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现代茶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对当地茶农的影响调查研究
——以安溪为例
策
划
书
指导老师:
队长:姜浩
队员:白思怡、吴浩、陈莹、 何晓如君(境外生)、罗妮
前言……………………………………………………………………3
一、课题概述…………………………………………………………4
1、课题背景 …………………………………………………………4
2、课题目标 …………………………………………………………6
二、课题实施…………………………………………………………6
1、调查时间 …………………………………………………………6
2、调查地点 ........................................................................................6
3、调查对象 …………………………………………………………6
4、调查方法..........................................................................................7
5、调查内容及过程 ............................................................................7
三、可行性分析....................................................................................8
1.团队概况.............................................................................................9
2.课题可行性分析................................................................................10
3.实践安排............................................................................................10
4. 实施可行性分析..............................................................................10
5. 可能遇到的困难及解决方式..........................................................10
四、实践预期成果..............................................................................11
五、经费预算......................................................................................12
六、注意事项......................................................................................13
七、成员守则......................................................................................14
附录1...................................................................................................15
附录2...................................................................................................16
前言:
现代农业是一种先进、发达、高效、生态的新型农业生产方式,是以现代科学与技术进步和科技创新为主要特征、标志和核心驱动力的新兴多功能产业体系。目前,现代农业已经成为世界农业发展之所向,是世界各国着力发展和建设的重点,也是有效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农业劳动生产率以及农业综合素质、效益、竞争力和抗御自然、市场双重风险能力,不断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有效保障农产品供给和粮食安全的根本途径。纵观千万年的世界农业文明史,无论从原始农业到古代农业、传统农业、近代农业还是现代农业,农业的每一次飞跃、转型、变革或新跨越,几乎都是科技进步、创新以及生产工具、手段和方式改进与发展的必然结果。
