作业人员要穿软底防滑鞋,衣着灵便;
h)严禁投掷工具、材料,可采用工具包或麻绳作为传递工具;
i)脚手架荷载不得超过设计标准;
j)搭设好应经验收合格挂牌后方可使用;
k)严禁凭借脚手架起吊物件;
l)直接坐在土层上的脚手架立杆下设垫木;
m)钢管脚手架应设置避雷网络及接地,并检测接地电阻不大于30欧姆,每50m长应设一处,经过钢脚手架的电线要严格检查,谨防破皮漏电。
工艺质量控制措施
a)搭设脚手架前需在地面放线,保证架体横平竖直;
b)外排架横向水平杆外漏架体尺寸要求一致,侧面看在一个断面上,立杆伸出塔顶高度一致。
c)脚手架搭设前回填土密实度取样合格,达到设计承载力。
4.2.4步骤4脚手架拆除
作业方法和要求
1、拆除脚手架的准备工作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应全面检查脚手架的扣件连接、支撑体系等是否符合构造要求;
(2) 应根据检查结果补充完善施工组织设计中的拆除顺序和措施,经主管部门批准后方可实施;
(3) 应由单位工程负责人进行拆除安全技术交底;
(4) 应清除脚手架上杂物及地面障碍物。
2、 拆除脚手架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1)脚手架拆除顺序一般为脚手板→栏杆→横杆→立杆,按自上而下先装者后拆,后装者先拆。逐步拆除,一步一层,不得采用踏步式拆法,拆除作业必须由上而下逐层进行,严禁上下同时作业;
(2) 当脚手架采取分段、分立面拆除时,对不拆除的脚手架两端,应先按规定设置斜撑和横向斜撑加固。
3、 卸料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拆下的杆件与零配件,应按类分堆(零配件装入容器内),及时用运下,严禁高空乱抛掷,拆下的杆件与零配件运到地面时,应随时按品种规格堆放,妥善保管,有损坏者给予维修和保养。
危险点
a)物体打击
b)脚手架坍塌
c)高处坠落
安全控制措施及注意事项
a)拆除人员必须是持有效上岗证的专业架子工,并进行定期体检,合格后方可持证上岗。
b)拆除人员必须戴好安全帽,系好安全带,穿防滑鞋,
c)遇有六级及以上大风和雾、雨、雪天气时,停止作业。雨雪后上架作业时,做好防滑、清除等措施。
d)拆除脚手架时,地面设围栏和警戒标准,并派专人看守。严禁非操作人员入内。
e)拆除下来的扣件及管材严禁从作业面抛掷到地面,采用人工传递或塔吊将材料运送到至材料临时堆放场地。
工艺质量控制措施
无
4.3 预防与应急措施
4.3.1.应急物资准备
为了在脚手架工程施工中事故发生时能够及时采取应对措施,平时准备下述物资:
4.3.1.1 警戒隔离物资:警戒桩,警戒绒
存放地点:现场仓库
4.3.1.2 人员急救设备:急救箱,急救药品,担架
存放地点:综合部
4.3.1.3 减损防护物资:钢管等
存放地点:现场仓库
4.3.2应急抢险程序
4.3.2.1 减少应急预案风险的措施
4.3.2.1.1 作业层跨地面高度≥2.5m时,在其外侧边缘必须设置挡护高度≥1.1m的栏杆和挡脚板,且栏杆间的净空高度应≤05m。
4.3.2.1.2 在外脚手架高空落物影响范围内同时进行其他施工作业或有行人通过的脚手架, 应采取外立面全封闭、半封闭以及搭设通道防护棚等适合的防护措施。
4.3.2.1.3 采用合理的施工方法,避免因操作不当而造成的事故。
4.3.2.2 应急联络
4.3.2.2.1险情发生后,事故现场第一目击者迅速向应急指挥中心发出求救信号。求救的方式可以采用呼喊、口信、通讯工具等一切可能的方式。
4.3.2.2.2应急指挥中心接到险情信息后,立即作出下述应急反应:
4.3.2.2.2.1 对内组织抢险队,立即进行现场抢救工作。
