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 选择题 (共16题;共41分)
1. (3分) 在实数范围内,下列各式一定不成立的有( )
① ;② ;③ ;④ .
A . 1个
B . 2个
C . 3个
D . 4个
2. (3分) (2020九上·龙岗期末) 一次函数y=ax+a(a为常数,a≠0)与反比例函数y= (a为常数,a≠0)在同一平面直角坐标系内的图像大致为( )
A .
B .
C .
D .
3. (3分) 若一个三角形三边满足,则这个三角形是( )
A . 直角三角形
B . 等腰直角三角形
C . 等腰三角形
D . 以上结论都不对
4. (3分) 下列判定正确的是( )
A . 是最简二次根式
B . 方程 不是一元二次方程
C . 已知甲、乙两组数据的平均数分别是 , ,方差分别是 , ,则甲组数据的波动较小
D . 若 与 都有意义,则 的值为5
5. (3分) (2019八下·富顺期中) 已知 ,则有( )
A .
B .
C .
D .
6. (3分) 如图,△ABC经过怎样的平移得到△DEF( )
A . 把△ABC向左平移4个单位,再向下平移2个单位
B . 把△ABC向右平移4个单位,再向下平移2个单位
C . 把△ABC向右平移4个单位,再向上平移2个单位
D . 把△ABC向左平移4个单位,再向上平移2个单位
7. (3分) 已知八年级(4)班全班35人身高的平均数与中位数都是150cm,但后来发现其中有一位同学的身高登记错误,误将160cm写成166cm,正确的平均数为a cm,中位数为b cm,关于平均数a的叙述,下列正确的是( )
A . 大于158
B . 小于158
C . 等于158
D . 无法确定
8. (3分) 如图,直线l1∥l2 , 点A在直线l1上,以点A为圆心,适当长为半径画弧,分别交直线l1、l2于B、C两点,连结AC、BC.若∠ABC=56°,则∠1的大小为( )
A . 36°.
B . 68°.
C . 72°.
D . 73°.
9. (3分) 如图是某市某一天的气温变化图,根据图象,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 这一天中最高气温是24 ℃
B . 这一天中最高气温与最低气温的差为16 ℃
C . 这一天中2时至14时之间的气温在逐渐升高
D . 这一天中只有14时至24时之间的气温在逐渐降低
10. (2分) 二次函数y=ax2+bx的图象如图所示,那么一次函数y=ax+b的图象大致是
A .
B .
C .
D .
11. (2分)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 同位角相等
B . 对角线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C . 四条边相等的四边形是菱形
D . 矩形的对角线一定互相垂直
12. (2分) 如果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是方程x2-8x+15=0的两个根,那么连接这个三角形三边的中点,得到的三角形的周长可能是( )
A . 5.5
B . 5
C . 4.5
D . 4
13. (2分) 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 . 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
B . 菱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
C . 矩形的对角线相等
D . 正方形的对角线不一定互相平分
14. (2分) 如图,在△ABC中,已知AB=AC,DE垂直平分AC,且AC=8,BC=6,则△BDC的周长为( )
A . 20
B . 22
C . 10
D . 14
15. (2分) 如图:将半径为2cm的圆形纸片折叠后,圆弧恰好过圆心O,则折痕AB的长为( )。
A . 2cm
B . cm
C . 2cm
D . cm
16. (2分) 如图所示,E为□ABCD的边AD上的一点,且AE∶ED=3∶2,CE交BD于F,则BF∶FD ( )
A . 3∶5
B . 5∶3
C . 2∶5
D . 5∶2
二、 填空题(本大题4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共4题;共12分)
17. (3分) 如果|x-8|+(y-2)2=0,那么 =________.
18. (3分) (2017八下·重庆期中) 直线y=kx经过二、四象限,则k________0.(填>,<)
19. (3分) 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Oˊ与两坐标轴分别交于A、B、C、D四点,已知A(6,0),C(﹣2,0).则点B的坐标为________.
