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语言学概论资料大全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10-02 10:53:01
文档

语言学概论资料大全

2015年语言学概论复习资料特别鸣谢宇生学长【考试题型说明】1.名词解释:共10道题,每题3分。2.分析题:共2道题,每题5分。(元音辅音描述、音位、词的分析、义素分析等等问题,需掌握其用法。)3.简答题:共6道题,每题6分。(要点答全即可,不需要答太多,写不完。)4.论述题:共2道题,每题12分。(要点要全,要有例子证明观点。尽量多写,越多越好!)【名词解释】(带“★”号的题目是两位老师都画了的题,带“☆”号的是只有王薇老师画了的题,其余的题目都是只有胡晓研老师画了的题,大家酌情复习。)1.
推荐度:
导读2015年语言学概论复习资料特别鸣谢宇生学长【考试题型说明】1.名词解释:共10道题,每题3分。2.分析题:共2道题,每题5分。(元音辅音描述、音位、词的分析、义素分析等等问题,需掌握其用法。)3.简答题:共6道题,每题6分。(要点答全即可,不需要答太多,写不完。)4.论述题:共2道题,每题12分。(要点要全,要有例子证明观点。尽量多写,越多越好!)【名词解释】(带“★”号的题目是两位老师都画了的题,带“☆”号的是只有王薇老师画了的题,其余的题目都是只有胡晓研老师画了的题,大家酌情复习。)1.
2015年语言学概论复习资料

特别鸣谢宇生学长

【考试题型说明】

1.名词解释:共10道题,每题3分。

2.分析题:共2道题,每题5分。(元音辅音描述、音位、词的分析、义素分析等等问题,需掌握其用法。)

3.简答题:共6道题,每题6分。(要点答全即可,不需要答太多,写不完。)

4.论述题:共2道题,每题12分。(要点要全,要有例子证明观点。尽量多写,越多越好!)

【名词解释】(带“★”号的题目是两位老师都画了的题,带“☆”号的是只有王薇老师画了的题,其余的题目都是只有胡晓研老师画了的题,大家酌情复习。)

1.《读写技巧》☆:作者是特拉克斯,这本书只有15页,分为35节,扼要的描述了希腊语的结构。此书对亚里斯塔克确定的词类逐一下了定义,从而形成了较为完备的词类理论。这本小册子对后世影响很大,在此后将近两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欧洲的语法学家在分析其他语言时,仍将词分为类,尽管有些个别调整。

2.索绪尔★:现代语言学的历史,是从瑞士语言学家费尔迪南·德·索绪尔开始的。索绪尔的代表作是《普通语言学教程》。索绪尔被誉为“现代语言学之父”,《普通语言学教程》是现代语言学的奠基之作。索绪尔的语言学思想和19世纪以前的语文学最根本的区别在于:把语言看成是由各个符号之间的关系组成的有价值的结构系统。

3.布龙菲尔德★:美国描写语言学派的核心人物。代表著作是《语言论》,他在该书中提出了美国结构语言学派研究语言的基本原则和描写语言结构的总框架,如区分粘附形式和自由形式、关于直接成分的分析、配列学说等等。他的语言观在20世纪30年代和40年代对大多数美国语言学家的态度和看法起着支配作用,在美国语言学界的崇高地位和巨大影响。

4.萨丕尔:美国描写语言学派的先驱者之一。 他发展了音位理论,根据语音的分布模式分析语音,是形态音位概念最早提出者之一,他把在词形变化表中能互相替代的音位都归为一类。在历史比较语言学方面,他做了大量研究工作,探索语言之间的亲缘关系。他提出结构压力论,说语言变化(音位变化、形态变化)是由于受到语言本身固有的有关模式的影响。他根据吐火罗语的材料,按喉辅音假说研究古印欧语。他还认为印欧语言和闪族语言可能同出一源。萨丕尔认为不同语言的表达方式会对同一客观世界提出不同的分析和解释。他的语言人类学研究包括以下3个方面:美洲印第安民族及其语言、人类一般概念、文化和个性的关系。著有《语言论》。

5.乔姆斯基★:美国语言学家。转换生成语法的创始人。1957年《句法结构》的出版,标志着“转换生成语法”的诞生。这一理论是建立在理性主义的哲学基础之上的,它完全不同于建立在经验主义基础之上的美国结构主义,因此,它的出现是对当时居于主流地位的美国结构主义语言学的一大挑战,被人称作“乔姆斯基”。转换生成语法既是结构主义的继承,又是结构主义的反动。

6.普通语言学:★也叫“一般语言学”,它的研究对象从理论上讲应该是全世界所有的语言。普通语言学探究人类语言的共同规律以及各种语言在结构上的共同点和一般原理。“语言学概论”课是普通语言学的入门课程。普通语言学还可以根据研究的不同侧面再分为语音学、语义学、词汇学、语法学、语用学、风格学、修辞学等各门学科。

7.菲尔墨★:格语法的代表是菲尔墨,代表作是1968年发表的《格辩》。他认为标准理论无法说明类似下列两个句子中名词短语与动词短语之间的关系究竟有何区别:The child opens the door./ The key opens the door.这种名词短语与动词短语之间的功能关系只有用更深一层的语义区别才能解释清楚。菲尔墨认为第一个句子中各成分之间的关系应为“施事+动作+受事”,而第二个句子中各成分的关系应为“工具+动作+受事”,由此可见,The child 与 opens 的关系完全不同于 The key 与opens 的关系。

8.应用语言学:应用语言学是系统地研究语言在各个领域中的实际应用的学科,它着重解决现实当中的实际问题。随着社会的发展,语言学与其他各学科的关系越来越密切,它们之间相互渗透,形成了一些交叉性、边缘性的学科,用以解决相关学科所涉及的实践和应用的问题。根据近年来的发展趋势看,可以把应用语言学分为一般应用语言学和技术应用语言学两大类。

9.理据性:指的是语义形成的可释性,也就是某一语音形式表示某一意义内容的原因或根据。

也可以表述为语言系统内外因素对语言符号的。任意性与理据性是对立统一的,对语言研究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10.组合关系★:组合关系是指在同一层级上组合起来的各个符号之间所形成的横向关系。比如:“鸡吃小米”,“鸡”和“吃小米”组合构成了主谓关系,而“吃”和“小米”的组合构成了述宾关系。主谓和述宾这样的关系是组合关系在语法层面的表现。此外,还有在语音层面和语义层面的表现。