4.3.2.2.2.2 通过通讯工具,立即与外部机构联络,向相关的、医院、消防、环保等部门联络,请求支援。
4.3.2.2.3应急联络单位、地址、电话。
4.4 成品防护措施
a)搭设好的脚手架不得随意拆除脚手架的构件,松动紧固扣件。如工作需要拆除,经验算并进行必要的加固措施后,才能允许拆除。
b)脚手架的地基要经常检查,发现有下沉等,立即进行加固处理。脚手架连墙点定期进行检查,发现有松动等现象立即进行加固。
c)跨专业使用脚手架时,责任主体为搭设单位,其他专业使用前需及时办理使用申请,否则不予使用。
4.5 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的应用
无
5作业质量标准及检验要求
5.1 作业质量标准
5.1.1主要质量控制标准
5.1.1.1立杆垂直偏差
搭设高度H≤25米时:
a)环向偏差不大于H/200,且不大于100mm;
b)横向偏差不大于H/400,且不大于50mm。
搭设高度H>25米时:
a)环向偏差不大于H/400,且不大于100mm;
b)横向偏差不大于H/600,且不大于50mm。
5.1.1.2环向水平杆水平偏差不大于总长度的1/300,且不大于20mm;横向水平杆水平偏差不大于10mm。
5.1.1.3脚手架的步距、立杆横距偏差不大于20mm;立杆环距偏差不大于50mm。
扣件紧固力宜在45~60N•m范围内,不得低于40N•••m或高于65N•••m。
5.1.1.4构配件检查与验收
1)新钢管的检查符合下列规定:
a、有产品质量合格证;
b、有质量检验报告,钢管材质检验方法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金属拉伸试验方法》(GB/T228)的有关规定;
c、钢管表面平直光滑,不有裂缝、结疤、分层、错位、硬弯、毛刺、压痕和深的划道;
d、钢管外径、壁厚、端面等的偏差,应符合有关标准的规定;
e、钢管必须涂有防锈漆。
2)旧钢管的检查符合下列规定:
a、锈蚀检查每年一次。检查时,在锈蚀严重的钢管中抽取三根,在每根锈蚀严重的部位横向截断取样检查,当锈蚀深度超过规定值0.5mm时不得使用;
b、钢管弯曲变形符合本方案规定。
3)扣件的验收符合下列规定:
a、新扣件有生产许可证、法定检测单位的测试报告和产品质量合格证。当对扣件质量有怀疑时,按现行国家标准《钢管脚手架扣件》(GB 15831)的规定抽样检测;
b、旧扣件使用前进行质量检查,有裂缝、变形的严禁使用,出现滑丝的螺栓必须更换;
c、新、旧扣件均进行防锈处理。
4)脚手板的检查符合下列规定:
木脚手板的宽度不宜小于200mm,厚度不小于50mm;腐朽的脚手板不得使用;
5)具体符合下表的规定
| 序号 | 项目 | 允许偏差△(mm) | 示意图 | 检查工具 |
| 1 | 焊接钢管尺寸 (mm) 外径 48 壁厚 3.5 | -0.5 -0.5 | 游标卡尺 | |
| 2 | 钢管两端面切斜偏差 | 1.70 | 塞尺、拐角尺 | |
| 3 | 钢管外表面锈蚀深度 | ≤0.50 | 游标卡尺 | |
| 4 | 钢管弯曲 a.各种杆件钢管的端部弯曲 l≤1.5m | ≤5 | 钢板尺 | |
| b.立杆钢管弯曲 3m | ≤12 ≤20 | |||
| c.水平杆、斜杆的钢管弯曲 l≤6.5m | ≤30 |
5.1.1.6脚手架搭设的技术要求、允许偏差与检验方法,符合下表的规定
| 项次 | 项目 | 技术要求 | 容许偏差 | 示意图 | 检查方法及工具 | 实测 | |||||||
1 | 立杆垂直度 | 最后验收垂直度20-80m | H/200 | ±100mm | 用经纬仪或吊线和卷尺 | ||||||||
| 搭设中检查垂直度偏差的高度 | 不同设计高度H时允许偏差 | ||||||||||||
