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听课记录怎么写——初一地理教学观摩记录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10-02 10:53:20
文档

听课记录怎么写——初一地理教学观摩记录

教学观摩记录时间:2018年11月30日星期五授课班级:1802班授课教师:XXX教学主题:降水分布规律观摩教师:教学过程:环节一:用谜语“千条线,万条线,落入水中看不见”导入教学,让学生猜谜,由谜底是下雨,而降雨时降水的一种,引出降水的概念。让学生阅读课本74页第一段,找到降水形成的两个基本条件:足够的水汽和凝结核,此处由学生举手回答。再观看一个动画视频帮助学生理解降水的两个基本条件,让学生自己补充笔记。环节二:阅读课本74页余下的内容,找到降水的类型、形成条件、形成过程。教师依次讲解对流雨
推荐度:
导读教学观摩记录时间:2018年11月30日星期五授课班级:1802班授课教师:XXX教学主题:降水分布规律观摩教师:教学过程:环节一:用谜语“千条线,万条线,落入水中看不见”导入教学,让学生猜谜,由谜底是下雨,而降雨时降水的一种,引出降水的概念。让学生阅读课本74页第一段,找到降水形成的两个基本条件:足够的水汽和凝结核,此处由学生举手回答。再观看一个动画视频帮助学生理解降水的两个基本条件,让学生自己补充笔记。环节二:阅读课本74页余下的内容,找到降水的类型、形成条件、形成过程。教师依次讲解对流雨
教学观摩记录

时间:2018年11月30日星期五

授课班级:1802班

授课教师:XXX

教学主题:降水分布规律

观摩教师:

教学过程:

环节一:

用谜语“千条线,万条线,落入水中看不见”导入教学,让学生猜谜,由谜底是下雨,而降雨时降水的一种,引出降水的概念。让学生阅读课本74页第一段,找到降水形成的两个基本条件:足够的水汽和凝结核,此处由学生举手回答。再观看一个动画视频帮助学生理解降水的两个基本条件,让学生自己补充笔记。

环节二:

阅读课本74页余下的内容,找到降水的类型、形成条件、形成过程。教师依次讲解对流雨、地形雨、锋面雨的成因和分布。对流雨由于空气受热膨胀上升形成对流雨,主要分布在赤道地区;地形雨由空气沿山地迎风坡爬升而形成,主要分布在高山、高原地区;锋面雨由于暖空气遇到冷空气被迫抬升,在我国主要分布在季风区。

环节三:

课堂练习——三则材料阅读,根据材料的描述让学生判断所描述的是哪种降水。

材料一描述梅雨,也成为霉雨,属于锋面雨;材料二描述印度尼西亚爪哇岛的定时雨,属于对流雨;材料三描述的是世界雨极乞拉朋齐,属于地形雨。

降水量的测量——班级学生集体朗读课本75页的阅读部分,教师跳出重点让学生填空,包括雨量器、测量过程。

环节四:

等降水线概念讲解。课件放映世界降水的分布图,教师带领学生读图,然后学生根据教师板书提示,填写出世界降水分布的“三多三少”规律。教师最后板书予以总结。

总结与评价:

本节课教师教学构思流畅,内容丰富但详略得当,对于知识重难点的把握准确,教姿教态优良,声音洪亮,板书极为工整,设计恰当。在讲解某一个知识点时运用上一个知识点解答,符合学情,也能帮助学生理解知识的内在逻辑关联,比如通过降水的形成条件分析三种降水类型的成因。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教学生看地图,将等降水线和等高线、等温线类比,让学生串联起知识点更易理解。

不足之处在于课堂略微平淡,没有设计学生讨论环节给学生自我发挥和探讨的空间,以教师讲解为主,忽略了学生的自主性,因此有些看图环节没有落实到位,教师在版画时应该一边讲解一边画空气运动的箭头,而不是在画好之后用图讲解会让学生理解更深刻。讲世界降水分布时应该注重整体,而不是某一个的某一部分。降水三种类型互相之间过渡性不够,可以找其内在逻辑联系,比如大气运动过程不同,大气上升垂直运动可能形成对流雨,水平运动如果遇到山地阻碍可能产生地形雨,如果遇到冷空气团的阻碍可能形成锋面雨。

板书:                降水及其分布规律

一、降水

1.形成条件

足够的水汽和凝结核     温度下降(空气上升)

2.降水类型

对流雨

成因:空气受热膨胀上升     分布:赤道

地形雨

成因:空气沿山地迎风坡爬升    分布:高山、高原地区

锋面雨

成因:暖空气被冷空气抬升    分布:我国季风区

二、世界降水分布规律

赤道降水多,两级降水少;沿海降水多,内陆降水少;东岸降水多,西岸降水少

文档

听课记录怎么写——初一地理教学观摩记录

教学观摩记录时间:2018年11月30日星期五授课班级:1802班授课教师:XXX教学主题:降水分布规律观摩教师:教学过程:环节一:用谜语“千条线,万条线,落入水中看不见”导入教学,让学生猜谜,由谜底是下雨,而降雨时降水的一种,引出降水的概念。让学生阅读课本74页第一段,找到降水形成的两个基本条件:足够的水汽和凝结核,此处由学生举手回答。再观看一个动画视频帮助学生理解降水的两个基本条件,让学生自己补充笔记。环节二:阅读课本74页余下的内容,找到降水的类型、形成条件、形成过程。教师依次讲解对流雨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