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编制依据
1、《工业设备及管道绝热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J126-
2、《工业设备及管道绝热质量检验评定标准》GB50185-93
3、《绝热工程施工及验收技术规范》HGJ-215-80
4、《设备及管道保温技术通则》GB4272-92
5、《建设工程施工现场供电安全规范》GB50194-93
二、施工准备
1、对所有参加本工程施工的人员,要有丰富的施工经验,在现场学习领会甲方纪律、安全、消防等方面的规章制度,明确高空施工的特殊安全措施,必要时进行技术安全考试,考试不合格者,不得操作。
2、配备足够应急用的各类常用药物和医用材料,并准备具有多年高空施工作业的操作熟练工人,施工期间至少应有一名责任监护人员,对操作人员进行全方位、全过程的质量、安全负责,做到地面以及周围末施工设备不受损害和污染。准备足够的塑料薄膜或彩条布,对末施工设备、原材料等进行覆盖保护。
3、施工前,项目部技术负责人要认真学习领会甲方的防腐工艺流程<或施工方案>和有关施工技术规范要求,编制作业指导书,特殊部位的技术要求,分发给每个施工人员,并对设备挂牌,确保施工工艺的准确、进度的顺利进行。
4、对特殊设备及其部位施工中的重要施工节点应作专门的交底,并对特殊工序进行培训指导,重点做好施工中的质量通病,习惯性操作错误进行预防。
5、防腐保温工程施工的组织工作要非常严密,这是提高工作效率、施工质量和施工安全的必要措施。组织专业施工人员组成施工小组,应少而精。施工设备、机具在开工前应全部摆放到位,并检查是否运转良好,还应将机具的易损部件备齐,以防机具部件损坏而影响施工进度。
6、施工现场应三通一平。
三、表面处理
采用砂轮机、钢丝刷和砂布将金属表面的锈皮打磨干净,完全露出金属表面光泽。再用棉纱或破布将金属表面上浮尘擦干净。如有油污的地方,应用汽油或稀释剂擦洗。除锈级别达到St3级。
四、保温施工方法
1、保温技术规则
1.1焊缝、阀门等预留部位的绝热,应以拆卸时不损坏两侧的绝热结构为宜。焊缝处采用金属保护层时,纵缝应采用箱式卡扣连接。其间距应不超过200mm。阀门宜采用可拆式盒结构保护层。
1.2加强绝热材料管理,杜绝水浸、雨淋现象发生。雨天不得进行室外施工,轻微淋湿不晒干不允许上保护层,严重淋湿和浸泡过的绝热材料应作废料处理。
1.3绝热层厚度超过80mm时,应采用双层或多层复合绝热结构。
1.4管线的支吊架处也应绝热,为保证管线伸缩时绝热层不损坏,支承架尺寸应大于绝热厚度,如使用硬质绝热材料时,支吊架处应充填散状纤维绝热材料。
1.5绝热层施工同层错缝,上下层压缝,其搭接长度不宜小于50mm。水平管线纵缝不得在上下900范围内。
1.6弯头无论采用绝热制品和缝毡,都要达到严实规整。
1.7采用捆扎结构应逐层进行,按下表镀锌铁丝选用表选择使用。直径大于Φ457的管线及设备,也可采用厚0.1mm,宽15-20mm钢带打包紧固,捆扎间距按下表的规定。
| 材料名称 | 内层、mm | 外层、mm |
| 硬质材料 | 400 | 300 |
| 半硬质材料 | 300 | 200 |
| 软质材料 | 200 | 150 |
1.9设备封头绝热层施工,将绝热材料制品板加工成扇形块,错缝敷设,环状拉条与扎紧呈十字扭结扎紧。
1.10伴热管线的绝热施工,每隔1000-1500mm,用镀锌铁丝捆扎牢固。无局部过热要求,主、伴管可直接捆扎在一起;有防止局部过热要求是,主伴管之间要设置石棉壁。
1.11水平管线的金属保护层的环向接缝应顺管线坡向。其纵向接缝应布置在水平中心线的下方15。~45。处,缝口朝下。当侧面或底部有障碍物时,纵向接缝可移至管线水平中心线的上方600以内。直管段其纵缝各节一般连接成直线。
1.12管线金属保护层的环缝应起鼓搭接,搭接尺寸不得少于50mm。纵缝除设防潮层结构不宜采用螺钉固定外,应以封闭好,外形规整美观为准。用螺钉固定时,固定间距约为200mm。