| 50m | 40m | 20m | |||||||||||
| H=2m H=10m H=20m H=30m H=40m | ±7 ±20 ±40 ±60 ±80 | ±7 ±25 ±50 ±75 | ±7 ±50 ±100 | ||||||||||
| 2 | 间距 | 步距偏差 | ±20 | 钢板尺 | |||||||||
| 柱距偏差 | ±50 | ||||||||||||
| 排距偏差 | ±20 | ||||||||||||
| 3 | 环向平杆高差 | 一根杆的两端 | ±20 | 水平仪或水平尺 | |||||||||
| 同跨内、外环向水平杆高差 | ±10 | ||||||||||||
| 4 | 双排脚手架横向平杆外伸长度偏差 | 外伸500mm | -50 | 钢卷尺 | |||||||||
| 5 | 扣件安装 | 主接点处各扣件距主接点的距离 | a≤150 | 钢板尺 | |||||||||
| 同步立柱上两个相邻对接扣件的高差 | a≥500 | 钢卷尺 | |||||||||||
| 6 | 立柱上的对接扣件距主接点的距离 | a≤h/3 | |||||||||||
| 环向水平杆上的对接扣件距主接点的距离 | a≤L/3 | ||||||||||||
| 7 | 扣件螺栓拧紧力矩值 | 40—65N.m | 扭力扳手 | ||||||||||
| 8 | 脚手板外伸长度 | 对接 | a=130-150 l≦300 | 卷尺 | |||||||||
| 搭接 | a ≥100mm l≥200mm | 卷尺 | |||||||||||
1、满足施工方案设计要求;
2、满足规范JGJ130—2011《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和JGJ59-99《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要求;
3、脚手架搭设整体规范、实用、美观。
5.2 检验要求
脚手架检查与验收
1)脚手架及其地基基础在下列阶段进行检查与验收:
基础完工后及脚手架搭设前;作业层上施加荷载前;每搭设完10~13m高度后;达到设计高度后;遇有六级大风与大雨后;停用超过一个月。
2)进行脚手架检查、验收时根据下列技术文件:
本方案中的规定;施工组织设计及变更文件;技术交底文件。
3)脚手架使用中,定期检查下列项目:
杆件的设置和连接,支撑、门洞衍架等的构造是否符合要求;地基是否积水,底座是否松动,立杆是否悬空;扣件螺栓是否松动;脚手架立杆的沉降与垂直度的偏差是否符合本方案下表的规定;安全防护措施是否符合要求;是否超载。
5.2.1试验项目目录
无
5.2.2本项目见证点、停工待检点和旁站点目录
脚手架搭设完成后,在使用之前由安全部组织验收,填写脚手架搭设验收表,挂牌后方可施工。
6技术资料要求
施工记录
| 施工记录名称 | 记录表格编号 |
| 脚手管及扣减验收记录表 | G06-6L1 |
| 技术交底记录 | G06-5L3 |
7.1 危险源清单及防范措施
| 序号 | 危险源类别 | 危险源名称 | 防范措施 |
| 1 | 意外坠落 | 高处作业未系安全带 | 高处作业人员正确使用安全带,并挂在上方牢固处 |
| 施工现场无安全通道 | 设置安全护栏和安全通道 | ||
| 脚手架搭设不合格 | 脚手架搭设经验收合格后方可使用 | ||
| 高处作业的平台、走道、斜道、承台等处无防护栏杆 | 平台、通道、斜道、承台设防护栏杆,经验收合格后使用 | ||
| 脚手板的搭接长度小于20㎝ | 满足搭接长度 | ||
| 脚手板未铺满,未铺设平稳及有探头板、未绑牢固 | 铺满、铺平脚手板,并用铁丝扎牢 | ||