现代农业产业化经营是在商品经济发展过程中由家庭经营制、庄园业主经营制、合伙经营制、农场经营制、合作经营制基础上逐步发展起来的。它有以下特点:
1、按照生产专业化、农产品商品化、服务社会化的要求组织生产与经营。如:培育新品种→规模生产→承揽储运→加工包装→垄断上市→高额利润或垄断利润或超额垄断利润,并按照市场经济分工细密化与专业化、规范化、质量标准化组织起来。
2、利润最大化目标使其追求长期稳定发展,包括确定最优经营规模、优良品种、耕作、新技术与新工具,通过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成本、增加盈利,对市场信号迅速反应,及时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及经营规模,提高规模报酬。
3、注重培育新品种,技术创新,管理创新,使企业具有自我创新发展的能力。
一、课题概述
1、课题背景:
茶产业是安溪县的支柱产业,凭借铁观音的优产地优势安溪县由国家级贫困县一跃而为国家百强县。安溪现有茶园面积60万亩,80万人从事涉茶行业。2006年,安溪创下县级茶园总面积、茶叶总产量、茶叶总产值、受益人口、茶农平均收入、茶产业配套程度等多项全国茶界第一。在茶产业的带动下,2008年安溪全县生产总值239.15亿元,工业总产值360.52亿元,财政总收入18.53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7118元,经济实力位居福建省十强第十位,经济发展位于福建省十佳第一位。2009年,安溪县被评为全国重点产茶县首位。
安溪茶产业发展情况(2006—2010)
项目
| 年份 | 茶园面积(万亩) | 茶叶总产量(万吨) | 涉茶总产值(亿元) |
| 2006 | 50 | 4.5 | 45 |
| 2007 | 45 | 5 | 50 |
| 2008 | 60 | 6 | 65 |
| 2009 | 60 | 6 | 73 |
| 2010 | 61 | 6.3 | 81 |
(www.fjax.gov.cn)
安溪县农民年收入构成(2004-2009)
数据来源:安溪茶协会
安溪县积极引导企业发展,竭尽全力扶持了一批保质量,重信誉的茶叶企业。目前,已出现“安溪铁观音”“凤山”、“八马”、“华福”、“祥华”、“三和”、“日春”等一批茶叶企业知名品牌。
安溪县在大力发展茶产业经济的同时,也注重打造“铁观音”的品牌效应。1998年8月“安溪铁观音”向国家工商总局申请注册,历经7年,“安溪铁观音”证明商标终于于2005年12月29日被国家工商总局商标局正式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这也是全国证明商标中第一个涉茶驰名商标。2005年6月底,“安溪铁观音”作为中国地理标志产品的惟一代表参加在意大利帕尔玛举行的“全球地理标志保护研讨会”。2005年11月,“安溪铁观音”再次作为中国地理标志产品的惟一代表,在“战略性利用商标促进经济暨农村发展国际研讨会”上作主题发言。第99届广交会期间,在外商最喜欢的中国品牌评选中,安溪铁观音名列第三,并成为外商最喜欢的惟一中国农产品品牌。2006年10月16日至20日,安溪铁观音作为福建省惟一的特色农产品,参加在北京举行的第四届中国国际农交会。2007年6月26日—29日,应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和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邀请,安溪铁观音地理标志参加北京世界地理标志大会,以其特有的香韵和独具魅力的茶文化深深吸引了与会嘉宾。2008年获“2008年度影响世界的中国力量品牌500强”,被外商评为最熟悉和最喜爱的惟一农产品品牌,入选“福建省十大名片”。
依托中国茶都发展平台,安溪茶叶产业得到了迅猛发展,国内市场,已形成了福建市场、广东市场、长江流域市场和北方市场四大区域,安溪人在全国各大中城市开设的茶庄、茶店、茶行、茶艺馆达3万多家,全国市场占有率从2000年的5%提高到8%左右。外销市场,已经形成以日本、东南亚为主,俄罗斯、欧美为辅的外销市场,产品销往五大洲60多个国家和地区,年销量1.2万吨,每年为国家创汇4000多万美元。
安溪茶产业的快速发展,也带动包装印刷、机械制造、交通运输、餐饮旅馆、房地产、茶文化旅游等行业的快速发展。
2、课题目标:
(1)通过查阅相关资料了解安溪当前茶农业产业化发展现状及其给当地茶农带来的影响。
(2)通过实地采访,问卷等调查方式,了解茶农业产业化发展对当地茶农的影响(收入、支出、生活水平、劳动量)。
(3)通过总结,分析茶农业产业化模式对茶农的积极与消极影响。
(4)通过总结,向当地农业主管部门对进一步发展茶产业提出建设性意见。
(5)通过实践,锻炼成员的实践能力,提高自我。
二、课题实施:
1、调查时间:
2012年7月2号到7月6号
2、调查地点:
福建省泉州市安溪县
3、调查对象:
(1)安溪县农业和茶果局
(2)安溪县茶农
(3)安溪县茶企业
4、调查方法:
调查过程中我们将采取多种调查方法,如文献法、采访法、问卷调查法、头脑风暴法等,从定性与定量两个方面来进行调查研究。
