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级:四年级 课型:新授 课时数:2课时 执教:
| 课 题 | 《鱼游到了纸上》 | 课时安排 | 2课时 |
| 学习 目标 | 1、认识4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正确读写“花港、清澈、一壶茶”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培养做事勤劳、专注的品质。 4、学习作者观察和描写人物的方法。 | ||
| 重点难点 | 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鱼游到纸上和游到心里的关系。 难点:培养学生质疑与解疑的能力;学习作者观察和描写人物的方法。 | ||
| 课前准备 | 课件 | ||
| 学 案 | 导 案 | ||
| 一 、自读导航 1、认识生字,会写生字。正确认读下面词语: 花港 清澈 一壶茶 鱼缸 罢了 一丝不苟 绣花 挥笔 厂徽 聋哑 2、读通课文,了解课文内容,感知人物形象。 3、联系上下文或查字典理解下列词语: 泉白如玉: 一丝不苟: 融为一体: 赏心悦目: 工笔: 速写: 二、合作交流,点拨释疑 1、为什么说“鱼游到了纸上”? 2、为什么说这是一位举止特别的青年?他“特别”在哪里? 3、为什么说他爱鱼爱到了忘我的境界? 4、“先游到了我的心里”是什么意思?它和“游到了纸上”有什么关系? 三、语言积累与运用 我好像看到了围观的人议论的情景,我想把它写下来。 四、课外延伸。 找找我们身边具有这种品质的人,讲讲他们的故事。 | 一、编制学案、课前预习 1、认识生字,会写生字。正确认读下面词语: 花港 清澈 一壶茶 鱼缸 罢了 一丝不苟 绣花 挥笔 厂徽 聋哑 2、读通课文,了解课文内容,感知人物形象。 3、联系上下文或查字典理解下列词语: 泉白如玉: 一丝不苟: 融为一体: 赏心悦目: 工笔: 速写: 二、合作交流,点拨释疑 1、为什么说“鱼游到了纸上”? (因为这位青年画鱼画得活灵活现,就像在纸上游动。) 2、为什么说这是一位举止特别的青年?他“特别”在哪里? (说他特别,是因为他爱鱼爱到忘我的境界。) 3、为什么说他爱鱼爱到了忘我的境界? (a、他老是一个人呆呆地站在金鱼缸边,静静地看着金鱼在水里游动,而且从来不说一句话。从“老是”可以看出他总是这样;从“呆呆”可以看出他看鱼看得很入神。) b、他有时工笔细描,……仿佛金鱼在纸上游动。 *练习朗读。 c、他好像和游鱼已经融为一体了。 d、他似乎忘记了时间,也忘记了自己。 e、他告诉我,……忘了回家。 4、“先游到了我的心里”是什么意思?它和“游到了纸上”有什么关系? (“先游到心里”指青年对金鱼观察很仔细,金鱼的形状已清晰地印在他的心里。它与“先游到纸上”是因果关系。) 三、总结全文,归纳学法。 通过对课文的学习,使我们了解到这是一位聋哑青年,但他却——“爱鱼爱到了忘我的境界”。 同学们今天学会了从课题和文章内容中发现问题,并通过读书和讨论来解决问题,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学习中也能运用这种方法来读懂课文。 四、语言积累与运用 我好像看到了围观的人议论的情景,我想把它写下来。 五、课外延伸。 找找我们身边具有这种品质的人,讲讲他们的故事。 | ||
| 板书设计: 27鱼游到了纸上(果) 明亮的眼睛(外貌) “特别”老是 呆呆 静静(神态) 工笔细描 挥笔速写(动作) 游到了我的心里(因) | |||
| 教学反思: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