1.13设备与垂直管线上的金属保护层,应分段固定在支承件上。在同一段内的保护层联结,应交替采用固定结构和插接结构。采用螺钉固定时,每块保护层上的固定螺钉不应少于两个。
1.14设备封头与管线弯头上的金属保护层应按形状大小进行分瓣下料。
2、保温施工技术要求
2.1第一层保温板施工,同层要错缝,缝隙不得大于5mm,大于5mm时要在缝隙中填充绝热性能相同的软质散状材料。
2.2保温层遇加强筋板部分要敷设严密。
2.3保温材料第二层与第一层要做到同层错缝,上下层压缝,其搭接长度不宜小于50mm。
3、金属保护层的施工及技术要求
3.1直管
(1)确定下料长度
用钢皮尺或铁皮条在保温管道外面多量几个部位,按保温层外圆周长加上45mm接缝尺寸(插接和咬接),确定下料数值。
(2)加工接缝
在手动扳边机上做好靠山(大头12mm,小头15mm),并在大头端做好记号。
(3)加工卷圆
将加工好接缝的板放在预先调节好圆周的卷圆机上加工,注意直径不能卷得太小。
(4)筒体摇线
放在手动或电动起线机上加工圆线凸筋,加工圆线应放在大头12mm一端,圆线的直径根据保温外径大致为下列数值:
保温层外径D(mm) 圆线直径D(mm)
D<100 3.2
100≤D<150 4.5
150≤D<300 6
D≥300 9
(5)现场安装
把金属保护层紧贴在管道保温层外面,把两边接缝搭接在一起,敲打咬接。对于软质保温材料需用搭接和插接,用手提电钻钻孔,自攻螺丝固定,自攻螺丝间距约为200mm,对于保温外径较大的金属保护层,轴向搭接也应加工圆线凸筋,自攻螺丝间距可为250mm。钻头直径为Φ5.1mm,禁止用冲孔或其他方式打孔。接缝应严密、平整、并处于隐蔽位置。环向套接一般为50mm,大直径高温蒸汽管道及露天管道为75~100mm,环向搭接宜顺管路坡向,即环向搭口应向下。
(6)靠近法兰处直管保温端部的金属护壳应用菊形钳加工成菊纹(锯齿形),保护保温材料。保温外径大,锯齿形的间距也大,反之则小些。
3.2弯管
(1)角尺弯管金属保护层
下料长度为根据保温外圆周长加上45mm接缝尺寸,与直管套接不小于100mm,加工安装方法同直管,在下料图剖面线处用菊形钳加工菊纹。
(2)虾米弯金属保护层
可按平行线法展开放大样或展开计算下料,也可下料长度为保温外圆周长加100mm、下料宽度为外圆周长的1/12,剪成长条修剪(需加上套接尺寸)。高温管道弯头部位金属保护层也可采用全套接型式,使搭接尺寸增大至15-~250mm,不加拉铆钉,使弯头金属保护层可自由调节膨胀。
3.3三通
加工安装方法同直管,支管与直管金属保护层用拉铆钉固定。
3.4法兰
测量保温管道、保温法兰外径和法兰保温长度,确定金属保护层端部、筒形部分和插口板的下料尺寸。将切割好的端部板放在圆周扳边机和手动扳边机上加工。将端部板插接成整块;将圆筒部分在拼角轧边机和扳边机上加工接缝,与端板直角咬接后再把插口板插入圆筒部分的插缝处。
4、加工安装注意事项
4.1不允许使用有明显缺陷的金属保护层,如皱纹、裂纹、深痕道以及腐蚀痕迹。保温层施工完毕后紧接着安装金属保护层,以免重新搭脚手架。
4.2金属保护层下料应做到准确,合理套裁,减少零星边角余料。
4.3加工好的金属保护层应堆放整齐,并编号以便取用。
4.4禁止在装好金属保护层的设备和管道上踩踏、行走或堆入物品。
5、绝热结构中固定件的检查
5.1钩钉、销钉、螺栓的布置成棋盘形错开,以达到绝热层单层错缝、多层压缝。
5.2自锁压片不能产生向外滑动。
5.3 振动设备上螺栓连接应有防止松扣的措施。
5.4绝热层的支撑件不得外露,安装间距符合设计要求。
5.5垂直管道及平壁的金属保护层必须设置防滑坠支承件。
6、保温层的检查
6.1检查保温固定件、支承件的安装是否正确、牢固,支承件不得外露,安装间距应符合设计要求,垂直管道及平壁的金属保护层必须设置防滑坠支承件。
6.2检查保温方式和保温层厚度是否符合设计要求。保温层厚度检查可采用针形厚度计,也可采用钢探针。检查时,应在管道周围四个相对应点上将钢探针垂直刺入,直达到管壁上,再用钢尺度量厚度,读数精度要达到±1mm。对于水平敷设的管道,应先择与管道轴线成水平位置的两个点来戳刺保温层,然后测量厚度,厚度允许偏差10~15%。