(1)文献调查法:通过查阅相关文献资料了解安溪茶农业产业化发展情况,及其发展过程中对茶农的影响。
(2)采访法:采访安溪县农业和林果局相关负责人,采访当地茶农,采访当地茶企业。
(3)问卷调查法:向当地茶农随机发放问卷。
(4)头脑风暴法:组员开会讨论,集思广益。
5、调查内容及过程:
(1)7月2日到达安溪县,稍事整理后,到前往安溪县林果局采访。通过对邻国局相关负责人的采访,了解安溪茶农业产业化发展起于何时,现在的发展情况。发展过程中对个体茶农的待遇,目前茶农的生活状况(收入、支出,生活水平等)。晚上回来后,总结采访结果,小组开会讨论记录。
(2)7月3日到当地茶企业采访(至少四家),分两组分头采访。了解茶企业的发展情况(企业利润,成本,茶叶收购价格,出售价格,对茶农的收购等)。晚上回来后将两组的采访结果汇总,总结分析茶企业在产业化发展过程中对茶农的待遇。做记录。
(3)7月4日到安溪县产茶区实地采访当地茶农,分三组行动,两组负责分头采访茶农,一组做实地问卷调查。了解茶农当前的生活情况(收入,支出,生活水平,子女教育,工作时长及强度等),了解过去自产自销时期的生活水平,茶农业产业化发展给他们带来的影响(利与弊)。晚上回来后将三组工作成果汇总,分析总结当前茶农的生活状况,茶农业产业化发展给他们带来的利与弊,相应的解决措施。
(4)7月5日、6日,整理调查资料,总结三天的调查成果,分析产业化发展对农民生活的利弊影响(收入、支出、劳动、生活环境等)
三、可行性分析
1、团队概况:
本次社会实践由经济与金融学院学生会学术部领队,队长具备良好的指挥才能和协调能力。组员绝大部分为学术部干事,团队具有良好和集体观念和协作默契,每名组员都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和精神面貌。
| 姓 名 | 学院、年级 | 专业、班级 | 个 人 简 介 | 联系方式 | 备注 |
| 姜浩 | 队长 | ||||
| 白思怡 | 经济与金融学院2011级 | 金融学 一班 | 思维敏捷、口语表达能力强、良好的应变能力。 | ||
本次调查以安溪县为调查地区,以当地茶农为主体。安溪县是我国有名的产茶大县,茶产业已经成为当地的支柱型产业,茶农业在当地多年的支持发展下产业化特征明显,为调查提供了一个很有代表性的实践地。安溪县距泉州较近,调查交通方便,当地茶农众多,时代一种茶、产茶为生,为对比分析产业化发展对其生活的影响提供了便利的条件。同时安溪县的典型性对尚在发展中的茶农业产业化地区具有良好的借鉴作用。
3、实践安排
(1)7月1日前,查阅相关资料,做初步的整理分析。
(2)7月1日开会,联系安溪县农业和林果局、当地相关茶企业、准备相关物品(生活用品、调查用品、问卷、采访提纲等),强调实践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3)7月2日——4日,前往安溪县开展实地调查。
4、实施可行性分析:
(1)充分的前期准备:在实地调查前夕,我们将做好充分的物资准备,包括相关乘车路线,药品准备。
5. 可能遇到的困难及解决方式
(1)已与实践单位联系人约好,临时无法取得联系。
解决方式:如果已经到达调查单位,则可向在场工作人员暂时了解实践单位情况,向办公人员说明情况,并耐心等待答复。并继续电话联系单位联系人。
2、小组成员因个人原因临时无法参与课题或退出。
解决方式:正当原因允许成员自由退出,但须向团队全体成员说明情况,可有退出人员另行推荐替代人员,队长需做好记录并在活动总结时汇报临时人员变动情况,如无替代人员,其他成员开会将退出组员任务分派其他成员。
3、恶劣自然天气原因导致调研进程推迟。
解决方式:与当日受访联系人道歉并解释原因,并另约时间进行采访。可先将不需外出采访的部分完成,如对已有成果的整理、分析、总结。
4、采访过程中临时变故。
解决:做好访谈前的准备工作,事前的知识储备、访谈重点、问题估计以及心理分析等。必要时组员内部预先模拟访谈场景,并指出不足。如遇访谈过程中因被采访人个人原因(情绪激动或临时有紧急事情处理),可暂时中断采访,待被采访人情绪恢复后继续进行。如被采访人临时有事,可稍等片刻,确实无法继续进行,当与被采访人另约时间。
5、采访效果不理想。
解决方式:再次电话联系采访单位,是否方便再次进行采访,若由于被采访人员时间等原因不便再访,则通过查阅相关资料弥补,开会分析采访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即时反省提高团队采谈技巧。尽量避免此类情况再发生。
6、由于调查季节正值福建酷暑,访查途中应备好防暑物品(风油精、藿香正气液等),活动过程中注意劳逸结合,以防成员因身体不适而影响整个活动的进程。如确实出现组员身体不适无法继续参与调查,可留在住宿地,将其工作分配给其他组员完成。
四、实践预期成果
1、不少于3000字的课题实践报告,一式三份,分别以纸质版和电子版呈现。
2、不少于5分钟的PPT展示,包括文字说明,照片展示,采访视频实录。
3、不少于2000字的问题分析及解决方案分析,一式三份,一份交予学校,一份留存,一份交与安溪县林果局。