20. (3分) (2017八下·闵行期末) 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E、F、G、H分别是AB、BD、CD、AC的中点,要使四边形EFGH是菱形,四边形ABCD还应满足的一个条件是________.
三、 解答题(本大题共6个小题,共66分.) (共6题;共66分)
21. (10分) (2017八下·阳信期中) 根据问题进行计算:
(1) 计算: × ﹣4× ×(1﹣ )0;
(2) 已知三角形两边长为3,5,要使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求出第三边的长.
22. (10分) (2019八下·杭州期末) 图1,图2是两张形状、大小完全相同的6×6方格纸,方格纸中的每个小长方形的边长为1,所求的图形各顶点也在格点上.
(1) 在图1中画一个以点 , 为顶点的菱形(不是正方形),并求菱形周长;
(2) 在图2中画一个以点 为所画的平行四边形对角线交点,且面积为6,求此平行四边形周长.
23. (10分) (2019七下·青山月考) 给下列证明过程填写理由.
如图,CD⊥AB于D,点F是BC上任意一点,EF⊥AB于E,∠1=∠2,求证:∠ACB=∠3.
请阅读下面解答过程,并补全所有内容.
解:∵CD⊥AB,EF⊥AB(已知)
∴∠BEF=∠BDC=90°( )
∴EF∥DC( )
∴∠2=__( )
又∵∠2=∠1(已知)
∴∠1=__(等量代换)
∴DG∥BC( )
∴∠3=__( )
24. (12分) (2014·百色) 学习委员统计全班50位同学对语文、数学、英语、体育、音乐五个科目最喜欢情况,所得数据用表格与条形图描述如下:
| 科目 | 语文 | 数学 | 英语 | 体育 | 音乐 |
| 人数 | 10 | a | 15 | 3 | 2 |
(1) 表格中a的值为________;
(2) 补全条形图;
(3) 小李是最喜欢体育之一,小张是最喜欢音乐之一,计划从最喜欢体育、音乐的人中,每科目各选1人参加学校训练,用列表或树形图表示所有结果,并求小李、小张至少有1人被选上的概率是多少?
25. (12分) (2020八上·阳泉期末) 综合与探究
【问题】如图1,在Rt△ABC中,∠ACB=90°,AC=BC,过点C作直线l平行于AB,∠EDF=90,点D在直线l上移动,角的一边DE始终经过点B,另一边DF与AC交于点P,研究DP和DB的数量关系。
【探究发现】
(1) 如图2,某数学学习小组运用“从特殊到一般”的数学思想,发现当点D移动到使点P与点C重合时,很容易就可以得到DP=DB,请写出证明过程;
(2) 如图3,若点P是AC上的任意一点(不含端点A、C),受(1)的启发,另一个学习小组过点D作DG⊥CD交BC于点G,就可以证明DP=DB,请完成证明过程。
(3) 若点P是CA延长线上的任意一点,在图(4)中补充完整图形,并判断结论是否仍然成立。
26. (12分) (2018·绵阳) 如图,一次函数 的图像与反比例函数 的图像交于A,B两点,过点A做x轴的垂线,垂足为M,△AOM面积为1.
(1) 求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
(2) 在y轴上求一点P,使PA+PB的值最小,并求出其最小值和P点坐标。
参
一、 选择题 (共16题;共41分)
1-1、
2-1、
3-1、
4-1、
5-1、
6-1、
7-1、
8-1、
9-1、
10-1、
11-1、
12-1、
13-1、
14-1、
15-1、
16-1、
二、 填空题(本大题4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共4题;共12分)
17-1、
18-1、
19-1、
20-1、
三、 解答题(本大题共6个小题,共66分.) (共6题;共66分)
21-1、
21-2、
22-1、
22-2、
23-1、
24-1、
24-2、
24-3、
25-1、
25-2、
25-3、
26-1、
26-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