6.3质量检查的取样布点为,设备每50m2、管道每50m,应各抽查三处,其中有一处不合格时,应就近加备取点复查,仍有1/2不合格时,应认定该处为不合格。超过500m2的同一设备或超过500m的同一管道保温工程验收时,取样布点的间距可以增大。
6.4保温层容重的检查应现场切取试样检查,对缝毡类保温层,其安装容重允许偏差为10%;对板、管壳类保温层为5%。
6.5应检查管道保温结构的端部是否防碍管道附件(如法兰、阀门等)螺栓的拆装和门盖的开启。
7、保温材料的验收及保管
7.1保温材料应有产品出厂合格证,各项性能指标应满足上述性能指标及《设备和管道保温材料技术条件与检验方法》中的各项要求。
7.2施工所采购的保温材料生产厂家应持有电力系统颁发的当年有效的许可证。
7.3保温材料运达施工现场后,施工单位应组织业主、监理等技术部门进行抽样检查。
7.4进场后的保温材料应按型号、规格、分类堆放在已搭设好的材料库内。
7.5保温材料库的搭设应采用脚手架和连接扣进行搭设。外部采用防雨、防水、防风的油布外护,材料库地面应设置防潮措施,以防止地下潮湿上返,以免增加保温材料的含水率,导保温材料性能失衡。
7.6保温材料的堆放高度不得超过2m。以免将保温材料挤压变形,施工时不能保证设计所要求的厚度。
8、保护层的检查
8.1保护层外观检查,应符合下列规定:
8.2.1金属保护层
(1)不得有松脱、翻边、豁口、翘缝和明显的凹坑。
(2)管道金属护壳的环向接缝,应与管道轴线保持垂直。纵向接缝应与管道轴线保持平行。设备金属护壳的环向接缝与纵向接缝应互相垂直,并成整齐的直线。
(3)金属护壳的接缝方向,应与设备、管道的坡度方向一致。
(4)金属保护层的椭圆度(长短轴之差),不得大于10mm。
(5)金属保护层的搭接尺寸应符合设计要求。
9、成品保护措施
材料成品保护:保温及保护材料运到施工现场后,应立即存入材料库房,并做好防雨、防潮措施,保温材料堆放高度不得超过2m。在施工现场当天没有用完的材料,应随时收回到库房。
施工成品保护:设备、管道保温层安装完毕后,没有及时安装保护层时,如遇到阴雨天气,应事先采用塑料布包裹起来,以防止受潮。保护安装完毕后,应防止人为的踩踏和机械碰撞。
质量保证措施
1 认真贯彻和树立质量第一的思想。
2 认真落实质量标准和技术要求,做到全体参加施工人员对质量工作各尽其职,各负其责。
3 拆除的记录和施工安装记录要认真填写,真实可靠,完全准确。
4 工序交接手续要清楚,关键部位应同质检部门共同验收。
5 抓好新设备新工艺的施工技术学习工作,并备好施工机具。
6 加强原材料管理,不合格产产品不得用于工程中。
7 成立施工现场质量保证体系,质量检查由专人负责,配合监理工程师,严格保证工程质量。
8 严格按规定的施工程序施工,严格执行规定的规程、规范、努力创优质工程。
9 材料的保管按规格、批号分类堆放。
10 严格执行按标准实行处、队、组三级自检制度。
11 把好各工序质量关,定人、定岗、有纪录、奖罚严明。
12 严格按国家规范,说明书要求施工,任何人未经技术、检验部门批准,不得私自降低标准。
13 精心施工,消灭通病,不但各项要求达标,而且要在工程感观上下功夫。
工期保证措施
1.施工准备
1.1 若本单位中标,将在收到中标通知书后规定时间内签订施工合同及其他相关文件资料。
1.2 在合同签订期间即准备工程施工材料与机械,且到场就位调试,以高标准满足施工要求。
1.3 开工前进行人员岗前技术及安全培训,同时熟悉施工要求及工艺,制订施工计划。
1.4 原材料进场验收检测,并出具报告,发现技术质量问题会同有关单位和部门及时解决。
1.5 制订施工流程图,搭设脚手架。
1.6 标定施工区域,持牌施工。
2.施工统筹
2.1 按施工进度表及施工流程图进行分区作业,避免生产力的浪费。
2.2 施工作业自上而下,先难后易。
2.3 若保温施工与厂方生产发生交叉,则以甲方生产为重。
2.4 基础清理每完成一个区段,应及时进行检测验收,并出具质量报告,当质检合格时,即进行下一程序施工。
2.5 当施工电力、照明及安全符合施工要求时,应加班追赶进度,提高生产率。
2.6 当施工不以人为意志而发生停窝工时,必须按施工进度计划及流程图把工程进度追赶,使之符合计划表。