五、经费预算
| 项 目 | 金 额 | 总额 | 用 途 |
| 路 费 | 泉州东—安溪14元/人次*7人*2次=196元 预计公共交通费:100元 | 296元 | 往返路费总和 |
| 打印费 | 500份*0.1元/份=50元 200份*0.1元/份=20元 | 70元 | 调查问卷、采访提纲 |
| 通讯费 | 20元/人*7人=140元 | 140元 | 联络指导老师,被访企业 |
| 药 品 | 风油精、藿香正气液、感冒药等预计100元 | 100元 | 预防中暑,感冒等 |
| 队服 | 30元/人*7人=210元 | 210元 | 保持队伍整体形象 |
| 宣传费用 | 100元 | 100元 | 华大队旗,胸章 |
| 机动费用 | 200元 | 200元 | 机动备用 |
| 总计 | 1116元 | 1116元 | 各项费用合计 |
1、团队守则
(1)全队成员都要积极参与项目讨论,充分利用自己不同的专业知识解决各种问题,把发挥个人优势与团队力量相结合,明确分工,各司其职,全面提升团队的核心竞争力。
(2)队员必须遵守团队守则与队长的工作安排,以全队的利益为重,在进行社会实践期间严禁私自脱离队伍进行活动。
(3)团队内部事务均须集体民主商议决定,尽量获得最多数队员的一致同意。
(4)团队在进行社会实践活动时严格遵守相关法律法规,也不得违反相关行业的准则规范。
(5)在进行社会实践活动期间,每位队员均要备齐身份证件,携带适量的现金,自行准备一些自己需要的生活用品与药品,提前了解实践地环境和地址信息,以避免不必要的麻烦。
2、安全事项
(1)在暑期进行社会实践活动期间,每位队员均要提升自己的安全意识,保管好随身携带的贵重物品,保持通讯畅通,听从队长指令以及团队会议事先决定的工作安排,跟随团队行动。
(2)在暑期实践活动期间,每位队员应当让父母知晓自己的行踪,减少家人对自己安全问题的担心。
(3)活动期间,每位队员应当杜绝乘坐黑车,食用卫生无法保障的食品,独自前往人烟稀少的偏僻地方;队伍内部如需要分头进行调查活动时,每一小组都必须要有男生。
七、成员守则
(1)在走访调查前均要提前联系相关单位负责人,以减少调查阻力,提高工作效率。
(2)调查期间,每位队员均要注意文明礼仪,谨记我们代表着华侨大学的形象;与受访者交谈要注意言辞,即使有人不理解也要耐心进行解释,遭遇不愉快的事情要尽力保持克制与冷静。
(3)如实践过程中突发紧急情况,队长必须当机立断,队员们要团结一致相互照应,并同时在第一时间报告学校和指导老师,以得到指导与支援。
(4)团队要勤俭节约,将每一笔经费都花在刀刃上,并做好详实的支出报表;所有的团队必要支出均须保留好或收据,并将单位名称、商品名称和价格写明。
(5)结束每天的工作之后,每位队员均要做好总结,并在团队中进行交流,同时对次日的工作进行详细计划。
附录1:调查问卷
您好,首先感谢您在百忙之中参与我们的问卷调查,我们调查问卷的目的是对当前安溪县茶农业产业化的情况下对当地茶农的生活影响,请在括号内根据您的实际情况填写,如有任何问题可咨询在场的工作人员,感谢您的支持和帮助。
1、您的性别是( )
A.男 B.女
2、您的家庭成员有几位( )
A.2位 B.3位 C.4位 D.5位及以上
3、您家从事茶叶种植的时间是( )
A.1—5年 B.5—10年 C.10—20年 D.20年以上
4、您每年种植茶叶的收入是( )
A.1000—3000元 B.3000—5000元
C.5000—10000元 D.10000元以上
5、您每年种植茶叶的成本是( )
A.1000—3000元 B.3000—5000元
C.5000—10000元 D.10000元以上
6、您家中从事茶叶种植的有几人( )
A.1人 B.2人 C.3—5人 D.5人以上
7、与您从事个体茶叶生产销售相比,收入有何变化( )
A.收入增加 B.收入减少 C.没什么变化
8、您每年从事茶叶种植的时间( )
A.一季 B.半年 C.多半年 D.全年
9、您认为茶企的茶叶收购价格如何( )
A.偏低 B.刚好 C.偏高
10、您认为茶叶产业化发展给您生活带来的好的影响是(可多选也可自填)( )
A.收入增加
B.生活水平提高
C.劳动强度降低,劳动时间缩短
D.生活环境变好
您的意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您认为茶叶产业化发展给您的生活带来的不好的影响是(可多选也可自填)( )
A.收入减少
B.生活水平降低
C.劳动强度加大,劳动时间延长
D.生活环境变差
您的意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再次感谢您对我们实践调查的支持和帮助,祝您身体健康,合家欢乐。
附录2:采访提纲
| “茶农业产业化发展对当地茶农的影响调查研究”采访提纲 | ||
| 编号: | 采访日期: 采访地点: | |
| 受访人: | 采访人: | |
| 采访内容: | ||
| 采访小结: | ||
| 备注: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