| 脚手架材质及脚手板不符合要求 | 钢管脚手杆应用外径48mm~51mm,壁厚3mm~3.6mm的钢管,长度以4m~6.5m及2.1m~2.8m为宜,凡弯曲、压扁、有裂纹或严重锈蚀的钢管严禁使用;扣件应有出厂合格证,凡有脆裂、变形或滑丝的严禁使用;木脚手板应用5cm厚的杉木或松木板宽度以20~30cm为宜,长度不可超过6m,凡腐朽、扭曲、破裂的或有大横透节及多节疤的严禁使用,板的两端8cm处应用镀锌铁丝箍绕2~3圈或用铁皮钉牢。 | ||
| 脚手架的外侧和平台未按规范设栏杆、挡脚板、防滑条 | 脚手架的外侧和平台应搭设由上下两道横杆及栏杆组成的防护栏杆,上杆离地高度1.05m~1.2m,下杆离地高度0.5m~0.6m;设置18cm高的挡脚板。经验收合格后方可使用。 | ||
| 脚手架立杆、大横杆的接头未按规范要求错开和连接 | 立杆、大横杆的接头应错开,搭界长度不得小于50cm,承插式的管接头长度不得小于8cm;水平承插式接头应有穿销并用扣件连接,不得用铁丝或绳子绑扎。 | ||
| 脚手架未设支杆 | 脚手架的两端、转角处以及每隔6根~7根立杆应设支杆,支杆埋入地下深度不得小于30cm。 | ||
| 冬期雨雪飘冻进行露天高处作业未采取防滑措施 | 雪天气严禁上架作业,雨雪后及时清除冰、雪,上架时穿软底鞋,安全带挂牢后方可作业 | ||
| 脚手板承载超标 | 脚手架的荷载不得超过270kg/m2,若荷载超过270kg/m2的脚手架或形式特殊的脚手架应进行设计,并经技术负责人批准后方可搭设。 | ||
| 2 | 物体打击 | 未自上而下拆除脚手架 | 合理安排脚手架拆除顺序 |
| 脚手板未满铺,有空隙和探头板 | 脚手板按规定铺面,绑扎牢靠 | ||
| 进入现场不正确佩带安全帽 | 安全帽要戴正、帽带要系紧;严禁将安全帽挪做他用。 | ||
| 高处作业平台、走道未设挡脚板 | 高处作业平台、走道应装设18cm高挡脚板。 | ||
| 交叉施工时,工具、材料等上下投掷 | 严禁投掷工具、材料,可采用工具包或麻绳作为传递工具 | ||
| 3 | 触电 | 脚手架无接地 | 设置避雷网络及接地,并检测接地电阻不大于30欧姆,每50m长应设一处 |
| 4 | 坍塌 | 脚手架倒塌 | 搭设的脚手架要经过验算,脚手架施工人员应经过培训考试合格;无生根的脚手架应设置扫地杆及斜支撑,立杆每隔6~7根应设剪刀撑;严禁凭借脚手架起吊物件;直接坐在土层上的脚手架应设排水沟并在立杆下设垫木。 |
| 序号 | 环境因素类别 | 环境因素名称 | 防范措施 |
| 1 | 固废 | 现场脚手架搭、拆施工产生的废旧扣件、钢管、跳板 | 废旧扣件、钢管、跳板及时回收处理。 |
| 2 | 液废 | 钢管涂刷油漆油漆滴落,扣件涂油清理时废油滴落 | 钢管涂刷油漆时下铺塑料薄膜,防止油漆滴落地面; 扣件涂油清理时放置在油盘中进行,防止废油滴落。 |
无
7.4 文明施工标准
a)积极推行“5S”管理模式,施工现场材料堆放区地面硬化处理且材料要定置化堆放,标识清楚达到项目部“六化”标准要求。
b)施工垃圾堆放整齐,及时运走。
c)施工现场不准吸烟。
d)工序安排应合理,衔接紧密,配合得当。上道工序交给下道工序必须是干净、整洁、工艺符合要求的工作面。
8有关计算及其分析
8.1 脚手架计算;
一、参数信息:
1.脚手架参数
双排脚手架搭设高度为 35.0 米,6.50米以下采用杆,6.50米以上采用单管立杆;
搭设尺寸为:立杆的纵距为 1.80米,立杆的横距为0.80米,大小横杆的步距为1.80 米;
内排架距离墙长度为0.40米;
小横杆在上,搭接在大横杆上的小横杆根数为 2 根;
脚手架沿墙纵向长度为 40 米;
采用的钢管类型为 Φ48×3.5;
横杆与立杆连接方式为单扣件;取扣件抗滑承载力系数为 0.80;