11.聚合关系★:聚合关系是指在一定条件下,在语言链条的某一环节上,能够互相替换的具有某种相同作用的各个符号之间形成的纵向关系。比如:在“我读书”、“你唱歌”、“他打球”这三个结构体中“我”、“你”、“他”位置相同,作用相同,可以替换,“我”、“你”、“他”之间的关系就是聚合关系。处于聚合关系之中的各个符号之间在一定条件下才可以替换,在替换时要受到语义条件上的。

12.思维★:思维是指人脑能动地反映客观现实的机能和过程,它所反映的是客观事物的本质特征以及客观事物之间的本质联系。思维的类型有:直观动作思维,表象思维和抽象思维。

13.抽象思维☆:也叫“逻辑思维”或“语言思维”。是指以语言为工具,运用逻辑形式来进行的思维活动。

14.内部言语:言语的两种形式之一,是指没有说出来的内心的话,不需要别人明白,没有交际的功能。不是连贯和完整的。

15.外部言语:语的形式之一,是指说出来的或写出来的可以使别人感知的话,具有交际功能。比内部言语更清楚、连贯、完整。

16.语用学:是语言学的一门新兴的学科,它研究在特定情景中的特定话语,特别是研究在不同的语言交际环境下如何理解和运用语言的过程。

17.音素☆:音素是从音质的角度划分出来的最小的语音单位。分为28个辅音音素和20个-元音音素。元音是发音时气流振动声带,在口腔、咽头不受阻碍而形成的音,又叫母音,如[a]、[o]、[e]、[i]、[u]、[y]等。辅音是发音时气流在口腔,咽头受阻碍而形成的音,又叫子音,如[b]、[p]、[x]、[l]等。

18.国际音标:为了准确地把语音记录下来,便于分析研究,必须有一套标写音素的符号。标写语音的书面符号叫做“音标”,国际上目前通用的是国际音标。国际音标的英文简称“IPA”,是一组用来标示人类所能发出来的各种声音(指单音或音素)的语音符号系统。

19.音位★:音位是某种具体语言或方言里能够区别词、语素的语音形式和意义的最小的语音类型单位。

20.音节:音节是语音中最小的结构单位,也是听觉上能够辨别出来的最小的语音单位。

21.肌肉紧张度说:“肌肉紧张度说”是法国语言学家格拉蒙和原苏联语言学家谢尔巴提出的音节理论。这种理论认为:每发一个音节喉部肌肉就出现一次紧张。每一次肌肉紧张包括三个阶段:渐强、强峰、渐弱。发音时每一次肌肉紧张从渐强到强峰再到渐弱的这一过程就形成一个音节。简单地说,肌肉紧张一次,就形成一个音节,紧张两次就形成两个音节。

22.语流音变☆:在连续的语流中,一个音可能由于邻近音的影响,或自身所处地位的不同,或说话的快慢、高低、强弱的不同而在发音上产生一些变化,这种现象叫语流音变。

23.语义:是指语音所传达的信息内容,是指用语音形式表现出来的各级语言单位所包含的意义,以及在使用语言的过程中所产生的意义。

24.义素☆:义素是对词的义项进行分析所得到的最小的语义特征。英国语言学家乌尔曼认为“义素是意义的基本要素,在职能上可以和音位学中的区别特征相比,所以可以把义素叫‘语义的区别特征’”。

25.语义场★:在语言学中,凡是具有共同语义特征,在词义上处于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作用中的一群词聚合在一起,在语义上就形成一个场,称之为语义场。

26.词★:词是语言中最小的可以运用的音义结合的单位。

27.固定短语:固定短语,也叫固定词组。是指语言里有一些特殊的短语,他们跟词一样,不是在人们说话的时候临时组合起来的,而是以固定的形式和完整的意义存在于语言里。这种特殊的短语就是固定短语。

28.词尾:词尾是附加在词根或后缀之后只表达语法意义的语素。一个词的词尾的不同变化,只构成一个词的不同形式,而不能构成不同的词。

29.熟语:熟语是定型而习用的现成用语,包括成语、惯用语、歇后语、谚语、俗语、格言等。熟语是一种特殊的词汇成分,它大于词,但造句功能与词相同,常常整体充当一个结构成分;它是基本定型的,其构成成分不能轻易变动;它意义概括,大都具有生动的表现力。

30.基本词汇★:基本词汇是词汇的基础,是语言中词汇的核心部分,它和语言中的语法构造一起构成语言的基础。基本词汇是由基本词构成的,基本词指语言中产生较早而又较稳定,使用频率高的词,它所标记的概念多是与我们人类生存和人类社会生活密切相关的事物、现象和行为。

31.一般词汇:词汇中基本词汇以外的就是一般词汇了。一般词汇的特点正好与基本词汇相反。通常来讲,一种语言中,一般词的数量要多于基本词,一般词是人类生活发生不断变化的见证。

32.语法:语法是音义结合的各结构单位之间的组织规则的汇集,它包括词的构形、构词规则和组词成句、句组合成句群的规则。

33.语法形式★:是能够把语法单位组织起来并在组织过程中产生语法意义的语言形式。简单地说,语法形式就是体现语法意义的形式。

34.语法范畴★:把通过一定的语法手段表达出来的同一性质的语法意义进一步综合和概括所形成的意义类别叫语法范畴。语法范畴的具体归纳只有在特定语言中才能进行。也就是说每种语言都有它特有的语法范畴,而且每种语言的语法范畴所概括的语法意义的内容和数量都是不等的,在最大或最小的限度上彼此区别开来。语法范畴可以分为词法范畴和句法范畴两大类。

35.词类★:词类是依据词的聚合关系和组合关系划分出来的词的语法类别。词类是语法规则的集合点,它反映着语法体系的特征,各民族语言的语法体系的差异,往往可以从词类中窥见。

36.IC分析法:又称直接成分分析法。是对句法结构组合形式层次性进行分析的方法,简称IC分析。直接成分是在同一个层次上关系最密切的成分,由于句子的直接成分与句子的层次性一致,所以这种分析法也叫层次分析法。又由于通常的直接成分分析法是对句子结构不断地一分为二,所以又叫二分法。

37.自源文字★:自源文字是指独自创立和发展起来的文字体系。这种文字从它的产生开始到发展都没有参照其它文字,其文字的形体和体系都是独创的。现在世界上发现的几种最古老的文字,如汉字、古埃及文字、楔形文字都是自源文字。

