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填空题
1、细菌细胞除基本结构外,还有诸如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等特殊结构。
2、病毒是一类无______结构,能通过______,严格寄生于______的超显微生物。
3、在EMP途径中,有一个三碳中间代谢物______在酶的催化下形成______,其间产生本途径中第一个ATP,它是通过______磷酸化而实现的。
4、在微生物研究和生长实践中,选用和设计培养基的最基本要求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
5、真核生物的细胞核由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等构成。
6、现代微生物学发展有以下几个特点: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7、E.coli的代时约为______min,一个细胞经2h繁殖后,可变为______ 个;Saccharomyces cerevisiae的代时约为______min,一个细胞经6h后,可变为______个。
8、______是微生物的“天然培养基”,也是它们的“大本营”,对人类来说,则是最丰富的菌种资源库。
9、原核微生物基因重组的形式有______、______、______等形式,但共同特点是机制较原始,例如① ______,② ______。
10、T细胞在识别抗原的同时也识别自身______。
二、判断题
11、古生菌细胞壁假肽聚糖上的糖链与真细菌肽聚糖的糖链一样,都可以被溶菌酶水解。( )
12、病毒、类病毒和朊病毒因其是活细胞内寄生物,不能在人工培养基上培养,故属于难养菌。( )
13、参与呼吸链的泛醌(CoQ),是一类存在于细菌细胞膜上的水溶性氢载体。( )
14、大肠杆菌的λ噬菌体是一种典型的温和噬菌体。( )
15、存在于真核微生物细胞中的微体,通常都是过氧化氢酶体。
( )
16、学名表达的方法有双名法和三名法两种,前者是由一个属名和一个种名加词构成,后者则是由一个属名和由两个种名加词组成的复合词构成。( )
17、一般显微镜直接计数法比平板涂布法测定的细菌数少。( )
18、黄曲霉毒素是著名的致癌剂,人或动物摄入足够剂量后,不必经过体内代谢活化即可诱导肝癌的发生。( )
19、若转导的结果仅在选择性培养基平板上形成一个微小菌落,就知道这是一种流产转导。( )
20、炎症引起发热、红肿、疼痛及功能障碍现象,是对机体有害的。( )
三、选择题
21、在G-细菌肽聚糖的四肽尾中,有一个氨基酸即( )与G+细菌不同。
A.L-Lys
B.D-Glu
C.m-DAP
D.D-Ala
22、石油为原料制造的塑料,对人类社会经济发展有着重要贡献的同时,但又导致了“白色污染”这一全球性的严重问题。用乳酸菌以马铃薯等的淀粉为原料,生产大量( ),再制成称为“交酯”的微生物塑料,这种塑料不仅完全可以生物降解,而且降解产物还能改良土壤结构及作为肥料。
A.L-谷氨酸
B.L-乳酸
C.黑色素
D.脂肪酸
23、指出错误的回答,丝状真菌的无性繁殖方式很多,主要有
( )。
A.菌丝断裂
B.芽殖
C.裂殖
D.分生孢子
24、朊病毒是一类小型蛋白质颗粒,其大小仅为最小病毒的( )。
A.10%
B.5%
C.1%
D.20%
25、( )是某些化能自养微生物的双功能营养物。
A.H2
B.CO
C.NH4+
D.Fe2+
26、对微生物进行诱变处理时,可采用的化学诱变剂( )。
A.青霉素
B.紫外线
C.吖啶类染料
D.转座子
27、利用酒精作表面消毒剂时,其最适浓度是( )。
A.70%~75%
B.75%~80%
C.80%~85%
D.85%~95%
28、在微生物学发展史上曾出现过寻找重要病原菌的“黄金时期”,其原因主要是( )。
A.显微镜的应用
B.消毒灭菌术的建立
C.微生物纯种分离技术的成功
D.纯种微生物培养技术的创立
29、下列哪一条是决定能否感染的最重要条件( )。
A.侵入数量
B.侵入门径
C.致病力
D.侵袭力
30、 有一种污水处理方法是不必用到生物被膜的,即( )。
A.塔式生物滤池
B.生物转盘法
C.洒水滤床法
D.厌氧消化法
四、名词解释
31、稀释平板计数法
32、一步生长曲线(one-step growth curve)
33、TCA循环(tricarboxylic acid cycle)
34、变量试验
35、免疫活性细胞
五、简答题
36、真菌的菌丝可以分化成哪些特殊的形态结构(至少
37、请列举三个原核微生物和真核微生物的区别。
38、试列表比较由EMP途径中的丙酮酸出发的六条发酵途径、产物和代表菌。
39、简述研究微生物生态规律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40、什么是学名?举例说明什么是双名法?