2.7 施工员提前提交材料计划材料员,由材料员按计划配料,当材料不能满足施工时度要求时,要及时领购材料,保证进度计划。
3.机械应用
3.1 施工机械应每班前进行例行安全及运行状况检查。
3.2 施工机械每班后应进行维护检修,发现问题及时修整。
3.3 施工机械备品及备件必须满足检修配件更换。
3.4 配备专职检修人员跟班施工,及时修整损坏机械。
3.5 机械运行必须满足安全要求。
安全保证措施
(1)施工现场工作人员必须严格按照安全生产、文明施工的要求,积极推行施工现场的标准化管理,按施工组织设计,科学组织施工。
(2)施工现场全体人员必须严格执行《建设工程安装工程安全技术规程》和《建筑安装工程安全技术操作规程》。
(3)施工现场临时电线路,设施的安装和使用必须符合建设部颁发的《施工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JGJ46-88的要求用电线路必须按临时用电施工组织设计架设,严禁任意拉线接电。
A 配电系统必须设置漏电保护器。应符合GB6829-86标准;
B 电动机械和手持电动工具的安全装置应符合国家有关标准和安全技术规程,在做好保护接零的同时,应按要求装设漏电保护器。
C 施工现场必须设置防护措施,并符合JGJ80-91《建筑施工高处作业安全技术规范》的要求。按照GB3608-83《高处作业分级标准》实行三级管理:
a 2~5m为一级管理,由专业工长负责;
b 5~15m为二级管理 ,由施工负责人负责;
c 15m以上为三级管理 ,由项目经理负责;
d 施工负责人对该工程的高处作业安全技术负责。安全防护设置应由负责人组织验收,因工作必需临时拆除或变动安全防护设施时,必须经施工负责人同意,并采取相应的可靠措施。
e 各工种进行上下立体交叉作业时,不得在同一垂直方向上操作。
f 脚手架的搭设必须符合安全技术规程的规定。并经有关技术人员检查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脚手架拆除时,下方不得有其他人员。
g 雨天和雪天进行高处作业时,必须采取可靠的防滑、防寒和防冻措施。
(4)现场的特种作业人员必须按GB5036-85《特种作业人员安全技术考核管理规定》经专门培训,考核合格后,持证上岗。
(5)每月进行一次安全检查和安全评价,检查按建设部JGJ59-88《建筑施工安全检查评分标准》的要求进行。
(6)施工人员应正确使用劳动保护用品,进入施工现场必须戴安全帽,高处作业必须拴安全带。严格执行操作规程和施工现场的规章制度,禁止违章指挥和违章作业。
(7)严格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条例》,建立防火责任制和义务消防队,设置符合消防要求的消防设施,并保证其完好备用。
1建立完整的安全保证体系,组织职工认真学习有关安全法令及操作规程,制定安全措施,成立安全领导小组,配备专职安全员,定期检查学习、教育,将一切不安全因素消灭在萌芽中。
2分项工程开工前,要进行严格要求的安全交底,对各施工点进行定期,不定期的安全检查,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3在放工现场设立安全警示牌,在重要施工区中设立禁止标志,防止事故发生。
4现场设置1-2名专职安全员,每天跟班巡回检查,重点是:
(1)安全帽、安全带、安全网是否正确使用。
(2)安全标志和警示牌是否按要求设置。
(3)临时用电是否可靠的接地保护,接地保护电阻要小于4Ω。
(4)易燃易爆设备和物品的使用存放是否按规定办理。
(5)登高作业的扶梯与地面的倾斜角度为60°-70°,人字梯是否有开关的保险字,根部是否有防滑措施。
(6)脚手架是否按操作规程搭设,是否设置防护网。
5在高度2m以上的脚手架或吊架上进行操作时,应戴安全帽及安全带,对高、低血压、弱视、耳聋、平足等健康上有异常的人,严禁高空作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