38.借源文字★:借源文字是指借用参照其他文字的形体或者文字体系而建立起来的文字体系。现在世界上的多数文字属于借源文字。

39.拉丁字母:大约公元前8世纪,居住在意大利的厄特鲁斯人借用希腊字母创制了一套厄特鲁斯字母。罗马人在约公元前7世纪根据厄特鲁斯字母创造了拉丁字母。

40.共同语:一个社会的全体成员或大多数人日常生活中使用的语言叫做共同语。在没有方言分歧的社会里,全体社会成员所使用的语言都是共同语.方言出现之后,人们往往选择某种方言或其书面形式作为共同的交际工具。

41.地域方言★:地域方言也叫“地区方言”,是全民语言在不同地域的变体,是统一的全民语言的分支。它是最为常见的语言分化现象。

42.亲属语言★:凡是从同一种语言分化出来的若干种的语言,它们就是亲属语言,亲属语言也是语言分化的结果。凡是亲属语言都同出一源。原始共同语称为“母语”或“祖语”,由原始共同语分化出来的语言为“子语”,人们用这种说法来比喻亲属语言和其来源语的关系,在“子语”形成之后,“母语”或“祖语”就不存在了。

43.克里奥尔语☆:克里奥尔语是指在各种语言频繁接触的地区出现的一种包含不同语言成分的混合自然语言(“Creole”是“混血儿”的意思)。这种语言一般发生在殖民劳工构成的社会或国家、地区中,也就是说,一旦有人把洋泾浜作为母语来学习和使用,就形成了克里奥尔语。

44.世界语★:为了打破随着世界各民族日益交往而产生的语言隔阂,人们希望能有一种大家都接受的国际辅助语,于是从17世纪开始,就不断有人设计各国人民共同使用的人工语言。这样的方案设计了多达几百种,但都没有获得成功。这其中,比较成功的是波兰医生柴门霍夫在1887年创造的“世界语”。

45.语言的谱系分类☆:语言的谱系分类就是按照语言的亲属关系(共同来源)进行的分类。又因为这种分类方法是从语言发生的角度来进行的分类,所以也叫做语言的发生学分类。这种方法最早是在德国语言学家施莱赫尔的“谱系树”中得以体现的。

46.孤立语★:又叫词根语,这种语言的主要特点是:用词根构词,词形很少有形态变化。语言中的词在句中的语法关系主要是靠词序和虚词来表现。

47.语系:亲属语言共同的来源语就叫原始基础语或是母语。各语言间亲疏关系是不同的,按照亲属关系远近的不同,又分为语支、语族、语系。把关系最亲近的若干语言合起来称为一个语支,若干语支合起来称为一个语族,若干语族合起来称为一个语系。

【简答和论述题】(带“★”号的题目是两位老师都画了的题,带“☆”号的是只有王薇老师画了的题,其余的题目都是只有胡晓研老师画了的题,大家酌情复习。)

1.谈谈语言学和语文学的关系。

    语言学是以人类语言为研究对象的学科。探索范围包括语言的结构、语言的运用、语言的社会功能和历史发展,以及其他与语言有关的问题。在语言学还没有成为一门的学科之前,人们对于语言的学习和研究只是为了给古代经典文献作注释,我们称那段时期的语言研究为语文学。语文学(Philology)是从文献角度研究语言文字学科的总称。它以文献评审为主,目的在于解释、注疏和考订。传统的语言学可以称为语文学,以研究古代文献和书面语为主。现代语言学则以当代语言和口语为主,而且研究的范围大大拓宽。语文学是为其他学科服务的。现代语言学是一门的学科。广义的语言学包括语文学。

2.《普通语言学教程》是一部什么样的书?★

    《普通语言学教程》是由索绪尔的两位弟子兼同事根据学生们的听课笔记整理而成的。《普通语言学教程》是现代语言学的奠基之作。索绪尔的语言学思想和19世纪以前的语文学最根本的区别在于:把语言看成是由各个符号之间的关系组成的有价值的结构系统。索绪尔区分了语言和言语,语言属于全社会,是抽象的;言语属于个人,是具体的。索绪尔认为语言是符号系统,“是一个纯粹的价值系统”。每个符号是由“能指”和“所指”构成的,所指和能指之间的关系是任意的。符号之间存在着线性的句段关系和联想的聚合关系。索绪尔把语言现象分为“共时”和“历时”两种,“共时”是指时间历程中的某一点上的语言状态,“历时”是指以时间历程中的某一点到以后的语言现象。索绪尔认为,语言学的对象是语言,由于语言有它的内部要素,也有它的外部要素,所以语言学也可以分为内部语言学和外部语言学。总之,《普通语言学教程》的语言学思想是极其丰富的。索绪尔的语言学思想对现代语言学的影响是巨大的,它直接导致了欧美结构主义的诞生和发展。

3.转化生成语法经历了几个阶段?每个阶段的代表作是什么?☆

    从1957年美国语言学家乔姆斯基(N.Chomsky)《句法结构》的出版,标志着“转换生成语法”的诞生,至今已有五十年了。在这期间,它主要经历了五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古典理论”(1957——1965),代表作是《句法结构》,特点是强调语言的生成能力;提出语法中的转换问题;语法描写中不考虑意义。

    第二阶段是“标准理论”(1965——1971),代表作是《句法理论要略》,显著特点是把语义纳入了语法。

    第三阶段是“扩展的标准理论”(1972——1979),《深层结构、表层结构和语释》标志着这一时期的开始,代表作是1977年出版的《关于形式和解释的论文集》。特点是肯定表层结构对意义有一定的作用;把语释放到了表层结构。

    第四阶段是“支配和约束理论”(1980——1986),代表作是《支配和约束论集》,特点是提出了普遍语法、核心语法和虚范畴的概念。

第五阶段是“经济核查理论”(1986——),代表作是《语言学理论最简方案》,特点是明确提出了语言使用中的经济原则,增加了用以检验词库中的所有形态在句子中的功能的核查理论。