连墙件采用两步三跨,竖向间距 3.60 米,水平间距5.40 米,采用扣件连接;
连墙件连接方式为单扣件;
2.活荷载参数
施工均布活荷载标准值:1.000 kN/m2;脚手架用途:其它用途;
同时施工层数:2 层;
3.风荷载参数
本工程地处安徽省宿县,基本风压为0.40 kN/m2;
风荷载高度变化系数μz为0.62,风荷载体型系数μs为0.65;
脚手架计算中不考虑风荷载作用;
4.静荷载参数
每米立杆承受的结构自重标准值(kN/m2):0.1337;
脚手板自重标准值(kN/m2):0.350;栏杆挡脚板自重标准值(kN/m2):0.140;
安全设施 (kN/m2):0.010;脚手板铺设层数:8;
脚手板类别:木脚手板;栏杆挡板类别:栏杆、木脚手板挡板;
每米脚手架钢管自重标准值(kN/m2):0.038;
5.地基参数
地基土类型:岩石;地基承载力标准值(kN/m2):500.00;
立杆基础底面面积(m2):0.09;地面广截力调整系数:1.00。
二、小横杆的计算:
小横杆按照简支梁进行强度和挠度计算,小横杆在大横杆的上面。
按照小横杆上面的脚手板和活荷载作为均布荷载计算小横杆的最大弯矩和变形。
1.均布荷载值计算
小横杆的自重标准值: P1= 0.038 kN/m ;
脚手板的荷载标准值: P2= 0.350×1.800/3=0.210 kN/m ;
活荷载标准值: Q=1.000×1.800/3=0.600 kN/m;
荷载的计算值: q=1.2×0.038+1.2×0.210+1.4×0.600 = 1.138 kN/m;
小横杆计算简图
2.强度计算
最大弯矩考虑为简支梁均布荷载作用下的弯矩,
计算公式如下:
最大弯矩 Mqmax =1.138×0.8002/8 = 0.091 kN.m;
最大应力计算值 σ = Mqmax/W =17.923 N/mm2;
小横杆的最大应力计算值 σ =17.923 N/mm2 小于 小横杆的抗压强度设计值 [f]=205.0 N/mm2,满足要求!
3.挠度计算:
最大挠度考虑为简支梁均布荷载作用下的挠度
荷载标准值q=0.038+0.210+0.600 = 0.848 kN/m ;
最大挠度 V = 5.0×0.848×800.04/(384×2.060×105×121900.0)=0.180 mm;
小横杆的最大挠度 0.180 mm 小于 小横杆的最大容许挠度 800.0 / 150=5.333 与10 mm,满足要求!
三、大横杆的计算:
大横杆按照三跨连续梁进行强度和挠度计算,小横杆在大横杆的上面。
1.荷载值计算
小横杆的自重标准值: P1= 0.038×0.800=0.031 kN;
脚手板的荷载标准值: P2= 0.350×0.800×1.800/3=0.168 kN;
活荷载标准值: Q= 1.000×0.800×1.800/3=0.480 kN;
荷载的设计值: P=(1.2×0.031+1.2×0.168+1.4×0.480)/2=0.455 kN;
大横杆计算简图
2.强度验算
最大弯矩考虑为大横杆自重均布荷载与小横杆传递荷载的设计值最不利分配的弯矩和。
均布荷载最大弯矩计算:M1max=0.08×0.038×1.800×1.8002=0.018 kN.m;
集中荷载最大弯矩计算公式如下:
集中荷载最大弯矩计算:M2max=0.267×0.455×1.800= 0.219 kN.m;
M = M1max + M2max = 0.018+0.219=0.237 kN.m
最大应力计算值 σ = 0.237×106/5080.0=46.595 N/mm2;
大横杆的最大应力计算值 σ = 46.595 N/mm2 小于 大横杆的抗压强度设计值 [f]=205.0 N/mm2,满足要求!