六、论述题
41、为什么说微生物是现代生命科学发展的前沿学科?
参
一、填空题
1、【答案】鞭毛;芽孢;荚膜;菌毛
2、【答案】细胞;细菌过滤器;活细胞
3、【答案】甘油酸-1,3-二磷酸;甘油酸-3-磷酸;底物水平
4、【答案】目的明确;营养协调;条件适宜;经济节约;精心设计;实验比较
5、【答案】核被膜;染色质;核仁;核基质
6、【答案】研究工作向纵深和分子水平发展;基础研究不断深入,一批新学科、潜学科正在形成;学科间渗透、交叉、融合正在加强;新技术、新方法的广泛应用;研究工作正在向宏观和复合生态系统发展;一大批高技术应用性学科正在形成
7、【答案】20;;120;8
8、【答案】土壤
9、【答案】转化;转导;接合;小片段转移;单向转移
10、【答案】MHC分子
二、判断题
11、【答案】错
12、【答案】错
13、【答案】错
14、【答案】对
15、【答案】对
16、【答案】错
17、【答案】错
18、【答案】错
19、【答案】对
20、【答案】错
三、选择题
21、【答案】C
22、【答案】B
23、【答案】C
24、【答案】C
25、【答案】C
26、【答案】C
27、【答案】A
28、【答案】C
29、【答案】C
30、【答案】D
四、名词解释
31、答:稀释平板计数法是指一种统计物品含菌数的有效方法。计数方法为:将一定量的样品经十倍稀释后,用平板培养最后三个稀释度的样品稀释液,待菌落长出后,计算出某一稀释度的菌落数,再乘以稀释倍数,即为样品中的含菌数。
32、答:一步生长曲线,又称一级生长曲线,是指定量描述烈性噬菌体生长规律的实验曲线,该曲线可以反映每种噬菌体三个重要的特征,即潜伏期和裂解期的长短以及裂解量的大小。一步生长曲线分为潜伏期、裂解期和平稳期。这一曲线对于了解和研究噬菌体的特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33、答:TCA循环即三羧酸循环,又称Krebs循环或柠檬酸循环,是指由丙酮酸经过一系列循环式反应而彻底氧化、脱羧,形成CO2,H2O和NADH2的过程。这是一个广泛存在于各种生物体中的重要生物化学反应,在各种好氧微生物中普遍存在。
34、答:变量试验,又称波动试验或彷徨试验,是指1943年S.E.Luria和M.Delbrück根据统计学的原理而设计的一个证明基因突变自发性和不对应性的试验。该实验说明抗性突变,不是由所抗的环境因素诱导出来的,而是指在它接触到环境前,在某一次细胞过程中随机地自发产生的。
35、答:免疫活性细胞是能特异性识别抗原,即接受抗原的刺激,并随后进行分化、增殖和产生抗体或淋巴因子以发挥特异性免疫应答的一类细胞,主要指T细胞和B细胞。
五、简答题
36、答出五种)?它们的功能是什么?