4.谈谈语言符号和非语言符号共有的特点。☆

1)任意性:符号虽然是由形式和内容构成的结合体,但形式和内容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它们的之间的关系是任意的,是不可论证的。完全是使用语言符号的社会长期以来约定俗成的习惯决定的,如现代汉语用[ʐən35]这样的声音表示人这个概念,是没什么道理可讲的。任意性和理据性是对立统一的,对语言研究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2)依存性:某种形式和某种内容结合成为符号以后,一经使用该符号的社会群体公认和使用,它们就有了相互依存的关系。例如,说汉语普通话的人,都把“人”读成[ʐən35],如果把它读成别的音是不行的。语言规范化的理论基础主要是语言符号的依存性。一些不规范的语言现象,实际上就是违反或漠视了语言符号依存性这一特点。

3)系统性:任何一个符号都不是孤立存在的,每个符号之间都有一定的联系。这种联系表现在:一方面,任何一种符号不仅可以单独使用,同时还可以组成一套有规则的系统。另一方面,一个符号一旦进入符号系统以后,它就立刻要受到该符号体系中其他成员的制约,谁也不能随意改变它所代表的事物或现象。如果随意改变,必然要造成混乱。如十字路口的信号灯。

5.谈谈语言符号独有的特点。

1)线条性:我们平时说话的时候,总是一个声音接着一个声音地说,不能同时说出两个声音,这一个一个的声音组成一个声音线条,随着时间地推移逐渐延伸下去。例如:“中华人民共和国”这个语言片断,我们只能按顺序把它说出来,不能同时说出两个音来。但非语言符号,比如图画,我们用眼睛去欣赏一幅作品,就可以同时看到点、线、面或长、宽、高以及不同色彩的实体形象。

2)约定俗成性:语言中的一切都是人们约定俗成的。这种约定俗成性是在语言的运用中自然而言地建立起来的,它是不允许人们随意去改变的。而非语言符号是在语言符号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是人们经过一定的程序创制的,有极强的人为规定性。

3)生成性:语言是具有巨大潜能的开放性体系,具有极强的生成性。它可以按照数量有限的语法规则和这些数量有限的词语材料可以造出无数的、适合于交际需要的任何句子。而具有人为规定性的非语言符号一般都是封闭性的体系,活动范围比较狭窄有限。

6.语言和思维有什么联系?☆

1)语言和思维是互相依赖着存在的

①思维的存在依赖语言的存在。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都表现在概念、判断和推理之中,而概念、判断和推理必须依赖语言中的词和句子来形成。同时,思维活动的成果(即思想)必须用语言表达出来,才能供人们交流和传承。

②语言的存在依赖思维的存在。语言是思维的工具,没有了思维活动的过程、没有了思想,那么语言作为思维的工具当然也就没必要存在了。

2)语言和思维是相互依赖着发展的

①语言的发展依赖于思维的发展。语言的发展主要体现在意义的发展上。承载意义的基本单位是词,而在任何一种语言里许多词义的发展、新词的产生都是在思维的发展、新概念的产生下促成的,比如“下海、炒股、上网”等新词汇都是在社会的迅速发展过程中,为反映新的客观现实、承载新的概念才生成的。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而且这种创造新词,用原来的词表达新的概念的语言现象今后会越来越多。

②思维的发展依赖于语言的发展。思维只有在语言的基础上才能形成,才能巩固,思维发展产生新概念时,也要依赖于语言的发展。高名凯举了一个非常恰当的例子来说明这一点:“当我们看见天上有飞行着的机器的时候,我们可以下一个判断说:‘这是在天上飞行着的机器’。但这是运用旧有的词和旧有的概念来思维的。在这种情形之下,我们并没有构成新的概念,虽然新的概念的萌芽已经存在。在说这句话的时候,我们的脑子里已经想到这是个新的事物,但我们还不能明确地想出它是什么,因为‘在天上飞行着的机器’可能是风筝,也可能是飞机。只有等到我们听到或说出‘火箭’的时候,我们的脑子里才能够真正地发展出一个新的概念”,这段话很清楚地说明了思维中新概念的形成和固定是要依赖于语言中新词的产生的。

7.谈谈语言和思维有什么区别?☆

    语言和思维互相依赖着存在和发展,两者是不可分割的。但是作为两种不同的现象,它们又是绝不能等同的,它们之间还存在着很大的区别。

1)语言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思维工具;而思维是个体的心理现象,它是人脑的一种机能,是人对客观现实的反映过程。

 2)语言和思维所属的范畴不同,各自的职能不同:语言属于物质的范畴,是思维的工具;思维属于精神的范畴,是工具的运用者。    

3)语言和客观事物的关系是标志与被标志的关系;思维与客观事物的关系是反映与被反映的关系。

4)它们的构成方式不同。思维要运用概念、按照逻辑规律构成种种不同的判断推理;而语言则是运用词语和语法规则组成种种不同的句子。当然,概念要用词语来表达,判断、推理要用句子来表达,但表达者和被表达者各有自己的构成方式,不能因为它们有表达和被表达的关系,就把二者混同起来。

5)语言单位和思维形式并不是一一对应的

①概念是要用词来表达的,但概念和词不是一一对应的。实词表达具体概念,虚词一般不表达具体概念;实词和具体概念也不是一对一的关系;语言中的词有褒贬义,概念没有;词组也可以表达概念。

②判断要用单句来表达,但并非所有的单句都能表达判断。句子的语气类有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和感叹句四种,其中只有陈述句才能表达判断。即使表达判断的陈述句也不一定和判断(主词——系词——宾词)一一对应,好多表达判断的句子没有系词,句子也有多义句和同义句之分。

 ③推理和复句也不是完全对应的。实际交际中,人们常常用简略的形式来表达推理。演绎推理的直言三段论在语言表达中常常被人们省去大前提、小前提甚至是结论。

6)思维具有全人类性,语言具有民族性。这是语言和思维的根本区别。

 ①思维的全人类性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a.思维能力的全人类性。

b.思维的规律也是全人类共同遵守的。

c.思维形式也是全人类共同的。不管是哪个民族的人,在思维的时候都要运用概念形成判断,推理,论证,反驳。

②语言的民族特点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a.语音方面。各种语言的语音体系各有自己的特点,相互之间差别很大,不仅声音的数目不等,在各自语言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也很不相同。

b.词汇语义方面。最突出的是亲属称谓,每一种语言都有着自己的亲属称谓系统,汉语的要比其他语言的复杂。汉语中的伯父、叔父、舅父、姨父、姑父,在英语中就用一个词“uncle”来表示。

c.语法方面。汉语语法最大的特点在于词序和虚词的运用,汉语没有形态变化,而英语、德语等语言却有。

8.什么是语言?什么是言语?两者有什么关系?★

1)语言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它作为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为全社会服务,它同人的思维有密切的联系,是人区别于其他动物的本质特征之一,语言是音义结合的符号系统。