3.挠度验算
最大挠度考虑为大横杆自重均布荷载与小横杆传递荷载的设计值最不利分配的挠度和,单位:mm
均布荷载最大挠度计算公式如下:
大横杆自重均布荷载引起的最大挠度:
Vmax= 0.677×0.038×1800.04 /(100×2.060×105×121900.0) = 0.109 mm;
集中荷载最大挠度计算公式如下:
集中荷载标准值最不利分配引起的最大挠度:
小横杆传递荷载 P=(0.031+0.168+0.480)/2=0.339kN
V= 1.883×0.339×1800.03/ ( 100 ×2.060×105×121900.0) = 1.484 mm;
最大挠度和:V= Vmax + Vpmax = 0.109+1.484=1.593 mm;
大横杆的最大挠度 1.593 mm 小于 大横杆的最大容许挠度 1800.0 / 150=12.0与10 mm,满足要求!
四、扣件抗滑力的计算:
按规范表5.1.7,直角、旋转单扣件承载力取值为8.00kN,按照扣件抗滑承载力系数0.80,该工程实际的旋转单扣件承载力取值为6.40kN。
纵向或横向水平杆与立杆连接时,扣件的抗滑承载力按照下式计算(规范5.2.5):
R ≤ Rc
其中 Rc -- 扣件抗滑承载力设计值,取6.40 kN;
R -- 纵向或横向水平杆传给立杆的竖向作用力设计值;
小横杆的自重标准值: P1 = 0.038×0.800×2/2=0.031 kN;
大横杆的自重标准值: P2 = 0.038×1.800=0.069 kN;
脚手板的自重标准值: P3 = 0.350×0.800×1.800/2=0.252 kN;
活荷载标准值: Q = 1.000×0.800×1.800 /2 = 0.720 kN;
荷载的设计值: R=1.2×(0.069+0.252)+1.4×0.720=1.393 kN;
R < 6.40 kN,单扣件抗滑承载力的设计计算满足要求!
五、脚手架立杆荷载计算:
作用于脚手架的荷载包括静荷载、活荷载和风荷载。静荷载标准值包括以下内容:
(1)每米立杆承受的结构自重标准值(kN),为0.1337
NG1 = [0.1337+(0.80×2/2+1.80×2)×0.038/1.80]×(35.00-6.50) = 6.486;
NGL1 = [0.1337+0.038+(0.80×2/2+1.80×2)×0.038/1.80]×6.50 = 1.867;
(2)脚手板的自重标准值(kN/m2);采用木脚手板,标准值为0.35
NG2= 0.350×8×1.800×(0.800+0.3)/2 = 2.772 kN;
(3)栏杆与挡脚手板自重标准值(kN/m);采用栏杆、木脚手板挡板,标准值为0.14
NG3 = 0.140×8×1.800/2 = 1.008 kN;
(4)吊挂的安全设施荷载,包括安全设施(kN/m2);0.005
NG4 = 0.010×1.800×35.000 = 0.630 kN;
经计算得到,静荷载标准值
NG =NG1+NG2+NG3+NG4 = 10.6 kN;
NGL =NGL1+NG1+NG2+NG3+NG4 = 12.763 kN;
活荷载为施工荷载标准值产生的轴向力总和,内、外立杆按一纵距内施工荷载总和的1/2取值。
经计算得到,活荷载标准值
NQ= 1.000×0.800×1.800×2/2 = 1.440 kN;
风荷载标准值按照以下公式计算
其中 Wo -- 基本风压(kN/m2),按照《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01)的规定采用:
Wo = 0.400 kN/m2;
Uz -- 风荷载高度变化系数,按照《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01)的规定采用:
Uz= 0.620 ;
