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高考要求:
1. 依据向量关系进行坐标运算,多为中低档题(较易得分);
2. 一般渗透到三角函数、解析几何等问题中进行坐标运算。
二、学习目标:
1. 记忆理解坐标公式,会运用坐标公式解决问题;
2. 灵活运用“代公式、解方程、数形结合”等方法;
3. 了解坐标产生过程,深入体会向量的“工具、转化”作用。
三、知识回顾:
1. 平面内任意向量都可由该平面内两个 (填:“共线” 或“ 不共线”)向量 表示成,当分别是x,y轴正方向单位向量时,有序数对()就是 的 。
2. 已知点,则( , ), ;
当时, ;由此可知“点的坐标与向量坐标的区别和联系”。
3. 若 则 ; ;
; ; 。
4.∥ ; ⊥ 。
四.基础练习:
1.已知,则
2.已知,则与的关系是( )
A.共线 B.垂直 C.相等 D.以上均不对
3.梯形ABCD中,点、,,且。则顶点D的坐标为
五.师生共作:
1.已知当实数取何值时,与(1)平行?(2)垂直?
2.已知点、,。若()。试问:为何值时
(1)点在第一、三象限的角平分线上?(2)点在第四象限?
3.在□ABCD中,, ,(1)若,求点C的坐标; (2)若点满足,线段与交于点,,求点的轨迹方程
六.学习检测:
1.已知,若与共线,则实数=
2.向量。若与垂直,则=
3.向量是不平行于轴的单位向量,且,则
七、巩固练习:
4.设△ABC的三内角A、B、C所对的边的长分别为、、。若,且,则角C的大小为
5.已知点,,O为坐标原点,点C满足,则点C的轨迹方程为
八、回味小结:
拓展练习:
1.已知,若,则可在第二象限吗?为什么?
2.平面内向量,回答下列问题:
(1)求; (2)求满足的实数;
(3)若∥,求实数; (4)若且,求
3.设且∥,则锐角
4.向量的图像由变为图像,则
5.△中角的对边分别为与为共线向量,则
6.向量其,若,则的范围是
7.设点在轴上,点在轴上,且
(1)当点在轴上,运动时,求点的轨迹的方程。
(2)设是曲线C上的三点,且成等差数列,当的垂直平分线与轴交于时,求点的坐标
8.已知为坐标原点,动点满足
∥
(1)求点的轨迹的方程,并说出它的大致形状
(2)点在轨迹上,直线交轨迹于点且求的范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