2)言语是人们为了某种目的,在特定条件下发生的说话行为和说出来的话。这里的“说话行为”是指说话的动作和过程;“说出来的话”是指一连串有意义的声音。

3)语言和言语是对立统一的关系,既有本质上的区别又有着紧密的联系。语言+言语=言语活动。

①区别:

a.语言具有社会性,言语是属于个人的。

    不同的人说的话可能是一样的,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点,说话方式和声音等都是每个人特有的,这就是说言语是属于个人的。而语言则是具有社会性的,语言中的语音、词汇、语法都是属于全社会的,如果某一个人在说话的过程中违反了这些规则的话,那么就会叫人不知所云。

b .语言结构要素的各单位及其规则是有限的,而言语却不然,按照语法规则,利用有限的语言材料可以造出数不清的句子。如:

“这是猫”。

“这是我家的猫”。

“这是我家邻居的猫”。

……

c.语言没有阶级性,而言语却是有阶级性的。

②联系:

a.言语是第一性的,语言是第二性的。哪里有言语,哪里就有语言,哪里没有言语,哪里就没有语言。语言是存在于言语之中的。

b.言语是个人对语言模式的具体运用,它是语言存在的形式。任何一个能说话、写作的人都必须遵照语言的规则进行活动。总的来说,语言和言语是一般和个别,抽象和具体的关系。语言在言语中起着规范的作用,言语以语言的共同规则为活动基础,语言在言语运用中概括和丰富自己的规则。

9.合作原则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1)美国哲学家格赖斯提出的合作原则是指导有效交际的最高原则。合作原则的具体内容是:每一个参加交际的人在交际过程中所说的话要符合为大家所接受的交际目标或方向。

2)合作原则具体体现为以下四条准则:

①适量准则:a.使自己所说的话达到(交谈的现时目的)所要求的详尽的程度;b.不能使自己所说的话比所要求的更详细。

②真实准则:a.不要说自己认为是不真实的话;b.不要说自己缺乏足够证据的话。

③关联准则:说话要关联。

④方式准则:a.避免晦涩的词语;b.避免歧义;c.说话要简要;d.说话要有条理。

3)合作原则的意义在于它能解释为什么说话人在交际中能够向听话人传递多于字面意义的原因。

10.礼貌原则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所谓礼貌原则,是指人们在言语交际中应遵守的社会礼貌规范。该原则是英国语言学家 

布朗、列文森、利奇等人继格赖斯的合作原则之后提出来的,它是对合作原则的补充和完善。按利奇的说法,礼貌原则包括下列六条准则:

1)得体准则:要求在会话中,尽量少让别人吃亏,多使别人获益。

2)慷慨准则:要求在会话中尽量少让自己获益,多使自己吃亏。

3)赞誉准则:要求在会话中尽量减少对别人的贬损,尽量增加对别人的赞誉。

4)谦虚准则:要求在会话中尽量减少对自己的赞誉,尽量增加对自己的贬损。

5)一致准则:要求在会话中尽量减少双方的分歧,增加双方的一致。

6)同情准则:要求在会话中尽量减少对别人的反感,增加对别人的同情。

会话原则和礼貌原则是具有普遍意义的,但由于语言具有民族性,语言背后的社会文化背景又千差万别,因此也要看到这些原则在不同民族、不同社会中体现出来的差异。

11.如何理解音位是某种语言或者方言里能够区别词的语音形式和意义的最小的语音类型单位?

1)音素和音素之间存在着两种性质不同的差别。一种差别是能区别词、语素的语音形式和意义,叫对立性差别;另一种差别是不能区别词、语素的语音形式和意义,叫非对立性差别。我们可以根据这样两种差别把繁多的音素归纳成为数目不多的语音类型单位,这就是音位。凡是具有对立性差别的音素都划分为不同的音位,凡是具有非对立性差别的音素都归并为同一个音位。

2)只有最小的区别词的语音形式和意义的语音单位才是音位。而所谓“最小的”是指不能再切分的单位。由此可见,音位是由好几个发音特点相类似而又不完全相同的音素组成的一个语音类型。

3)音位总是属于某种特定的语言的。每种语言的音位总是形成一个具有自己特点的简单整齐的体系。因此,不同语言的音位各不相同。

12.简述划分和归并音位的基本原则。★

1)对立原则:两个音素如果能出现在相同的语音环境中,互相替换后就会产生意义的差别,那么这两个音素就是对立的,对立的音素必定属于两个不同的音位。

2)互补原则:如果几个音素是互补的,在正常的情况下从不在同一个语音环境里出现,那么可以划定为一个音位,音素甲出现在某一位置,音素乙就不在那儿出现。这咱现象叫互补分布。

3)相似原则:如果一类音素是互补分布,而且在语音上相似或相近,那么这些音素就可能归并为同一音位。

(要举例说明,见书100页,胡老师上课讲的时候说这个知识点很重要,但他没有画这道题、、、)

13.音位和音素有什么区别?☆

1)两者的划分根据不同。音素是根据语音的自然属性音色划分的,而音位则是从社会属性辨义功能的角度来划分的。

    音素就像人类特有的制造语音外壳的原材料,说不同语言或方言的人从中取走不同的音素组成自己语言或方言的音位系统。不仅有什么音位没什么音位的情况不同,就是音位的数目、分类以及各音位之间的关系也不同。

2)两者的作用不同。音位的主要作用就是区别意义,而音素没有这个功能,它们只有记录语音的功能。

3)从数量上看,一个音位可以包含好几个音素,但作为一个的音位,本身不能再加以切分,所以说音位是最小的语音类型的单位。

4)从语言和言语的角度看,音位属于语言层面,音素属于言语层面,音位是模式,是从众多的音素中抽取出来的典型代表。

14.谈谈常见的语流音变现象。★

    在连续的语流中,一个音可能由于邻近音的影响,或自身所处地位的不同,或说话的快慢、高低、强弱的不同而在发音上产生一些变化,这种现象叫语流音变。

常见的语流音变现象有:

1)同化:语流里两个不同的音,其中一个因受另一个的影响而变得跟它相同或相近,这种现象叫同化。同化可分为顺同化和逆同化,它们一般都是为了顺口而产生的。

2)异化:语流中两个相同或相近的音,其中一个因受另一个的影响而变得不相同或不相近,这种现象叫异化。这种现象都是为了避免发音上发生拗口。因为异化明显地改变了词的发音,所以在标准语里异化比较少见,然而在俗语或方言里,为了避免发音的拗口,却是常见的。

3)弱化:语流中一个较强的音由于所处的地位或受邻近音的影响而变成一个较弱的音,这种现象叫弱化。汉语中的轻声音节就是弱化音节。辅音的弱化表现为发音阻力的变小。一般来讲,清辅音的发音阻力要大于浊辅音,塞音、塞擦音大于擦音,所以辅音的弱化常常是清辅音弱化为浊辅音,塞音、塞擦音弱化为擦音。

4)脱落:语流中有些较弱的或不重要的音在发音时丢失了,或者为发音的方便而省去某些音,这种现象叫脱落。脱落常出现在语速较快的话语里,而且往往是进一步弱化的结果。

5)增音:在语流里连续发音时,有时加进原来没有的音素,这种现象叫增音。

15.常见的义素分析方法是什么?★

    义素分析的方法简单说就是对比法。把一群词集合在一起,对它们的义项进行分析和对比,看看这些词有哪些共同的语义特征,又有哪些不同的语义特征,这样便能分析出一个词的义项是由哪些语义特征集合而成的,对此加以描写,从而确定词义。对比法是进行义素分析的有效方法。

16.述谓结构有哪些类型?★

    述谓结构可分为简单述谓结构、复合述谓结构、从属述谓结构、降级述谓结构四类。

1)简单述谓结构:由一个谓词和若干个变元构成的述谓结构。其中所有变元都只是名词性成分而不是述谓结构。如:“小张跑了。”

2)复合述谓结构: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相对的述谓结构按照一定的语义关系复合而成的述谓结构。这里所谓的“相对”,是指复合述谓结构中的若干述谓结构之间不存在谓词和变元的关系。如:“他去卖水果。”

3)从属述谓结构:有的述谓结构中的变元本身也是一个述谓结构,这种充当其他谓词变元的述谓结构就是从属述谓结构。以从属述谓结构作为变元的述谓结构是“主要述谓结构”,从属述谓结构受主要述谓结构谓词的支配。从句法上看,充当主语或宾语的述谓结构都是从属述谓结构。如“他希望我走。”中的“我走”,相当于英语中的状语从句或者是主语从句、宾语从句。

4)降级述谓结构:述谓结构中的变元可以带有修饰限定性的成分,以表示变元某方面的特征,充当这类成分的述谓结构就是降级述谓结构。从句法结构上看,充当定语的述谓结构都是降级述谓结构。如“小张正在玩你前天送给她的扑克。”中“你前天送给她”,相当于英语中的定语从句。

17.举例说明固定短语的特点。★

一、结构的定型性。

1)固定短语的构成成分的次序不能随意颠倒,即便是并列结构的成分也是这样。如“南征北战”不能说成“北战南征”。

2)惯用语在结构上具有定型性,但使用时可有一定的灵活性。例如“碰钉子”,可以说成“碰了个大钉子”、“碰了个软钉子”。

3)各个构成成分也不能随意用别的成分去替换,即便是同义或近义的也不行。例如“半斤八两”不能说成“半斤五两”。

4)不能随意增减构成成分。例如“胸无点墨”不能说成“胸中无有一点墨”、“惊弓之鸟”不能说成“惊弓鸟”。

5)这里所说的结构定型性也不能作绝对化的理解,有时为了某种目的,对固定短语的构成成分做些变动是可以的,如“揠苗助长”现在多说“拔苗助长”。

6)由于某种需要,也可以改变构成成分的次序,如“厉兵秣马”有时也写作“秣马厉兵”。

二、意义的完整性。

    有些固定短语的意义是经过约定俗成而形成一个整体性的意义,有时甚至与字面意义无关。如“汗牛充栋”则是指书很多,而不是说出汗的牛很多。

18.简述基本词汇的特点。★

    基本词汇是词汇的基础,是语言中词汇的核心部分,它和语言中的语法构造一起构成语言的基础。基本词汇是由基本词构成的,基本词指语言中产生较早而又较稳定,使用频率高的词,它所标记的概念多是与我们人类生存和人类社会生活密切相关的事物、现象和行为。     基本词汇有三个特点:

1)全民常用性:基本词汇中的词都是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常用的词。如“一”、“爸”等。绝大多数基本词在交际中频繁出现,不分行业和社会阶层,不分地域,广泛地为各阶层各地区所使用。有些词对某一个地区或某一社会集团来说是常用的,如““C肽”等医学用语,由于它缺少全民性,所以不是基本词。

2)历史稳固性:基本词生命长久,在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被使用着,变化很少。如“山”、“水”、“大”、“小”等。有些词具有全民常用的特点,虽然它们的历史还不长,如“”、“报纸”、“电视”、“电话”等,但也会有历史稳固性,它们也是基本词。

3)能产性:基本词多数可以作为词根构词,而且有很强的复合和派生能力。同根词多是以基本词的核心词根构成的。如“心”,可以构成“中心”、“开心”、“会心”“唯心”、“心田”、“心脏”等同根词。有的基本词的构词能力差些,极少数的基本词,如代词,基本上没有构词能力。

19.词类划分的标准有哪些?★

词类的划分标准主要有以下三种:

1)可以根据词形变化来确定词类,就是形态标准。应该说这个标准对形态丰富的语言来说是最简单实用的。就拿英语来说,英语动词也有时、体、态的词形变化。如可加“-ed”来表示过去式等;名词可加“-s”表现单复数的变化。但这种方法却不适用于汉语,汉语几乎没有形态变化,“子、儿、头”等词缀、并不是所有的词都有或都能加上,缺乏普遍性。“着、了、过”也不是词形变化,而是动词以外的另外的词。

2)可以根据词的意义确定词类,就是意义标准。例如“面包”是一个实物,是名词;“吃,喝”是一个动作,是动词。古希腊和古罗马的语言学家们早期所确定的词类就是依据概念和意义建立的。但这种方法不是十分可靠的。根据词汇意义确定词类肯定行不通,比如英语“develop”、“development”都是“发展”,但分别是动词和名词;汉语的“聪明、智慧”的理性意义差不多,但一个是形容词,一个是名词。用意义标准确定汉语的词类还是有很多无法克服的困难的。