Us -- 风荷载体型系数:取值为0.653;
经计算得到,风荷载标准值
Wk = 0.7 ×0.400×0.620×0.653 = 0.113 kN/m2;
不考虑风荷载时,立杆的轴向压力设计值为
Ns = 1.2NGL+1.4NQ = 1.2×12.763+ 1.4×1.440
= 17.332 kN;
Nd = 1.2NG+1.4NQ = 1.2×10.6+ 1.4×1.440
= 15.091 kN;
风荷载设计值产生的立杆段弯矩 MW 为
Mw = 0.85 ×1.4WkLah2/10 =0.850 ×1.4×0.113×1.800×
1.8002/10 = 0.079 kN.m;
六、立杆的稳定性计算:
外脚手架采用双立杆搭设,按照均匀受力计算稳定性。
1. 6.50米以上立杆稳定性计算。
不组合风荷载时,立杆的稳定性计算公式为:
立杆的轴向压力设计值 :N =15.091 kN;
计算立杆的截面回转半径 :i = 1.58 cm;
计算长度附加系数参照《扣件式规范》表5.3.3得 :k = 1.155 ;
计算长度系数参照《扣件式规范》表5.3.3得 :μ = 1.500 ;
计算长度 ,由公式 lo = kμh 确定 :l0 = 3.119 m;
长细比 Lo/i = 197.000 ;
轴心受压立杆的稳定系数φ,由长细比 lo/i 的计算结果查表得到 :φ= 0.186 ;
立杆净截面面积 : A = 4. cm2;
立杆净截面模量(抵抗矩) :W = 5.08 cm3;
钢管立杆抗压强度设计值 :[f] =205.000 N/mm2;
σ = 15091.000/(0.186×4.000)=165.917 N/mm2;
立杆稳定性计算 σ = 165.917 N/mm2 小于 立杆的抗压强度设计值 [f] = 205.000 N/mm2,满足要求!
2. 6.50米以下立杆稳定性计算。
不组合风荷载时,双立杆的稳定性计算公式为:
立杆的轴向压力设计值 :N =8.666 kN;
计算立杆的截面回转半径 :i = 1.58 cm;
计算长度附加系数参照《扣件式规范》表5.3.3得 :k = 1.155 ;
计算长度系数参照《扣件式规范》表5.3.3得 :μ = 1.500 ;
计算长度 ,由公式 lo = kμh 确定 :l0 = 3.119 m;
长细比 Lo/i = 197.000 ;
轴心受压立杆的稳定系数φ,由长细比 lo/i 的计算结果查表得到 :φ= 0.186 ;
立杆净截面面积 : A = 4. cm2;
立杆净截面模量(抵抗矩) :W = 5.08 cm3;
钢管立杆抗压强度设计值 :[f] =205.000 N/mm2;
σ = 15091.000/(0.186×4.000)=165.917 N/mm2;
立杆稳定性计算 σ = 165.917 N/mm2 小于 立杆的抗压强度设计值 [f] = 205.000 N/mm2,满足要求!
七、最大搭设高度的计算:
按《规范》5.3.6条不考虑风荷载时,采用单立管的敞开式、全封闭和半封闭的脚手架可搭设高度按照下式计算:
构配件自重标准值产生的轴向力 NG2K(kN)计算公式为:
NG2K = NG2+NG3+NG4 = 4.410 kN;
活荷载标准值 :NQ = 1.440 kN;
每米立杆承受的结构自重标准值 :Gk = 0.134 kN/m;
Hs =[0.186×4.0×10-4×205.000×103-(1.2×4.410
+1.4×1.440)]/(1.2×0.134)=70.665 m;
按《规范》5.3.7条脚手架搭设高度 Hs等于或大于26米,按照下式调整且不超过50米:
[H] = 70.665 /(1+0.001×70.665)=66.001 m;
[H]= 66.001 和 50 比较取较小值。得到,脚手架搭设高度限值 [H] =50.000 m,满足要求!