答:(1)假根
假根是根霉属等低等真菌的匍匐菌丝与固体基质接触处分化出来的根状结构,具有固着和吸取养料等功能。
(2) 匍匐菌丝
匍匐菌丝又称匍匐枝,是毛霉目真菌在固体基质上形成与表面平行、具有延伸功能的菌丝。
(3) 吸器
吸器是一种只在宿主细胞间隙间蔓延的营养菌丝上分化出来的短枝,可侵入细胞内形成指状、球状或丝状的构造,用以吸取宿主细胞内的养料而不使其致死。
(4) 附着胞
附着胞是指一些植物寄生真菌在其芽管或老菌丝顶端发生膨大,并分泌粘状物,借以牢固地粘附在宿主的表面的结构。在其上可形成纤细的针状菌丝以侵入宿主细胞吸取养料。
(5) 菌核
菌核是一种形状、大小不一的休眠菌丝组织,在不良外界条件下,可保存数年生命力。
37、答:原核微生物和真核微生物的区别如下:
(1)有无核膜包被的细胞核:原核生物不具备核膜包被的细胞核、核仁、染色体,遗传物质和细胞质间没有明显的间隔,而真核微生物的遗传物质被核膜包裹,有核仁和染色体。
(2)细胞器:原核微生物中只有核糖体这一种细胞器,真核微生物含有线粒体、高尔基体、内质网、溶酶体等多种细胞器。
(3)核糖体类型:原核微生物的核糖体是70S,由50S的大亚基和30S的小亚基组成,真核微生物的核糖体是80S,由60S的大亚基和40S的小亚基组成。
38、答:由EMP途径中的丙酮酸出发的六条发酵途径、产物和代表菌比较如表2-5-1所示。
EMP途径中的丙酮酸出发的六条发酵途径、产物和代表菌比较
39、答:微生物生态微生物间,微生物与其他生物间以及微生物与自然环境间的各种相互关系。
(1)研究微生物生态规律的理论意义
①研究微生物的分布规律有利于发掘丰富的菌种资源,推动进化、分类的研究和开发应用;
②研究微生物与他种生物间的相互关系,有助于开发新的微生物农药、微生物肥料和微生态制剂,并为发展混菌发酵、生态农业以及积极防治人和动、植物的害虫提供理论依据;
(2)研究微生物生态规律的实践价值
研究微生物在自然界物质循环中的作用,有助于阐明地质演变和生物进化中的许多机制,也可为探矿、冶金、提高土壤肥力、治理环境污染、开发生物能源和促进大自然的生态平衡等提供科学的基础。
40、答:(1)学名的定义
学名指一个菌种的科学名称,它是按照《国际细菌命名法规》命名的、国际学术界公认并通用的正式名字。
(2)双学名的定义及举例
双名法指一个物种的学名由一个属名和后面一个种名加词两部分构成。属名的词首须大写,种名加词的首字母须小写名人(包括由人名或地名等专用名词衍生的)。出现在分类文献中的学名,在上述两部分之后还应加写3项内容,即首次定名人(正字体,用括号括住)、先定名人
六、论述题
41、答:微生物是现代生命科学发展的前沿学科是因为:
(1)生命活动的基本规律大多数是在研究微生物的过程中首先被阐明的。例如,利用酵母菌的无细胞制剂进行酒精发酵的研究,阐明了生物体内糖酵解的途径。
(2)微生物学为分子遗传学和分子生物学的创立、发展提供了基础和依据,是它们进一步发展的必要工具。如DNA双螺旋结构的确定,遗传密码的揭露,中心法则的建立,RNA逆转录酶的发现等。
(3)微生物学是基因工程乃至生物工程的主要内容。基因工程中DNA的体外切割和重组,所需的载体和酶类,均由微生物提供。生物工程包括的基因工程、发酵工程等四大工程中,微生物都是使其转化为生产力,发挥巨大经济效益的主角。
(4)微生物的多样性为人类了解生命起源和生物进化提供了依据。基因的多样性为人类提供了丰富的基因库。如1977年伍斯通过对16S rRNA 的研究,发现了古细菌,并提出了生命起源的三原界系统。
(5)微生物学是整个生物学科中第一门具有自己独特实验技术的学科,如无菌操作技术、消毒灭菌技术、纯种分离和克隆化技术、原生质备和融合技术及深层液体培养技术等。微生物学对生命科学的发展已经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这种影响将会不断延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