3)根据词的聚合位置确定词类,就是分布标准。如“木头、房子、道路”它们都可以作主语,宾语,能放在介词后面,能作定语,能放在数量词后面。它们不受“不、很”的修饰,不能带“了、着、过”,不能作状语和补语等。把所有这些可能出现的位置和不可能出现的位置加起来,就得到了汉语名词的一组聚合位置,这就叫做名词的分布。名词就可以根据这种分布来确定。按照这条标准的意思,词类就是根据一类词的所有聚合位置的总和即分布来确定的。不仅名词,汉语的其他词类都可以根据某种分布来划分。从整体上说,汉语的词类划分似乎只能用这种标准。

    这三种方法,看起来前两种较适合于印欧语言,只有第三种才适合汉语,其实这是不对的。从词类的内在属性来看,这三条标准中只有分布才是反映词类聚合关系本质的特征,而前两种只不过是对这种聚合关系的一种体现而已。不仅汉语一定要靠分布来确定词类,就是有形态变化的语言也一样。词形变化是词的语法功能的外在表现。英语名词,除词形变化,也有作主语、宾语,受数词修饰,受形容词修饰和不受副词修饰的。英语中的连词和介词还没有词形变化呢,也要靠功能(分布)来划分。反过来讲,汉语虽要靠分布,但有时直接根据意义能判断的,我们也没必要非要找个麻烦的方法用。因此,虽然分布是词类的本质属性,但在具体区别词类时,形态和意义也可以作为参考。

20.语法的主要特点有哪些?★

1)抽象性:所谓抽象性是指建立一条规则对具体东西进行类的概括。语法规则实际上就是人们说的话中的单位、结构和关系的某种类的概括。正因为语法规则有这种高度的抽象性,它才成为一种概括的规则,语法不必去处理一个一个具体的句子,而是要处理一类一类的现象。

2)生成性:也就是“递归性”。所谓“递归”是从数学里借来的一个术语,是相同的规则可以在一个结构里重复使用和被一个同功能的结构去替换,进而造出无限多具体的句子。语法规则实际上就是一种有限手段可以反复使用的规则。如“唱歌”就可以通过递归把其中的宾语不断地扩展成为“唱一支歌。”→“唱一支优美的歌。”→“唱一支非常优美的歌。”→……可以说,语法正是因为有了递归性,才能使有限的规则生成无限多的句子。

3)稳定性:所谓稳定性是指语法规则与语音、词汇等语言要素比起来,变化现象较少,变化过程也十分缓慢。从语法变化的现象看,很多语法规则可以说是根深蒂固的,多少年来一直保持了下来。语法是语言结构中最为稳定的要素。汉语中不少基本的语法结构从古到今并没有太大的变化,如《诗经·小雅》中“南有佳鱼,我有佳宾”,其结构形式和现代汉语的“我吃饭”是一样的。

21.文字有哪些类型?

一、根据书写符号的记录功能:

1)表词语文字:是指书写符号记录语言中的词语的文字体系。表词语文字有的一个字代表一个词,有的代表一句话。

2)表语素文字:是指书写符号记录语言中的语素的文字体系。表语素文字记录的是语素。

3)表音节文字:是指书写符号记录语言中的音节的文字体系。表音节文字的一个书写符号代表一个音节。

4)表音素文字:是指书写符号记录语言中的音素的文字体系。表音素文字的一个或几个书写符号代表一个音素。

二、根据书写符号和语言音义之间的关系:

1)表音文字:是书写符号记录语言中的语音的文字系统。表音文字利用一套字母来拼写语言中的语词,因此又称拼音文字。表音文字以语言的音节或者音位为书写单位,又分为:

音节文字:是以音节为书写单位的表音文字。

音位文字:是以音位为书写单位的表音文字。通常情况下,音位文字的一个符号代表一个音位。音位文字又分为辅音音位文字和全音位文字。

2)表意文字:是用书写符号记录词或语素的意义的文字体系。

三、根据书写符号形体上的特点:

1)象形文字:是一种用简化了的图形来描摹事物的表意文字。象形文字是在图画记事的基础上产生的,因此带有明显的图形性质和特征。

2)楔形文字:是在公元前3000—600年间古代西亚的美索不达米亚地区广泛使用的一种古文字。每个字是由数个楔形符号组成。楔形文字最早出现在西亚两河流域的古苏美尔,它脱胎于象形文字,在使用过程中经过形体演变,由表意到表音,在公元前2世纪演变为线形文字。

3)线形文字:是由简单而抽象的线条组成的文字。绝大多数表音文字的字母是由线条组成的,这样的文字都属于线形文字。

四、根据文字的发生方式:

1)自源文字:是指独自创立和发展起来的文字体系。这种文字从它的产生开始到发展都没有参照其它文字,其文字的形体和体系都是独创的。

3)借源文字:是指借用参照其它文字的形体或者文字体系而建立起来的文字体系。现在世界上的多数文字属于借源文字。

22.什么是文字改革?文字改革有哪几种情况?★

   文字的改革是对文字系统进行局部或整体的改进或改变。文字的改革有三种情况。

1)文字体系内部的改进

    即不改变文字体系和文字制度,在原有的文字内部进行局部的调整。1956年,我国推行的汉字简化方案,涉及到简化汉字515个,这些简化字和原来的字体相比,只是改变了字的形体,省去了一些笔画,没有改变汉字的体系。拉丁字母最初只有21个,后来经过改进,又增加了5个字母。

2)文字体系的改变

    即不改变文字制度,只改变拼写语言的符号系统。古英语是用鲁纳字母拼写,后改用拉丁字母。1928年土耳其改阿拉伯字母为拉丁字母。1930年,蒙古改原来的蒙文字母为拉丁字母,1940年又改为斯拉夫字母。

3)文字制度的改革

即在表意文字和表音文字两种文字制度之间进行改革。朝鲜原来使用表意文字汉字,1948年改用谚文字母,成为表音文字。越南将表意文字字喃改革为使用拉丁字母的表音文字。

23.谈一谈语言发展的原因和特点。★

    语言发展的原因可以概括为:

一、外因:社会的发展是语言发展的基本条件

1)社会进步推动语言的发展: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生产关系的改变,以及社会生活的变化,新事物、新概念不断出现,这就要求语言要不断地产生各种各样的词语以适应交际的需要。