八、立杆的地基承载力计算:
立杆基础底面的平均压力应满足下式的要求
p ≤ fg
地基承载力设计值:
fg = fgk×kc = 500.000 kN/m2;
其中,地基承载力标准值:fgk= 500.000 kN/m2 ;
脚手架地基承载力调整系数:kc = 1.000 ;
立杆基础底面的平均压力:p = N/A =167.675 kN/m2 ;
其中,上部结构传至基础顶面的轴向力设计值 :N = 15.091 kN;
基础底面面积 :A = 0.090 m2 。
p=167.675 ≤ fg=500.000 kN/m2 。地基承载力满足要求!
9附录
9.1附录一 脚手架平面图及1-1剖面图
9.2附录二职业安全健康危害和环境因素风险控制计划
附录一: 脚手架平面图及1-1剖面图
附录二:职业安全健康危害和环境因素风险控制计划
职业安全健康危害和环境因素风险控制计划(RCP)
工程项目:国电宿州第二热电有限公司2×350MW机组烟气脱硫工程 作业过程/活动:烟道支架脚手架工程
| 序号 | 危险源类别 | 危险点名称 | 拟采取危险控制措施 | 控制 | 实施部门 | 实施人签字 | 监测部门 | 监测人签字 | |
| 方法 | 时机 | ||||||||
| 1. | 机械伤害 | 机械、工器具转动部位防护罩不完善,机械失修、带病作业 | 岗位分工明确,加强机械、用电的安全管理 | S | P | 热动科 | 丁小山 | 热动科 | 胡勇 |
| 2. | 触电 | 脚手架无接地 | 设置避雷网络及接地,并检测接地电阻不大于30欧姆,每50m长应设一处 | A | P | 热动科 | 丁小山 | 热动科 | 胡勇 |
| 3. | 坍塌 | 脚手架倒塌 | 搭设的脚手架要经过验算,脚手架施工人员应经过培训考试合格;无生根的脚手架应设置扫地杆及斜支撑,立杆每隔6~7根应设剪刀撑;严禁凭借脚手架起吊物件;直接坐在土层上的脚手架应设排水沟并在立杆下设垫木。 | S | P | 热动科 | 丁小山 | 热动科 | 胡勇 |
| 4. | 触电 | 电动工具未经过漏电保护装置或漏电保护装置不合格 | 施工用电的运行及维护班组应配备足够的绝缘工具。绝缘工具应定期8BD验,试验周期及要求一定要符合规程规定 | A | P | 热动科 | 丁小山 | 热动科 | 胡勇 |
| 5. | 火灾 | 油污清理后废料随意放置 | 模板加工场配备适用于扑灭电气火灾及明火的消防器材 | S | P | 热动科 | 丁小山 | 热动科 | 胡勇 |
| 6. | 意外坠落 | 脚手架材质及脚手板不符合要求 | 钢管脚手杆应用外径48mm~51mm,壁厚3mm~3.6mm的钢管,长度以4m~6.5m及2.1m~2.8m为宜,凡弯曲、压扁、有裂纹或严重锈蚀的钢管严禁使用;扣件应有出厂合格证,凡有脆裂、变形或滑丝的严禁使用;木脚手板应用5cm厚的杉木或松木板宽度以20~30cm为宜,长度不可超过6m,凡腐朽、扭曲、破裂的或有大横透节及多节疤的严禁使用,板的两端8cm处应用镀锌铁丝箍绕2~3圈或用铁皮钉牢。 | S | P | 热动科 | 丁小山 | 热动科 | 胡勇 |
| 7. | 车辆伤害 | 施工现场内无限速标志或未设置限速坎 | 施工现场内应设限速标志或设置限速坎 | A | P | 热动科 | 丁小山 | 热动科 | 胡勇 |
| 8. | 以下空白 | ||||||||
注:控制方法:W:见证;H:停工待检;S:连续监护;A:提醒;R:记录确认。
控制时机:P:作业开始前;D:每天至少一次;Z:每周一次;T:活动连续过程停顿或中断后重新开始作业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