2)社会的分化和统一推动语言的发展:语言是全社会的交际工具,当社会走向分化的时候,其语言便会随着交际的减少而逐渐出现分化。同样的,当社会走向统一的时候,其语言便会随着焦急的增加而逐渐出现同一。

3)民族之间的接触推动语言的发展:随着社会的发展,不同民族之间的接触日益频繁,彼此的交流也越来越多,这必然引起不同民族语言之间的相互影响。民族之间的接触,可以吸收新的成分,丰富本族语言,推动本族语言的发展。

4)社会发展影响语言的发展:语言和思维密切相关,社会发展可以推动思维的发展,思维的发展也会促进语言的发展,使语言日益精密化。思维的发展可以促进语言的发展,反过来,语言发展以后,又能为思维提供更加严密、准确、形象的表达工具,更好地表现思维的成果。

二、内因:语言结构要素之间的矛盾引起语言的发展变化

1)社会的发展是语言发展的基本条件,但它对于语言的发展影响不是直接的。因此,还应该从语言系统内部的各个要素之间的矛盾来探求引起语言发展的原因。

2)语言系统内部的各个要素及其成分都处在一种对立统一的平衡状态中。使语言交际能力和际职能达到一种平衡,即语言作为一种交际工具,能够很好地完成交际职能。如果语言系统内部的某个要素或成分发生了变化,原来的平衡被打破,那么系统内部的相关要素或成分就要发生相应的变化,达到新的平衡。

    语言发展的特点具有:

一、语言发展的渐变性

1)语言的发展渐变的,是在人们使用过程中不知不觉发生的。语言作为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具有很强的稳定性。语言又必须满足交际的需要,随着客观世界的变化慢慢改变。

2)语言中的基本词汇和语法构造这二者决定了语言的基本面貌,即使是大变动时期所形成的词汇产生与消亡也会控制在一定范围内。因此,这种一般词汇的急剧变化并不能否定语言发展的渐变性特点。

二、语言发展的不平衡性

1)语言的发展还具有不平衡性的特点。这是因为语言结构的各个要素与社会的联系并不相同。其中一般词汇的发展速度最快,因为一般词汇与社会生活联系最为直接,它对社会发展的反应最为灵敏,社会上一旦出现了新的事物、新的概念,都要有“新词儿”来指称它。

2)与词汇相比,语音的发展就慢得多。一般词汇的急剧变化不会立即对语音系统产生太大的影响,语音也不会随着词汇的变化而发生系统的变化。

3)语法和基本词汇的发展速度最慢,因为它们最具稳定性。新词的产生一般要利用已有的构词材料和构词规则来构词,而旧词的消失自然也不会对构词材料和构词规则发生什么影响。因此,词的变化规则和组词造句的规则不会因语言中新词的产生和旧词的消失而发生急剧的变化。

24.社会方言和地域方言有什么异同?★

    社会方言和地域方言都是全民语言的分支,全民语言的变体,这是它们的共同点,但它们是不同角度的全民语言的变体,二者差别主要表现在下面几个方面:

1)从划分依据上看。地域方言是以地域上的分布来定范围的,在同一个区域内,一般只有一种地域方言,这种地域方言在这一区域内是全民的。社会方言则是按社会阶层来划分的,这些不同的社会方言,只为自己的阶级、阶层、社团、行业服务,不具有全民性。

2)从结构上看。地域方言的特点表现在语音、词汇、语法各个方面,而社会方言的特点则基本表现在一般词汇方面,即在词汇方面有些特殊的词语,虽然有的在语音、语法方面也有某些特点,但不是主要的。

3)地区方言在结构方面有自己的语音系统、基本词汇和语法构造,在一定条件下能够发展成为民族语言。至于社会方言,只在一般词汇方面具有某些特点,没有自己的语法构造和基本词汇。因此,社会方言不能发展成为的语言,地域方言可以被社会共同语所替代,而社会方言只要存在社会分工,是会长期存在的。

25.谈一谈词义的扩大、缩小和转移。★

1)词义的扩大也就是词义演变之后概括客观事物的范围要比原来要大,如“江、河”,过去指长江和黄河,今天则泛指所有的河流,词义的范围扩大了。英语中的“platea(大街市场)”,现在词义范围扩大,泛指一切地方。

2)词义的缩小指的是词义演变后概括事物的范围变小了。如“臭”原来泛指一切气味,既可指香味,也可指臭味,《易经》中有“其臭如兰”,而现在词义范围缩小了,仅指臭味了。

3)词义的扩大和缩小是词义概括同类事物范围方面的变化,而词义的转移是指词义本来概括的是甲类事物,演变后变成概括乙类事物,也就是指称对象发生了变化。例如:“涕”本来指眼泪,如《诗经.陈风.泽破》:“寤寐无为,涕泗滂沱。”汉代以后,就专指鼻涕了。再如:“闻”本来指用耳朵听,“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后来,用耳朵听不说“闻”而说“听”,而用鼻子分辨气味却叫“闻”,可见,“闻”的词义已经转移。

26.世界上有多少个语系?都是什么?★    

按照谱系分类的方法,现在一般将世界上的语言分为九大语系,分别是汉藏语系、印欧语系、乌拉尔语系、阿尔泰语系、闪——含语系、伊比利亚——高加索语系、达罗毗荼语系、马来——玻利尼西亚语系和南亚语系。

每个语系下又分有若干个语族,如印欧语系下就有日尔曼语族、拉丁语族、凯尔特语族、波罗的语族、斯拉夫语族、印度语族、伊朗语族、希腊语族、阿尔巴尼亚语族和亚美尼亚语族。各语族下又有语支。如斯拉夫语族就有南部语支、东部语支和西部语支之分。    

文档

语言学概论资料大全

2015年语言学概论复习资料特别鸣谢宇生学长【考试题型说明】1.名词解释:共10道题,每题3分。2.分析题:共2道题,每题5分。(元音辅音描述、音位、词的分析、义素分析等等问题,需掌握其用法。)3.简答题:共6道题,每题6分。(要点答全即可,不需要答太多,写不完。)4.论述题:共2道题,每题12分。(要点要全,要有例子证明观点。尽量多写,越多越好!)【名词解释】(带“★”号的题目是两位老师都画了的题,带“☆”号的是只有王薇老师画了的题,其余的题目都是只有胡晓研老师画了的题,大家酌情复习。)1.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